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
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美国作家斯诺挽鲁迅联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背景知识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
3、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等各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平各界举行示威活动北平各界举行示威活动历史重现 请愿群众与执政府卫队对峙请愿群众与执政府卫队对峙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准备向群众开枪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准备向群众开枪 段祺瑞段祺瑞刘和珍刘和珍杨德群杨德群三一八三一八殉难烈士追悼会殉
4、难烈士追悼会 三一八三一八惨案后高举被枪杀惨案后高举被枪杀学生的血衣,继续英勇斗争的人们学生的血衣,继续英勇斗争的人们(摄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摄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步骤一步骤一 理清文章思路理清文章思路第一、二小节第一、二小节 :本文的写作缘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本文的写作缘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三、四、五节三、四、五节 :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第六、七小节第六、七小节 :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三一八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写作缘由写作缘由 对死者的悼念和祭奠 揭露反动派的罪
5、恶 唤醒愚弱的国民 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预定预定莽原莽原全年全年“毅然毅然”坚定追求进步思想坚定追求进步思想参加师大学潮斗争参加师大学潮斗争虑及母校虑及母校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前往执政府请愿,被杀害 “欣然欣然”前往前往爱国热忱爱国热忱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温和善良温和善良“微笑微笑”
6、、“温和温和”“反抗反抗”;“黯然黯然”、“泣下泣下” 步骤二步骤二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着,态度很温和”,“和蔼和蔼的的”,这起到什么作用?,这起到什么作用?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欣然前往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但但竟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从背部入,斜穿心肺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
7、,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又想去扶起她,也被,也被击,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于是死掉了。掉了。 第五节:第五节:特写烈士遇难经过的用意是什么?特写烈士遇难经过的用意是什么? 刘当时中弹,是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可见并不是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全是无辜完全是无辜的的,她不是什么她不是什么“暴徒暴徒”,倒
8、是执政府卫,倒是执政府卫队的卑鄙。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队的卑鄙。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这。这些铁的事实,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对死难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 执政府的暴虐不言自执政府的暴虐不言自明明,驳驳“暴徒暴徒”一说一说“欣然前往欣然前往” 使使“受人受人利用利用”的流言不攻自破的流言不攻自破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
9、造了种种谣言。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惨案的教训及意义 肯定赞扬 改进斗争方式拓展延伸 “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10、 “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的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鲁迅鲁迅空谈空谈 问题探究 1 1、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
11、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2 2、第一部分里有两处提到、第一部分里有两处提到“我也早觉得有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说,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实在无话可说”,这种矛盾的提法该怎样理解?这种矛盾的提法该怎样理解? (1)第一处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烈士的哀思,接下来连用两个“只能如此而已”,是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然而又只能用文字
12、来纪念,这种反复回荡的语言,正反映出鲁迅先生悲愤之强烈。 (2)第二处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对我们还活着的人来说的,是为了要揭露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为了让人们不忘记这血的教训,所以结尾再强调一下:“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我实在无话可说”,这是一句无比愤激的话。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鲁迅先生的周围,重压在心头,而反动统治者和御用文人们的卑劣行径,“尤使我觉得悲哀”。一个人在悲愤到极点的时候反而会说不出话来,所以必须“出离愤怒”,写文章来悼念死者,把自己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这个“非人间”,让反动统治者对我的苦痛“快意”吧,我将以此作为“祭品”,奉献在烈士的灵前。这种
13、看似矛盾的说法,实则是感情无比深沉的表达方式。 3 3、怎样理解下面这几种人?、怎样理解下面这几种人?中国人中国人 庸人庸人苟活者苟活者泛指所有的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健忘、偷生、无所为的人健忘、偷生、无所为的人有一定是非观,不忘烈士死难有一定是非观,不忘烈士死难而又没行动起来的人,有走向而又没行动起来的人,有走向斗争的可能。斗争的可能。指一般的庸俗的市民指一般的庸俗的市民指所谓的学者文人,走狗文人,指所谓的学者文人,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人如陈西滢等人无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语句赏析 1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14、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 这里的“哀痛者”“幸福者”指的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哀痛者”是指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为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是指他们为改变黑暗现状而斗争,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敢于面对反动派统治下的悲惨凄凉黑暗现实,绝不回避,并且视死如归,这是大无畏的精神。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对烈士的热情讴歌。 2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
15、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鲁迅先生所指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指段祺瑞执政府的血腥镇压及其走狗文人流言蜚语的中伤,作者无话可说是因为愤怒到极点。在此,作者尖锐地指出了沉默情况下面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和结局,激励人们要在沉默中爆发,抒发了自己对黑暗现实产生的强烈愤慨和浓黑的悲凉,也揭示了自己由黑暗现实悟得的深刻道理:只有在沉默的爆发,才能拯救衰亡的民族。 3 3、“从背部入,斜穿心肺从背部入,斜穿心肺中了四弹,其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一是手枪。” ” 背部中枪,说明学生不是在
16、冲突中被杀害而是被有计划地蓄意杀害。 “其一是手枪”。说明有军官指挥进行杀害,这次惨杀是有组织有准奋的。这暗示了“三一八”惨案是段祺瑞执政府设下的罗网,揭露了执政府的下劣与凶残。鲁迅先生告诉人们要采用更为革命的方式反对政府的反动统治,请愿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4 4、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句话用了反语、借代的修辞方法。“伟绩”是指灭绝人性的劣迹;“武功”是指凶残野蛮的暴行。“几缕血痕”借代段政府充当帝国主义走狗对爱国学生的血腥屠杀,“抹杀”则指制造这次惨案
17、的段政府的下劣凶残比“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有过之而无不及。表达了作者对执政府的愤怒、憎恨和嘲讽。 5 5、“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 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段政府的反动统治并未动摇,说明了请愿 ,特别是徒手的请愿,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作用却很小。所以作者主张积聚革命的力量,采用更为革命的方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得更大的胜利。 6、“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鲁迅先生通过这句话说明了死难的意义: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烈士的牺牲中看到希望,而“真的猛士”将更加勇猛的前进、斗争。 这里的“苟活者”是指支持革命,有革命的思想,但还没有投身于革命实践的人,鲁迅先生就自称为“苟活者”,苟活者与沉默者是不同的,沉默者是没有革命思想而愚昧麻木的国民。 再见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