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2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一环境问题(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近岸海域赤潮高发,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对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下图示意20002018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累计发现数量与面积的各月分布。据此完成12题。1.福建近岸海域20002018年赤潮高发的时段主要是()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2.此时段,引起福建近岸海域赤潮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主导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近岸海域气温升高太阳辐射增强,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降水强度增大,地表径流输入近岸海域的营养物增多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大变小,近岸海域水生生物生长速度加快A.B.C.D.(2021浙江宁
2、波二模)为保护不断减少的自然水体中的鱼类资源,上海市出台了要求垂钓者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精准垂钓”政策。据此完成34题。3.上海市自然水体中鱼类种类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暖B.水体污染C.过度垂钓D.河道减少4.上海市实施“精准垂钓”有助于()A.提高环境质量B.增加鱼类品种C.减少垂钓人数D.缓解生态压力(2021重庆模拟)来自生产、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的总氮(TN)是反映河流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N越大,水质越差。流域的土地利用对河流TN有重要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西南地区某流域(山地、丘陵为主)7月和12月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河流TN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
3、数P值(下表)。据此完成56题。时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灌草地7月-0.8000.3730.7860.54012月-0.5390.1040.8480.2415.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A.施用化肥B.排放污水C.枯枝落叶D.大气降水6.该流域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其原因之一是灌草地的()A.面积小B.土层厚C.坡度大D.植株密7.(2021山西运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长(沙)株(洲)(湘)潭及其西侧地区铅锌、铜等矿产储量丰富,已开发利用几十种有色金属矿产,是我国有色金属重要产区。该地区的部分开采矿产中含有大量的硫,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大。其中矿坑水
4、基本未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加上矿渣随意堆放而引发的矿渣淋滤,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长株潭及西侧地区矿产分布如下图。(1)分析当地发展采矿工业可能给耕地带来的问题。(2)简述采矿工业为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3)指出长株潭地区的工业产业化方向。考点二可持续发展(2021湖北襄阳模拟)2020年中央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强调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下图为“新三农”耕地相互联系关系链。据此完成12题。1.生产活动集约经营主要目的是()A.节约资源B.互通信息C.技术合作D.适应市场2.新农业与新农村在生态层面存在价值响应,主要表现在(
5、)生态宜居农业高产绿色发展农民增收A.B.C.D.(2021山西临汾模拟)某生态农业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政策调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农业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栽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稻食用菌鱼鹿”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3.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更加关注()A.资源循环利用B.提高经济效益C.增强社会效益D.零污染排放4.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水稻种植B.农业产业链C.综合效应D.政策调控(2021北京二模)朱鹮以泥鳅、小鱼虾等水生生物为食,曾在日本大量分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持续增加化肥、农药的用
6、量,水生生物显著减少,朱鹮数量下降,最终灭绝。2003年,日本开始在佐渡岛引进朱鹮,推行野化放飞工作,并在环境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朱鹮稻田共生农业系统”,201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读图,完成56题。5.佐渡岛()A.南北跨200千米,海岸线曲折B.地势四周高,中间低C.盛行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D.受海洋影响,冬季温和6.建立“朱鹮稻田共生农业系统”的经验与启示有()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提高水稻单产开展科普活动,提高生物保护意识冬季稻田灌水,增加水生生物数量A.B.C.D.7.(2021江西南昌一
7、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传统林业经济是通过森林的培育、管理,主要以产出木材来获取经济效益的产业。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材料二我国林下养鸡模式景观图(下图)。(1)从农户角度分析传统林业经济的不足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处。(2)指出南方丘陵地区林下种植物的一般生长习性。(3)试从生态农业角度分析林下养禽的经济优势。考点规范练2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一环境问题12.
8、1.B2.B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处赤潮累计发现数量和累计发现面积45月激增,随后减少,因此45月为赤潮高发时段,此时处于春末夏初,B正确。第2题,春末夏初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风向由偏北转向偏南,风从暖湿洋面吹来,近岸海域气温升高,水温升高,有利于赤潮的产生,正确。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与赤潮产生关系不大,水温上升是影响赤潮产生的重要因素,错。春末夏初该地降水强度增加,因此能够通过地表径流将更多的营养物质带到近岸海域,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大量产生。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近岸海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信息,错。34.3.B4.D解析: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市自然水体靠近城市,生产生活污水量
9、大,排放于自然河道中,易造成水污染,导致鱼类减少。气候变暖是宏观现象,其影响范围是广泛的,不会只造成上海地区鱼类种类减少。材料中不能反映出过度垂钓与河道减少相关的信息。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实施“精准垂钓”的原因是自然水体中鱼类种类不断减少,为保护自然水体中鱼类资源而施行的政策,故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A错。鱼类品种与区域自然生态有关,不会因实施精准垂钓而增加。精准垂钓虽限制垂钓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但并不会从根本上造成垂钓人数的减少。但精准垂钓的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单次垂钓人员的大范围集中,减轻水域的生态压力。56.5.B6.C解析: 第5题,从表格中可以看
10、出,P值季节变化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建设用地,是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河流贡献的TN主要源自排放污水。第6题,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灌草地的P值大于耕地表示灌草地面积与河流TN相关性更大,灌草地面积小,与河流TN相关性就小;灌草地主要分布在坡地上,物质迁移速度更快,土层应该更薄;灌草地坡度大,夏季西南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较严重,TN大,C正确;植株密,不易产生水土流失,与TN呈负相关,P值应该为负值。7.答案: (1)大量废弃矿渣占用耕地资源;采矿污水易造成耕地酸化;矿渣淋滤,易造成耕地重金属污染;开矿易造成耕地塌陷;破坏植被,引起(有坡度的)耕地水土流失。(2)矿渣隔离
11、存放,减少对耕地的污染;污水进行回收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3)发展冶炼工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改善能源条件,保障能源供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考点二可持续发展12.1.D2.C解析: 第1题,通过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实现经营集约化,推动着生产生活系统中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对提高农业生产市场适应性起重要作用。节约资源、互通信息、技术合作都不是生产活动集约经营主要目的。第2题,根据图示新农村与新农业在生态层面存在价值响应,可知在生态层面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优化、农村美好、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正确,错误。34.3.A4.D解析: 第3
12、题,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型是“稻食用菌鱼鹿”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通过产业链物质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和浪费,是传统农业不具备的优势;生态农业模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关注的是生态方面的效益;据图可知,鹿养殖过程中的尿粪污染,鹿皮制成皮革后的污染排放,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未实现零污染排放。第4题,据图可知,政策调控处于体系的中心,政策调控可以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政策调控可以根据综合效应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政策调控;水稻种植是当地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系统的核心;农业产业链和综合效应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不
13、是该体系的核心。56.5.D6.C解析: 第5题,读图,佐渡岛南北跨度不到1,即不到111千米;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岛南北高,中间低;该岛屿位于日本海沿岸,无上升补偿流;佐渡岛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呈现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朱鹮灭绝。建立“朱鹮稻田共生农业系统”,为朱鹮提供栖息地,故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对;“朱鹮稻田共生农业系统”的建立主要为恢复其生态功能,发展生态农业,而非发展规模化的商品农业,且该地区平原面积狭小,不易使用大型机械,错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正确;根据材料,朱鹮以
14、泥鳅、小鱼虾等水生生物为食,冬季稻田水少,应在冬季采取稻田灌水的措施,增加水生生物数量,为朱鹮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对。7.解析: 第(1)题,“传统林业经济是通过森林的培育、管理,主要以产出木材来获取经济效益的产业”,据此可知,传统林业经济的产品比较单一,且林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获得经济效益比较慢;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培育、管理,都属于前期投入,前期投入比较大,收入较林下经济少。“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据此可知,发展林下经济,产品类型多,生产周期短,获益快;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可以增加林业附加值,提高收
15、入。第(2)题,南方丘陵地区林下种植物的一般生长习性应该是与南方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相适宜的,本题需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角度来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所以南方适宜种植喜暖、忌寒的植物;林下光照条件差,所以适宜种植喜阴的植物;南方丘陵降水较多且易排水,所以适宜种植喜湿、忌涝的植物;南方丘陵地区为酸性的红壤,土壤贫瘠不肥沃,适宜种植耐酸、耐贫瘠的植物。第(3)题,从生态农业角度分析林下养禽的经济优势,所以作答时一定要明确体现经济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所以要从资源共享、循环共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家禽在林下生活,树木为家禽遮荫,省去了购买遮阳网的费用,降低养殖成本,节省投资;家禽在树下吃草、吃虫,减少了农户购买农药及饲料的投入,节省资金;林下的禽粪是良好的肥料,相当于给树施肥,为农户节省购买化肥的投入;在林下放养的禽类产生的禽产品,健康无公害,品质高,销售价格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答案: (1)林木生长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收入少。发展林下经济,生产周期短,获益快;增加林业附加值,提高收入。(2)喜暖、忌寒;喜阴;喜湿、忌涝;耐酸、耐贫瘠。(3)树木为家禽遮荫(省遮阳网),节省投资;家禽吃草、吃虫,减少农药及饲料的投入;禽粪给树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省投入;林下禽产品无公害,价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