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编制0610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263756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编制0610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编制0610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编制0610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编制0610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编制0610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引言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合理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因而土地利用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 通过土地的最优分配、最佳使用和布局, 合理组织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协调人地关系, 以期达到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实质上是在保证土地集约利用和配置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进行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地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 所谓弹性, 是物理学中的一种术语, 即物体能够承受应力的一种特性。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当经济

2、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 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在土地利用规划应用中, 弹性是指规划的思路、方案、指标体系和具体指标数值对具有不确定因素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制约的广泛联系, 规划对于市场具有诱导、调控、规范和拉动作用; 市场对于规划则具有主导、决定和导向作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规划( Pj ) 视作为市场( Si ) 的函数, 即Pj = f ( S1、S2、 、Sn ) = f ( Si ) , 式中的S1、S2、 、Sn 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只要其中某一因素发生变动,就会引起规划本身做出相关反应, 这种反应的灵敏度就是规划的弹性

3、一一 弹性规划原理弹性规划原理二 规划方案的设计 规划方案的设计采用灰参数线性规划,其技术系数为可变的灰数,是一种动态的反映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弹性规划,它弥补了一般线性规划的不足,不仅可以知道既定条件下的最优结构,还可以知道最优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因为灰色线性规划中约束条件的约束值可以是变动的, 可以用时间序列描述,按GM(1. 1) 模型进行预测得到,这样的线性规划不仅可以反映一般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反映约束条件发展变化的情况。给定一组信息,就可得到一组优化方案。灰参数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条件系数是灰区间数,这样就可以根据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各种可能性,通过调整灰区间的约束参数得到不同

4、的优化规划方案,可以适应多变的经济发展要求。 3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X = X1 , X2 Xn c ( ) = c1 ( ) , c2 ( ) , c3 ( ) , , cn ( ) ,b ( ) = b1 ( ) , b2 ( ) , b3 ( ) , , bn ( ) , a11 ( ) a12 ( ) a13 ( ) A ( ) = a21 ( ) a22 ( ) a23 ( ) a31 ( ) a32 ( ) a33 ( )(一)规划的数学模型 其中, cj ( ) cj , cj , cj 0, j = 1, 2, , n;bi ( ) bi , bi , bi 0, i = 1,

5、 2, 3 , n,则称Smax =C ( ) X约束条件: s1tA ( ) X b ( ) ,X 0上式为灰参数线性规划(LPGP) 问题,C( ) 为灰色价格问题 A ( ) 为灰色消耗矩阵 ,b( ) 为灰色资源约束向量,X为决策向量,实际上,X也是一个灰向量。 三三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三三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对变量的设置考虑了以下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的设置既要以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 又要符合规划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 充分体现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加大土地整理开发的力度, 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综合考虑各相关数据的可操作性, 各变

6、量不能重叠, 并具有综合性与典型性等特点; 各变量的效益数据容易取得, 以便于确定各类用地的效益系数。 对此,再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下14个变量。(二)决策变量的设置三三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变数(Xi)X1X2X3X4X5X6X7名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业用地城市用地建制镇面积(hm2) 23 606.6512944.4726633.8733.453573.841420.741140.03比重(%)26.0114.2629.340.043.941.571.26 (二)决策变量设置(二)决策变量设置(二)决策变量的设置变数(Xi)X8X9X10X11X12X13X14名称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

7、特殊用地水路交通民用机场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面(hm2)6744.436937.75693.072742.34718.81843.493007.99比重(%)7.437.647.642.722.720.933.31三三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依照灰色线性规划的原理, 需要确定若干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相关的约束条件, 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14个约束条件。 为了保证规划的动态和弹性, 技术系数、约束系数以及效益系数 采用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和灰色预测GM ( 1.1)等多种方法。并 结合白云区的具体情况求得, 约束目标年为2010年。(三)约束条件设置三三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2、自然要素、自然要素0

8、.10.5地貌及土质:地貌及土质: 直接采用1:1万地形图地貌或DEM数据,以标准内图框为数学基础,与影像图、地物进行严密套合,注意等高线不应穿过居民点、双线公路、双线河流、水库水域等。若采用1:5万的地形图地貌或DEM数据,需进行投影带变换及放大处理。计曲线和首曲线必须完整表示。 2、自然要素、自然要素 植被:植被: 每个图斑内必须配置一种地类符号, 且是唯一的。地类符号按品字形整齐排 列,符号的间距可视图斑大小情况,在 图式规定的基础上放大2至3倍表示。 2、自然要素、自然要素居民地:居民地: 是重要的地物要素,在图上要求反映出外围轮廓特征和平面位置,分出主次道路,正确显示各类型居民地特点

9、。居民地边线用0.15mm线条绘出,中间晕线用0.1mm线条绘出。居民地边线一般为直线或折线,单线线状地物、双线线状地物及城镇的街道线可作为居民地的边线。5.6.27.(5)3 3、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外业调绘时达到上图面积的居民地均应表示。 3、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道路:道路: 分为高速公路、国道、县乡路、农村道、单(复)线铁路、建筑中的铁路七种,是连接居民地的纽带,是地面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图上道路的表示要求主次分明,与其它地形要素的关系明确,构成网状,居民地一般均有小路通达。 3、社会经济要、社会经济要 素素 3、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要素行政界线、权属界线:行政界线、权

10、属界线: 是表示辖区土地及其它管理归属的界线,必须严肃对待。 3、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3、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居民点注记:居民点注记: 一般采用水平字列,必要时可用垂直、雁行字例,有总名的农村居民点,其总名用比分名大2级的同体字注出。 4 4、注记和整饰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4 4、注记和整饰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 从1:5万图上继承的高程点注记应全部选注到1:1万图上,等高线注记应满足读图的需要。 各种地理名称注记、各种数字注记、各种说明注记及图廓整饰见附录十八、十九。 4、注记和整饰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图名的选取:图名的选取: 首选最知名的、大的居民点,作为图名的居民点或山名、

11、地名等,在该幅图内必须有。图名为2个字的,间隔为2个字;图名为3个字的,间隔为1个字;图名为4个字以上的间隔为2毫米;超过6个字的可分为2行。 4、注记和整饰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 图廓整饰样式图廓整饰样式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 米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图例色标1:1万图上不表示的内容:万图上不表示的内容: 线状地物宽度、图斑编号、坡度级、 零星地类、权属代码“G、J”及耕地中的其 它地类扣除百分比等。 4、注记和整饰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 耕地坡度分级图是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派生出来的一种专题图件,目的是查清不同坡度分级耕地的分布状况和计算不同坡度分级耕地的

12、面积及类型。二、二、1 1:1000010000耕地坡度分级图的编制耕地坡度分级图的编制 使用省二调办统一提供的1:5万数字高 程模型(DEM)及作业区形成的1:1万土地 利用现状图数据库。(一)基础资料(一)基础资料1、数据转换,对DEM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格式、坐标系 统、高程基准、投影带等进行转换;2、对标准分幅的DEM图幅进行接边和完整性检查;3、利用坡度计算公式计算坡度值,生成坡度栅格数据图;4、将坡度栅格数据图进行分级并做矢量化处理,形成坡度分级矢量数据图;5、将坡度分级图与数据库中1:1万图幅地类图斑叠加,确定耕地图斑的坡度级;6、在地类图斑层中对耕地图斑赋坡度级(、)、属性及颜色,

13、经图廓整饰,成为最终耕地坡度分级图。(二)作业技术路线(二)作业技术路线1、耕地坡度分级图的比例尺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比例尺要一致;2、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保留植被符号等及其它全部内容,对非耕地地类图斑不赋坡度级,不赋色;3、原则上不能打破调查的耕地图斑界线,每个耕地图斑确定一个坡度级;4、当调查的耕地图斑涉及两个以上坡度级时,以面积最大的耕地坡度级为准,若各坡度级耕地面积相当时,可参照坡度分级界线,依据调查底图(DEM)上明显地物界线,将该耕地图斑划分为两个以上不同坡度级的图斑;5、对于破碎耕地,其整体视为一个图斑,按上述要求确定坡度分级;6、当DEM存在缺陷时,应通过其它手段补充、完善、

14、确定耕地图斑坡度级。 (三)编制要求(三)编制要求(四)国际分幅耕地坡度分级图样式(四)国际分幅耕地坡度分级图样式(一)图件种类(一)图件种类1、1:10000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2、自由分幅乡基本农田分布挂图3、自由分幅县基本农田分布挂图三、基本农田分布图的编制三、基本农田分布图的编制 以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为基础,将行政界线层、地类图斑层、线状地物层、注记层(不含影像数据)等与基本农田片(块)层和基本农田图斑层进行叠加,根据技术规程的要求经整饰形成基本农田分布图。 (二)编制方法(二)编制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素图)(素图) 基本农田片(块)、图斑基本农田片(

15、块)、图斑标准分幅基本农田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分布图县、乡级基本农田县、乡级基本农田分布挂图分布挂图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编制流程图编制流程图 (二)编制方法(二)编制方法 1、各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数学基础、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2、用于编制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图斑层不赋色,仅对道路和水系赋色。3、基本农田分布图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范围以外的地类图斑不赋色,保留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相关要素。4、基本农田范围内需在图上注记片(块)号及图斑编号,片(块)号以A、B的形势在片(块)的中间位置注出,图斑编号仍用面积量算时形成的图斑编号,在每个图斑的适当位置注出。5、县级挂图的图斑地

16、类表示到二级分类,乡级挂图表示到三级分类。6、乡挂图的比例尺和图幅大小可根据辖区范围大小来确定,以方便使用为原则,界线表示到村民委员会级。(三)编制要求(三)编制要求(四)图面整饰及用色(四)图面整饰及用色基本农田图式图例基本农田图式图例 (四)图面整饰及用色(四)图面整饰及用色 (一)一般规定(一)一般规定1、比例尺按省二调办关于编制州(市)、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挂图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确定;2、幅面大小以方便管理、使用为原则,以1.21.5米左右为宜;3、本县辖区外还需表示邻区村委会以上居民地和公路通达情况以及大的河流、湖泊、水库等。4、挂图主区外围境界线加外偏色带,色带由内到外分层,色

17、彩由深到浅渐变。5、州(市)挂图表示到县级境界,县(市、区)挂图表示到乡(镇)界,主区内境界加骑色带,色带宽度窄于主邻区色带宽度。6、邻区普底色,颜色不要太深,应与主区颜色及色带颜色协调。7、图面方向尽量按常规设置,即北方向朝上。如主区形状不宜正放,可适当旋转角度摆放,但应加指北方向说明。四、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的编制四、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的编制正常情况下图面设计包括:图名、图廓、花边、图例、附图、图片图名图名地图的名称,含义要明确、简单、肯定、放于图廓上方中央。 一般不宜配置在图内的中、下方。 图名排列以横排为好,字体多采用美术字体,以宋体、等线 体为主。图廓(图框)图廓(图框)常以图案花边和一定

18、形成的内图廓线组成,矩形幅 面。 花边宽度视图廓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图廓边 长的11.5%。 内外图廓间隔常为图廓边长的0.21.0%。图例图例读图的工具,常配置在图幅下方的适当位置。附图、移图附图、移图是附加图,是主图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主图的补充。总体设计理念达到总体设计理念达到把图框和制图区域及附图等视为一个整体,达 到重心稳重,附图布局合理、主图相互映衬、 总体协调美观的效果(赏心悦目)。图面设计图面设计在计算机窗口大比例尺图上直接在计算机窗口大比例尺图上直接编绘后,缩小至所需比例尺。编绘后,缩小至所需比例尺。在计算机窗口将图缩小为所需比在计算机窗口将图缩小为所需比例尺后,再进行编绘。例

19、尺后,再进行编绘。把大比例尺图先缩为中比例尺图,把大比例尺图先缩为中比例尺图,在其上进行编绘,然后再缩成所在其上进行编绘,然后再缩成所需要的比例尺图。需要的比例尺图。编编制制方方法法放大编绘放大编绘等大编绘等大编绘过渡编绘过渡编绘1、地貌:直接采用1:5万地形图的等高线数据。2、水系及附属物、水利设施用地。3、居民地、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用地。4、铁路、公路、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用地。5、境界、争议界、飞地。6、农用地。7、其他未利用地。8、各类符号及注记。9、图廓整饰。10、图幅接边。(三)编绘的顺序(三)编绘的顺序选取(取舍)选取(取舍)资格法资格法定额法定额法概括概括形状概括形状概括删除删

20、除合并合并夸大夸大质量特征概括质量特征概括数量特征概括数量特征概括 (四)制图综合方法(四)制图综合方法 目的是以一定比例的图形来显示客观世界,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即土地利用现状主题,抽象出基本规律,就需对制图现象进行两种基本处理,即选取(取舍)和概括。1、测量控制点、三角点、军控点。、测量控制点、三角点、军控点。 测量控制点、三角点、军控点应表示,点位描绘限差为0.1毫米。2、居民地以外的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居民地以外的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 居民地以外的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一般均应表示,面积较大的须注出名称。此类地物如与水系、道路等地物相重时,可移位表示,但要注意与水系、道路的相关

21、位置不变。(五)编绘内容及要求(五)编绘内容及要求 正确表示水系的类型、主次关系、附属设施及名称;合理反映水系要素的分布规律和不同地区的密度对比;处理好水系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1)河岸线、湖泊、水库岸线及其他水系物体的岸线,图形综合时,注意保持岸线主要转折点位置正确,岸线弯曲程度的对比及水陆面积的对比。图上小于1.0毫米x1.2毫米的弯曲可适当化简。岸线与等高线紧靠时,须注意与等高线协调一致。3 3、水系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 (2)河流、沟渠一般均应表示,河网密集地区,图上长度不足厘米的河流、沟渠可酌情舍去,密集河渠的间距一般不应小于3毫米。图上宽度大于0.6毫米的河渠用双线依比例尺表

22、示,不足0.6mm时以单线表示。单线河视图上长度用0.150.6毫米逐渐变化的线粗表示,单线沟渠视其主次依0.3毫米和0.15毫米线粗表示。河流、沟渠须表示流向,较长的河渠每隔1520厘米重复标注一次。单线河变为双线河时,连接处应变化自然。 选取河流、沟渠时,应从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界河、独流河、连通湖泊及荒漠缺水地区的小河必须选取。 河流、沟渠的名称一般均应注出,较长的河渠每隔1520厘米重复注出。注记应按河流上下游、主支流关系保持一定的级差。3 3、水系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3)湖泊、水库、坑塘的编绘,图上面积大于6平方毫米的湖泊、水库、坑塘均应表示,有名称的应注出名称。(4

23、)沼泽,图上面积大于25平方毫米的沼泽应表示。3 3、水系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1)正确表示居民地的位置、轮廓图形、行政意义及名称,反映居民地的分布特点及居民地与其他要素的关系。(2)图上面积大于4平方毫米的均应选取并加注名称。居民地名称应位置适当,指示明确,并避免压盖居民地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及其他重要地物。(3)居民地名称注记一般注在居民地外(面积较大的,也可注在居民点内),不要跨居民地边线注。(4)城镇范围内用街道线表示主要通道。4 4、居民地、居民地(1)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等级、位置,反映道路网的结构特征、通行状况、分布密度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2)复线铁路、单线铁路和建筑中的铁

24、路均应表示,窄轨铁路和建筑中的窄轨铁路应表示,短于1厘米的可酌情舍去。(3)高速公路、县以上公路、一般公路均应表示。(4)高速公路用双线表示,边线线粗0.1毫米,双线间隔不小于0.5毫米。(5)选取道路时,应按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进行,并注意保持道路网的密度差别。道路网格大小一般为48平方厘米,最密不应小于2平方厘米。(6)山区公路多个“之”字形弯道并联图上无法逐一表示时,应在保持两端位置准确和“之”字形特征的条件下,作适当化简。(7)农村道路可适当舍弃一些无特征意义的的小弯曲。(8)虚线表示的道路交叉点应以实部衔接,变换等级时,应以地物点为变换点。(9)进入林区、田地中的无头路可舍去。5 5、

25、道路及附属设施、道路及附属设施 (1)正确反映境界的等级、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2)国界线应根据国家正式签定的边界条约(协议书)及其附图准确绘出。(3)乡级以上各级境界,应以最新的勘界资料为准。两级以上的境界重合时,只绘出高一级的境界。(4)各级境界以线状地物为界时,能在其线状地物中心绘出符号的,在其中心间断绘出符号;不能在其内绘出符号的,可在线状地物两侧间断地交错绘出符号。应明确岛屿、沙洲等隶属关系,在明显转折点、境界交接点及出图廓处必须绘出境界符号。(5)飞地的界线用其隶属的行政单位的境界符号表示,并明确注出“xx飞地”。大于1平方厘米的飞地才表示。大于1平方厘米的争议地以争议界表示

26、,并注明“xx与xx争议”。(6)境界出图廓时应加界端注记,但当境界穿过内外图廓间复又进入本图幅时,可在图廓间连续绘出境界符号,不注界端注记。(7)界端注记应与境界等级一致,不能多级行政名称同注。6、境界、境界(1)正确反映农用地轮廓形状,图上小于1.5毫米的弯曲可适当化简。地类界与线状地物(如道路、河流)相距窄于图上1毫米时,可以线状地物为界。(2)耕地、园地图上面积大于6平方毫米的均应表示,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图上面积大于15平方毫米的均应表示。(3)合并表示的图斑:同类用地间距小于1毫米时,可以适当合并表示。(4)图斑地类表示到二级分类。7 7、农用地及未利用地、农用地及未利用地(1)图

27、名。统一采用“县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市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名称,配置于北图廓正中处,或靠内图廓线横放、竖放于图框内。(2)比例尺。采用数字比例尺,配置于南图廓正中处,或放置于图例框内的下部。(3)在图幅右上角加注“内部用图”。(4)图廓四角加注经纬度到分,经纬网每5一格,1:10万以下比例尺每10一格。(5)“县国土资源局”,注于图幅西图廓左下角。(6)县挂图加“县在本州(市)的位置图”附图,配置在适当图角。(7)图例按地类、线状地物、境界、独立符号的顺序排列。地类框按地类编码的顺序排列,境界由高到低排列。(8)土地调查截止日期、成图时间及说明配置于南图廓左下角。(六)主要整饰内容(六)主要整

28、饰内容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册的印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册的印制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一、一般要求1 、 开 本 一 般 为 7 8 7 1 0 9 2 1 / 4 0 , 约1 7 . 5 c m 1 0 . 5 c m , 最 大 不 超 过78710921/32,约18.4cm13cm。2、封面采用铜版纸窄面装订成册。3、封面正上方数据册名称为“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册”,正下方为“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最下方注二九年月。 一、一般要求一、一般要求1、数据册编辑人员(编委)名单;2、数据册编制说明;3、目录;4、本县概况;5、2008年末全县行政区划;6、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7

29、、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情况统计表;8、一、二级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9、三、四级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 一、一般要求 二、内容排序二、内容排序 10、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11、耕地坡度分级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12、耕地坡度分级三、四级分类面积汇总表;13、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14、专项调查数据统计表;15、坝区面积统计表;16、各项指标占全市的比重及排序表。一、一般要求 二、内容排序二、内容排序 1、数据册编制说明一般不超过300字,主要内容为:编制目的、数据册分为几个部分、数据的统计方法及需要说明的其它内容。2、本县概况的内容要求高度概括,精炼而不失全面。3、国民经济主要统

30、计指标包括:年末人口,生产总值,全县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粮食总产等。一、一般要求 三、内容要求三、内容要求 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的编写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的编写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土地调查报告分县(市、区)级、州(市)级和省级报告,主要包括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由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数据成果分析报告、附件等组成。专题报告主要有基本农田调查报告、工业用地调查报告、开发园区用地调查报告、基础设施用地报告、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等。各级基本农田调查报告需单独编写。县级报告(除基本农田调查报告外)要求综合编写,州级、省级报告也可分别编写。编写工作由各级二次调查办公室组织。 报告封面上方为县(市、区)

31、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中间为标示有各乡镇区块的县(市、区)行政辖区图,下方为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年月等内容构成。(封面设计及字级、字体要求见附录十七)。一、一、报告报告封面及名称封面及名称 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封面样式(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封面样式(A4纸制作、精装)纸制作、精装) (一)概况(一)概况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主要内容有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用表格形式列出行政区划至村委会)、面积等。2、自然地理概况:主要内容有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环境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影响。3、社会经济概况:主要包括人口数量、民族分布、经济环境、工农业总产值

32、、比例、人均产值等。二、报告内容二、报告内容1、土地调查的目的、意义。2、组织领导:内容包括建立机构,选择作业队伍等。3、时间安排及经费: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工作的起止日期,各工序(内外业工作)的起止日期,投入人力、财力等,明确经费来源渠道,调查的总经费,各工序的经费安排等(可列表说明)。4、土地调查的政策依据及技术依据:内容有国家、部、省关于土地调查的文件、技术规定、要求、通知。 (二)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二)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 1、原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2、卫星影像资料的收集。3、土地调查技术路线选择(包括技术方法、工 作底图、辖区图幅数量、成图比例尺、坐标 系统)。 (三)土地调查技术

33、路线的选择(三)土地调查技术路线的选择 1、土地分类体系、标准。、土地分类体系、标准。2、土地调查的方法、工艺流程。、土地调查的方法、工艺流程。3、卫星影像图的制作。、卫星影像图的制作。 内容包括纠正、配准、融合数据处理、接边、镶嵌、内业解译。4、培训试点。、培训试点。5、外业调查。、外业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的原则、方法、地类要素调查、线状地物调查、调查的精度要求、县级、乡(镇)行政界线的转绘及其它权属界的调绘等。 (四)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四)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 6、内业面积量算及汇总。、内业面积量算及汇总。 主要内容包括面积量算方法、原则、精度、数据汇总过程等。7、图件编制。、图件编制

34、。 主要内容包括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及州、县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县(市、区)土地边界接合图表等的编制,投影带、坐标系统的选择等。8、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数据采集及数据入库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综合编辑处理工作方法、数据分层、数据拼接、数据入库。 (2)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 (四)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四)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 9、土地调查特殊问题的处理、土地调查特殊问题的处理(1)外业调查中特殊问题的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处理的方法、原则。(2)内业工作中特殊问题的处理: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方法、原则。10、土地

35、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土地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1)图件成果:主要包括1:1万、1:5万国际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县、市自由分幅挂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图、接合图表等。(2)数据成果:主要包括各种数据资料(含电子数据)。(3)文字成果。11、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评述、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评述(1)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组织质量奖惩措施等)。(2)自检互检情况(包括作业队抽查资料类型、数量、质量情况)。(3)整个成果质量评定情况(作业队对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评述)及应用新技术和效果等。 (四)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四)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 这部分的内容是整个报告的重点之一,也 是报告编写质量的关键。要结合当地实

36、际、认 真分析原因,做到图、文、表一致,分析与得 出结论前后一致。 (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辖区总面积变化对比分析:原因包括勘界、区划调整等而引起的变化,变化涉及的乡、镇、村及图幅号、面积、变化的主要地类等可列表说明。2、各种地类面积变化对比分析(主要指二次调查结果与上一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土地一、二、三级分类面积对比分析,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大方面的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开发整理、耕地方面的开垦、原来的变更调查不到位、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等(列出各类面积变化数据流向表)。 (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

37、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分析:内容包括保护区、位置分布、数量及质量、人均拥有量等。4、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内容包括城镇各分类面积的数量、利用状况、特点及开发利用潜力等。5、耕地分坡度级对比分析:内容包括不同坡度级耕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等。 (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6、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7、土地资源利用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a.经验; b.存在的问题; c.建议。8、附件:主要包括有关文件、补充的技术要求,重要的会议纪要,检查验收意见及有关的图表等。 (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概况一、概况a)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 积、人口、经济状况

38、等内容);b)资料收集情况(包括电子介质或纸质 的图件、表格、文字)。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二、基本农田调查上图过程二、基本农田调查上图过程a)工作准备;b)方案设计;c)数据采集与整理;d)调查上图;e)基本农田认定;f)图件编制与数据汇总;g)检查验收。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三、基本农田调查保障措施三、基本农田调查保障措施a)组织形式;b)质量控制管理。四、基本农田调查主要成果四、基本农田调查主要成果a)数据成果;b)表格成果;c)图件成果;d)文字报告。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五、成果分析五、成果分析a)基本农田

39、的面积及构成基本农田的地类 状况;b)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汇总数据与划定数据 对比分析。六、存在问题及处理六、存在问题及处理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成成 果果 汇汇 交交(1)图件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省、市)图件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省、市各一套各一套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1:10 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10 000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2)数据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省、市)数据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

40、,省、市各一套各一套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基本农田面积数据。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坝区面积量算数据。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3)数据库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省、市各一)数据库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省、市各一套套1:10 000标准分幅正射影像图。1:10 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含数据库软件格式和VCT格式)。1:10 000标准分幅耕地坡度分级图和基本农田分布图。县土地利用现状挂图。辖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含VCT数据和数据库软件格式)。 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 (4)文字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省、市各一套)文字成果(含纸质和电子两种),省、市各一套县级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含电子数据)。汇总至乡(镇)级的各种土地面积汇总表一套(含EXCEL电子数据)。汇总至乡(镇)级的基本农田数据(含EXCEL电子数据)。坝区面积量算数据(含EXCEL电子数据)。汇总至乡(镇)级的耕地坡度分级数据。 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一、汇交省级、州(市)级的成果资料 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统计汇总、文字报告等成果。二、汇交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果资料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谢 谢! 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编制0610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