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2407294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修改情况汇报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受培训班的委托,我向大家汇报一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的修改情况和相关情况。分两部分来汇报。第一部分是大纲修改情况。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指示精神和专家组反馈回来的意见,大纲编写组在分别修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集中修改。修改的幅度不太大,因为这是原著,其内容不能轻易改动,但还是结合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作了一些调整和修改。修改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对经典文本的阐释。这就是力求准确、全面,还经典作家思想的本来面目。为此,对原来有些表述不准确的地方、含糊的地方作了修改。(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诠释不够,二是过度诠释

2、。)2、重点对“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和“思考题”作了修改。“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这一块很重要,它有几个作用:一是能够激活文本,使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赋有当代性,不再成为一些空对空的理论;二是能够回答现实问题,使原著的学习与研究具有现实针对性,因为一种理论有没有价值,关键是看它能否回答现实问题。所以,这一次修改的幅度较大。另外,“思考题”这一次的调整也比较大,力图通过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打开思维的空间。因为到了博士生阶段,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当促使他们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有所思考,以提高理论素养。3、力求反映学界理论研究的成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经典著作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

3、近些年国内兴起的“文本研究”,产生了大量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应当被充分吸收到大纲中来。为此,大纲编写也作了较大努力,尽量反映这些新成果,体现原著研究的当代水平。(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大纲编写不同于专著,也不同于对某个专题问题的研究,大纲里的内容阐述必须准确、全面、规范,不能个人的色彩太明显,不能是一家之言。)4、体现十八大精神。主要是在“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和“思考题”中体1现的。总体来看,鉴于这是一个教学大纲,倡导师生以开放的态度使用,特别欢迎对大纲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具体的意见。下面主要讲一讲大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大纲是由 11 个篇目组成的,不同的篇目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不好笼统讲,还

4、是分开讲为好。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就我认为的重点、难点简要地说一下。一、关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从节选的内容看,主要抓了手稿的三个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实际上,这三个关键词及其思想阐述正是手稿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正是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分析开始,揭露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而后通过私有财产内在矛盾的分析,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因此,要对手稿作出全面准确的阐释,应当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重点、难点问题:1、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这是一个难点。二者的关系常常陷入循环论证。

5、我们只能按照手稿本身的思路和观点来讲,不可按后来的理解和我们的理解来解释。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劳动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但私有财产决不是什么“自然”的东西;恰恰相反,“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到了后来,这种关系变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仍是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在手稿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但他将异化劳动置于人类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并与私有财产联系起来考察,无疑为解答异化劳动的起源和发展提示了明确的方向。(用过程论打破了循环论)但是,也要看到,马克思此时还没有创立唯物史观,因而不可能像后来那样(如

6、在形态中那样)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来解释异化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用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来看待异化劳动的起源和发展。22、关于“共产主义”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在手稿中,共产主义概念的使用与我们今天讲的共产主义不完全一样,需要认真鉴别。讲授时一定要注意。(共产主义概念的演变)3、关于手稿的评价问题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部过渡性著作。从总体上说,它超过了费尔巴哈,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但又有费尔巴哈的影响;在具体内容上,应当具体分析,如在概念、术语的使用上,有的是沿用费尔巴哈的概念、术语,实际却已包含了新的内容(如类本质、类存在等),有的是新概念、术语(如现实的人、

7、社会的人等),实际包含着旧内容。因此,应当区别对待,过分抬高或过分贬低手稿都是错误的。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1、关于提纲的理论地位。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学界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认为提纲和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但是,对此学界也有不同看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讲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中的“萌芽”。实际上,这里所说的萌芽并非是胚芽状态,而应是指起点、开端。恩格斯在另一处,曾把提纲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2、关于提纲的总体结构提纲共十一条,以高度浓缩的形式集中凝结了马克思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包蕴了十分深刻和丰富的内涵。从内容结构上看

8、,可以这么划分:第 1条是总论,阐述马克思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第 29条是分论。分别从认识论、真理论、宗教观、环境观、人的本质观、历史观等方面阐述了实践的观点,尤其是在唯物史观方面,阐述得比较具体深入。第 1011条主要从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历史使命等方面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3、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核心观点的理解。3为什么是核心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观点。(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

9、本的观点。在自然观中,它在确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实在性的同时,确认实践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历史观中,它确认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历史不过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展开;在辩证法中,它在确认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同时,确认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运动,而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以之为基础的;在认识论中,它确认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认为认识依赖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在价值论中,它确认实践是价值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认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其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总之,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将其各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三、德意志意识形

10、态(第一章)需要注意的问题:1、讲授时最好结合提纲一块讲,因为提纲和形态是同时期、同样理论性质的文本,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标志。可以这么看:提纲是形态的思想提纲,形态是提纲的具体展开。2、形态主要阐发的是唯物史观,重点是讲清历史的出发点或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问题,因为这是要和唯心史观划界。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是什么?经常看到有几种表述:现实的人、现实的生产、现实的活动等。其实,这些表述是一致的,并不是对立的。马克思指出,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三者相提并论。3、对现实生产的理解。应全面理解: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需要的生产,三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四是社会

11、关系的生产。另外还提到精神生产。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对精神生产给以足够的关注。(生产精神文化产品需要经过人脑的意识活动,但仅有意识活动还不足以生产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生产不是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一种活动能否称之为实践活动,关键是要看它是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是否改变了除人的意识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科学文化实践也是如此。例如,教育是一种科学文化实践活动,在其教育活动中,教师并4不仅仅进行的是意识活动,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声音、书写、演示等超出意识活动的方式,去实际地改变受教育者的存在状态。)4、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这是学界多年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实际上,二者并不对立的,

12、都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原则区别的正确表述,实质是一样的。关键是要把握科学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既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又是直观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而言的;把它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而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内在统一的。四、共产党宣言需要澄清和辨析这样一些问题:(1)如何理解“消灭私有制”?争论:扬弃还是消灭?实际上在德文中是一个意思。应当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消灭私有制只是消灭资本主

13、义生产的社会形式,而非积极成果或物质内容。第三,对消灭私有制要考虑当时的语境(主要是与空想社会主义划界),与今天提问题的条件不同。(2)如何理解两个“彻底决裂”?原文:“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里关键是如何看待同传统观念的决裂。从上下文看,马克思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传统观念,而主要是指与私有制相联系的传统观念,即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及其他愚昧、落后的观念。马克思正是在论述不同阶级思想对立和永恒真理论时说这番话的。马克思不可能提出消灭一切传统观念的看法。(3)如何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两

14、个必然”,是就历史发展总趋势而言的,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运动; “两个决不会”,是就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条件而言的,其原因就在于在特定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还未达到极限。(即“无论5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在它存在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我们既不能用后者否定前者,也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应当对二者给以合理的理解和把握。另外,讲授宣言应注意几个重要思想:1、关于共产主义的价值指向: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对于今天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2、关

15、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对于理解全球化有重要意义。五、导言导言重点是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导言一上来就讲“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然后就讲生产的一般与特殊。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而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特殊,事实上必须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当然不能离开生产力来研究。2、关于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的关系。马克思主要讲的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但在今天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消费社会”阶段,需要对这一原理加以全面的理解。一方面要看到消费的重大作用: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还要看到生产的基础地位

16、。金融危机。3、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讲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认为这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此外,还要注意马克思提出的其他几种方法:一是“人体解剖”的方法。人体解剖对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这一方法不仅对于研究经济范畴,而且对于研究社会历史都是适用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走得正好是相反的道路(“从后思索法”)。这一方法是考察经济现象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论。二是“普照之光”的方法。任何社会都是由多种要素和关系组成的有机体。在各种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这种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就是该社会的“普照之光”,它决定着生产的性质和社会的性质。如资本是资

17、本主义社会的“普照之光”,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的性质。这种方6法对于判断今天我国的社会性质也是非常有益的。尽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看待时代也是如此。六、资本论(第一卷节选)要讲的内容很多,我看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什么叫资本?如何看待今天的资本?1、什么是资本?资本通常有两种含义的理解:一种是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另一种是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在马克思的视野里,这两种资本并不是分离的,而是内在结合在一起的:资本的本质是社会关系,载体则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只有被纳入社会关系之中才能成为资本。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

18、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1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资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价值增殖。资本的规定和本性表明:资本虽然不是物而是社会关系,但又不能离开物,社会关系的力量就是借助物的力量来实现和发展的。正因如此,由资本的规定和本性必然会产生出资本的双重逻辑:一种是借助物的力量而产生的创造文明的逻辑,另一种是从社会关系中产生的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近年来,“资本逻辑”这一术语讲得比较多,应当用马克思的观点给以关注。2、如何看待今天的资本?既然资本具有双重逻辑并有双重效应,那么,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两种逻辑的关系,合理发挥二者的作用。就前者而言,必须充分

19、发挥资本创造文明的效能。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2这三个“有利于”充分体现了资本的进步意义。在现阶段,资本还未走到尽头,还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让资本创造更多的财富,造福于人民,这是历史的必然。就后者而言,又必须合理地引导资本的发展。资本作为资本,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本性,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920 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925926 页。 27下和制度环境里,它又有其不同的属性和功能。在

20、社会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其规律作用的方式和功能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为此,必须承认资本、发展资本,又必须恰当地驾驭资本、引导资本。对于资本的不同作用,无论是发挥也好还是限制也好,最终的目的是明确的,这就是让资本有利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究这个文本很有现实意义。从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去年 18 大后新进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研讨班上,习近平讲了社会主义 500 年历史,六大阶段,为的是提高大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之后,中央正在组织编写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干部读本,北京市拍摄了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电视纪录片正在播放。讲这个文本应主要把握几点:

21、1、空想与科学的区别。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潮,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有其严重局限: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与之相反,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找到了经济根源、社会力量、现实道路。因此,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为其依据的。2、“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先创立了唯物史观,进而用唯物史观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

22、,从而通过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两个必然,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可以看到三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可分割。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节选一、三部分)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长期哲学研究的总结性成果。在马克8思主义哲学创立 40 年后,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观古典哲学的关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及其意义,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它对于我们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有其重要意义。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1、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费

23、尔巴哈哲学的原则区别。由此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2、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伦理学的批判。从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伦理观。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宗教、伦理、道德问题有重要意义。九、马克思恩格斯恩格斯书信精选。(马克思两封:祖国纪事、查苏利奇;恩格斯 5 封)马克思两封信重点关注的问题:1、“跨越”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世界历史方法、内外因关系的方法等)和现实意义(中国道路问题)。2、“共同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的关系。3、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讲的“历史哲学”?马克思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认为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万能钥匙”,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

24、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所谓“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结合目前讨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哲学还是实证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无历史哲学?历史哲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等等。)恩格斯 5 封信重点关注的问题:1、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决定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法、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合力论等)2、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教条,不是公式,而是行动的指南)十、帝国主义论9这是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又一部经典性著作。研究该著,需重点把握的问题: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分析是否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论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揭

25、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本质、深刻矛盾和未来走向。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呢?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垄断已经由私人垄断经国家垄断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日益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庞大的跨国资本、巨型跨国公司和金融垄断寡头逐渐主宰着世界经济。只要它们出了问题,就会危及世界经济,直至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当今世界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近年来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次证明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主要是垄断性质没有变)有助于认识当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6、和新干涉主义的根源。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性质没有改变。当代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新表现。垄断资本主义总是以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以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对于当代帝国主义,在西方学界也有新的认识和评论。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根据资本与全球化发展的新特点,把帝国主义的新变化称为“新帝国主义”。如哈特、奈格里合著的帝国、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等。结合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深化对帝国主义论的研究。十一、论我国革命列宁

27、为回应苏汉诺夫等的挑战,于 1923 年 1 月 16 日、17 日,分两次口授了重要文章论我国革命。文章标题为真理报发表时报纸编辑部所加。重点把握的问题:101、如何理解世界历史的一般规律与某些国家个别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的关系?列宁讲,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但是,俄国革命的“某些新特点”,仍然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规律,其特殊性并不偏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无产阶级革命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法。苏汉诺夫等人不懂得社会发展过程中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否认各个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形式与民族特点,这显然是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规律与道路(规律的实现方式便形成道路)2. 结合列宁关于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特殊性思想,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根据、条件、环境等)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代中国,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课讲稿.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