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应用v记录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各种电生理诊断检查。记录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各种电生理诊断检查。v包括常规包括常规EMG、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 NCV)、重)、重复神经电刺激(复神经电刺激( RNS)、)、F波、波、H反射、瞬目反射、瞬目反射、单纤维肌电图(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计数、巨肌电图等。 神经传导速度v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包括运动神经传导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测定。v在神经干的近端或远端给以脉冲刺激,在神经干的近端或远端给以脉冲刺激,
2、在远端效应肌接收波形,测两点之间的在远端效应肌接收波形,测两点之间的潜伏期和距离,计算出运动神经或感觉潜伏期和距离,计算出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主要用于了解神经传导神经传导速度,主要用于了解神经传导功能情况。功能情况。F波vF波测定的步骤同MCV,不同的是刺激电极的阴极置于近端。v观察项目平均潜伏期 F波出现率v异常:潜伏期延长和/或出现率降低均为异常。正中神经运动v记录电极(黑)拇短展肌肌腹v参考电极(红)掌指关节v地线(绿)v刺激电极腕部正中横纹上2cm波形分析指标v潜伏期v波幅v神经传导速度异常v运动传导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或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如:正中神经腕拇短肌潜伏期延长
3、,提示该段神经受损;v感觉传导异常: 表现为感觉电位消失、波幅的降低、潜伏期延长、以及传导速度减慢。但要注意排除技术因素。vF波传导速度可测定肢体近脊髓端的传导速度,肌电图v针极肌电图:将针电极刺入肌腹,观察肌肉在静止、轻收缩、重收缩三种状态下的电位变化,以帮助判断疾病究系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拇短展肌EMGEMG检测事项检测事项v肌肉放松状态v小力自主收缩电位v大力收缩状态电位。 肌肉放松状态下的电活动v插入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是对肌纤维的机械刺激产生的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时间300ms左右的电位,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消失。v自发电位:正锐波、纤颤电位、束颤电位。v正常肌肉
4、3.4%可有一处正锐波或纤颤波。安静v插入电位v正锐波Pv纤颤波F小力收缩v波幅v时限大力收缩v干扰相v混合相v单纯相异常EMGv插入电位的增多或减少。v自发电位:正锐波、纤颤电位、束颤电位等。v肌强直放电vMUAP的改变:神经源性损害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时限增宽、波幅升高及多相波百分比增多;肌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表现为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百分比增多。v大力收缩募集电位:神经源性损害时,由于运动单位明显减少,大力收缩时可见单个独立的运动单位电位,称为单纯相;如在干扰相和单纯相之间称为混合相;而肌源性损害表现为低波幅的干扰相即病理干扰相。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应 用v肌肉病变性质是神经源性还是肌源性
5、损害。v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根,丛,干,神经末稍)。v病变是活动性还是静息。v神经的再生能力。v提供肌强直及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v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残余肌力。1.脊髓前角细胞损害脊髓前角细胞损害 2.神经根病变神经根病变 3.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常见病变神经肌电图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的疾病脊髓前角细胞损害的疾病 (一)运动神经元病一)运动神经元病 (二)脊髓空洞症(二)脊髓空洞症 (三)脊髓灰质炎(三)脊髓灰质炎 (四)脊髓压迫症(四)脊髓压迫症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v主要引起前角细胞、脑干或锥体束损害的疾主要引起前角细胞、脑干或锥体束损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系统受损。病,主要
6、表现为运动系统受损。v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婴儿型、青年型、成年型)、进行性球麻(婴儿型、青年型、成年型)、进行性球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等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等肌电图改变v放松时 :可出现纤颤、正锐波和束颤电位可出现纤颤、正锐波和束颤电位,以束颤以束颤电位最常见。此时伴有临床可见的肌肉颤动电位最常见。此时伴有临床可见的肌肉颤动( (肉肉跳跳) )。 。v小力收缩时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波幅增高,多相电位增加。v最大用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数量显著减少,多呈现运动单位电位数量显著减少,多呈现混合相或单纯相混合
7、相或单纯相。v传导速度: 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v举例:ALS: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在颈段、胸段、颈段、胸段、腰段、颅神经段四个节段中有腰段、颅神经段四个节段中有3 3个神经节段支配的肌个神经节段支配的肌肉有神经源性损害即可确诊。肉有神经源性损害即可确诊。一般检查一侧胸锁乳突肌三个肢体的肌肉胸段棘旁肌(T10/T11)及一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周围神经损伤v损伤的原因:打击、压迫、牵拉、切割伤、骨折、产伤、损伤的原因:打击、压迫、牵拉、切割伤、骨折、产伤、药物注射、火器伤、电击伤、肿瘤和放射线损伤等药物注射、火器伤、电击伤、肿瘤和放射线损伤等v
8、损伤的常见部位:面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损伤的常见部位:面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桡神经、臂丛神经干、坐骨神经干、腓总神经、胫后神桡神经、臂丛神经干、坐骨神经干、腓总神经、胫后神经、股神经经、股神经v损伤的临床表现:多为相应支配肌瘫痪、感觉障碍、萎损伤的临床表现:多为相应支配肌瘫痪、感觉障碍、萎缩、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缩、肌肉运动功能障碍肌电图改变v放松状态:被损神经所支配的肌内出现失神经电位。v小力收缩:动作电位平均时限增宽,但亦可正常。v最大收缩:动作电位减少,呈单纯相。严重者无随意活动。v运动传导降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v异常肌
9、电图按周围神经支配区分布,通过多块肌肉检查,可对周围神经损害的损伤范围和平面作出定位诊断,并可根据肌电图变化来判断周围神经损害后的恢复情况。v举例:v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嵌压外周神经病,主要为各种原因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神经丛病变 v臂丛由C5C8和T1T2的脊神经前支所组成,臂丛损伤较常见。v放松时:可有自发失神经电位呈丛性分布。v肌收缩时:按丛性分布多相电位增多、时限宽、波幅增高,最大收缩时呈混合相或单纯相。严重者亦可无随意活动v运动传导速度可异常,感觉传导速度异常。v举例:臂丛神经损伤: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
10、、尺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及其支配的肌肉。可定位为上臂丛、下臂丛、全臂丛。格林巴利综合征v放松状态:早期正常,发病34周后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失神经电位,亦可不出现。v小力收缩:早期可正常,亦可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宽,波幅增高,最大收缩常呈单纯相,严重时可无随意活动。v不论在急性期或慢性期MCV与SCV均有明显的降低。v早期F波可出现异常,出现率低或速度减慢。v通过肌电图和传导速度判断预后。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损害v肌电图改变:放松时可出现纤颤电位,轻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加,重收缩时呈干扰相。v运动、感觉传导均可改变:波幅降低、速度减慢。v早期评价周围神经情况。面神经麻痹v肌电图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其
11、预后。病损后3周作肌电图检查。v放松状态:无任何自发电位,收缩时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显示预后良好常在一周内恢复。v放松状态:出现少数纤颤电位,收缩时出现运动单位电位,预后尚佳,常在12月内恢复。v放松时出现密集之纤颤电位收缩时不出现运动单位电位,预后较差,常需3个月以上恢复。v放松时出现纤颤电位,持续3个月以上不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恢复时间更长,恢复程度更差。v面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早期判定损伤程度和推测预后更为重要。v病后两周无运动电位,提示完全去神经,损伤严重,恢复希望小。v可见运动电位,而潜伏期正常,提示神经失用。v潜伏期延长提示部分去神经支配,预后尚佳。神经根病变 *神经根病变时常
12、产生节段型或根型的肌肉萎缩,并出现肢体神经根病变时常产生节段型或根型的肌肉萎缩,并出现肢体的放射性疼痛,沿神经根的支配区域放射,伴有相应的部位的放射性疼痛,沿神经根的支配区域放射,伴有相应的部位椎骨压痛、肌肉痉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减弱。但椎骨压痛、肌肉痉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减弱。但神经根病变的肌肉萎缩与瘫痪与周围神经损伤不同神经根病变的肌肉萎缩与瘫痪与周围神经损伤不同 * *神经根(主要指前根)病变均同时波及前、后支,所以前神经根(主要指前根)病变均同时波及前、后支,所以前支所支配的肢体肌与后支支配的颈、背、腰部肌均有异常电支所支配的肢体肌与后支支配的颈、背、腰部肌均有异常电位
13、的出现前根病变同时影响到后根,临床上常有根性痛及位的出现前根病变同时影响到后根,临床上常有根性痛及节段性感觉迟钝节段性感觉迟钝 肌电图改变v放松时:病变神经根所支配的躯干、肢体、椎旁肌可出现纤颤电位、正相电位。神经根后支支配的椎旁肌出现自发电位,对诊断根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v小力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加,运动单位电位电压增高、时限延长。v最大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v传导速度传导速度无显著改变,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时可降低。v举例:颈椎病:定位节段。 单个神经根病变时,根据其支配的棘单个神经根病变时,根据其支配的棘旁肌、躯干肌和肢体肌都出现纤颤电位和旁肌、躯干肌和肢体肌都出现纤颤电位和正
14、锐波、多相波,并呈明显的根性分布,正锐波、多相波,并呈明显的根性分布,来判定受损的神经根,并推测神经受压的来判定受损的神经根,并推测神经受压的椎间孔神经根病变神经肌电图定位诊断椎间孔神经根病变神经肌电图定位诊断的方法,即检查其失神经的分布情况。的方法,即检查其失神经的分布情况。v神经根病变部位 失神经电位可能分布肌肉v颈颈5 5 三角肌三角肌 v颈颈6 6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v颈颈7 7 伸指总肌、桡侧伸腕肌伸指总肌、桡侧伸腕肌 v颈颈8 8、胸、胸1 1 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拇短展肌,小指展肌 v腰腰4 4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 v腰腰5 5 , 胫前肌胫前肌 v骶骶1 1 腓肠肌腓肠肌肌病v放松状
15、态:,正常,急性期也可有自发纤颤电位。v小力收缩时:多相电位明显增多。出现低波幅动作电位,平均时限缩短。v最大收缩时:呈病理干扰相,波幅较低。v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RNS测定v 电极的放置同MCVv 超强重复刺激周围神经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动作电位。RNS正常值及异常的判断v低频RNS:波幅下降15%以上称为低频RNS波幅递减。v高频RNS:波幅下降30%以上称为高频RNS波幅递减;波幅升高100%称为高频RNS波幅递增。临床应用v重症肌无力v肌无力综合征v肉毒毒性中毒、多发性肌炎、运动神经元病等。如何阅读肌电图报告肌电图报告内容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历号和EMG编号等;各种检测结
16、果的描述(举例)(1)NCV:潜伏期、速度、波幅。(2)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等。(3)EMG:检测肌肉各种生理状态下的肌电活动的变化,包括静止期自发电位、小力收缩和大力收缩的MUAPs。 结论结 论v正常和异常v神经源性或肌源性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源性损害:感觉和运动;髓鞘和轴索单肢神经源性损害:根性、丛、单神经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三个节段以上。但不一定都是前角细胞病变,必须结合临床。多发单神经损害(胶原病、血管炎):不相邻近的两条神经(正中和胫后)肌源性损害v活动期:自发电位(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提示病变进行中v恢复期:随诊时出现自发电位消失,多相电位增多,数值可在正常范围误诊的原
17、因:非连续性检测,在恢复期可误诊为神经源性损害结论举例v肌电图未见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v左上肢神经源性损害(C5,C6根性损害)v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以运动神经损害为主),符合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电生理改变。v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以感觉神经损害为主)v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符合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电生理学改变,诊断结合临床资料考虑)。v肌源性损害(活动期)或肌源性损害(恢复期)肛门括约肌肌电图v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xternal anal sphincter EMG, EAS-EMG)反映骶髓Onufs核的病变;vMSA会出现该部位选择性的细胞脱失,故EAS-EMG出现相应的改变。异常的判断标准异常的判断标准v平均时限超过10ms%30%v多相波增多(40%)v卫星电位典型典型EAS-EMG多相波增多多相波增多典型典型EAS-EMG卫星电位卫星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