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衰心衰病中医护理病中医护理.目 录1.1.概概 述述 2.2.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3. 3. 4.4.常见症状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证候施护5.5.结结 语语 常见证候要点常见证候要点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受伤,心脉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气力衰竭” ,无,无力行血运气所导致的常见急危力行血运气所导致的常见急危重症。重症。 -中医急诊学中医急诊学 中医古籍中未见有“心力衰竭”一词,历代中医文献尚无统一的称谓。 从字面上使用“心衰”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脾脏脉论第一中:“心衰则伏”。 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
2、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 清代程杏轩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等 。 源源 流流 心衰的相关症状病名最早见于心衰的相关症状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其中有很多论述与心衰的临床表现相似,其中有很多论述与心衰的临床表现相似,“心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因此不难。因此不难发现发现“心胀心胀”和和“心痹心痹”就其表现而言可归入就其表现而言可归入心衰。心衰。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曰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不得
3、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了心水症,描述了心水症的一般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衰。的一般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衰。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曰: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少阴是也”颇似心衰咳血的论述。颇似心衰咳血的论述。 金代刘完素在金代刘完素在河间六书河间六书说:说:“其肿,有短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气,不得卧,为心水”。 1997年年10月实施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月实施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中指出了指出了“心衰心衰”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运血无力,或
4、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并肯定了疾病,并肯定了“心衰心衰”的病名。的病名。 中国传统医学无心衰病名,但与之有关的中国传统医学无心衰病名,但与之有关的叙述穿插于中医叙述穿插于中医“喘证喘证”、“痰饮痰饮”、“水肿水肿”、“胸痹胸痹”、“心悸心悸”等的论述中等的论述中。心衰是如何心衰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病因病机 心衰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脏病引起,病心衰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脏病引起,病位在于心,涉及肾、脾、肺诸脏。位在于心,涉及肾、脾、肺诸脏。 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
5、内伤情志、体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内伤情志、体劳过度、药物失宜、饮食不节以及妊娠、劳过度、药物失宜、饮食不节以及妊娠、分娩等耗损气血津液,久患心悸、心痹、分娩等耗损气血津液,久患心悸、心痹、胸痹、真心痛、肺胀等致使阴阳虚衰,脏胸痹、真心痛、肺胀等致使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营运,易发生心力衰竭。腑功能失调,心失营运,易发生心力衰竭。 心气虚为其发病的基础。心气虚为其发病的基础。邪实犯心(外因) 心阳耗脱(内因) 若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致瘀血痰饮水湿若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致瘀血痰饮水湿内停,病久渐累及心阴、心阳,临床见心悸内停,病久渐累及心阴、心阳,临床见心悸、气短、咳喘、口唇紫绀、腹
6、胀、水肿等症、气短、咳喘、口唇紫绀、腹胀、水肿等症。 病因病机1、邪实犯心风湿热毒风湿热毒塞滞心脉塞滞心脉壅遏血脉壅遏血脉心体受损心体受损心衰心衰内在五邪内在五邪水饮内盛水饮内盛上凌于心上凌于心病因病机2、心阳耗脱年老体衰年老体衰心阳耗损心阳耗损心衰心衰久病失养久病失养心阳亏虚心阳亏虚心力衰竭的概念(西)心力衰竭的概念(西)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综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合征。 在静脉回流量前提下,心脏收缩和在静脉回流量前提下,心脏收缩和/ /或舒张能力的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或舒张能力的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不足,不能满足机体少,组织器官灌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
7、需要,同时伴有肺循环和代谢需要,同时伴有肺循环和/ /或体循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环淤血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n美国心衰患者约52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万n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患者的调查,如以出现临床症状的心衰统计,患病率为1.3%-1.8%;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如以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计算,患病率为3%左右,无症状性心衰约占总数的一半。 心力衰竭的危害心力衰竭的危害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生活质量降低生活质量降低影响器官功能影响器官功能死亡死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生活质量降低生活质量降低影响器官功能影响器官功能死亡死亡住院增加 泵衰竭泵衰竭 59%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 13% 猝死猝死
8、13%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死亡率及死亡原因2年2年6年6年心衰诊断心衰诊断2 2年后死亡率年后死亡率男性男性40%40%,女性,女性35%35%心衰诊断心衰诊断6 6年后死亡率年后死亡率男性男性85%85%,女性,女性70%70%心衰病人年死亡率心衰病人年死亡率 N NY YH HA A II-III II-III级级 10-25%10-25%N NY YH HA A IV IV级级 40-50%40-50%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6565岁以上老年人岁以上老年人7.4%7.4%心衰人群发病率心衰人群发病率1.5-2%1.5-2% 基基 本本 病病 因因收缩性收缩性前负荷前负荷后负荷后负荷每搏输出量每搏
9、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基基 本本 病病 因因原发性心肌损害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负荷过重 炎症、缺血、坏死炎症、缺血、坏死前负荷、后负荷增加前负荷、后负荷增加 诱诱 因因 感染:感染: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常见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房颤最多见 心脏负荷增加:心脏负荷增加:摄盐过多,输液过多过快摄盐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合并其他疾病:合并其他疾病:心梗、甲亢、贫血等心梗、甲亢、贫血等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药物:药物:不当使用、停用洋地黄或降压药物不当使用、停用洋地黄或降压药物概述临床临床类型类型按发展速度分按发展速度分按发生部位分按发生
10、部位分按有无舒缩功能的障碍按有无舒缩功能的障碍按心排血量的高低按心排血量的高低心力衰竭的四种分类方法 按发生的部位:按发生的部位: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 按发展的按发展的 速度:速度: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收缩性衰竭 舒张性衰竭 按心排血量的高低:按心排血量的高低:高排血量心力衰竭 低排血量心力衰竭2008年欧洲年欧洲ESC指南建议:将心力衰竭划分为三类:指南建议:将心力衰竭划分为三类:心力衰竭新发心力衰竭短暂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依据如何诊断如何诊断心衰心衰图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11、NYHANYHA)19281928: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不受限制不引不引 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症状。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症状。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休息时无自 觉症状,但日常活动另即引起上述症状。觉症状,但日常活动另即引起上述症状。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休息时无症 状,低于日常活动量即引起上述症状。状,低于日常活动量即引起上述症状。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重度受限重度受限不能从事任何不能从事任何 体力活动
12、。休息时也有心力衰竭症状,体力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力衰竭症状,体力 活动后加剧。活动后加剧。NYHA分级:主要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级(心功能代偿期):“动也不喘”级(度心衰) :“不动不喘”级(度心衰) :“动则气喘”级(度心衰) :“不动也喘” 轻度心力衰竭:代偿完全处于一级或轻度心力衰竭:代偿完全处于一级或二级心功能状态二级心功能状态 中度心力衰竭:代偿不全,心功能三中度心力衰竭:代偿不全,心功能三级级 重度心力衰竭:完全失代偿,心功能重度心力衰竭:完全失代偿,心功能四级四级护理方案护理方案1.1.辨证要点辨证要点2.2.常见证候常见证候3.3.常见症状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证候施护 辨证
13、要点1 1、辨标本虚实、辨标本虚实2 2、辨病情轻重、辨病情轻重辨证要点 辨标本虚实 心之气阳亏虚为本心之气阳亏虚为本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血脉瘀滞血脉瘀滞水饮内停水饮内停痰浊不化痰浊不化 为标为标治疗原则邓铁涛教授认为,五脏六腑,息息相关,肺、肝、脾、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于心,而发生心衰。故“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治脾胃可以安四脏,调四脏可以治一脏。故此,治疗心衰当标本兼治,以益气化浊行瘀为法常见证候常见证候(一)(一)慢性稳定慢性稳定期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二)急性加重期(二)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
14、2.阳虚喘脱证 3.痰浊壅肺证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症状症状: 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脉舌脉: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症状症状: 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脉舌脉: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症状症状: 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脉舌脉: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
15、证症状症状: 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脉舌脉: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1.阳虚水泛证(急性加重期)症状症状: 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 舌脉舌脉: 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2.阳虚喘脱证(急性加重期)症状症状: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 舌脉舌脉: 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3.痰浊壅肺证(急性加重期)症状症状: 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
16、脉显露。 舌脉舌脉: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常见症状常见症状/证候施护证候施护(一)喘促(二)胸闷、心悸(三)神疲乏力(四)尿少肢肿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
17、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三)神疲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
18、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可使用减压
19、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温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6.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内服中药(二)注射给药(三)特色技术(一)内服中药 (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药期
20、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3)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二)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三)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3.灸法 4.穴位贴敷 5.中医特色锻炼中药泡洗(中药浴足)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
21、瘀者可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等。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 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 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 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 配穴:肺、便秘点等。灸法 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穴位贴敷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
22、嘱执行。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 局部避免挤压。 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并用温水洗澡。 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的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中医特色锻炼 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健康指导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二)饮食指导(三)情志调理(一)生活起居 1.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
23、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1)心功能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2)心功能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
24、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3)心功能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4)心功能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3.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有意识的调整呼吸,
25、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呼气时轻轻用力,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二)饮食指导1.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素的食物。(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饮食宜甘温,忌生冷肥腻之品。宜食补益心肺、活血化瘀之品,如莲子、大枣、蜂蜜、花生等。可选食红糖银耳羹等。(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
26、火之食物。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药、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子等。(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宜食温热,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宜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品,如海参、鸡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枣、冬瓜、玉米须等。可选食莲子山药饭等。(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宜食温,忌辛辣寒凉之物。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肉、桑椹等。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5)阳虚水泛证: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6)痰浊壅肺证: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皮薏苡仁粥等。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3.控制钠盐摄入
27、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三)情志调理 1.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2.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告知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护理难点护理难点(一)慢性心衰患者
28、的知识及行为有待改善(二)依从性的增强 解决思路: 1.入院时评估患者及照顾者在知识及行为方面的欠缺程度,据此制定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时及出院后建立患者档案,电话及门诊追访患者,提高其依从性。 2.可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的职能而起到监督工作,加强患者意识,增加患者在各个方面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和加重。小结小结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受伤,心脉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气力衰竭” ,无,无力行血运气所导致的常见急危力行血运气所导致的常见急危重症。重症。 -中医急诊学中医急诊学病因病机1、邪实犯心风湿热毒风湿热毒塞滞心脉塞滞心脉壅遏血脉壅遏血脉心体受损心体受损心衰心衰内在五邪内在五邪水饮内盛水饮内盛上凌于心上凌于心病因病机2、心阳耗脱年老体衰年老体衰心阳耗损心阳耗损心衰心衰久病失养久病失养心阳亏虚心阳亏虚NYHA分级:主要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级(心功能代偿期):“动也不喘”级(度心衰) :“不动不喘”级(度心衰) :“动则气喘”级(度心衰) :“不动也喘”常见证候常见证候(一)(一)慢性稳定慢性稳定期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二)急性加重期(二)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 2.阳虚喘脱证 3.痰浊壅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