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徘徊 (hui) 栗 子(l) 翡 翠(fi) 熬 汤(o) B.焖 饭(mn) 御 柳(y) 蒜 瓣(sun) 腊 肉(la) C.阡 陌(qin) 搁 置(g) 爆 竹(bo) 咆 哮(bo) D.小贩 (fn) 搅 和(jio) 露 珠(l) 恐怖 (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肿胀 擢升 敦厚 蜜饯 B.娴熟 日暮 掀翻 沸滕 C.通霄 唾沫 发誓 窟窿 D.鞭炮 压抑 栖息 演译 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确的一项是( )(2 分) 当今的艺术仿
2、佛 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 的灯光,3D 电影院 里上下左右动的座将,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 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 赋予 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 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 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采崇拜正在形成。 A.仿佛 B.扑朔迷离 C.赋予 D.神秘莫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C.东六宫
3、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D.2017 年 8 月 23 日至 27 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 接智能社会为主题。 5.巧填同音字,组成词语。(6 分) f ( )盖 ( )习 ( )担 ( )裕 t ( ) 问 问( ) ( )叫 马( ) lng 欺( ) ( )珑 ( )听 ( )声 6.根据提示写词语。(6 分) (1)看看右面的客家民居图,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哪 些描述建筑物的四字词语呢? _ _ _ (2)春节期间,街上热闹拥挤,请你写出体现热闹情景的词语。 _ _ _ 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10 分) (1
4、)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他们怎么忍受得了呢?(改成陈述句) _ (2)他的心情灰暗。(改成比喻句) _ (3)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 (4)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 了。(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_ (5)王爷爷八十多岁了。 王爷爷能挑起一百多斤的重担。(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 8 我会在下面句子中写古诗。(7 分) (1)中秋节时,当我们看到那闪闪的星星,圆圆的月亮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 “_,_”。(2 分) (2)鞭炮声响起,灯笼挂起时,我就会想起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 “_,_”。(2 分)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3 分) 盈盈一水间,
5、_。 日暮汉宫传蜡烛,_。 _,不知秋思落谁家? 9.学校开展“亲近经典”书活动,请你参加。(8 分) 我阅读我分享 (1)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4 分)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 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重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 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 处画线句子有语病, 应改为 “_” 。 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改为“_”。 我阅读我创作 (2)请你仿照示例,写
6、两行小诗。(4 分)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 。 二、阅读理解(12+13 分)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 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 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 分) 热闹( ) 间断( ) 2.用 “ ”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用 “” 将这段话分两层。 分两层的根据是什么? ( ) (4 分) A先总体写,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7、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中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 肉的香味”是从_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等是从 _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_角度描写的。(3 分) 4.本段主要描写了除夕的哪些活动?你还知道什么节日?有哪些活动? (3 分) _ _ _ (二)爆竹记忆 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买了爆竹,直到除夕那天的傍晚,外面已经响起了零零星星 的爆竹 声,他才神秘地从不知什么地方摸出了那一挂用红纸包着的小鞭。 男孩子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
8、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 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火药味儿弥散开来的。一毛六分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 完,小心翼翼 地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外面的 大平台上,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栏杆上,一只手 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果然 竟然)敢 将小鞭捏在手上,近距离地感受那声炸响。 对于农村老家,我脑子里没有概念。田野里的白雪仿如破棉絮,使农村到处泥泞不堪。 院子里铺了一些干草,说是给回来过年的祖宗的牲畜吃的,那意思是说祖宗们回来的时候, 要么是骑着马,或者是赶着牲
9、畜拉的车。接他们回来的时候是有一个仪式的,接近午夜的时 候,我的手里被塞了一根长长的杆子,上面有一挂长长的鞭炮,父亲用一个托盘端着一些烧 纸之类的东西,来到一个街口,他在湿漉漉的泥地上跪下磕头并烧化那些祭品的同时,没有 忘记点燃我举着的鞭炮。毕毕剥剥地炸响时,有提着灯笼的农村孩子围拢过来,在浓浓的火 药味儿中,寻找落在地上没有炸响的零星爆竹。 那一夜我始终是迷迷糊糊的,农村的除夕和初一似乎是相连的,人们都不睡觉,刚刚吃 过年夜饭,便以长幼排序,对着有祖宗画像的柱子磕头,前面的桌子上摆满了供品,有筷子 和酒杯,(果然 显然)是给回来过年的灵魂们食用的。除了给死去的祖先磕头,还给活着 的长辈磕头,
10、年龄小的人可以获得压岁钱。在自家磕完了头,还要在父辈的带领下,到村子 里的本家去给长辈磕头,在血缘比较近的长辈那里也是可以获得压岁钱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2 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 分) 零零星星:_ 小心翼翼:_ 3.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4 分) (1)男孩子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 发亮。 _ _ (2)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 _ _ 4.小伙伴对新年最关心什么?(用原文回答)(2 分) _ _ _ 5.文中写的新年都有什么风俗?至少说出三样。(3 分) _ _ _ 三、写作
11、(30 分) 一些节日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友情。想 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如轮滑节、游戏节写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请记住,一 定要写清楚为什么过这个节,想象你们是怎样庆祝的。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1.D 2.A 3.B 4.B 5.覆 复 负 富; 提 题 啼 蹄; 凌 玲 聆 铃 6.(1)高大坚 固 气势雄伟 风格独特(2)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张灯结彩 7.(1)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 他们忍受不了。(2)他的心情和这低矮的房屋一样灰暗。 (3)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 呀! (4)我对小军拾金不昧的精神肃然起敬。 (5)虽然
12、王爷爷八十多岁了,但是他能 挑起一百多斤的重担。 8.(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 暖入屠苏。(3)脉脉不得语 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9.(1)我读了 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不耻下问 请教 (2)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 生命的乐章 二、(一)1.冷清 连续 2.除夕真热闹。 A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 3.嗅 觉 视觉 听觉 4.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提 示:端午节。有赛龙舟、插艾草、佩香囊、系五彩线、吃粽子等活动。 (二)1.果然 果 然 2. 形容数量少, 爆竹声断断续续响了几声。 形容恭敬小心, 一点不敢疏忽懈怠。 3. (1)“兴奋得眼睛发亮”形象地描绘出了男孩子对于鞭炮的喜爱。 (2)这个句子写出了 “我”又怕又期待的兴奋心情。 4.男孩子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 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 5.铺干草、放鞭炮、磕头。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