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巩基础知识点1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甲骨文作 捋取也,从木从爪(说文),表示用手摘植物的籽实、根、茎、叶和果实。此字反映了我国A.农业起源时间早B先民的采集生活c .种植业出现时间较晚D原始社会生产效率低2.下图为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那杰岩画。一位学者认为,这幅美轮美奂的画作描绘了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这可以佐证()A.原始人已过上定居的生活B.当时还处于打制石器时代C.采集渔猎时代的群体生活D.农耕畜牧时代的个体生产3.河北石家庄2021月考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
2、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4.山西太原2020期中周易载:神农斫(zhuo)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表明()A.我国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简陋B.当时中国社会处在旧石器时代C.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D.中国农业是从神农时期出现的5.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高二开学考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依靠原始的渔猎、采集等寻找食物转变为主要依靠饲养和种植获取食物。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种植经济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知识点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6.
3、吉林长春2021高二月考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古代埃及农业的发展B.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古埃及文明C.尼罗河在古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D.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7.四川成都新津中学2021月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丰衣足食的情景B.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
4、辅8.山东泰安2021高二段测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知识点3生产关系的变化9.黑龙江绥化一中2021段考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发展C.生产力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10.山东临沂2020调研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
5、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私有制的产生B.思想观念变化C.国家逐步建立D.世袭制的形成11.广东揭阳2021月考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但是,他同时也坦承:至于畜群怎样并且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恩格斯在此给出的只是( )A.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条件B.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过程C.私有制导致阶级剥削和压迫D.私有制导致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拔提升1.福建厦门一中2020月考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
6、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耜,教民农作。”下列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B.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2.黑龙江大庆2021开学考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除了龙之外,其他都是和古代农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从中可看出生肖纪年( )A.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B.反映了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C.反映了古代复杂的饮食结构D.是农业基础
7、性地位的有力证明3.小王在参观某遗址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如下表)。由此可以推断( )A.先人们的生活距今1万多年B.先人生活在原始平等社会中C.当时的社会分化已经较明显D.金属工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4.安徽六安2021高二期中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5.山东招远一中2021高二期末下表是根据汉书统计的西汉时期部分农业诏
8、书颁布情况,这些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这可以用来佐证,西汉时期()A.社会经济日益繁荣B.农本立国传统稳固C.精耕细作农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形成6.北京西城2021高二月考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 )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7.山东烟台2021高二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
9、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促进文明进步刷素养8.云南昆明2020期中就研究中华农业文明起源问题来说,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A.历史神话传说B.古代文献记载C.考古发掘资料D.民间祭祀遗存9.姜寨遗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一个重要原始聚落遗迹。下列考古成果中,其中最能够反映这一遗迹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是()A.利簋B.刻画符号C.精细加工的石铸D
10、.遗址复原平面图10.安徽安一中2021段考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对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论证阶级分化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很可能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
11、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无疑导致了一定的生活模式。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断迁徙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材料二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材料三 土地耕种者的
12、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过去狩猎者所崇拜的神灵和巫术这时已不合时宜。农夫们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的迁徙?( 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宗教崇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试举一例。参考答案拔基础1.B解析:甲骨文采表示用手摘植物的籽实、根、茎、叶和果实,说明采字反映了我国先民的采集生活,故B正确;采集生活并非农业种植业,排除A
13、C;甲骨文“采字无法体现生产效率的高低,排除D。2.c本题考查人类集渔猎时代的特征。岩画描绘了妇女集体米某容物的场景,符合采集渔猎时代的特征,故C项正确;定居生活要表为农耕生活、建造房屋,图片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图片中涉石器及其类型,无法得出是否属于打制石器时代,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畜牧,也无法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故D项错误3.c解析本题考查坡原始居民的定居生活。由材料中“房答养牲畜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开始从事原始农业和,终建房屋以,有及畜牧业,修建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刀耕火种、游牧渔猎的信息,排除A、B两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D项时间不符合题
14、意,排除4.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工具。根据材料“神农斯(zhuo)木为耜,揉木为来,来之利,以教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耜、来都是古代中国较简陋的翻土农具,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故选A项;来、耜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具,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生产部门,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中国农业是从神农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关键点拨:农业生产工具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就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耜、没有直观感受,故对耜、的认识不够深刻,建议学生在平
15、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并加以归类,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5A【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由材料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逐渐代替渔猎和采集,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A项正确;B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C项中的“根本上改变”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项排除6.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农业。结合所学可知,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给干旱少雨的古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给古埃及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古埃及农业的发展,因此A正确;B错误,尼罗河的泛溢不是古埃及文明毁灭的原因:C并未具体说明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
16、的关系;D与材料中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信息不符7.B【解析】题查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据“你耕田来我织布”,结合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征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进女织的生产方式,故选B项;歌词里虽然反映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但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未必能实现丰衣足食,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进行精拼细作的生产模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沿有反映“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的生产格局,排除D项【刷有所得总结】男耕女织男耕女织指的是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男种田,女织布,男女通过分工合作,既有利于巩固小
17、农经济也有利于推动家庭手工业的发展8.C【解析】本题考查印第安人的生产生活。结合所学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材料,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是重要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玉米生产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实行直接民主”“注重集体活动”不能由材料得出,B、D项排除。9.C【解析】本题考查原始文明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人类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本质上是由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的,故C项正确;人工取火的发明、建筑技术的发展、畜牧水平的提升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18、,排除A、B、D三项【关键点拨】解题关键是运用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0.A【解析】本题考查私有制产生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故选A项;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是“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的逐步建立和世袭制的形成也是私有制产生的结果,排除C、D两项11.A【解析】本题考查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而出现的,即指出了私有制出现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故A项正确【关键点拨】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余的
19、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等,正确理解这些关键信息即可解答。刷提升1.C【解析】本题考查农耕经济出现的原因。题干的意思是:古代,人们都吃野兽和鸟类的肉,到了神农生活的年代,人数太多,禽兽不够吃,于是神农根据自然时令、土地的肥沃程度,制作来、耜(农具),教人们劳作。材料反映了人口增长导致通过狩猎方式获得的食物供给不足,从而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出现,故选C项。A、B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白虎通义是后人的著作,D项“真实”说法欠妥,排除。2.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材料生肖中的动物(除龙之外)与古代农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说明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现象并没
20、有反映中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和饮食结构,B、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生肖纪年是农业基础性地位的有力证明,D项错误3.C【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阶级分化的产生,据“类似宫殿的遗迹”“饲养猪、狗、鸡、羊”等可知,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当时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分化,C项正确;“类似宫殿的遗迹”“青铜器和礼器”说明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五千年,A项错误;有宫殿说明已经产生阶级分化,B项错误;农业生产工具的原料主要是石或骨,青铜主要用作制造礼器,故D项错误。4.C【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农业的发展。先秦时期由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人们以粒食为主;随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面食品种更加丰富,说明农业
21、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的发展,而粮食加工的进步又推进了饮食变迁,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粮食加工的进步,由粒食为主到面食品种的增加,但并没有涉及农作物种类的增加,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先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B项错误。先秦时期,民众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D项错误。5.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农业生产状况。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颁布的部分农业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服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这体现政府重视发展农业,以农立国的传统进一步稳固,故选B项;材料强调西汉时期农本立国传统稳固,不涉及社会经济日益繁荣,排除A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
22、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来体现“抑商”,排除D项【刷有所得拓展】农本立国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对地震、水旱灾害等非常敏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中国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非常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于是便形成了“天人合一”等一些独特的观念。6.D【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的食物生产,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祭品大多源于农业生产,
23、未强调烹调技术,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B项排除;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丰富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C项排除7.B【解析】本题考查农耕的作用。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体现了农耕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的真诚崇拜,C排除;材料主旨是农耕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促进文明进步,D排除刷素养8.C【解析】本题结合史科实证考查中华农业文明起源。史
24、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考古发掘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直接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C项正确;历史神话传说、古代文献记载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需要和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A、B项排除;民间祭遗存包含在C项中,排除D项【关键点拨】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史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史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等);口述史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史料(新闻图片、影视资料等)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在史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史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
25、成或叙述的史料都可称为第一手史料,考题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属于第二手史料9.C【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利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记载了西周武王征伐商朝与野之战的重要史实,与材料中所述“原始聚落遗迹”不符,A项错误;刻画符号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不能直接反映生产力水平,B项错误;精细加工的石铸作为劳动工具,这一遗迹能反映当时生产力的水平,C项正确;址复原平面图只能反映其遗址的布局,不能反映当时生产力的水平,D项错误10.B【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私有制的产生。“少数基
26、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随”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符合题意;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能考证早期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古城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能考证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能证明古城历史的悠久,排除D项11. 【答案】(1 )植物生长存在季节性;动物的活动具有流动性采摘和猎杀都具有不确定性。( 2)类别分为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3)原因需要新的神灵来保佑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示例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详解】(1)根据材料一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等信息可分析当时人类迁徙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可知古巴比伦的土地所有制的类别,其目的结合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3)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三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可知,原因是保佑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第二小问结合相关史实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