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引用标准二、述语和定义三、危化品分类四、危化品库安全技术措施一、引用标准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二、述语和定义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单质)组成的化合物及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危险化学品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系指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所列的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蚀品,以及国家确定幷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和其他未列
2、入危险化学品名录但由国家认定之危险化学品。危化品目录.docx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版).pdf三、危化品分类包括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四、危化品库安全技术措施1.1、 灭火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对灭火系统进行设计。目前,化学品仓库潜在的火灾类型主要为严重危险等级的B类火灾,所以化学品仓库内不设计自动喷淋头和消火栓(B类火灾不能用水灭火)。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灭火器、碳
3、酸氢钠BC乾粉灭火器、磷酸铵盐ABC乾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目前配备的是干粉灭火器。仓库外还可设置消防沙。消防沙的用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用来灭火,还有一个是用来做围堰,防止液体外流造成环境污染,火灾蔓延;1.2消火栓 所属单位对本单位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如消防水带、消防栓等)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消防档案的管理。 对消防设施和消防标志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消防栓开启正常,消防器材压力正常,铅封完好,柜、箱卫生清洁,器材按规定存放。 安全部门定期进行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发现不完好(如无压力、无铅封、柜箱卫生差、消防栓锈蚀等)私
4、自挪用等,按要求限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2、 防爆设备 化学品仓库内的电器设备:如灯具,空调,机械进排风系统等电器设施均应为防爆电器。其安装、维护、检测等应满足防爆电器设计、安装、维护、检测与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的要求。 危化品库房,必须采用合格的防爆灯具和防爆电器设备,幷有经防爆电器主管检验部门核发的防爆合格证。(EX标志)3.1 化学品仓库防雷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对仓库进行防雷设计 对防雷措施的规定化学品仓库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架空避雷网的网格
5、尺寸不应大於5m5m或6m4m。 独立避雷针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於10。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屋内接地干线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於两处。接闪器接闪器避雷网避雷网4.1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以及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要求。温度调节 根据目前所储存的化学品的性质,化学品仓库的温度宜控制在-
6、1035之间。化学品仓库宜设置干温度计及防爆空调,以控制化学品仓库内的温度。 空调设置的位置宜远离进排风设备,同时满足电器防爆的要求。由于南方天气炎热,对危化品库房窗户使用挡板遮挡,防止太阳直射。 轴流风机强制通风 为保证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在仓库中的浓度不超过危险浓度,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合理选择通风方式一般宜采取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机械通风。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通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管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须穿过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分隔。 在防火防爆环境中对通风排气的要求应按两方面考虑,一是易燃易爆物质,其在
7、仓库内的浓度一般应低于最危险化学品蒸气爆炸下限的1/4(爆炸下限参照MSDS提供数据);对于具有毒性的易燃易爆物质,还应考虑该毒物在仓库内的最高容许浓度。比如氢气爆炸极限是4.1%74.2%(体积浓度) 化学品仓库的通风气体不能循环使用;排风/送风设备应有独立分开的风机室,送风系统应送入较纯净的空气;排除、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粉尘的通风设备,应用非燃烧材料制成;化学品仓库使用的通风机和调节设备应防爆。设备的一切排气管都应伸出屋外,高出附近屋顶;排气不应造成负压,也不应堵塞。6.1安全出口设置 化学品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
8、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化学品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小于等于3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时,可设置1个。7、静电导除根据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化学品仓库应设置防静电和导静电设施。人员进入仓库应穿静电防护服和静电拖鞋,搬运员工应穿防静电鞋套。仓库的地板上应涂上环氧树脂,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安装静电导除装置,如导线接地。9、火灾探测器:化学品仓库内应设置火灾探测器,并满足下列要求:以感温探测器为主,但需为防爆型。探测器回路需连接到火灾报警控制
9、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10、 气体监测器 仓库应设置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监测器,用以监测IPA及酒精等有毒易燃易爆挥发气体,监测器也应为防爆型。监测器应设置于地面30cm处,检测精度浓度一般应低于最危险化学品蒸气爆炸下限的1/4(爆炸下限参照MSDS提供数据);对于具有毒性的易燃易爆物质,还应考虑该毒物在仓库内的最高容许浓度。人员进入仓库前,打开仓库门进行通风。11、 化学品出入库管理 危险化学品仓库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仓库才能上岗操作。对化学危险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仓库的消防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
10、使其熟悉各区域贮存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特性、贮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 严格执行危险品库房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严格执行危险品入库前记帐、登记制度,入库后应当定期检查幷作详细的文字记录。 为防止发料差错,对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应采取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公安及企业保卫等部门对此必须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化学危险品出入库前均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a.数量;b.包装;c.危险标志。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进入化学危险
11、品贮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装卸、搬运化学危险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修补、换装、清扫、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12、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危险化学品仓库内须配备防毒面具、防渗手套、防护鞋、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做应急准备。加强公司员工的教育培训,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及检查劳动防护用品。员工于使用前应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及外观进行检查,若该劳动防护用品已失效,应进行更换。
12、 未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员工,不得上线作业当劳动防护用品已超过使用期限或已失效时应及时更换。13、防火管理 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应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於显眼处张贴安全标识。 危化品库门口设置保安对进入化学品仓库的人员,必须登记,幷交出携带的火种(如打火机、火柴、手机等)。 化学品仓库内不准私自动火作业。如因特殊需要,应由仓库负责人按照核电动火作业相关规定办理动火作业票,设置监火人,安全防火措施到位方可进行动火作业。(转移危险化学品或覆盖后方可作业);14、化学品储存管理 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必须检查登记,入库后应定期检查,幷实行严格出入库发放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
13、在贮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等,应及时处理。危险化学品存处地点必须张贴所存储的所有化学品的物质安全资料表,要求:MSDS必须为十六项,中文版 产品名称及厂商名称,联系方法要齐全危险性、储存,防泄漏,灭火,个人防护等信息要详细准确相关成分及危险性,危害性要详细准确 易燃化学品的著火点或燃点、闪点信息要准确,范围不能太大危险化学品库内只能贮存同一类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仓库内不能超量贮存(不得超过三个月用量),并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保证道路通畅。危险化学品必须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小于100,垛与垛间距大於1m,垛与墙间距大於0.5m,垛与梁、柱间距大于0.3m,主要通道的宽度大於2m、码高不超过三层。识别识别化学品危害性的原则是,首先要弄清你所使用的或你正在生产的是什么化学品,它是怎样引起伤害事故和职业病的,它是怎样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或溢出和泄漏怎样危害环境的。标签对所有装有化学品的容器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确保在容器上贴着合格的标签。贴标签的目的是为了告戒使用者,此种化学品的危害性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