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五年级下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课题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 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共同点。 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位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吗?明确:一个是放大镜,一个是手持显微镜。2、放大镜用来放大物体的图像且清晰。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3、显微镜
2、用来放大微小物体图像。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和手持显微镜两种。手持显微镜既可观察透明物体,也可观察不透明物体。怎样正确使用手持显微镜?播放视频。4、今天,你想用这两种工具来观察什么呢?预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回答观看视频回顾观看视频回顾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回顾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授新课一、借助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1、观察手背皮肤 温馨提示:观察前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观察记录:放大镜下皮肤较粗糙,能看到大毛孔;显微镜下皮肤呈不规则的形状,类似鳞片。2、观察洋葱鳞
3、片内表皮温馨提示: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观察后要洗手,以免沾在手上的洋葱汁刺激眼睛。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观察记录:放大镜下表皮较粗糙,显微镜下呈长方格形,有较清晰的界线。二、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异同点1、实验材料:人皮肤表皮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细胞切片、传统显微镜、笔、活动手册等。2、演示:传统显微镜使用方法3、观察细胞切片教师利用现成的人皮肤表皮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细胞切片,调好传统显微镜,并说明这是放大几百倍时的样子,让学生直接面对放大的实物来进行比较。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样子。4、比较传统显微镜下
4、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找出共同点。明确: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5、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阅读资料回答:谁发现了细胞的存在?谁证明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资料:资料表明:胡克发现了细胞的存在,是后人证明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6、再次观察,显微镜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什么不同。明确:手背皮肤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间界限不清晰,没有细胞壁。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界限很清晰,有细胞壁。三、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展示图片)茎细胞:形状呈圆形,较规则地排列在一起,细胞间界限分明。
5、根尖细胞:规则的长方形,排列整齐,细胞之间界限分明,中间有大大的液泡。叶表皮细胞:形状呈多边形,细胞之间界限分明,有气孔 。2、动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展示图片)肌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无序,各细胞间界限不清楚。骨细胞:近似椭圆形,细胞间无明显界限。3、小结:植物细胞较为规则,排列有序,细胞间有明显的界限(有细胞壁);动物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无序,细胞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无细胞壁)。四、观察人体细胞形状1、对照教材显微照片下的文字,认一认这是什么细胞。2、观察这些细胞是什么形状?或者说像什么?3、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观察图片中的细胞是什么形状的?连一连。4、小结: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6、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如鱼卵。但有些细胞却很大,如动物的卵黄。五、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什么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 A.细胞 B.显微镜 C.放大镜2.下图中,属于人体手背皮肤细胞的是( )3.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积木 B.胡克4.如图所示,神经细胞的形状是( ) A.圆形 B.放射状 C.圆盘形5.如图,显微镜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共同点是( ) A.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 B.看上去都像长方形,很规则 C.细胞间的界限清晰(二)判断题1.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3.胡克是第
7、一个认为细胞是构成生命体基本单位的人。( )4. 细胞形状具有多样性。( )5. 鱼卵和蛋黄都非常大。( )六、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细胞知识。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记录观察结果。用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记录观察结果。认识实验材料观看演示操作上台直接观察显微镜下的切片图像,并画下来。寻找共同点阅读资料回答再次观察显微镜下切片图像,寻找不同点。认识不同的细胞,观察其特点。对照教材辨认交流做活动手册独立完成指导学生借助不同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图像特点,为寻找它们异同点做准备。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异同点。
8、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知道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完成达标测评拓宽知识面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共同点。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1.2微小的生命体教学设计课题 微小的生命体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文字,知道微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 通过观察
9、和比较微生物图片,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重点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点。难点描绘不同微生物的形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用显微镜观察周围微小物体,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青苔看起来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简直是一片丛林。放大镜能帮助我们看清微小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清微小物体的结构。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水中含有微生物,将水煮沸是最好的消毒方式。可是,你观察过一滴水中含有多少微生物吗? 播放视频。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创设情
10、境,激发探究兴趣。讲授新课一、自制“小水塘”进行观察1、活动材料:玻璃棒、放大镜、叶子、草、冷水、土等。2、制作视频演示。3、动手制作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把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把土。把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3 周后,用放大镜观察水里的变化。4、温馨提示制作“小水塘”:培养水中微生物并大量繁殖,便于观察。加池塘水:提供微生物及其生活场所。加树叶、 草、 土 :给微生物提供食物。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合适的温度。3周后再观察:给微生物留足大量繁殖的时间。5、观察“小水塘”分组用肉眼观察“小水塘”,观察到了什么。小组交换观察“小
11、水塘”,又观察到了什么。借助放大镜轮流观察“小水塘”,又观察到了什么。比较两种观察情况下的不同。6、实验结论:放大镜比肉眼观察到的内容更多、更细致。7、水中是否还有用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需要借助什么仪器来观察? 预测:水中一定有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到的生物。可以借助显微镜试试。二、显微镜下的一滴水1、制作临时装片在传统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水,需要制作临时装片。怎么制作?播放视频。2、观察提示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察。不要触碰和移动显微镜。画出观察到的水样中生物的样子。3、观察交流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 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小水塘中的一滴水中有鼓藻、
12、草履虫、水蚤、钓钟虫、轮虫、水蚤、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微生物。展示显微镜下水滴中微生物,如:草履虫:身体形状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体长只有180至280微米,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雌雄同体。变形虫:顾名思义,能变形。注意:藻类微生物没有根、茎、叶,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三、列文虎克与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1、阅读短文,哪些地方能发现微生物?明确:海水、皮肤、口腔、肠道、空气中的小液、滴空气中的尘埃、土壤。2、谁发现了微
13、生物?他是怎么发现的?播放视频。3、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事例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四、观察微生物的形状1、对照教材,认一认这些是什么微生物? 明确:2、观察下面的微生物,说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明确:五、拓展我们平时爱吃的蘑菇和木耳是微生物吗?明确:蘑菇和木耳这类真菌,它们虽然“体型”较大,但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和其他微生物具有诸多共同特征,一般被视为微生物。六、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香菇 B.紫菜 C.木耳2.下面不是水滴里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感冒病毒3.新冠病毒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4.列文虎克
14、是世界上首次发现( )的科学家。A.微生物 B.细胞 C.病毒(二)判断题1.微生物都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微生物都生活在水里。( )3.藻类微生物有根、茎、叶。( )4.火山、岩石里无法生存微生物。( )5.微生物没有头、足、眼睛。( )七、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微生物。认识材料观看演示实际操作阅读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小水塘”归纳回答看视频回顾临时装片制作方法观察微生物交流做活动手册观看视频回答结合资料谈启示对照教材辨认观察说出微生物形状独立完成制作“小水塘”,培养微生物。认识水中微生物,了解其特点。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知道微
15、生物的形状各异。知道微生物的大小。完成达标测评拓宽知识面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的形状多种多样,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平时吃的蘑菇、木耳是微生物。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1.3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课题 发霉与防霉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1.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难点在指定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16、。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吗?明确: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2、发霉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霉菌个体较小,要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看图回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观察并比较不同物品上的霉1、材料准备放大镜、显微镜、不同的霉、霉的载玻片标本2、实验过程用肉眼观察不同的霉,对比它们的颜色与形状。 使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霉,对比它们的颜色与形状。使用显微镜观察霉的载玻片标本,把自已看到的画下来。3、温馨提示不要用手接触物品上的霉,以免染病。用显微镜观察霉时,不要触碰、移动已调好的显微镜。左眼看物象,右眼画
17、图。4、实验成果展示(1)放大镜下霉的形状: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2)放大镜下霉的颜色: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3)显微镜下的霉(4)视频:培养并观察青霉和曲霉5、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比较和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明确:霉的相同之处: 呈丝状,由霉菌组成 霉的不同之处: 颜色、形状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生活中,什么环境中的物品容易发霉?预测:靠近窗口的墙壁、放在花盆泥土上的桔子等容易发霉,这些环境特点:温暖、潮湿。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环境进行对比实验?明确:寒冷、潮湿寒冷、干燥温暖、干燥1、实验材料:塑料袋、烤干馒头、新鲜馒头、冰箱等。2、设计实验方案(参考教材)3、实验要求按照方
18、案进行实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哪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控制好实验变量环境,其他条件不变。给4个装有馒头的塑料袋编号。每天定时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不要打开塑料袋,连同塑料袋一并带到学校。4、实验交流三、交流防霉方法的依据空气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人们采取了各种有效防止物品发霉的措施。这些防霉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不同物体上的霉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 A.颜色相同 B.形状相同 C.呈丝状2.最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是( ) A.温暖、潮湿 B.干燥、
19、寒冷C.温暖、干燥3.下列方法中,哪项不是防毒方法( ) A.真空包装 B.放干燥剂 C.涂碘酒4.物品在烈日下暴晒可以有效防霉,其依据是( ) A.隔绝了空气 B.减小了湿度C.降低了温度(二)判断题1.把保存物晒干的防霉方法是清除水分。( )2.物品上的霉都一样。( )3.霉是一种微生物。( )4.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条件。( )5.发霉的食品不能食用。( )五、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防止物品发霉的科学方法及其依据。认识材料按步骤实验观察与记录展示交流观察成果比较不同物品上的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联系生活回答组合环境条件准备实验材料参考教材设计实验方案按要求实验观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交流独
20、立完成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完成达标测评加强防霉意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霉的特点,通过实验了解霉的生存条件。人们根据霉的生存条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防止霉,延长物品的保质期。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1.4微生物的“功”与“过”教学设计课题 微生物的“功”与“过”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 通过集中呈现图文资料,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 在自制酸奶的过
21、程中,体验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重点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难点自制酸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全社会与新冠展开殊死搏斗。播放视频。新冠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与新冠作斗争就是与病毒作斗争。新冠病毒为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既然病毒这么可怕,那么我们对微生物就要敬而远之吗?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的环境中,土壤、水体、皮肤上、口腔里,微生物无处不在,它包括细菌、真菌、病菌和小型原生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有的与人类相互较量,有的与人类和平共处,有的与人类合作共赢。我们生活
22、在被微生物包围的环境中。微生物正在统治我们的生活。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它的“功”体现在哪里?“过”又体现在哪里?观看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探究兴趣。讲授新课一、微生物的“功”与“过”1.有“功”的事例:(1)蘑菇、木耳是真菌,我们可直接食用。(2)用来生产生活调味品。(3)用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4)用乳酸菌制作酸奶(5)用微生物的处理垃圾和污水(6)用微生物发明和研制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病的危害。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素能杀灭一些细菌,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浸染致死。(播放视频)之后,人们又利用其他微生物生产出多种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
23、。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接种牛痘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免疫力,是预防病毒性疾病强有力的科技手段。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强大助力。2.有“过”的事例(1)导致食物变质(2)导致人们感冒3.有“功”也有“过”的事例观看“苹果腐烂”短视频,说说苹果腐烂的“功”与“过”。(播放视频)明确:从收获果实的角度看,微生物有 “过”;从增加土壤肥力的角度看,微生物有“功”,它能给苹果种子的发芽以及后续的生长提供养料。4.讨论: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会怎么样?预测: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将会垃圾成山,难以分解;植物
24、难以存活和生长;动物难以生存;人类没有食物,没有某些药品,二、消除微生物的 “过”许多传染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如伤寒、鼠疫、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会造成哪些危害?预测: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影响社会安定 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预防病菌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杀菌。你知道哪些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预测:高温煮沸、喷洒消毒液、紫外线照射、涂碘酒、阳光暴晒、腌制食物、醋熏焚烧等。预防病菌感染,除了杀菌外,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我们应该做好哪些防护措施?预测:戴好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及时接种疫苗等。讨论:如果得了传染病,用什么方法请
25、病假比较恰当?为什么?预测:打电话请假,有效切断传染源。三、做酸奶1.实验材料: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 锅 、保温容器等。2.制作过程在鲜牛奶里加入 12 勺白糖,加热至 60左右。待温度降到37 左右,往鲜牛奶中加入 2 勺酸奶,并搅拌均匀。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 810 小时后, 酸奶就做成了。3.温馨提示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可吃变质的酸奶等食物,否则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易患肠道疾病。自制酸奶达不到卫生要求,不可食用。可以加入草莓等改变酸奶口味。4.讨论交流(1)为什么要用消毒过的容器装加热过的鲜牛奶?明确: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2)为什么要往鲜牛奶中加酸
26、奶并保温?明确:加酸奶是为了注入乳酸菌菌种 ;保温是为了给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不能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是( ) A.给地面洒水 B.阳光暴晒 C.涂碘酒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 ) A.天花疫苗 B.青霉素 C.细菌3.能体现微生物“功”与“过”的事例是( ) A.制作馒头、面包 B.苹果腐烂 C.自制酸奶4.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会怎么样?( ) A.人们会更加康 B.环境更加洁净 C.垃圾成山,难易分解(二)判断题1.人类已经战胜微生物的危害。( )2.没有微生物,植物难以存活和生长。( )3.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强有力的科技手段。( )4.
27、吃变质的酸奶易患肠道疾病。( )5.自制酸奶要注意保温。( )五、作业布置 1.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酸奶制作任务。2.查资料,了解一些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情况,完成活动手册任务。交流整理,观看视频,阅读资料讨论交流回答交流回答讨论认识材料看教师演示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通过阅读和分析,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通过集中呈现图文资料,了解人们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完成达标测评完成课堂没有完成的任务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