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成为感染性疾病,其中由人传给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传染病。易感者传播途径 传染源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人作为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动物作为传染源:鼠疫、出血热、狂犬病传播途径介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介水传播:粪口途径介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介接触传播: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等介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介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母婴传播介土壤传播医源性感染传染病的有
2、关概念传染病是由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在人群中造成流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 径、3、易感人群肠道传染病:菌痢、手足口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猩红热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常见病。病原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发生于儿童,以出现全身性皮疹,“水珠”样疱疹为特征,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对部分患儿可能是致死性的。痊愈后病毒可潜伏于脊髓神经节,常由于某些诱因激活病毒
3、复发成带状疱疹,两种疾病为同一病毒所致。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90病例为50岁以上老年人或有慢性病及免疫缺陷者。水痘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实验动物对VZV病毒都不敏感,人是唯一的宿主。 传染源:水痘病人(人是VZV的唯一已知自然宿主)传染性:高-家庭内传染率为90%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皮疹间接传播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 易感人群:10岁以下小儿占总发病数90%以上;20岁以后发病者2%。接触后90%发病,病后免疫力持久。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多年后可发生带状疱疹。本病冬春发病较多。水痘为自限性疾病,
4、多在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症状较轻,成人患者症状较重水痘疱疹若护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感染,部分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可出现重症水痘,并发肺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水痘痊愈后,可终生免疫控制传染源 (隔离传染源)出疹前两天即可排出病毒病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两周。接触者观察3周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换气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射特异性水痘免疫球蛋白 接种水痘疫苗在接触3日内接种疫苗,保护率为90%,以减轻症状为有效标准,保护效果100%。常规接种对象:12月龄以上的水痘易感者。现我省自2012年执行两针免疫策略:即12月龄接种一针,4-6岁接种第二针。接种后免疫
5、效果较好。因水痘疫苗属二类疫苗,家长自愿自费接种,故完成2针次免疫的儿童不多。预防接种预防接种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预防措施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
6、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免疫接种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麻风疫苗),18月龄复种(麻腮风疫苗)、6岁加强(麻腮风疫苗)。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阻断流行。麻疹爆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麻疹暴发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
7、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先天性风疹综合症。预防措施风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
8、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免疫接种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风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2)自动免疫:风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麻风疫苗),18月龄复种(麻腮风疫苗)、6岁加强(麻腮风疫苗)。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阻断流行。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
9、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
10、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一)依据:寿光市卫生局、教育局转发的潍坊市卫生局、潍坊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的通知(寿卫业务2013 20号)文件。(二)目标任务 1、以镇(街道)为单位,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普及率达到100; 2、以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为单位,所有在托(校)儿童(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率、建证率、建卡率均达到
11、100; 3、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入托、入学儿童补种后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 4、大中专院校入学新生含麻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率达95%。 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由预防接种单位和各级各类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共同负责。 3、(注:此证明仅限入托儿童使用。) 4、对入托、入学儿童已完成全程接种者,要在预防接种证末页“查验接种证记录”处盖上“完成0-3岁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印章,并做好查验人和查验日期等相应记录;6岁岁及以上入学儿童在完成所有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后,预防接种单位同时要出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附件2,以下简称接种完成证明),并加盖公章,由儿童监护人保存,在儿童入学时交学校查验存档;未完成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未完成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单位在初步查验时应告知儿童及监护人需要补种的疫苗及剂次,及时安排预约和补种,尽可能在儿童入托、入学前完成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