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39258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5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部编版部编版九九年级语文下册年级语文下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20 年 01 月 1 1.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积累优美抒情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 交,别具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 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她在

2、人们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 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 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著有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 ,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 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 1979 年 7 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 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 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

3、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 “干 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 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老旧衰 颓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 “悲哀” ,

4、这也是对第一 节中诸意象的诠释, “破旧的老水车” “干瘪的稻穗”诚然寓示了贫困,被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膊 则是悲哀。同时又用“ 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过渡的作用,从“贫 困” “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脉相承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 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 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 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通过这些意象,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 “神话的蛛网”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 的黎明” 。 “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

5、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腐意识,只有挣脱 了“神话的蛛网”才能诞生“簇新的理想” ;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 跑线” “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在时空上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叉的象征义,象征着祖国成长 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历程的开始和对未来的期盼。上述意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开始。作者正是用这些意象,表现着自己的欣喜与激动。 5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在第四节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 情,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意志, 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

6、, 去换取祖国的富饶、 荣光以及自由。 6请你简要分析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明确:作者在第一节中回望祖国所经受的苦难与现实的贫困,心中是痛苦的,悲伤的;第二 节承接第一节的情感, 虽然痛苦, 却看见了祖辈们痛苦的希望; 第三节则因为看见了簇新的理想, 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喜悦和激动;第四节激动和喜悦进一 2 步得到升华,表明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发展献出一切的愿望。 7探究:这首诗读来情感强烈,除了体现在意象使用上,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作为抒情主体,作者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即用“我是”的句式,让 物化的自我形象,融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使得情

7、感表达更加浓烈。(2)诗的每一节,都用“祖国 啊”作为结尾,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这种运用又使每一节的抒情呈现了不同的效果。 第一节的“祖国啊”是深沉的感叹,表达出作者难以言状的悲哀;第二节的“祖国啊”是痛苦的 呼唤,包含着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的“祖国啊”是欣喜的呼唤,流露着诗人抑制不住 的喜悦;第四节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是庄严的誓词,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四个“祖 国啊” ,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营造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目标导学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 如何理解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 飞天 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中“ 飞天袖间

8、的花朵”这个意象? 明确: “ 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个意象奇伟而瑰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看起 来只是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因而叫人痛苦;但是它又说明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曾经有过 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追求理想的光荣传统。这种意象的大幅度跳跃开拓了诗意的空间,引起了 我们对现实和历史的思索,迫使我们去追寻实现希望的途径与答案。 2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明确: 从个体上说, “我” 是中国当时十亿人口中的一个, 是祖国的 “十亿分之一” 。 但从 “我” 的使命来说, “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 方的

9、总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目标导学四:深情朗读,体味诗歌 在反复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和语调。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简短急促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欣喜、激动 抑扬顿挫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高昂 【教学后记】 2.2.梅岭三章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诗的小序和正文,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热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过程

10、】 一、导入新课 1934 年 10 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 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 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 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 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 20 多天。考虑到 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3 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1、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 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来的革命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 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

12、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目标导学二:精读诗歌,分析重点词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 “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 “斩”字,突出力度 强、速度快、果断干脆、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 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明确:不能; “飞”字显得轻快,欢欣,翩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字,显 得太缓慢;用“传”字,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

13、想象,表达了作者乐观的革 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 赏析) 明确: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 “自由花”借喻充满生机与活 力的共产主义理想;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取义成仁 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 ,指作者为真理、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牺牲的大无畏 精神。 目标导学三:再读诗歌,体会写作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明确: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

14、气魄。如第一 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 “招旧部” “斩阎罗” 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 “人间遍种自由花” ,都是运用 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借代和引用。三首诗多次运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如“旌旗” ,原是旗帜的通称,这 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 “烽烟” ,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 “取义 成仁”是“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 ,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 。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

15、信革命必胜的信 念。 【教学后记】 4 3.3.短诗五首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教学过程】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 1917 年 2 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 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 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 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

16、新课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之 “新” 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 “新” , 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 “科学” 与“民主” ,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 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很少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 “我”才 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 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诗歌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

17、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 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本诗主旨及诗中的“我”的理解。 明确: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 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 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 年 4 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其中雨 巷传诵

18、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 年底被侵华日军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 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 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n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 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3 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 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 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 1 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 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 31 岁。这对于当时同样 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

19、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侵华日军抓走 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 “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 ,是写实, 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 5 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 ,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 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 “长夜漫漫” ,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

20、,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 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 “却” 字, 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 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听 “海 涛闲话” , 海陪伴着逝者, 虽仍然不免寂寞, 但灵魂却超然静观, 从容安详, 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寓意;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 厚,委婉中渗透出深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断章 风雨吟 统一断章 风雨吟 统一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这样说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 章 ,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 ,写于 1935 年

21、 10 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 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 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二、教学新课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美的意境?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多个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楼” “明月”和“窗子” 。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 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 这四个 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桥上” “楼上”这

22、两个 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 “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 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 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 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

23、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 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 “奔” “海” “舟” “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 “风” “雨”从大地“卷来” “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 海面,大地上的“房舍” ,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 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 “奔”二字有什么

24、表达效果? 明确: “卷” “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风 6 雨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 “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 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 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遭 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 “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 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 , “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 “我”作

25、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 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 “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 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因此“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 花,然而叶、花不论拥有怎

26、样的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 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但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 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3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 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 ”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 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 的认知规律。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明确:在形式上

27、: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 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 “海” 。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词语,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 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具有散文化的 特点。 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 断章 风雨吟 等。 【教学后记】 4.4.海海燕燕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的深意。 3学习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其对塑造海燕形

28、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7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海燕的图片) 你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海鸟吗? 师:海燕是一种海鸟,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 。大海给了它坚实有 力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 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906 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 ,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之后先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 部曲童年 在人间

29、我的大学 。 背景资料: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 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 力十分猖獗。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 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 命运动的先驱。 海燕是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 革命者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几段,做 一些

30、朗读标记,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教学提示】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全文高潮,全文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以收到震撼人心、掷 地有声的效果。 2思考: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和大海有什么变化? 明确:乌云: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一堆堆乌 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泛起白沫的大海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3探究: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个画面? 在这三个画面中,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明确: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画面的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 明:第一幅,风

31、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 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 呼唤暴风雨。 4 阅读全文, 品析 “海燕” 形象, 并用 “我从文中_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_的海燕” 的句式来描述海燕的形象。 示例:(1)我从文中“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读出 了一只高傲的海燕。(2)我从文中“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 着”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勇敢的海燕。(3)我从文中“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 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乐观的海燕。(4)

32、我从文中“这个敏感的精灵,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 中读出了一只自信的海燕。 海燕形象总结:高傲、勇敢、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 目标导学三: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本文很好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联系全文和时代背景,指出下面物象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乌云、闪电、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8 2除海燕外,文中还写到了“海鸥” “海鸭” “企鹅”的表现,文中为什么要

33、写这些海鸟呢?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 了鲜明对比,有力地衬托、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坚强的战斗形象。同时,也借此鞭挞“海 鸥” “海鸭” “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 分明的情感态度。 3本文语言热情洋溢,意蕴深刻,请反复诵读,品味下面语句的深刻含义。 (1)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2)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明确:(1)写出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令“乌云”所象征的敌人也

34、感觉到了,从反面 衬托了海燕的战斗力量和胜利的信心。 (2)表现了海燕对光明的热切渴望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生 活就是这样,阴云再厚,总有散去的时候;困难再大,经过一番努力,总能克服。邪恶永不能战 胜正义, 真理终有一日会大放光彩。 (3)这是胜利的预言, 革命者发出的时代的最强音, 震撼人心, 信心满怀。以此收束全文,使全文的革命激情达到最高潮,突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渴盼经受革 命风暴洗礼的愿望,呼唤革命者奋起斗争、搏击风暴,赢得革命胜利的信念。 目标导学四:赏析语言,把握文本艺术特征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请以下面的语句为例,反复诵读,具体赏析 其表达效果。 (1)在乌

35、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 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 末。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 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 “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 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抱” “甩” “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 ,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

36、焰。(3) 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敏感的精灵” “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运用比 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 察力。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 不移的必胜信念。 【教学后记】 写作写作:学习扩写学习扩写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扩写,了解扩写的命题形式。 2掌握扩写的方法与技巧。 3写作实践,实战演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9 同学们,我们平时的习作常常要求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要做到这个,扩写就是一项基本功 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扩写。了解一下什么是扩

37、写?怎样扩写? 二、了解概念 “扩写” 是把一段话或一篇篇幅较短、 内容较概括的文章, 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 内容丰满、 生动形象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扩写”练习提供的材料是一段文字,要对这段文字进行扩写,则必须先看懂这段文字的意 思,然后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进行作文。 三、扩写的技巧、方法指导 1要忠实于原文。扩写时,要准确把握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 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 。 2抓住扩写点。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一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根 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语句、合适的点进行扩充。 3注意文

38、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 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四、扩写的命题形式及范例 1语段扩写式 将“枯藤老树昏鸦”扩展成一段话,表现孤独寂寞的心境。 示例:秋风起,草萧瑟,青石桥边,斜阳下,一棵古槐根生于此,像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向 天空伸出乞求的手掌。 缠绕其上的枯藤, 从光秃秃的枝头上垂下。 一声声乌啼, 穿过空旷的荒野, 让黄昏的郊外更添无限的悲凉。 2主干扩写式 请以“你很瘦”为主题,进行扩写。 要求:围绕中心,揭示出人物特征;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200 字。 示例: 我看到你的时候着实被吓了一

39、跳, 老天对你真是太不公平了。 矮个儿, 脸色黄中带白, 一件不合时宜的皮夹克穿在你身上,就如同挂在秋风中的枝丫上。灰色裤子穿在你身上,让我不 禁想起身穿裙子的苏格兰旗手。背在你身上的包显得那么大,背带紧紧勒在你那瘦削的肩上。你 站在地铁入口处,在人潮涌动中,恍若一株脆弱的蒲公英,一阵轻风便能将你带到半空。 “哎,你 看,那个人真是瘦。 ”从身边走过的两个中年妇女低声说。下车分别时,你又朝我挥了挥手,这让 我想到了蚂蚁纤细的触角,不由得扑哧一笑。 3情景扩写式 把杜甫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建议:可以按“月形” “月色” “月光” “月神”进行扩展。 示

40、例: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 上(月色)。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 飘忽,好似一朵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 五、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 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 “这是上天赏赐的土 地呀! ”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参考范文: 向土地跪拜 春秋

41、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仓皇出逃,途经卫国,卫文公看到重耳落魄的样子,对他们十分 轻蔑,没有以应有的礼仪对待。他们只好拖着疲累的身体继续前行。 经过五鹿时,又累又饿的重耳想向乡下人讨点吃食。 “大伯,行行好,你家里的吃食能给我们 一些吗?”眼前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黝黑而干瘦,身上穿着缀满补丁的粗布短衣。他看了看 来讨饭吃的这群人。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们面容憔悴,嘴唇干裂,眼中也布满血丝,原本丰 润的身材,稍显清瘦,尽管衣帽间藏污纳垢,但就材质和纹理来看,依然华贵无比。他不禁想到 10 连年的战争、达官贵族的盘剥、沉重的赋税,他在生活的枷锁里努力挣扎,如今妻离子散,只剩 自己在这乡下的茅屋中苟延

42、残喘。呵,眼前这群落难的达官贵人,也知道饥饿的痛苦吗?就算自 己饥饿了,他们也不会考虑到百姓的死活,这一行几十人,我哪里有这么多吃食供给?他们大概 都不知道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吧! 乡下人弯下身从地上拾起土块, 直接递给重耳气愤地喊道:“拿去, 吃吧! ” 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怒气冲天, 他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 狐偃见状, 赶忙阻止了重耳。 狐偃明白乡下人的苦衷,他也知道这次逃亡对重耳的意义。便说道: “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说 明我们复国在望。 ”重耳深感疑惑。狐偃径直走到这个乡下人的面前,向他致谢: “大伯,是咱们 统治阶层,不知道爱惜土地和百姓,才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感谢您赐予土块,让我

43、们明白这个 道理。 ”狐偃的话就像一根根钢针直戳重耳的心脏。于是他满脸羞愧地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郑 重地接过了土块。 手捧着土块, 重耳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他已经结束了流亡生涯, 在狐偃、 赵衰等人的陪同下,返回晋国,面南即位,他成了威震一方的霸主!他脚踏着坚实的土地,他的 臣民们跪伏着向他行叩拜礼 仔细审视着这块土块,重耳感受到了它的分量,不禁一下子跪伏在大地上,神态庄重地完成 了对土地的跪拜! 蓦然间,重耳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将土地和土地上承载的一切放进心里,继续前行。 点评: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文章以“向土地跪拜”为中心事件,依次展开情节,突出了重耳对 土地的敬重与敬畏,中

44、心明确。 2描写恰当,想象合理。文章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丰满了人物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 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 之以恒, 就要注意坚持, 而非一曝十寒。 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 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参考范文: 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

45、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 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历览古今中外,我们可以看到,多少仁人志士的成功都是他们经过一遍一遍地努力,持之以 恒学习的结果。 医学家李时珍自小立志学医,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花了近 30 年完成医学巨著本 草纲目 ,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国画大师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毕其一生终成一代国画大 师!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成才故事总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自幼家贫,却刻苦勤奋,他不畏世 俗和现实的压迫,执着地用他的现实之笔写出了哈姆莱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 作。后人称赞他的剧作“不属于一个时代,而

46、属于所有的世纪” 。 以上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了持之以恒勤奋学习的价值。可见持之以恒就会走向成功,相反没 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回顾历史, “闯王”李自成曾何等勇猛,纵横沙场,所向 披靡,只因他刚愎自用,攻陷北京城后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毫无忧患意识,停止了攻击的步伐, 以至兵败山海关,被害于九宫山。 诚然,持之以恒地做事情是不易的,只有找准奋斗的方向,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向上,才 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咱们更应该养成持之 以恒的精神,不断汲取知识,将来为谱写祖国的华彩乐章,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 【教学后记】 11 5.5.孔乙己孔乙己 【

47、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 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 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 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的小说, 主要收录在 呐喊 彷徨 两本小说集中, 其中他自己表示最喜欢的是 孔 乙己 。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这篇小说,说: “ 孔乙己写得多好啊! ”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 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 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人物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 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

48、篇小说。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围绕主人公叙写了什么事。 明确:主人公是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2请按照你对小说文体的理解,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3 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 第二部分(413 段):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及其悲惨遭遇。 第一层(49 段):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概述其人物形象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2 段):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 第三层(13 段):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目标导学二:分析事

49、件,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上述第二部分,说说作者围绕孔乙己的出场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孔乙己为偷书挨打做辩解;(2)众人讥笑孔乙 己考不中秀才,孔乙己用“之乎者也”来搪塞;(3)孔乙己教“我”写“茴”字, “我”不耐烦; (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断腿后爬到酒店喝酒。 2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上述所分析的事件,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句子的 提示,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并对孔乙己性格成因做简要分析。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的人。(穿长衫) (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的人。(好喝懒做) (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身份为傲但又_的人。(把“半个秀才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