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本课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身处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成为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的人。 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山林的隐士)、荷蓧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复杂的隐士)。山林的隐士)、荷蓧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
2、复杂的隐士)。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 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二、本课的二、本课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1421孔子循礼卫道。孔子循礼卫道。 185接舆评孔子德衰。接舆评孔子德衰。 186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187荷蓧丈人批孔子荷蓧丈人批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438普通人对孔子的评价。普通人对孔子的评价。 1439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
3、达权变。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 99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三、章节梳理三、章节梳理 1421陈成子陈成子弑弑简公。孔子简公。孔子沐浴沐浴而而朝朝,告告于哀公曰: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陈恒弑其君,请讨讨之。之。”公曰:公曰:“告告夫夫三子。三子。” 孔子曰:孔子曰:“以以吾吾从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告夫三子夫三子者。者。” 之之三子告,不三子告,不可可。孔子曰:。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不告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循礼卫道。本章内容是孔子循礼卫道。 【评析】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评析】
4、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不可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提问提问: 孔子为什么要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沐浴而朝”?为何反复说?为何反复说“不敢不不敢不告告”?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凤兮凤兮!何何德德之之衰?衰?往者不可往
5、者不可谏谏,来者犹可,来者犹可追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殆而!而!” 孔子孔子下下,欲与之言。,欲与之言。趋趋而而辟辟之,不得与之言。之,不得与之言。 本章内容是接舆评孔子德衰。本章内容是接舆评孔子德衰。提问提问: 1、从、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心? 2、接舆为何、接舆为何“趋而辟之趋而辟之”?(?( 五年高考五年高考P192 )成语成语: 往者不可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不可制止,未来,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的还来得及挽回。 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6、孔子过过之,使子路问之,使子路问津津焉。焉。 长沮曰:长沮曰:“夫夫执舆执舆者为谁?者为谁?”子路曰:子路曰:“为孔丘。为孔丘。”曰:曰:“是是鲁孔丘与?鲁孔丘与?”曰:曰:“是也。是也。”曰:曰:“是是知津矣。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问于桀溺。桀溺曰:“子子为为谁?谁?”曰:曰:“为仲由。为仲由。”曰:曰:“是是孔丘之徒与?孔丘之徒与?”对曰:对曰:“然然。”曰:曰:“滔滔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以易之?且易之?且而而与其从与其从辟人辟人之士也,岂若从之士也,岂若从辟世辟世之士哉?之士哉?”耰而不辍。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子路行以告。 夫子夫子怃然怃然曰:曰:“鸟兽
7、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下有道,丘不与易与易也。也。”【评析【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
8、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提问提问: 1、“辟人之士辟人之士”、“辟世之士辟世之士”分别指谁?分别指谁? 2、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五年高五年高考考P193) 3、孔子为何、孔子为何“怃然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成语成语: 无人问津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9、。索、尝试。 187子路从而子路从而后后,遇,遇丈人丈人,以杖,以杖荷荷蓧。子路问曰: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四体不勤勤,五谷不分,孰为,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夫子?”植植其杖而其杖而芸芸。 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 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使子路反反见之。至,则行矣。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子路曰:“不不仕仕无无义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洁其身,
10、而乱大伦。君子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之仕也,仕也,行其义行其义也也。道之不行,。道之不行,已已知之矣。知之矣。” 【评析】【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
11、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提问提问: 1、荷蓧丈人为何说孔子、荷蓧丈人为何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荷蓧丈人为何要留下子路,其用意是什么?、荷蓧丈人为何要留下子路,其用意是什么? 3、子路是如何评价荷蓧丈人的?、子路是如何评价荷蓧丈人的? 4、从荷蓧丈人的言谈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从荷蓧丈人的言谈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语成语: 四体不
12、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奚自自?”子路曰:子路曰:“自孔氏。自孔氏。”曰:曰:“是知是知其其不可而为不可而为之之者与?者与?” 本章内容是晨门人(普通人)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本章内容是晨门人(普通人)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评析【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13、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提问提问: 反映孔子的何种精神?反映孔子的何种精神?成语成语: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1439子击子击磬磬于卫,有于卫,有荷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既而曰: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厉,浅则,浅则揭揭。”
14、子曰:子曰:“果哉!末果哉!末之之难难矣。矣。” 本章内容是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本章内容是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提问提问: 荷蒉者对孔子的态度怎样?孔子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精荷蒉者对孔子的态度怎样?孔子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神?成语成语: 深历浅揭深历浅揭: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过河。比喻做事要因地制宜。服过河。比喻做事要因地制宜。 99子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本章内容是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本章内容是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评析【评析】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
15、到了晚年,他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提问提问: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要说明什么?要说明什么?四、典型问题阐释四、典型问题阐释 例例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陈恒弑
16、其君,请讨之。”公曰:公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孔子曰: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者。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也。” 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沐浴而朝”?报?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假设哀公同意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负责子怎样的心情?假设哀公同意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负责此事,孔子会怎么做?此事,孔子会怎么做?答案答
17、案: “沐浴而朝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 “不敢不告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的意味。 反复申说反复申说“不敢不告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
18、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子连“八佾舞于庭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 例例2:对孔子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
19、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字)(6分)分)答案答案: 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
20、个典范。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不可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 例例3: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86(桀溺)曰:(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
21、与易也。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的观点?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答案答案: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观点。(2) 赞成孔子的观点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
22、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不可为”的难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为之”才有希望。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乱世之中,不能靠
23、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例例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接舆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接舆”说什么?说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接舆”这类隐者?这类隐者?答案答案: 接舆要表达的意思:接舆要表达的意思: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现在楚狂是
25、用凤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现在楚狂是用凤来比孔子,来比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应避乱隐居应避乱隐居。 “已而!已而!已而!已而!”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 “今之从政者殆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带来危险。孔子想跟孔子想跟“接舆接舆”说:说: 我们撇开我们撇开论语论语里这节看接下来一节。在长沮、桀里这节看接下
26、来一节。在长沮、桀溺的两位隐士和孔子的交锋跟这节的内容类似。两位隐士溺的两位隐士和孔子的交锋跟这节的内容类似。两位隐士通过孔子弟子子路诘问通过孔子弟子子路诘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的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论语薇子第薇子第十八十八)天下都无道成这样了,谁能改变得了呢?孔子答:)天下都无道成这样了,谁能改变得了呢?孔子答:“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变它呢?在接下一节里,心直多勇的子路更是明确提出一变它呢?在接下一节里,心直多勇的子路更是明确提出一个思想个
27、思想不仕无义。不仕无义。“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子子路的意思是,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路的意思是,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孔子想要同接舆说的,想必也是这样的话。道义。孔子想要同接舆说的,想必也是这样的话。看待看待“接舆接舆”这类隐者:这
28、类隐者: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中流砥柱”。他们。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通交流,通交流,“欲与之言欲与之言”。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屈原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屈原涉江涉江里里“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髡首兮,
29、桑扈蠃行”一句中提到的接舆就是他。一句中提到的接舆就是他。另类的的佯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 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想作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
30、出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出力不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力不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安全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安全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 例例5: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子见夫子乎?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
31、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
32、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 (2)如何理解子路的)如何理解子路的“不仕无义不仕无义”的一番言论?的一番言论?答案答案: (1)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热情地接待他。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敬,又热情地接待他。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为,隐居避安。 (2)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
33、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不仕无义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
34、。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努力。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极的。 例例6:你对孔子: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答案答案: “知其不可而为
35、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
36、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牺牲。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牺牲。 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从古至今,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从古至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整体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势。还有一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整体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势。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实力不足,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太无把握。怎么办?是知种情况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实力不足,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太无把握。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是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是do it,try it
37、,还是望而却步?而一些仁人志士,爱国者还是望而却步?而一些仁人志士,爱国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师大家,明知正确的主张处于劣势,正义的事业处于劣势,清先行者革命者,大师大家,明知正确的主张处于劣势,正义的事业处于劣势,清醒的思想处于劣势,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必败的估计,醒的思想处于劣势,自己的实力还远远不够,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必败的估计,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做知其不可,知其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做知其不可,知其 必定不能成功,必定不能成功,知其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知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其处境真叫恶劣了,而不放弃,知其会给自己带来危险,知其不
38、能被很多人理解,其处境真叫恶劣了,而不放弃,而为之,仍然那样去做。多少民族英雄是这样做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而为之,仍然那样去做。多少民族英雄是这样做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在本朝代已经全无希望的情况下作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只能是以身殉他们在本朝代已经全无希望的情况下作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努力,只能是以身殉职。这里有一个被康德称之为绝对命令的东西,无条件无保留无商量,我们无法职。这里有一个被康德称之为绝对命令的东西,无条件无保留无商量,我们无法想像他们可以有别的选择。多少革命志士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秋瑾,比如李大钊,想像他们可以有别的选择。多少革命志士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秋瑾,比如李大钊,
39、他们在最艰难的情势下没有惧怕付出代价。还有如韩愈的谏迎佛骨,海瑞的罢官,他们在最艰难的情势下没有惧怕付出代价。还有如韩愈的谏迎佛骨,海瑞的罢官,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艺术创造中,学理探讨中,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艺术创造中,学理探讨中,新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垫脚石,成为铺路的石子,成为划时新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垫脚石,成为铺路的石子,成为划时代的突破的一个序曲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他们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代的突破的一个序曲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他们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后人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
40、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的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 摘自摘自王蒙自述王蒙自述 例例7: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有心哉,击磬乎!击磬乎!”既而曰: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子曰:“果哉!末之难果哉!末之难矣。矣。” (1)“深则厉,浅则揭深则厉,浅则揭”是什
41、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荷蒉者”这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2)孔子是如何看待)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荷蒉者”的观点的?的观点的?答案答案: (1)“深则厉,浅则揭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通达权变。 (2)孔子认为荷蒉者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孔子认为荷蒉者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五、背诵句子五、背诵句子 185楚狂接舆歌而
42、过,孔子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反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