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192513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提 要l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l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l政策启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国际形势第一,国际经济增长格局正发生变化 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 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新的改变,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而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如何变化,需要深入密切关注、深入研判。国际形势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步

2、入了网络化的新阶段,全球生产网络正日益形成,全球生产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生产环节和生产任务的分工;国家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全球价值链。 生产网络/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时代,制造环节将变化更加微利,而价值链的两端环节(研发和销售)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Source: Growth and Impact of GVCs? What is so special? (OECD)Source: 2008 White Paper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6全球货运和通讯成本

3、的大幅度下降7空中客车的零部件生产、运输和组装涉及整个西欧电子产品全球价值价值链8全球生产者全球的品牌领导者全球产品设计者生产与组织设计研发与销售价值链分工与盈利能力案例: iPhone 4价值形成过程(单位US$)10西装上衣在美国销售:425美元制造部分:38美元,占9%,其中中国21美元,占5%国际形势第三,国际产业分工孕育新变化 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政策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 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各国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国际形势第四,全球投资贸易规

4、则酝酿新变化 一方面,世贸组织(WTO)摆脱了多哈回合的被动局面,在2013年底印尼、巴黎会议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各类自贸协定大量涌现 另一方面美国加快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两大区域合作谈判,试图架空中国。这两个区域经贸谈判规则一旦达成协议,将对WTO以及全球投贸易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国内形势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已经进入的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

5、多样化,特别是对政府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 中国人均GNI及世界银行收入分类的标准 国内形势第二,我国将处于经济增速换挡重要时期 中国经济保持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但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长期两位数增长阶段过渡到个位数增长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不仅难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就连维持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经济增长率(1981-2013)高收入阶段的经济减速高速增长阶段转折点中低速增长阶段年代年均增速年份人均GDP(1990国际元)年代年均增速日本194619739.4197311434197319833.2韩国195319957.919951185019

6、9520084.6中国台湾196019899.119899538199020006.4德国195019696.7196910440197019802.9高收入阶段的经济减速n对影响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进行严格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 与经济前沿的距离接近,技术引进和消化的空间小 对外贸易继续扩张的空间小 人口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严重 劳动力由低效率的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空间缩小 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方向影响方向贸易开放度-消费占GDP的比重-人均GDP水平+减速前的增长速度+人均GDP占领先国家的份额+第二产业雇员占比+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汇率的低估程度+老年人的总抚养比+

7、人口的总抚养比NA人口的死亡率NA金融开放度NA政治管理体制NA年轻人抚养比NA投资NA政府支出的比重NA汇率的波动NA国内形势第三,非农产业比重超过90%, 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日益紧迫 自2006年工业比重达到幅值42.2%之后一直处于下降态势;2013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过去依靠工业数量扩张的增长模式将难以持续。加之很多工业品的数量增长空间有限,再延续过去的增长模式,将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以及投资效率大幅度降低等许多后果。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国内形势第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优势将逐步削弱 尽管我国是劳动力总量大国,但是21世纪

8、初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新阶段。 劳动力总量的增速放缓甚至开始减少,这将削弱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迫切需要拓展新的优势领域。 与此同时,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内形势第五,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大拉动作用将难以重现,经济增长面临需求约束将不断强化 从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低速增长阶段 国内要素成本大幅提升,加之汇率的持续升值,中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下降 由中国向海外的订单转移和投资转移的快速上升 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将很难回到21世纪初期的20%甚至30%的高速增长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外部需求动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明显不足的状态追赶

9、经济体出口增速都经历了大幅下滑过程国内形势第六,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但是促进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投资 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都存在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长期性和绝对的产能过剩。 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目前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仍将存在。与此同时,维持较高增长仍然保持一定投资增速。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实现有效投资是我国必须解决重要问题国内形势第七,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 2005年以后,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呈现缩小态势,尤其是以人均GDP反映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10、 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商品等跨区域流动仍面临各种障碍,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省际收入差距 Max/Min28现价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区域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微观上,产业转移取决于要素、贸易成本以及自身的产业特征宏观上,制造业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间的关系(UNIDO,2013)资料来源:UNIDO(2013),2013 工业发展报告 产业重心的分析通过产业重心的变化可以跟踪产业在空间的转移轨迹iiimxmXiiimymY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重心经历了先西南、后东南、然后再西北的转移过程我国各行业制造业重心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我国各行业制造业重心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我国各行业制

11、造业重心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1980年以来,我国不同类型制造业重心移动距离差别较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心向南偏东移动距离较大,资源依赖型制造业重心向南偏东移动相对较小。1980-2008年间,重心移动较大的行业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皮革、皮毛、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这些制造业重心都向南偏东移动了400公里以上;而重心移动较小的行业是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心移动距离都小于200公里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北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资源依赖性型制造业分布较多的重要原因东南沿海的率先开放和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是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中分布这一地区的重要原因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

12、的上升和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北上西进”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聚集在我国东部偏南沿海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状态及演变趋势产业地理集中的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分析法:CR指数nNnXXCR1i1ikikik/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状态及演变趋势我国多数制造业表现出较高的地理集中特点,但是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差别较为明显,原材料依赖型产业和地方性市产业地理集中度相对较低,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地理集中度相对较高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状态及演变趋势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区域来看,绝大部分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制造

13、业主要是资源性产业和地方性市场产业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后我国制造总体地理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是不同行业有所差别,表现出地理集中递增、集中分散、分散和分散集中四种类型。1980至2010年期间,分布呈现地理集中递增的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机械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其中家具制造业地理集中趋势最为明显制造业,其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61上升到2010年0.675我国制造业地理分布呈现分散的产业主要有医药、石油炼焦和黑色金属冶炼等三个行业,其中石油炼焦行业分散程度最为显著,其中石油炼焦行业分散程度最为显著,其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709下

14、降到2010年0.557地理分布呈现先集中分散型的产业主要有:饮料制造业、烟草制造业、服装业、皮革皮毛制造业和塑料制品业等呈现先分散集中型的产业主要有:木材加工、造纸、印刷业、化学原料、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冶炼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变化趋势1980-1991年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度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区位基尼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从1980年的0.517下降到1991年的0.490;1992-2005年制造业地理集聚度上升明显,区位基尼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从1992年的0.503上升到2005年的0.6;2005年后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度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区位基尼系

15、数的加权平均值从2005年的0.6下降到2010年的0.5872000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位基尼系数变化趋势0.540.550.560.570.580.590.60.460.480.50.520.540.560.58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GDP区位基尼系数第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服务业区位基尼系数注:GDP和第二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是主坐标轴,服务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是次坐标轴。 数据及行业分类(工业)我们收集整理了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两位码工业总产值数据。将36个两位码行业分为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

16、、资本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和公用事业。资源密集型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本密集型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橡胶制品业其他采矿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劳动密集型工业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烟草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

17、记录媒介的复制公用事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第一,中国城市工业总体分布趋于分散。中国城市工业空间分布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659下降到2007年的0.639,又下降到2011年的0.554;HHI由2003年的0.0162下降到2007年的0.0139,又下降到2011年的0.010。第二,不同类型工业分布变化呈现差异,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城市空间分布更趋集中,而其他类型工业的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分散。资源密集产业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84上升至2007年的0.86,再上升至2011年的0.88。其

18、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集中趋势最为明显,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59上升到2011年的0.81。而劳动密集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基尼系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行业20032007201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590.820.8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970.970.9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20.830.9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90.880.89非金属矿采选业0.740.710.67其他采矿业0.910.970.97表1 资源密集型工业城市分布基尼系数变化表2 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分布基尼系数变化行业200320072011食品加工业0.64 0.61 0.56 食品制造业0.73 0.

19、70 0.65 饮料制造业0.70 0.65 0.63 烟草加工业0.85 0.93 0.93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0.79 0.79 0.74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0.87 0.85 0.82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0.76 0.70 0.69 家具制造业0.81 0.84 0.77 造纸及纸制品业0.75 0.74 0.68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0.79 0.79 0.7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90 0.87 0.73 其他制造业0.85 0.82 0.76 表3 资本密集型工业城市分布基尼系数变化行业20032007201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90 0.84 0.81 化学原

20、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68 0.68 0.81 医药制造业0.75 0.70 0.66 化学纤维制造业0.87 0.92 0.92 橡胶制品业0.85 0.83 0.8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80 0.78 0.6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66 0.64 0.54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0.80 0.75 0.72 金属制品业0.72 0.72 0.71 通用设备制造业0.80 0.78 0.71 表4 技术密集型工业城市分布基尼系数变化行业200320072011专用设备制造业 0.80.770.7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790.780.7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830.810.

21、7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930.930.9 产业比重变化法区域制造业总产值分布图本世纪前十年的中期是中国制造业区域布局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此之前制造业主要是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而且集聚程度不断提升,而在此之后,制造业又开始向内陆省份(尤其是中部)扩散。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扩散趋势尤为明显。区域制造业总产值占比分布图19811990200020072012消费品中的纺织服装鞋帽:集聚程度高;金融危机之后由长三角向中部省份转移;长三角地区占全国的份额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中部省份提高了8个百分点90年代以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集聚程度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开始出现扩散的趋势

22、,到2000年左右区域集中度开始触底。这一时期辽宁、上海、四川三地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下滑了6.3、3.0和3.0个百分点。而河北、江苏、河南等地市场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其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全国的份额都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本世纪以来该行业的区域集中度又稍有上升,其中主要来自于江苏、河北和山东三地占全国份额的继续上升。资本品中的电子设备制造业: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的北京、天津两市占全国的份额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珠三角地区2012年较2005年下滑了4.1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下滑了2.1个百分点,北京、天津两市共下滑6.1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地在金融危机之

23、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了,而长三角地区则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才出现下滑。川渝、河南、湖南等地的份额提升较快,其中四川和河南两地占全国的份额2012年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19802005201290年代之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变化不大。90年代期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还是经历了一段集聚的过程,这一集聚过程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内陆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生产基地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本世纪以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扩散过程。一些历史上传统的生产基地占全国的份额又有所回升,如北京、四川和陕西等地本世纪以来份额提高了12个百分点。另外上海、吉林两地的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4、而江苏、山东两地份额提高较多。区域制造业产值分布将行业细分为消费品、中间投入品、资本品,分别对其集聚程度、转移轨迹和具体特征进行数据分析将行业细分为消费品、中间投入品、资本品,分别对其集聚程度、转移轨迹和具体特征进行数据分析: 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程度产业转移轨迹产业转移轨迹产业转移具体特征产业转移具体特征消费品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空间布局呈消费品制造业空间布局呈现现“先向沿海地区集聚后先向沿海地区集聚后向内陆省份扩散向内陆省份扩散”的变化的变化趋势。资源密集程度越高趋势。资源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区域集中度越低;的行业,区域集中度越低;劳动密集程度越高,集中劳动密集程度越高,集中程度

25、也越高。程度也越高。产业转移呈现产业转移呈现“长三长三角内部角内部珠三角珠三角北北部沿海地区部沿海地区中部中部”的趋势。的趋势。2005年之前年之前产业转移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东部地区内部为主,之后则主内部为主,之后则主要向中部转移。要向中部转移。劳动密集程度越高,越早出现产业转劳动密集程度越高,越早出现产业转移。移。以内需为主的消费品制造业部门更多以内需为主的消费品制造业部门更多地向消费市场所在地和资源富集地区地向消费市场所在地和资源富集地区转移;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消费品制转移;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消费品制造业出现少部分向与沿海地区邻近的造业出现少部分向与沿海地区邻近的内陆省份转移。内陆省份转

26、移。中间投入品制造业中间投入品制造业中间投入品制造业整体的中间投入品制造业整体的集聚扩散的趋势不太明显。集聚扩散的趋势不太明显。资本密集型区域集中度较资本密集型区域集中度较低;而劳动密集型区域集低;而劳动密集型区域集中度较高。中度较高。产业转移呈现产业转移呈现“东北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老工业基地东南东南沿海沿海环渤海和中部环渤海和中部”的趋势。的趋势。上游的资本密集型资源加工类行业越上游的资本密集型资源加工类行业越来越向资源开采地区和沿海沿边便于来越向资源开采地区和沿海沿边便于进口的地区转移;下游的劳动密集型进口的地区转移;下游的劳动密集型材料制品业也越来越向新的消费市场材料制品业也越来越向新的

27、消费市场所在转移。所在转移。资本品制造业资本品制造业除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除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资本品制造业区域集外,资本品制造业区域集中度也经历了非常明显的中度也经历了非常明显的“倒倒U型型”变化历程。劳动变化历程。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出口依存密集程度越高,出口依存度越高,集聚程度也越高。度越高,集聚程度也越高。产业转移呈现产业转移呈现“东南东南沿海集聚沿海集聚向中西部向中西部转移转移”的趋势。的趋势。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出口依存度较高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资本品制造业出现产业扩散的时间的资本品制造业出现产业扩散的时间相对较晚;而出口依存度较低、资本相对较晚;而出口依存度较低、资

28、本密集程度较高的资本品密集程度较高的资本品“先集聚、后扩先集聚、后扩散散”的趋势不是非常显著。资本品制造的趋势不是非常显著。资本品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表现出空间上的跳跃性业的产业转移表现出空间上的跳跃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自本世纪初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产业自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转移的现象,而且国内转移与国际转移同时存在 劳动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越早出现产业转移;上游产业更多地向资源产地或者靠近资源产地的地区转移,而下游产业更多地向消费所在地转移;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更多地向靠近沿海的内陆地区转移;资本品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具有极高路径依赖性 中部地区是承接

29、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因此无论是从区域发展的格局还是区域政策的着力点,中部地区都应该是重点关注的地区 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国内要素成本的较小差异、刘易斯拐点的显现以及相对较远内陆运输成本将在一定程度限制内陆地区承接国际市场的转移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l实现政策目标由促进有形要素积累向促进创新和知识资本积累转变。 在规模扩张型增长模式为主的时期,企业最需要的是不断增加要素,如获取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在创新驱动时期,企业更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高素质和富有创新性的员工队伍、对创新成果的有效保护、自由进入和退出的经营环境、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等。主要结论

30、与政策启示l实现产业政策由部门优先型向功能型转变。 目前我国产业政策主要是借鉴日韩经验的部门优先型产业政策。部门优先型产业政策以实现经济赶超为目标,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事实上,我国许多产业政策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汽车、半导体等离子、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等产业政策。 我国产业政策应由部门优先型产业政策向功能型产业政策转变,即政府应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质性、社会性和制度性基础设施),维护公平竞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重视对特定产业的培育与扶植转向产业关键环节的支持与投资。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l实现区域政策由注重差异性向一体化转变。 过

31、去我国较为强调区域的差别性,出台了较多区域政策,尤其是“十二五”时期出台了较多区域规划。 未来需要强调政府服务、政府政策的精细化,政府政策需要更加落实到个体,以人为本,以提升个体素质能力为重点,而不应该过多强调空间和地域的差别性。 区域政策要更加注重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更加注重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和协同发展,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更加注重推进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发展,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更加注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性。 本报告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份研究:区域间产业同构和产业转移研究 , 课题负责人 刘云中,何建武;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以上招标课题在集聚中实现包容性发展-中国区域经济的回顾与前瞻,李善同,吴三忙等;科学出版社,2014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