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2180960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电子备课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四课题18 文言文二则课时共(二)课时 第(2)课时一次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审批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资源设计意图检测导入(5)分板块一 温故知新1.温故知新。(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

2、,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2)导入新课。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出示课题:铁杵成针。(3)指导朗读课题。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2.初读文本。(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3.检

3、查初读情况。(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2)看部首,猜字义。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3)书写“卒”字。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5)生齐读。学生背诵诗。【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熟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1.温故知新。(1)师引导生

4、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2)导入新课。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出示课题:铁杵成针。2.初读文本。(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3.检查初读情况。(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2)看部首,猜字义。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导学探究

5、(20)分板块二 细读感悟1.了解内容。(1)对照文章听故事。课件出示句子。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课件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6、”a.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板书: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板书:问曰)b.理解“过是溪”。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示例:路过、经过、跃过)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c.理解“问之”。师引导:谁问?问什么?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a.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c.生交流。

7、示例: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板书:感其意,还卒业)d.师小结: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2)概括内容。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2.品词析句。(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生自由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l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l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l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示例: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

8、,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a.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组词释义,感受句式。(课件出示:未成,弃去)a.师指名读,引导: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示例:“成”,完成;“弃”,放弃。它们是一对反义词。b.师指名读;生齐读。(2)“之”“曰”对话,感受句式。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问之,曰:“欲作针。”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示例: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

9、说“曰”的意思。示例: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师小结:原来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师引导朗读: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习对话)(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辩一辩: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

10、卒业)齐读句子。4.拓展延伸。(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生交流生交流【设计意图】从故事入手,特别是对照原文说故事,能让学生把握内容,感知文言文特点,降低了学文言文的难度。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爱上古文,还能让学生会学古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句一句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地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1.了解内容。(1)对照文章听故事。课件出示句子。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

11、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课件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2)概括内容。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2.品词析句。(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课件出示下面三句

12、话。生自由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a.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组词释义,感受句式。(课件出示:未成,弃去)a.师指名读,引导: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示例:“成”,完成;“弃”,放弃。它们是一对反义词。b.师指名读;生齐读。(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辩一辩:为什么不用

13、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卒业)齐读句子。测评反馈(10 )分3.趣味诵读。(1)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师引导:“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4)抑扬顿挫,说评书。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1)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课件出示总结归纳,提炼方法。师: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小结拓展(5)分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师: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4.拓展延伸。(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全班齐读。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