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突破训练(6)(一)端午日 沈从文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
2、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
3、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涉及面之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2)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_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_(3)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4)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
4、的激烈场面。_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_答案:(1)多广盛况;(2)不能。“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3)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4)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 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文章分析】这篇文章写了端午节人们出城看划船的盛况以及河上赛龙舟的激烈场面,反映了节日的欢
5、乐气氛。【解析】(1)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文中第一自然段加点的三个“莫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盛况。(2)考查品析词语的能力,句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其中的“持”不能换成“撑”,因为“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句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其中的“挥动”不能换成“摇摆”,因为“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且有指挥的作用,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
6、份特征。(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及概括能力,选文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4)考查想象及写作能力,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如: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如: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二)雪山小太阳(节选)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
7、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明白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
8、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她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1)“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小太阳指的是_。(2)第1、2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通过渲染环境的_,衬托红军战士的_气概和_精神。(3)小卫生员不见了,原来她_(4)文章标题“雪山小太阳”寓意深刻,你如何理解它的含义?_(5)作者在文中反复写到小姑娘的红毛衣,有什么作用?_【答案】(1)
9、小卫生员;(2)恶劣 英勇无畏 革命乐观主义;(3)为了救伤兵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4)“小太阳”表面指自然界的太阳,实际喻指文中小姑娘身上美好的品质。在红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5)红毛衣既是小姑娘的心爱之物,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文章分析】本文主要描写的是1935年6月,红军在过夹金山时,一位穿红毛衣的小姑娘用歌声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了阵阵暖意,大家开心地叫她“小
10、太阳”。后来她把红毛衣脱给了受伤的战士,而自己却因为穿着单薄而永远留在了寒冷的雪地里。表现了小姑娘的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可知小太阳指的是小卫生员。(2)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结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可知,环境恶劣;结合“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
11、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可知,这些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可知,小卫生员不见了,原来她为了救伤兵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4)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这里的“小太阳”有两层含义,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军讨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5)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红毛衣既是小姑娘的心爱之物,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从“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可知,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活力和奔放,温暖着每个人,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三)重返童年的晚会在大家的掌声中,陀螺旋转着上场了,紧跟在它后面的是摇摇摆摆的不倒翁。 吟老一见陀螺,立刻就想起来:这是他自己做的第一个玩具。第一总是值得珍惜的。何况他在抽陀螺比赛中总是获胜者。 说起他的陀螺,还有一件事不能忘记,这就是他为制作这一玩具而割破了手指,有一滴血留在了陀螺的顶端。所以,
13、每当它旋转起来,总会有一颗红红的圆点儿跟着旋转,像一个刚刚升起的太阳。 现在,它不必再用鞭子抽打,它会自动旋转,而且变换着各种舞姿。它已经成为吟老有生命的藏品了。 至于跟在后面的不倒翁,更是一件惹人发笑的玩具。它的来历很不寻常,它是吟老用废品和“打鼓儿的”换的。这里所说的“打鼓儿的”,就是走街串巷收购废品的。那时,干这一行的,手里都拿着一面比核桃也大不了多少的小皮鼓,边走边用小藤棍儿敲打着,边敲边吆喝。他已经忘了那天换了哪些日用杂品,只记得换的东西中有这个不倒翁。 过了一年,当不倒翁和吟老交谈的时候,它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不能让我躺下睡一觉?”这不难。吟老给它盖上了一块棉垫子,让它一觉睡
14、了半年,等它醒了,更精神了,它不仅碰不倒,还会跳一种不倒翁舞。 当它们跳起舞蹈的时候,拨浪鼓摇头晃脑地来了。“叫猫”也“喵喵喵”叫着来了,“大叫虎”吼叫着来了。它们一面有节奏地发出各种叫声,一面踩着节拍跳起了舞。 最后,吟老也从墙上摘下那管母亲遗留下来的洞箫,轻轻地吹起来。大家停下了舞步,都站在原地倾听着,不约而同地沉浸在回忆之中。 大家望着窗外,好像看到了他幼时的母亲,从朦胧的月光里走来。她的裙袂,她的秀发,她的纱巾,都随着箫声,随着晚风,随着月光缓缓地飘着。 吟老流下了眼泪。他从泪眼中看到了她似乎正向他走来,一步步走近他。她的手轻轻一扬,从窗外飘进来几乎张彩色的纸。随后母亲的身影逝去。(1
15、)理解感悟。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打鼓儿的”是指那些走街串巷表演节目的。B、墙上的那管洞箫是吟老母亲的遗物。C、吟老的童年因为玩具而充满了快乐。D、陀螺是吟老有生命的藏品。(2)联系故事内容填空。吟老对陀螺格外珍惜,其原因是有三个:一是_;二是_;三是_。从第两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吟老_的感情。(3)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第至段:_第段:_第段:_(4)作者在描述各种玩具时,所花的笔墨有多有少。重点介绍的是_,概括介绍的是_,这样写作的好处是_。【答案】(1)A;(2)这是他自己做的第一个玩具 抽陀螺比赛中他总是获胜者 陀螺会自动旋转,而且变换着各种舞姿对母亲深切
16、思念;(3)吟老童年玩具的表演。吟老的箫声把大家引向回忆。吟老好像重见了他的母亲。(4)陀螺、不倒翁、拨浪鼓“叫猫”和“大叫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分析】重返童年的晚会选自乌丢丢的奇遇,主要写了三件事:吟老童年玩具的表演;吟老的箫声把大家引向回忆;吟老好像重见了他的母亲。本文表现了吟老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深切思念。【解析】(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A、与原文不符,“打鼓儿的”是指走街串巷收购废品的。B、C、D正确。故选A。(2)考查了根据故事内容填空。联系上下文理解,吟老对陀螺格外珍惜,其原因是有三个:一是这是他自己做的第一个玩具;二是抽陀螺比赛中他总是获胜者;三是陀螺会自动旋
17、转,而且变换着各种舞姿。从第两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吟老对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第至段:吟老童年玩具的表演。第段:吟老的箫声把大家引向回忆。第段:吟老好像重见了他的母亲。(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详略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本文重点介绍的是陀螺、不倒翁、拨浪鼓,概括介绍的是“叫猫”和“大叫虎”,这样写作的好处是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四)家徽 余华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18、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战乱时期,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
19、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
20、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
21、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1)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_(放贼)_(2)结合全文内容,文章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的作用?_(3)赏析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_(4)细读文本,文章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_(5)说一说“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内涵。_【答案】(1)捉贼送鱼 刻鱼;(2)“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了时代背景,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
22、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3)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4)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看出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表现了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看出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表现了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体现了祖父是一个细心、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
23、的人。(5)“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文章分析】小说主要讲述了“我”的家徽的来历:祖父在世时,祖父抓到一个进入家中的贼,不但没有则责罚他,还给了他一串铜钱。为了感恩,那个人每天给我家送鱼,他死后他的儿子又接替了他给我家送鱼,为了让全家牢记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祖父把鱼作为家徽。文章通过家徽来历的叙述,塑造祖父宽容善良、厚道慈悲的形象和“贼人”知恩图报的形象,并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应该知恩图报。【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总结概括的能力。解析时,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整体思路,总
24、结相关段落内容。第段写祖父捉住入室的贼;第段写祖父放走进入家中的贼;第段写别放走的贼给我家送鱼;第段写祖父在家门口刻鱼,不让送鱼。根据以上文章分析,可总结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第2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的时代背景,父亲兄弟四人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父亲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从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祖父对贼人的宽恕做铺垫,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贼人偷米才那么愤怒。(3)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
25、与紧张;“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4)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文章分析。结合内容理解,从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而祖父很轻易地就发现了贼,看出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祖父没有为难贼,反而放走了贼,表现了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看出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表现了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体现了祖父是一个细心、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5)本题考查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联系
26、上下文理解,“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五)正月十五棒棒会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年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着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 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呀!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
27、,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着。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1)“逛”字音序是_,部首是_。除了文中的“逛街”,我还可以用“逛”字组成另外的词语:_(2)文中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是:_、_、_。(3)人们是怎样仔细挑选棒的?请摘抄有关句子。_(4)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本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_【答案】(1)
28、G 辶 闲逛;(2)东张西望 街头巷尾 生机勃勃;(3)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纳西人逛棒棒会的情景。(5)春节的风俗有:贴春联、吃饺子。正月十五的风俗有:逛灯会、吃元宵。【文章分析】文章记叙了“我”和妈妈逛正月十五棒棒会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1)考查了学生查字典的能力。“逛”字音序是“G”,部首是“辶”。除了文中的“逛街”,还可以用“逛”字组成另外的词语:闲逛。(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即可。即:东张西望、街头巷尾、生机勃勃。(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可知答案。(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纳西人逛棒棒会的情景。(5)考查学生的课下积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春节的风俗有:贴春联、吃饺子。正月十五的风俗有:逛灯会、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