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课时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文化成就是()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2.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姓制度是印度原住民维系社会统治秩序的手段B.推行种姓制度是为了抑制印度教势力的扩张C.佛教因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不满而产生D.摩诃婆罗多保留较早原住民的生活状况3.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
2、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4.许倬云认为,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A.秦汉B.隋唐 C.宋元D.明清5.明代学者谈到高丽纸时说:“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上述材料表明()A.中国造纸技术开始外传B.造纸技术不断发展进步C.朝鲜造纸技术领先中国D.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6.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的这种服饰,延续于夏、商、周,直至元、明,并影响
3、了日本、朝鲜等国。对此较全面的认识是()A.服饰文化包含了人类文化总和 B.以中国服饰为中心形成了东亚文化圈C.服饰文化体现着落后影响先进D.服饰文化既具传承性又具区域影响性7.下图体现了中世纪以来日本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是()A.神道和佛教B.幕府和武士 C.神灵和天皇D.唐风和西风8.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
4、所建9.如图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锡莫霍韦尔地区(今墨西哥东南部)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绿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 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10.阿兹特克历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
5、.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11.在印加帝国蒂亚瓦纳科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A.虔诚的宗教信仰 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 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12.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化造成的后果是()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2、 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26分)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6分)(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10分)(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0分)14.玛雅文明曾是地球上最灿
7、烂、也是最神秘的文明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材料二现今人们对古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古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的考古、建筑、艺术史、古文字破译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一篇玛雅历史文献中80%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字研究者的兴趣已经不仅局限于释读文字,而更多关注其包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
8、指出玛雅文明研究借助的主要载体,并说明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旃陀罗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尼提大惊,答道:“我是个卑贱污秽的人,有资格随你出家吗?听说您的僧团都是刹帝利的王族和婆罗门的行者,我能和他们一样,做伟大佛陀您的弟子吗?”佛陀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摘编自佛陀传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9、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答案:D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D正确;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化成就,A错误;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都是古代西亚文化成就,B、C错误。2.答案:C 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日益不满,佛教应时而生,故C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征服南亚次大陆的雅利安人建立起来的,故A项错误;推行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巩固统治的手段,而且4世纪时,印度教才开始出现,故B项错误;摩诃婆罗多定型于24世纪,描绘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不是原住民的生活状况,故D项错误。3.答案:B 根据
10、材料“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B正确。4.答案:B 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儒学、汉字、官制等,使日本文化实现了一个飞跃,形成日本的新文化,这其实是中华文化的新阐释,故B正确。5.答案:B 从材料“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可知朝鲜的纸质较厚重,强韧而又洁白,是中国没有的奇品,从而说明造纸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故答案为B项。材料表示朝鲜已经造出中国没有的纸,说明造纸技术早已外传,
11、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说朝鲜造的高丽纸中国没有,并不能表明其造纸技术领先中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6.答案:D 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帝的服饰对后世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指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也影响了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等,这说明服饰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区域影响性,故选D。A、B说法错误,排除;C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落后影响先进的内容。7.答案:A 题干图片体现的是日本12世纪左右形成的武士道,它是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而形成的,故A项正确;从图片中无法看出幕府的信息,故B项错误;神灵和天皇是神道发展的原因,故C项错误;武士道的形成与唐朝和西方对日本的影响
12、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8.答案:C 题干强调了法隆寺“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也就是体现了日本佛教建筑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法隆寺的建造说明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能说明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故A项错误;法隆寺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代表,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法隆寺的兴建与鉴真的关系,故D项错误。9.答案:B 根据题干文物出土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玛雅人活动区域,其对玉米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B正确;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脉地区,排除A;“祈祷玉米丰收”不代表出口玉米,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对玉米神的信仰而非盛产绿石,排除D。10.答案:C
13、题干中强调的阿兹特克历的特点是太阳年和神圣年结合,阿兹特克祭司以历法为据进行祭祀和庆典,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强调太阳神的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强调阿兹特克历的精确性,故B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涉及阿兹特克祭司会以历法为据进行祭祀活动,但不能看出历法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故D项错误。11.答案:B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卡拉萨萨亚神庙的太阳门对阳光的准确计算,以及金星历的精确性,由此可知印加人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故B项正确;题干主旨不是强调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将印加人与世界其他民族比较,无法得出其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的结论,故C项错误;近代科学体系建立的标志是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故D项错误。1
14、2.答案:B 据材料“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对玛雅文化的破坏,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经济衰退、国家分裂无关,A、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玛雅文化造成的后果,D不是材料主旨。13.答案:(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
15、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改变。14.答案:(1)建筑:梯形结构;作为神庙、天文台使用。(6分)(2)载体:古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4分)趋向:研究领域的扩大化;文字研究的深入化。(4分)15.答案:情节:旃陀罗尼提遇到佛陀赶快躲开。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概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其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旃陀罗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评价:这一制度通过严格规定社会等级,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古代印度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但等级之间权利和地位的严重不平等,必然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促使佛教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