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158043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1、宗教:(1)种新制度和婆罗门教:(2)佛教:产生的时间:原因:主张:(3) 印度教:2、 文学:(1) 代表:(2) 内容:3、 艺术:4、 数学:5、 文字:6、 印度文化的外传:2、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 古代朝鲜文化:(1) 科学文化成就:(2) 古代朝鲜与中国的文化交流:2、 古代日本文化:(1) 神道与武士道:(2) 其他成就:(3)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3、

2、 美洲印第安文化:1、 概况:(1) 代表性文化:(2) 表现:农业: 宗教: 建筑:2、 文化成就:(1) 玛雅文化(2) 阿兹特克文化(3) 印加文化【重点阐释】1、 印度的种姓制度及特点: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第三等级: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破产者)、贱民(奴隶)特点: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种姓世袭 职业世代相传 实行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2、如何对待多样性的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动力。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3、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习近平,巴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限时训练】 1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从中可得出,该书()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D是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2它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有关这一教派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8前6

4、世纪在北印度产生,是影响最大的派别B宣扬“众生平等”、“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C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D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3“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B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4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原始教义之一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C婆

5、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D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5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宗藩关系6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7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

6、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8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A内部人民起义B殖民者入侵C内乱分裂D政治腐败9与欧亚大陆隔绝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象欧亚大陆的

7、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10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

8、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1)材料一中的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在泥

9、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

10、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材料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

11、合。)【限时训练】 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摩诃婆罗多是经过古印度人长期积累加工而成的,虽然其内容以神话传说为主,但是必然能从侧面反映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社会风貌,C正确;摩诃婆罗多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内容,不能绝对否定或者肯定,要客观看待其史料价值,排除A;写作年代是否久远并不能决定其史料价值的高低,排除B;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可以反映历史的部分内容,排除D。2D【详解】宣扬“众生平等”、“因果缘由”、“消灭欲望,刻苦修行”的教派是佛教,它的产生和传播,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D项正确;佛教产生是在公元前6前4世纪,A项错误;佛教宣

12、传“众生平等”并不宣扬“君权神授”,B项错误;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的是婆罗门教,C项错误。3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下有严格的高低贵贱秩序和等级观念,而不是一律平等,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人们之间不可以通婚,故B项错误;种姓制度下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故C项错误。4D【详解】依据材料“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婆罗门教,其原始教义之一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罗门教

13、,其原始教义之一是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表明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D正确;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排除A;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排除B;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因此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排除C。5B【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表明两国政府的友好往来。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新罗只是借鉴了中国的纪年方式,并不是没有纪年方式,不符合史实,A错

14、误;只是通过学习中国年号不能证明新罗也学习了中央集权制度,C错误;新罗对唐朝的学习不能表明二者形成了宗藩关系,D错误。故选B。6B【详解】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项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临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在这本书中大量被引用的最主要的原因,ACD三项错误。7D【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这样的结论,排除;B只是反映了

15、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选D。8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明带来了致命打击,故选B;三大印第安文明的相继灭亡是出于外因,ACD都是内因,排除。9C【详解】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建立起国家并有着行政系统,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进入文明社会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印第安人的文明并没有深受欧亚文明的影响,A项错误;受生产力条件限制,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建立的印第安文明间没有实现密切的交流,B项错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D项错误。10C【

16、详解】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法与当时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B错误;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为祭祀活动运用,D错误。11(1)、。(2)主要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天方夜谭。贡献:将东方的

17、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影响: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为古埃及

18、;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古巴比伦;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古代中国。(2)“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信息“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得出: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依据材料二信息“网罗各种人才”概括得出:重视人才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天方夜谭“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

19、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得出: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如何汲取”,结合新罗及高丽王朝向中国学习的内容得出: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12示例(供参考)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相互交融(影响)中发展的。分析:世界各国由于受自

20、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样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各国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示了较强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性。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繁荣发展的各国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本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服务。【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可以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相互交融中发展的。论证环节,可以从文明的种类,如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东西方文明等角度分析,可以从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和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