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键入文字9.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间段的两组景色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雪梅的作者是卢钺,亦称卢梅坡,宋代诗人。诗中写梅与雪争春,谁也不让谁,也难分高下,文人墨客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此进行评价、赞叹,看来这是一
2、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而作者却认为二者各有千秋:尽管雪与梅相依相存,但梅有梅的清香,雪有雪的洁白,各有优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可怜”“缘”“降”“逊”的意思。3.想象画面,了解诗句的含义。能从关键字“铺”“缘”“争”入手体会作者的心境,感受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所蕴含的道理。【资料链
3、接】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卢钺,亦称卢梅坡,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
4、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正确认读本课蓝线内生字“暮、瑟”,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暮、吟”。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画面,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重点难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对诗句进行理解。【教学过程】【预习导学】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朗读古诗,尝试背诵。【课堂助学】 一、温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5、”2.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3.板书课题。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4.提示“吟”是前鼻音,齐读课题。二、解题,知作者:1.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2.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3.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
6、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有什么景象。3.个别朗读,师生评(从字音、流畅、节奏进行点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4.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5.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6.你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初步整体交流,师生对话形成对古诗所描写画面的整体感知)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
7、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课件出示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
8、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3.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4.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 换好不好?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出示类似图片。(适切点拨: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试一试5.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
9、什么变化呢?(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 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 江水红得像什么? 绿得像什么?(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 一个“瑟瑟”, 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 那种鲜明的色彩美, 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 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
10、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诗人观察多么仔细呀,难怪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6.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 用他手中的彩笔, 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 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 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 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 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7.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
11、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读三、四句。PPT 8.引导理解“可怜”“真珍”9.在诗人的眼里什么很可爱?(露珠 月亮),如何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 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 )月似( )PPT ( )似( )( )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 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 江似明镜月似船。10.同学说得多传神呀, 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 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
12、珠月似弓。”(齐读)六、感情朗读:在白居易的眼里, 远处的残阳美, 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 天上的新月美, 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八、拓展延伸:学完这首诗,
13、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巩固训练】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日暮( m m) 吟诵(yn rn ) 瑟瑟 (s b)二、辨字组词。幕( ) 吟( ) 似( ) 暮( ) 拎( ) 拟( ) 三、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解释诗句的意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板书设计】暮江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苏轼(宋) 一道残阳铺水中, 铺半江瑟瑟半江红。 半 瑟瑟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可爱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珍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作者
14、细致观察,观察角度不同带来的观察效果不同;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课堂助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奥秘。老师今天带同学们去看看那庐山风景,可也要细心观察才会有发现。(多媒体展示庐山风光)面对如仙境一般的庐山风光你是否感受到庐山的美。是啊,真美!这里山高水常,这里古树参天,这里是鸟语花香,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诗题)二、交流资料,读中感悟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2.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指导书写“缘
15、”,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也学了古诗的学习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1.解诗题,知作者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2.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
16、了什么。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3.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4.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5.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站在对面,庐山是;站在侧面,庐山是 。6.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
17、:(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三)多诵读,悟诗情1.多诵读: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悟诗情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怎样就能“认识”庐山的真
18、面目呢?(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四)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巩固训练】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 真珠 缘 3.我会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岭) 侧(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 (实写)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题西林壁 苏轼 横 岭 变幻莫测侧 峰 远 近 从不同角度观察 千
19、姿百态高 低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背诵雪梅。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课堂助学】 一、看图片、赏雪梅1.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梅花2.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二、读古诗、诵雪梅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看到你们读书的认
20、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8.自己读,读出节奏。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11.齐读、背读三、品诗句,悟道理。 1.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
21、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四、谈雪梅、拓诗词。1.简介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 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 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巩固训练】一、比一比,组词语。锋( ) 阁 ( ) 章( ) 峰( ) 阔( ) 障( )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再谢谢对诗句的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板书设计】雪梅卢钺雪白 人各有所长梅香【教学反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