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西晋的建立一、西晋的建立1 1. . 背景:背景:263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2. 2.建立:建立: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皇帝形同傀儡。3. 3.西晋的统一:西晋的统一:266266年,司马懿的孙子
2、司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司马懿司马懿晋武帝263263年,司马昭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派兵灭蜀汉265265年,司马炎废魏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立晋朝,史称西晋280280年,晋灭年,晋灭吴,三国鼎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立局面结束短暂统一266266年年280280年年316316年年统一至灭亡:统一至灭亡:3636年年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反反晋晋起起义
3、义分分布布二、八王之乱二、八王之乱1 1. . 背景:背景: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且派遣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且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诸王手握重兵且掌管民事,势力强大。重兵且掌管民事,势力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等暴政激起内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等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强烈反抗,起兵反晋。迁各族人民强烈反抗,起兵反晋。2. 2.爆发:爆发: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
4、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3. 3.主要地点:洛阳一带主要地点:洛阳一带4. 4.影响影响1 1)“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年,西晋从此衰落。2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往南方的即数以十纷逃离,其中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敕敕勒勒川川阴阴山山下下天天似似穹穹庐庐笼笼盖盖四四野野天天苍苍苍苍野野茫茫茫茫风风吹吹草草低低见见牛牛羊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
5、,后译成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汉语,广为流传。上方的歌曲反映了什么?上方的歌曲反映了什么?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 1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 2 路线路线 1 1)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 2)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3 3 结果: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西
6、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4 4 “十六国十六国”的出现的出现西晋灭亡后,从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时期的社会状况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颠沛流离重的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时期的社会状况前秦的统治: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族苻
7、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时期的社会状况氐族的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皇帝苻坚任用汉氐族的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王猛王猛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谢谢!如何学好中学历史?万能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
8、外交军事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
9、教矛盾。常见主观题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是生产力因素,包括
10、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劳动力的投入等;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4)作用、影响类1、设问方式限定性地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的回答积极,消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或积极作用)。2、答题模板1)国
11、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新的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和占领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
12、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师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5)意义类设问方式及答题模版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通常这样写:“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一般包括材料中有效的信息和教材知识,即要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考虑。3) 注意考虑主体结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到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