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万个为什么教学目标1.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2.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学重难点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学生阅读基础1.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有关科技的学习中,除了本单元阅读的这些科普知识和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科普知识或作品?你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预设:科学类电视节目;看十万个为什么)2.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科普知识。这节课,让我们
2、再次感受科普知识的美丽,探究科普知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二、初步了解米伊林及其作品十万个为什么1.认识作者。2.内容导读。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地向读者进行解释。3.引导学生读课本中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片段。(1)从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2)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4.阅读方法点拨。(1
3、)阅读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这时候要运用在课本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2)读完后,想想书中讲得是否有道理?关于疑问,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三、拓展阅读1.中国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去读一读这套书。2.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3.相信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米伊林及其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生活中
4、许多有趣的科学小知识,相信大家课下也阅读了更多的科普读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阅读分享,交流你的收获。二、教师指导分享1.分享的内容:可以分享你阅读的某本书,书中某个你认为有意思的情节或科普小知识,也可以是你读完这本书的感受等。2.分享的形式: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你的阅读感受,再推选出小组中讲得最好的组员,进行全班分享。3.小组派代表依次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上台分享者结束分享时,可以提出三个问题,听众举手回答,最后评选出“最佳分享者”和“最美听众”。三、总结收获1.给“最佳分享者”和“最美听众”颁奖。2.小结今天的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为出发点,通过对这本书的详尽介绍,以及精彩片段的导入,激发学生对科普读物的兴趣,顺势引出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世界上优秀的科普读物,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在课外时间去阅读。最后,组织了一次班级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碰撞思维,让学生爱上阅读,乐于分享,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胆小学生的鼓励与引导,帮助他们跨越内心的那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