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doc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2145466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 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 5 条对称轴,正几边形有几条对称轴。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

2、顺序表: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 4 个数位为一级。(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2.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1 1)多位数的

3、读法。)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2 2)多位数的写法。)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3.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改写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 4 个 0、8 个 0 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省略。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 5

4、(四舍)、等于大于 5(五入)。4.4.比大小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四位数就是五位数五位数。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最后

5、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3.末尾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一共有几个零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末尾加几个零。4.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价格问题: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路程路程=速度时间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缩小几倍,另一个乘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一个乘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2商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

6、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如有余数,余数会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 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已知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解法:(和和差差)2=小的数小的数小的数差小的数差=大的数大的数(和和差差)2=大的数大的数大的数差大的数差=小的数小的数(注注:3 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可求)2已经两个数的

7、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 8 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首先明确:大数拿大数拿 8 个给小数个给小数 是大数比小数多是大数比小数多 8 个吗?不是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大数应该比小数多数多 2 倍的倍的 8 个个(也就是多也就是多 28=16 个个),只有这样拿只有这样拿 8 个给小数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自己还有一个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解法:一、(和和-28)2=小的数小的数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注意不是加 8)=大的数大的数(和和+28)2=大的数

8、大的数大的数大的数-16=小的数小的数二、倒推法 先假设大数已经拿 8 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总数总数2=平均数平均数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 8 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 8 个减去平均数平均数8=小数小数大数同理应该加上 8 个平均数平均数8=大数大数这个方法比较不容易搞错。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 7 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 6 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 3 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

9、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

10、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第六单元运算律第六单元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 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连乘形式)(连乘形式)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乘乘、加形式加形式拓展:(ab)cacbc 或

11、 a(bc) abac乘、减形式乘、减形式6、连减连减:abca(bc)7、连除连除: abca(bc)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号1 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1+2=2+11+2+3=2+3+1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 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

12、165933593(16535)2 2连减的性质: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除法也类似除法也类似) )a ab bc ca a(b(bc)c)3 3乘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简算。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

13、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a+b)c c = = a ac c + + b bc 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a-b)(a-b)c c = = a ac c - - b bc c4 4、连除的性质:、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 ab bc ca a(b(bc)c)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三角形一、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大于第三条边第三条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

14、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底。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4三个角都是锐角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5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 90 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6有一个角是钝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两个锐角锐角,

15、都有三条高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180 度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有一条一条对称轴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 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 60。)1

16、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 45,顶角等于 9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 60 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多边形的边数2)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无数条高。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

17、一个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4只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高(无数条)。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7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确定位置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对数称为数对。(注意先写列后写行)对数称为数对。(注意先写列后写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doc)为本站会员(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