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池县中医医院康复科 邓建军灸法的概念: 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刺以石针曰砭,灼以艾火曰灸。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也从北方来。什么是灸法: “灸”,灼烧之意。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激发经气,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的发展: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 宋西方子明堂灸经 窦材扁鹊心书 清神
2、灸经论 灸法的特点: 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千金要方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的特点: 刺激特点:温热刺激,与毫针刺法对穴位的刺激方式不同 。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草又称作“医草”,可灸“百病”。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除此之外还有新艾陈艾之分,陈艾一般呈淡黄色,而新艾一般呈青绿色。自古医家用艾来灸百病,所以也把艾称作为灸草,蕲艾又有“百草之王”
3、灸家珍品,道地药材之称。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反复-淡黄色艾绒。艾绒的特点: 易燃味香、热力温和(新与旧不同)可透达深部、便于制作艾炷、艾卷。其它材料: 灯心草 药捻 药锭艾绒的保藏:注意防潮、防霉、防蛀注意防潮、防霉、防蛀。1、温散寒邪2、温经通络,活血散瘀3、回阳固脱4、消瘀散结5、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一、温散寒邪: 所谓”寒邪”,就是引起疼痛或不适的寒气灸法属于热疗法,可以驱散寒邪,消解寒冷“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在中医上,艾灸常被用来灸治因寒邪所致的、偏于阳虚的各种病症(如因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以及因虚寒引起的痛经等症。二、温经
4、通络,活血散瘀: 艾叶味辛而性温,最适宜于温经散寒在中医临床上,艾灸常用于治疗因寒湿而引起的疼痛,如因寒气而引起的肩周炎、腰痛、坐骨神经痛及四肢关节疼痛等。三、回阳固脱 通过艾灸的温热驱寒,不但可以驱散寒邪,而且能够阻止阳气的消散,具有回阳固脱之功。中医临床中,可用于治疗遗尿、脱肛、阴挺、崩漏等病症。四、消瘀散结 “瘀”指瘀积不通,多由寒邪而致,艾灸能散寒,故能消瘀;“结”指的是由于气血瘀滞形成的结块,一般可以通过温化来消解。 用治乳痈初起、瘰疬、手术后刀口周围形成的包块以及寒性疖肿未化脓者五、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 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说
5、明艾灸能激发人体正气,强壮人体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健康,预防病毒感染,具有保健作用。 常用穴位:中脘、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大椎。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 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 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 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疾患。 2、无瘢痕灸:
6、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注 便于粘附,然后 将大小适宜的(约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 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有灼痛时,医者 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 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间接灸。 一一、隔姜灸:操作方法 1、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 约24厘米,中间用针穿数孔; 2、定穴,把
7、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3、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4、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57壮至皮肤潮红,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二、隔盐灸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2、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点燃灸之。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3、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病情好转,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为止)3、 隔蒜灸操作方法 1、制作蒜片:将独头蒜切片厚02 05cm ,中间用针穿数孔(捣蒜如泥亦可); 2、定穴,把蒜片放在应灸的穴位皮肤或肿块与
8、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3、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片; 4、灸57壮至皮肤潮红,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一、灸感 概念 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 灸感是指病人因施用灸法而出现的温热或麻木、虫行、等感觉。 有时也可向某一方向传布或扩散。很多人在做艾灸的过程中或者做完艾灸后出现局部麻胀酸痛痒冒凉气等 的反应。这都是灸感,不同体质的人会出现不同的灸感。 出现灸感不必慌张,这正说明艾灸在你身体里起作用了。 一般灸法:局部温热舒畅,温度经久不消,微微灼痛。可由浅达深,亦可循经传导。 化脓灸法:灸时灼痛难忍,灸后化脓留瘢。二、灸量二、灸量 概念 1、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
9、、壮数来计算。 2、灸量原则 火足气至,适度而止。 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炷或大炷。 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 三、灸法补三、灸法补泻泻 1灸法补泻的原则: “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2操作方法 补补法:法:点燃艾炷,不吹其火,待其自灭。艾灸火力温和,持续时间长,渗透力强,使真气聚而不散。 泻泻法:法:点燃艾炷,口吹其火,使其快燃速灭,促使邪气消散。灸法的补泻: 针灸大成:“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后世发展: 1、 艾条温和灸、针上加灸(温针灸)、温灸盒灸为补法; 2、 艾条雀啄灸、回旋灸(又叫熨灸)、灯心草灸、作为泻法。 艾炷灸的补泻:以周易书中所提,以奇数1、3、5、7、9等属阳数,定做艾炷灸的补法;以偶数2、4、6、8等属阴数,定做艾炷灸的泻法。施灸程序备急千金要方灸例:“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先上后下。”名堂灸经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