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28686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  知知  识识  点点  2019 年 12 月 1 / 4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 些? (1)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2、,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 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实现了中国人 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

3、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 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

4、大飞跃。 (2)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 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 / 41 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1.40 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 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 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 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

5、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 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 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4.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 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 世界的重要力量。 5.改革开放的地位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6、  一、改革进行时 1.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 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经济进入什么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 续发展。 3 / 41 5.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

7、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 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7.怎样继续深化改革?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奏响中国走向繁荣 富强的最强音! 二、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

8、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 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 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 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 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9、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生活  一、感受创新 1.如何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4 / 41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有哪些意义?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 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

10、新让生活更美好。 二、创新引擎 1.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创新?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 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 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 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现阶段,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 (1)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 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 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 神。改

11、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 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知识点管理知识点管理  一、创新强国 1.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 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 5 / 41

12、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 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 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 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 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

13、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 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3.民族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关系 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4.教育的重要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 的期盼。 5.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 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万众创新 1.当今社

14、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2.怎样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 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 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3.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 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 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6 / 41 4.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 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15、,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 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5.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 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 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 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 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6.创新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16、 (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

17、生产力, 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 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 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 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 7 / 41 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5.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18、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 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2)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 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 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7.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 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

19、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8.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9.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0.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经济进入什么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1.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

2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 续发展。 12.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 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3.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8 / 41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 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

21、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4.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 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 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 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15.如何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

22、一种生活方式。 16.创新有哪些意义?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 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17.现阶段,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 (1)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 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 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

23、键时期, 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 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 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 9 / 41 18.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原 因)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 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 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

24、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 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9.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 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 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 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5、(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 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20.民族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关系 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1.教育的重要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 的期盼。 22.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 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3.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

26、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 道。大国重器我生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 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24.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10 / 41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 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 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25.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 法律维

27、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 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 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 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民主的足音 1.在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怎样正确认识民主价值?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

28、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 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3.我国民主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1) 1840 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 抗击侵略、 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 声。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 民”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1949 年,工人 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 专制政治向人民民

29、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 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11 / 41 民主的不懈探索。 4.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5.实践证明, 通过法治体现、 保障的民主, 才是人民自由幸福、 国家繁荣发展、 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二、新型的民主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生命力的新型民主。它从中国的社

30、会土壤中生长出来, 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些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的民主。在党的领导下, 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真实的民主。 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 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 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3)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 富强。 3.怎样正确理解我国

31、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 利, 又要发展协商民主, 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 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我国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如何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之中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 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

32、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 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基层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2 / 41 (5)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 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参与民主生活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一、行使民主权利 1.什么是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 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 合法权益。 2.

33、我国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 设。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 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3.公民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4.民主选举的形式、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1)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

34、选举。 5.民主决策的要求、形式有哪些?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 决策的科学化。 (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 听证制度等。 6.我国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 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 参与热情。 13 / 41 二、增强民主意识 1.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 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

35、密切相关。 (2)意义: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 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何要求?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 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 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现代公民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 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

36、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 度。 (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民主权利简介 (1)民主权利的具体内容包括民众的知情权、言论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等。 (2)在现代民主和法治国家,民主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 丰富公民民主权利的内容,拓展民主权利的范围,创新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完善 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发展、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中面临的共 同任务。 (3)民主权利与人身权利完全不同,人身权利是以个人的人格权和身份权、人 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为内容

37、,人格尊严又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 誉权、 姓名权和隐私权等与经济无关的个人权利; 而民主权利则是以民众的知情权、 言论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民众的公共权利为内容的。 2.不同的民主选举方式 14 / 41 选举 方式 含义 直接 选举 由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根据选举法规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 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间接 选举 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选举法规 定,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和设区市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一级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同时要说明,我国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都是经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也都属于间接选举。 等额 选举 指

38、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等额选举的优点是投票比较集 中,有利于选举的顺利进行。但在实行等额选举的时候投票人的权力仅 仅体现在是否决定认可候选人, 故相对于差额选举, 选举人的权力较小。  差额 选举 指侯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差额选举是西方社会现今采用 的主要选举方式,所以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大选”都不再指明是差额选 举。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责任担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 体现教材观点 具有法治意识,理 性行使公民权利 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 益。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39、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夯实法治基础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 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 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良法的含义是什么?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 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 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15 / 41 3.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40、,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 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有哪些内容? (1)1840 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 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2)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 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 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5.法治的意义有哪些?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 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

41、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 法治新蓝图。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 (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最终结果: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 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

42、定捍卫者。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凝聚法治共识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一、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的作用和性质是什么? 16 / 41 (1) 作用: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性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 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 运行。 3.依法行

43、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 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怎样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依法行政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 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44、 二、厉行法治 1.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 2.厉行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 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怎样厉行法治? (1)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 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带动其他公民, 共同守法。 (3)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 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

45、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7 / 41 4.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 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 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 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了建设法治政府的新 征程。 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要求 对应内容 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 基础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重点 严格规范公正文

46、明执法 第一责任人 党政主要负责人 有力指挥棒 督察考核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责任担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 体现教材观点 具有规则与法治意 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理性行使公民权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 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 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  1.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有何意义?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 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 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47、2.我国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如何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 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8 / 41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 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基层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3.公民

48、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及其具体内容?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民主选举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民主选举遵循的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对公民的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 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 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

49、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 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 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4.现代公民怎样培养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 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 首先,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 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 度。 (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5.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

50、主政治基础 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6.建设法治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建设法治中国,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 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 19 / 41 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7.什么是法治政府及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 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 道上运行。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 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8.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 要求: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 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怎样实现依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