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数量表示法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279762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基数表示法一、基数表示法 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不同: 、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有”字。字。“有有”是是“又又”的假借,读作的假借,读作 。 、缺位处一般不用、缺位处一般不用“零零”补位。补位。 、百、千、万前面的、百、千、万前面的“一一”通常不用。例如:通常不用。例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尔来

2、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出师表) 至于孝平,郡国百三。(至于孝平,郡国百三。(后汉书后汉书郡国志序郡国志序)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战国策策齐策一齐策一)二、序数表示法二、序数表示法 序数是表示事物次序的数。现代汉语中的序数表示序数是表示事物次序的数。现代汉语中的序数表示法是在基数之前加法是在基数之前加“第第”、“初初”等,古代汉语中等,古代汉语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 、基数前加、基数前加“第第”字。这种序数表示法古今一致字。这种序数表示法古今一致萧何第一,曹参次之。(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史记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世家)

3、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用、用“太上太上”、“首首”、“冠冠”等字表示第等字表示第一,用一,用“次次”、“其次其次”、“次之次之”、“次者次者”等表示第二以下序数。等表示第二以下序数。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司马迁刑极矣。(司马迁报任安书报

4、任安书) 管子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霸首。(管子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霸首。(战国策战国策齐策一齐策一) 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李陵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李陵与苏武书与苏武书) 、记年月不加、记年月不加“第第”字,这与现代字,这与现代汉语一致。例如:汉语一致。例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史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元八年,秋七月。(太元八年,秋七月。(资治通资治通鉴鉴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省略、省略“第第”字,只用字,只用“一、二、一、二、三三”等表示,如:等表示,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而衰

5、,三而竭。(左左传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晁错,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论贵粟疏) 、用、用“伯(孟)、仲、叔、季伯(孟)、仲、叔、季”表示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兄弟排行次序。“季季”单用时,意思是单用时,意思是“最小的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如:,不一定排行第四。如: 天帝之季女。(天帝之季女。(水经注水经注江水江水)三、分数表示法三、分数表示法 分数是表示事物是某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分数是表示事物是某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分母与分子之间有、分母与分子之间有“分分”字和字和“之之”字,形成字

6、,形成“分母分名词之分子分母分名词之分子”的格式。这是文言的格式。这是文言文中分数表达最完备的格式。例如:文中分数表达最完备的格式。例如: 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汉书汉书律历志律历志) 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同上)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同上) “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即“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四分度之一四分度之一”即即“四分之一度四分之一度”。 、有时,分母与分子之间的名词也可以省略,形、有时,分母与分子之间的名词也可以省略,形成成“分母分之分子分母分之分子”的格式。这与现代

7、汉语的格式。这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例如:是一致的。例如: 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史记史记货殖货殖列传列传) 若复数年,则损失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若复数年,则损失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后出师表后出师表) 、分母与分子之间只有、分母与分子之间只有“分分”字而无字而无“之之”字,形字,形成成“分母分分子分母分分子”的格式。的格式。 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史记史记天官书天官书) 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二,太簇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二,太簇长七寸十分二。(长七寸十分二。(史记史

8、记律书律书) 、分母、分子之间只有、分母、分子之间只有“之之”字,而无字,而无“分分”字,字,形成形成“分母之分子分母之分子”的格式。例如:的格式。例如: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左传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 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二十之一也。(左传左传文公十八年文公十八年) 、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分子连、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分子连写,形成写,形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的格式。如:的格式。如: 其实皆什一也。(其实皆什一也。(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 藉

9、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四、倍数表示法四、倍数表示法 倍数是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数。古汉语的倍数表示法与现代汉倍数是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数。古汉语的倍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语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用专字表示固定的倍数。两倍用、用专字表示固定的倍数。两倍用“倍倍”,五倍用,五倍用“蓰蓰”。例如:例如: 种豆三亩,粟倍之。(宋濂种豆三亩,粟倍之。(宋濂王冕传王冕传)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

10、、只用数词直接表示倍数,而省略、只用数词直接表示倍数,而省略“倍倍”字。例如:字。例如: 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 (商君书商君书更法更法) 人之性情,未能相百,而其智有相万也。人之性情,未能相百,而其智有相万也。 (潜夫论潜夫论赞学赞学) 、表示几倍于某个数时,往往两数连写,前、表示几倍于某个数时,往往两数连写,前面的数表示倍数,后面的数表示基数,形成面的数表示倍数,后面的数表示基数,形成“倍数基数倍数基数”这种格式。例如:这种格式。例如: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

11、司夜于此野。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 (山海经山海经海外南经海外南经) “三五三五”即即“五的三倍(十五)五的三倍(十五)”,“四五四五”即即“五的四倍(二十)五的四倍(二十)”,“二八二八”即即“八的八的二倍(十六)二倍(十六)”。五、约数表示法五、约数表示法 约数又叫概数,是表示大概的不确切数目的数约数又叫概数,是表示大概的不确切数目的数。古汉语中的约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示方法:。古汉语中的约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示方法: 、用整数表示大约数目。例如:、用整数表示大约数目。例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论语语为政为政) 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

12、服也。如七十子之服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孔子也。(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诗经诗经本三百零五篇,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本三百零五篇,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艺者七十二人,“三百三百”、“七十子七十子”都是就都是就其整数约略而言。其整数约略而言。 、用相连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例如:、用相连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例如: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论语先进先进)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五六五六”、“六七六七”、“二三二三”都是表示大约都是表示大约之数。之数。 、在整数后加、在整数后

13、加“余余”、“所所”、“许许”、“有余有余”等词表示约数。例如:等词表示约数。例如: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战国策齐策一齐策一)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史史记记留侯世家留侯世家) 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后汉书后汉书申屠申屠刚传刚传) 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赤赤壁之战壁之战) 、在基数前加、在基数前加“将将”、“几几”、“且且”、“可可”等副词,表示近似数。例如:等副词,表示近似数。例如: 历载将百。(沈约历载将百。(沈约谢灵运传论谢灵运传论) 汉之为

14、汉,几四十年矣。(贾谊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贾谊论积论积贮疏贮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列子汤问汤问) 章小女,年可十二。(章小女,年可十二。(汉书汉书王章传王章传)六、虚数表示法六、虚数表示法 虚数是表现夸大或缩小意思的数。它与约数不同虚数是表现夸大或缩小意思的数。它与约数不同,约数与实际数目相差不大,而虚数则与实际数,约数与实际数目相差不大,而虚数则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或根本无关。目关系不大或根本无关。 、表示数量多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虚数。 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

15、千、万等。例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千、万等。例如:如: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焉。(史史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史记货殖列传序货殖列传序)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木兰诗诗) 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南齐书书王敬则传王敬则传) 管子曰: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史记史记封禅书封禅书) 以上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多

16、的虚数以上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多的虚数。 、表示数量少的虚数。、表示数量少的虚数。 古汉语中,表示数量少一般常用古汉语中,表示数量少一般常用“半半”、“一一”、“三三”、“一二一二”等表示。例等表示。例如:如: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白居易(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王安石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王安石本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朝百年无事札子) 夜阑扶策绕中庭,云罅三三两两星。夜阑扶策绕中庭,云罅三三两两星。(陆游(陆游剑南诗稿剑南诗稿) 以上例句中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少以上例句中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少的虚数。的虚数。 需要注意的是,常在

17、文言文里看到的用需要注意的是,常在文言文里看到的用数字组成的成语,都是虚拟之辞,而不数字组成的成语,都是虚拟之辞,而不是实有其数。例如:是实有其数。例如: 一知半解、一刻千金、一呼百诺、一唱一知半解、一刻千金、一呼百诺、一唱三叹、一岁三迁、一饭千金、三令五申三叹、一岁三迁、一饭千金、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五风十雨、九牛二虎、百、三番五次、五风十雨、九牛二虎、百发百中、千山万水、千秋万代、万紫千发百中、千山万水、千秋万代、万紫千红、千变万化红、千变万化、千篇一律、千虑一得、千篇一律、千虑一得、千门万户。、千门万户。七、物量表示法七、物量表示法 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词。汉语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

18、物的单位的词。汉语的物量词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有之,但很不的物量词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有之,但很不发达,还没有天然单位的量词。在上古,天然发达,还没有天然单位的量词。在上古,天然单位的表示方法是数词之后再加同样的一个名单位的表示方法是数词之后再加同样的一个名词。例如甲骨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词。例如甲骨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羌百羌。羌百羌。 人十又六人。人十又六人。 天然单位的物量词,先秦时代已出现,天然单位的物量词,先秦时代已出现,汉代之后才逐渐增多起来。汉代之后才逐渐增多起来。 、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前,表、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前,表示物量。例如:示物量。例如: 一言以蔽之。

19、(一言以蔽之。(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一言一言”即即“一句话一句话”,“三人三人”即即“三个人三个人”。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物量表示。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物量表示法。法。 、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后,表示、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物量。例如:物量。例如: 牛一,羊一,豕一。(牛一,羊一,豕一。(尚书尚书召诰召诰) 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左传左传哀公十五年哀公十五年) “牛一、羊一、豕一牛一、羊一、豕一”就是就是“一头牛一头牛、一只羊、一口猪、一只羊、一口猪”,“丧车五百丧车五

20、百”就是就是“丧丧失五百辆战车失五百辆战车”。这种物量表示法,古汉语中。这种物量表示法,古汉语中比较少见,但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比较少见,但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经有了。 、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物量。例如:、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物量。例如: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战国策战国策赵策四赵策四) 令民入米六百斛为卿。(令民入米六百斛为卿。(汉书汉书王莽传王莽传) 、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前,表示物量。例如:、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前,表示物量。例如: 一箪食,一瓢饮。(一箪食,一瓢饮。(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

21、也。(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古汉语中的这种物量表示法,一直延续古汉语中的这种物量表示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之中。到现代汉语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物量表示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物量表示法,如果是表示单个物体,往往可以省去,如果是表示单个物体,往往可以省去数词,只用物量词。例如:数词,只用物量词。例如: 晋人败秦师于崤,匹马只轮无返者晋人败秦师于崤,匹马只轮无返者。(。(公羊传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僖公三十三年) “匹马只轮匹马只轮”就是就是“一匹马一只车轮一匹马一只车轮”。八、动量表示法八、动量表示法 动量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词。汉动量词就是表示动

22、作、行为的数量的词。汉语的动量词产生较晚,上古时期表示动作、行为语的动量词产生较晚,上古时期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往往不用动量词,而是直接把数词放在动的数量往往不用动量词,而是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之前。据初步考察,汉语的动量词,汉代以后词之前。据初步考察,汉语的动量词,汉代以后才逐渐出现,宋代以后才逐渐增多。才逐渐出现,宋代以后才逐渐增多。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 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前,古汉语中最常见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前,古汉语中最常见的动量表示方法。的动量表示方法。例如:例如: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

23、公上)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韩非子子五蠹五蠹) “三过三过”就是就是“三次路过三次路过”,“三战三北三战三北”就是就是“三次交战,三次败北三次交战,三次败北”。 、不用动量词,只把数词放在、不用动量词,只把数词放在“者者”字短语之后,字短语之后,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柳宗元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柳宗元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 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后出现

24、的动量表示方法。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后出现的动量表示方法。 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赠花卿)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八声甘州州) 、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量。量。 这种动量表示方法,古今是一致的。例如这种动量表示方法,古今是一致的。例如: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韩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韩愈愈张中丞传后序张中丞传后序) 一柱观头眠几回?(杜甫一柱观头眠几回?(杜甫所思所思)小结 课堂授课环节:课本课堂授课环节:课本P 内容。内容。 网络教学环节:网络教学环节:http:/ http:/ http:/ 课外自学环节:课外自学环节:题库语法编。题库语法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古汉语数量表示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