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

上传人(卖家):harry 文档编号:222855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 主题是借用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六年前 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 年)在 1943 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 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因为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 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 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 坚贞不屈, 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 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 二、说教学目标:

2、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抓 关键语段,体会人物品格。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 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研读描写李大钊在法庭上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品悟人物坚贞不 屈、大义凛然、忠于革命事业的高尚情操。 2.难点是: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于习作之中。 四、说教法学法: 1.搜集整理法:本节课教学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可能无法进入课文所描绘 的情景中

3、。又因为课文较长,故事又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再加上学生不了解当时 的社会局势,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必定没有多深的感触。所以首先采用资料 收集法,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提炼的过程中积累相关资料。事实证明,学生搜集的 课外补充资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摸清线索,直观演示:本文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首尾呼应、倒叙 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 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然后结合幻灯片出示,加深印象。如:复习了 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

4、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 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 3.讲授对比法: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 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 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 李 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 写作水平。 4.直观演示、情境表演、朗读法:新课标要求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 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

5、爱祖 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 “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 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并提出:你从中体 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 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 识的融洽。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题。 我选择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首先让同学齐读课题,围 绕“回忆”二字质疑:课文忆了谁? 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 “我”忘不了?让学生在自读中圈出时间的提示语

6、,按照提示语将文章分成四个 大块,再归纳出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进而概括成小标题。即:被捕前,被 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这样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先学后教 在先学环节,我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片段质疑,如在学习父亲被捕时的片段 时,我让学生读后思考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 生提出:李大钊为什么不先离开北京,出去躲两年再回来?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 李大钊把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敌人还抓他?学生提的问题很好,我让学生结合 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李大钊的身份:共产党员,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 是

7、北京革命党区的领导者。家中的书籍和纸片烧掉是不想让敌人搜索到证据,为 了不泄露党的秘密。但因为李大钊是革命党领导身份,所以无论如何敌人都要抓 他。他能离开北京吗?不能。如果他逃跑了,就会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 牺牲, 所以李大钊是坚决不会离开北京的。因为被捕前和被捕时都是采用对比的 手法进行描写的,让学生在读中圈点批划,抓住问题:“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 重点研读描写李大钊言行举止的句子, 书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然后再以 “作 者是如何表现出父亲高尚品质的?”这个问题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对比的写法。 在后教环节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内容“法庭上”时,文中出现了三 处描写李大钊的关

8、键语段,由于学生已经采用过圈点批划及写批注的方法,所以 在齐读这一部分之后,我便让学生在默读中自己读划,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找到相 关的句子,但写感受主要集中在第三处,针对第一处写感触的少之又少。那么, 如何突破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呢?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在理解“法庭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 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 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 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 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

9、的前因后果。通过 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 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 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 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 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的好处。首尾呼应的句子比较明显,所以找出来并不难,之后,进行 延伸训练,让学生同桌讨论,找出文中另外两处相呼应的句子。由于课前准备不 够充分,

10、这个延伸相对较难,只有极少数学生找到了两处,如果用幻灯先打出首 句,再找呼应的句子,这样对班上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相对降低了难度,不至于 让他们孤立于课堂之外。 (三)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品读感悟。 以多种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 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 文, 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 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学习本课时,首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提出一个问 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 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

11、: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 “信心” 一词, 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 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 畏,将生死置之度外。然后,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体味人物神态,学 习“被捕时”。再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 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前后态度的 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 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 神。)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

12、”是瞪着眼、恐怖父亲 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接着,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引导 学生认识李大钊这位伟大形象, 激发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缅怀、 崇敬、 仰慕之情。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 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 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 (四)作业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 月 6 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参考答案:1.(1

13、)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 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 来了。 2.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 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 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 被捕前:时局严重、形势紧急忠于革命 (1-7) 一心为国 被捕中:不慌不忙、态度严峻视死如归 (8-17) 大义凛然 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18-28) 被害后

14、:伤心过度、记住日子为国捐躯 (29-32) 七、说课后反思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样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课文 的真正含义,我们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地利用课外资料来释疑! 在读“法庭上”这一部分:“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 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 慈祥的脸。”我问学生:“读着这几句,你能体会出什么?”学生说:“没戴 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李大钊受过酷刑了。”学生思考得很好,我接着 补充道: “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面对亲人平静、慈祥,母亲哭了, 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他的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1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 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十十 六六 年年 前前 的的 回回 忆忆 我在朗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学生忍不住和我一起朗读起来,我们仿佛也被一种 革命力量鼓舞了,心中激动不已、情绪激昂,读得坚定有力。正因为李大钊对革 命事业充满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 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 不因亲人的喊声儿忧伤,相反,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 为力量。这一段我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紧接着我又请学生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李大钊牺牲的详细过程。 学生听后对李大钊佩服得五 体投地,都被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强烈震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harry)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