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的特征说课稿说教材 本节课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征。 这部分知识包括三角形的特征,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在三角形内作高。二、说学情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的知识,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故前三部分知识教学难度不大,而尽管之前学过在平行四边形内画高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进行画出三角形内对应边上的高这部分的学习时还是有难度的。特别是三角形内画三条高时,学生不能正确地、较快地摆放三角尺,不能使三角尺其中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底边重合,故本课的重点放在“在三角形内画高”。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学情的思考,我从以下三方面
2、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是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学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画-摆”对三角形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概念;进行爱校教育。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五、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三角板,各种三角形。学具:学案,三角板,小棒。说教学教法 看: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身边,要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3、”,激发学习兴趣,亲身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提供大量本土的教学情境图,包括熟悉的广东、中山、学校等,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三角形,通过交流讨论,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并拿出实物“红领巾”,更直观的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画:让学生参与其中,动脑动口还要动手,才能将知识装进脑子里。故安排了让学生画三角形的过程,也为后续教学在三角形内标出名称以及画高做铺垫。摆:注重概念的教学,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点强调关键词“线段”和“围成”。并配以练习加以巩固。表示方法:有问题就要解决,直接引出数学人规定的表示方法,强调其他字母也可以表示,不一定是“ABC”。在三角形内画高:这是个重难点,故安排了
4、三个环节进行突破,找对边,作垂线,最后才结合起来,做出三角形内指定边的高。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该过程教学环节的设计层次清楚,环节紧凑,要求教师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采用读讲精练,化零为整的方法,将知识扎根进学生的脑海里。说教学环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亲身经历,小组合作,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产生过程,层次鲜明紧凑,环节步步紧扣。1创设情境,初步认识(看)
5、先出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再让学生观察课前老师提前准备好学生生活周边(如当地特色,学校等)有关三角形的照片,找出其中的三角形。与此同时,进行思想教育,看到身边每天的变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接着在学生自己发现,举手说说他们眼中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能见到数学。不仅老师提供资源,学生也动脑思考,回归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前准备好实物(红领巾),请学生指出他都有各个边,各个角和各个顶点。学生通过实物,更直观的感知三角形,从而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2三角形的特征(画)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学案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同时请一位学生上来将提
6、前准备好带有边,角,顶点的贴块一一对应贴上黑板上的三角形相应的位置。交流后请学生在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上面也标上边,角,顶点。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出发,自主探究,以画一画,辨一辨,标一标的形式,加深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3、三角形的概念(摆) 同桌合作,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棒自由摆出一个三角形。并请一位学生上展台摆一摆。老师故意搞乱小棒,出现各种反例,让学生辨一辨,从而加深对三角形这个概念得让理解。PPT出示判断题,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胜,想证明自己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引导着学生进入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究中思考分辨,使
7、三角形概念的导入自然且印象深刻。 4表示方法:通过让学生区分黑板上两个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表示方法的重要性,从而自然过渡到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因为这是数学上的规定,直接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就可以了,注意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也可以其他的字母,如三角形DEF也是可以的。 设计意图:体会数学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多角度认识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5三角形的高(重难点)(1)找对边。从找出顶点A的对边入手,确定什么样的边是对边,即与顶点A连着的两边都不是,只有线段BC是。教师精讲多练,让学生找顶点B的对边,再反过来,让学生找线段AB对应的顶点是谁? 总结是怎么样才是该边上
8、对应的顶点。 设计意图:多方面练习巩固,加深对对应的边,对应的点的理解,这是做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基础 (2)作垂线。在学案纸上自主完成,给定一个点,一条线段,让学生过点作线段的垂线。自主探究结束后,在学生中寻找反例,如没有画垂直符号的的等。最后用PPT反映出作垂线的方法。设计意图:过线外一点向该直线画垂线段是之前学过的内容,帮助学生唤醒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3)在三角形内画高。上个环节已经用PPT展示了线外一点向该直线画垂线的方法,紧接着,直接在PPT上把之前的这个图形变成三角形,同时用实线画的垂线变成了虚线,询问学生这条虚线是什么?从而引出高的定义。在询问学生这条对边叫什么?从而引出
9、底的定义。教师示范作高,强调作高需要找到边对应的顶点以及尺子的摆放方法,高用虚线来表示,最后标上名称。观察完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课本60页的习题。习题中的三角形设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两者是画高的难点,教师要注重引导,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高和底的对应关系,并在学生作品中找反例,强调画高注意的步骤。设计意图:教学环节步步紧扣,最后到在三角形内作高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相互交流,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作高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的理解。(4)思考探究: 拿着三角形的模型,小组探究“一个三角形中有几
10、条高?”,在PPT上介绍三角形三条高和他们的画法,留下课后思考:是不是所有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呢? 设计意图:只有理解了高和底的对应关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加深对高的理解。 6反思回顾本节课我们学的就是课本60页的内容,介绍了三角形的特征,什么是三角形,还有如何作高。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点,教师进行肯定,强调,补充,从小培养总结归纳的好习惯,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整体性思想 7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父母说一说,找出更多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想一想,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呢?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为下一节课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做铺垫。8.板书设计八、总结这节课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环节层层深入,步步紧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在观察发现,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直观操作,激趣思考中突破重难点,做课堂的小主人,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不是书本说这样做就是这样做的,所有的存在是有理由的,让知识真的走进孩子的脑里,建立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