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备课ppt课件(全册打包).rar

相关 举报
  • 全部
    •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6课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程标准】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知识回顾】农业产生对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影响生活:从迁徙到定居生产: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一、村落的产生1居住形式演变: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2.村落的产生(1)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村落出现(2)含义:具有相当数量和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3)表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4)构成: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5)影响: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房屋大房屋壕沟距今6000年的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村落遗址房屋陶器二、集镇的出现1.集镇的兴起和发展(1)前提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发展(2)雏形: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3)形成: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1)表现:两宋以前:主要因军事目的而设置镇两宋:工商业集镇出现。元朝: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拓展】宋代集镇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 宋朝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大量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宋朝的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草市发展规模扩大,促进了集镇的勃兴。 (2)原因为了维护财产和人身安全;地理位置重要和优越;常住人口的增长。河南省朱仙镇、湖北省汉口镇、广东省佛山镇、江西省景德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是古代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而闻名;湖北汉口镇是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广东佛山镇明清时为南方手工业重镇;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器闻名,号称“瓷都”。四大名镇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市镇镇经营项经营项 目湖州府南浔镇浔镇 、菱湖镇镇、乌乌青镇镇,苏苏州府震泽镇泽镇 ,嘉兴兴府石门镇门镇桑蚕、缫丝缫丝嘉兴兴府王店镇镇、王江泾镇泾镇 ,湖州府双林镇镇,苏苏州府盛泽镇泽镇丝织业丝织业松江府华华亭县县朱泾镇泾镇棉纺织业纺织业桐乡县乡县 炉头镇头镇冶铸业铸业桐乡县乡县 石门镇门镇蚕丝丝、榨油归归安县县善琏镇琏镇制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原因?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规模大,功能齐全; 形成城镇网络; 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或经营各具特色)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3.古代集镇的类型:军事重镇、政治中心、工商业市镇(贸易小镇)4.集镇的作用:沟通城乡,有利于城乡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的产生及功能(1)条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因素。(2)功能: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3)兴起: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城市2.中国古代的城市(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3.西方古代的城市发展阶段:(1)古希腊古罗马城市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道路系统和供排水系统,成为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2)中古末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取得、文学艺术的发展;)(3)19世纪产生现代城市: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回顾】中古时期城市的特点(1)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2)城市中围绕着公共广场组织各类城市设施。(3)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和繁荣,使一些城市开始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取得自治权。(4)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古代罗马城城墙输水管道市场行政机构城墙竞技场和剧场明清北京城宫城皇城衙 署作坊作坊文庙商场竞技场看图学史: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异同?相同点: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不同: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政治功能更突出。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更突出 。1.城市的产生及功能2.中国古代的城市3.西方古代的城市4.影响:三、城市的产生结合地理知识回答,古代城市的出现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利于人类居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思想交汇;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文明的进步。负面:易导致“城市病”的产生:人口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村落为集镇、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集镇、城市的出现也带动了村落的发展。古代西欧城市古代中国城市不同点作为经济中心而出现作为政治中心而出现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通过金钱赎买或武装斗争争取自治权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之下城市规模小,人口少,生产水平不高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商品经济发达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古代两河流域民居:主要用黏土和芦苇混合成的砖头为材料。只在支撑房顶的栋梁使用木材。2.古代埃及民居:大多数以泥和木材建筑。用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防晒,房内涂泥防止热气。3.中国古代的民居(1)远古时期:巢居(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和穴居(后形成地上建筑)3.中国古代的民居(1)远古时期:(2)先秦以来:1)特点:设计上,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布局上,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结构上,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类型上,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2)典型代表: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窑 洞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四 合 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干栏式竹楼土楼 傣族干栏式竹楼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尖顶利于散水。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 一个特点是造型大,大的土楼可住七八十户人家,四五百人。第二是聚族而居。第三是防御功能。4.古希腊罗马民居(1)核心: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2)材料: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3)建筑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古罗马带有列柱围廊式中庭拱券(xun)结构希腊柱式4.古希腊罗马民居(1)核心:(2)材料:(3)建筑特征:(4)集体住宅:原因: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表现: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集体住宅;4世纪时,出现复合式公寓。影响: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出现高层公寓式住宅;以契约形式租住。 阿里阿纳波里阿纳公寓式住宅,属于古纳埃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租期从接下来的7月1日开始。店铺、附带上面的房间。适合男士的二楼公寓。此中庭型楼房主屋。契约必须与前述人物的奴隶普里姆斯订定。拉丁碑文集收录的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思考:影响民居的因素有哪些?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国家制度和政策思考:研究民居的意义?民居是物化的历史和社会文明的象征。研究民居对于研究古今中外的历史状况与风土人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5.古代北美的民居(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2)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从事耕作,两三年后迁徙到别处;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在宋代,我国城市人口中大多数是贵族、官员、军兵及其家眷、仆从,他们都是“市民”,但却不是工商业者,而同一时期西方的许多城市则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这反映出宋代()A.城市商业化水平较低B.抑商传统限制了工商业发展C.城市的政治功能加强D.新生产关系的萌芽受到阻碍答案A 在剑桥艺术史中作者指出,“虽然罗马支配了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但他们在艺术和文化上则服从希腊人的优势运用于拱门和拱顶中的工程学经验以及使用混凝土的实际经验,使罗马人有可能创造在形状和规模上都是希腊人从未梦想过的建筑”。此材料意在说明()A.罗马继承发展了希腊建筑风格B.罗马建筑风格与希腊完全不同C.罗马的建筑大多数都规模宏大D.希腊的建筑风格借鉴了罗马建筑答案A 1.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作者强调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C.建筑材料 D.安全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北方居住形式的变迁,故选B项。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材料中“城”“市”的关系演变发展的5个阶段中“有城无市”是指“城”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如秦都咸阳;“城中有市”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如唐都长安;“城区即市区”说明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商品经济繁荣,如宋代东京;“城在市中”是指城市的经济功能超过了政治功能;“有市无城”说明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独立存在,如明代苏州。故选C项。3.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实行B.分封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实行D.封建礼制的实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将城邑分为三级”“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现象,分封制下有等级之分,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材料中没有提及,A项错误。C项属于西周的土地国有制,排除。当时中国是奴隶社会,D项错误。4.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这体现的思想是()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和所学知识可知,平遥古城的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5.古罗马修建的科洛西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C.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D.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答案B解析紧扣题干“它可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可知重点强调人的感受,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回顾旧知】城市化有何表现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主要标志)2.城市用地和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取代农村生活方式。4.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一、城市化的演进1.原因: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影响(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巨大变化3.世界城市化的历史阶段:A.17301851:世界城市化兴起B.18511950: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C.19501990: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4.历程(1)欧美国家: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原因:圈地运动的推行,工业革命的开展,经济结构的变动;生活观念的改变;城市生活的吸引。)材料: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经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的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工业革命开展工业革命开展.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原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开放通商口岸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工商业城市兴起,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材料二: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合作探究: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发展缓慢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1.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D.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直接产物C C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B.工业化水平的提高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A A二、城市化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居住条件的改善(1)原因:城市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革新。(2)表现:技术进步,配套设施完善;城市服务扩展住宅技术进步;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城市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功能的扩展(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生活服务: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如:购物中心功能整合、文化娱乐设施场馆丰富)(一)积极影响2.基础设施发展(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历程:西方国家钢铁管道.自来水与排水系统.;煤气灯、电灯的.电报、电话.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二、城市化的影响中国近代: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二)消极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2.贫富分化加剧: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3.交通拥堵: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4.社会问题突出: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8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1840年的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C C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古代的路、桥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古代交通工具 京杭大运河 法国米迪运河 近代远洋运输 工业革命时代近代铁路运输壹壹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交通的起源(1)出现: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新石器时代实现了对马的驯化;距今5000年前后的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地区,家马最早驯化;中国黄河流域等多个地区较早完成了对马的驯化;马和马车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历史纵横】马的驯化2.陆路建设(2)古代中国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1)古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汉代: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2.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4.消极: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问题:秦与罗马全国性道路网的共同作用?汉书贾山传: 秦 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在建立起大一统帝国后,秦始皇继续开疆拓土,他派兵北击匈奴、攻打岭南(今两广一带)、打通西南夷。然后在新占领的地区设立郡、县等行政机构,如在北边设九原郡,在岭南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他还命令修筑直道、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法国:17世纪,米迪运河开通,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目前仍在通航。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春秋: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邗沟。3.水路建设(1)古代中国(2)近代西方易错提醒京杭大运河最开始并不是隋炀帝时修建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凿。在春秋时期,运河是吴国为了讨伐齐国而修建的。到了隋朝,隋炀帝命人把运河大幅度扩修,直到完成。在唐宋时期,大运河一度处于繁荣状态。元朝时把运河取直至北京,明清时期把它进一步疏通。至今为止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凿的客观条件: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 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大运河开凿的主观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加强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 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巩固了这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区域沿岸经济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隋朝的水路交通【拓展】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发展的原因及特点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国家统一的需要。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以京师为中心向外辐射。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剑桥中国秦汉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贰贰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已经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南海宋元: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能够横渡大洋明代: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1.对海洋的探索影响:1.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及文化交流;2.增加了财政收入,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各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战争的要求;秦以后大一统局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强盛的国力(2)西方:古代波利尼西亚人: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海上贸易西方:近代全球航路建立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航路建立。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影响:1.全球海陆大通,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建立;2.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逐渐成为关系密切的整体。3.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1.对海洋的探索2.运河的开通(1)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2)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的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三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陆路交通欧美铁路条件: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中国铁路第一条铁路: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概况: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欧美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知识拓展】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以铁路为例)1.原因: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努力;因列强侵略需要而修建;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和优点2.特点:(1)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2)起步晚,发展缓慢;(3)洋务派、民间资本对自办铁路有关键作用;3.影响:(1)积极:促进中国近代化推动铁路工业产生发展,带动近代工矿企业发展加强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近代城市在沿线兴起政治上,加速近代中国的一体化,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征服中国的工具,这源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是铁路权丧失的结果。2.海路交通欧美汽船 表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影响: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中国轮船背景: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了中国。序幕: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里程碑:1872年,官都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四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123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建成,使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123 明代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1897年,大清邮政总局创办,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1)积极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大增强中外联系,促进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社会生活多样化)。抵制列强的侵略,鼓舞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2)消极方面: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加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课堂小结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归纳20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在交通运输事业上的主要成就以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时空坐标19031908193219491950201719641969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美国福特T型汽车德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发展起来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日本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中国第一条地铁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一、陆海交通的发展1.汽车的发展(1)福特T型汽车时间:1908年地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影响: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汽车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2.高速公路的发展(1)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2)概况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中国: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 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史料实证能力训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1)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成就巨大;投资主体多元;投资形式多样。(2)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3.高速铁路的发展(1)世界: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2)中国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意义:1.极大地强化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2.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0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发展迅速、专业化、高速化、网络化。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 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4.航运业的发展(1)世界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 000人。航运交通的发展: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2)中国航运业的变化: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1982年,中国首次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201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的90%用于出口。特点: 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拓展补充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现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铁路主权等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拓展补充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二、航空的发展1.现代航空的发展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2.中国航空的发展(1)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定期航线等数量较多,中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知识拓展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概况 时期概况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1949年中国国内外共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 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拓展补充中国为何要大量建高铁而不是发展航空业(1)中国高铁是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国家品牌,是安全、快捷、高效的陆上交通工具,也是“一带一路”主推项目之一。(2)高铁使用的是清洁能源电力,符合环保理念,减少对石油的依赖。(3)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票价适中,便于人员出行,利国利民。(4)具有军事战略和实用意义,可以快速便捷调动和调整兵力,布署运送武器装备和弹药。而飞机在国内很多方面,不具备高铁的优势。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n探究: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1)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2)加快社会生活节奏,提高民众生活质量(3)加快了社会的信息传递和运转效率(4)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1)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2)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3)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消极:积极:现代交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1.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世界各地联系加强2.促进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市区面积扩大,改变城区分布3.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现代时间观念;加快社会生活节奏,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4.使人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新中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意义条件: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为交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扩大的推动;广大人们出行便利要求提高;科技发展,筑路技术的突破创新;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合理规划引导;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不断交流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造船业一直为市场服务。易错大招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造船业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这是由紧张的国际环境和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造船业逐渐融入市场,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重大战略性转变。秒杀易错大招陆海空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汽车公路铁路社会生活的变化海底隧道造船业飞机制造民用航空第14 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标要求】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概念: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病、战争、饥荒” 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这其中最悲剧的是传染病,由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战争、饥荒死亡的人数要多。2.疫病种类(1)天花:古埃及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备课ppt课件(全册打包).rar)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