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发展前景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发展前景 在全球大力提倡应用天然药物,中国中药现代化研究深入发展,中药、天然药物应用日趋广泛的阳光时期,出现了“、”等中药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使传统的中医药宝库又受到了一次新的挑战。“中药为纯天然产品,无毒无副作用”,“中药不良反应严重,某家二代名中医被中药毒倒,不良反应位居化药第三”,中药似乎成了“毒药”。中药使用是否安全,是否还有优势,消费者是否还能接受,发展前景如何,又成了新的问题。现就全面认识和分析不良反应,谈中药的发展前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中药的不良反应除了包括在正常用药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外,还有许多是
2、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或滥用、误用等引起的中毒反应,以及因炮制或配伍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等。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西药毒副反应较多,均比较重视,而中药的毒副反应常常被人们忽视,且有被掩盖的倾向,甚至还有人认为“中药无毒性,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强身”,其实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早有一定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我国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并把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有药物“无毒”,可以多服,多服不伤人;有的有毒,有时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说明古人对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已有相当的了解,并且初步提出了合理用药、安全
3、用药的概念。 医学问答中记载: “夫药本毒物,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这些精辟的论断无不折射出“是药三分毒”的朴素认识,因此认为中药天毒无害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古人早就告诫人们中药是祛病武器,不是活命神丹,“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我国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总结临床用药的经验,留下许多著作,不断丰富祖国医药学宝库。在药物方面,研究有关中药的产地、采集、炮制;中药的温、凉、寒、热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有关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作用,配伍方面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和种种配伍用药禁忌等等。归根结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和防止毒副作用,为了
4、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 1993年比利时的Vanherweghem J L等在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上首次披露“中草药”可引起进行性间质性肾纤维化以来,由广防己和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属植物引起的肾病变受到了世界的关注。研究发现,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津村顺天堂把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小柴胡汤”制成了颗粒剂,成了风靡一时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畅销药。有位叫有地滋的汉方医教授写文章作报告,说用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炎、肝硬化“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厂家、专家和媒介的联手渲染,使得对健康格外关注的日本人趋之若鹜,不仅用
5、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病,就是感冒、肺炎、慢性胃肠炎等病,不论有无小柴胡汤适应证也都把它当做“百宝丹”来服用,结果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滥用小柴胡颗粒造成“间质性肺炎”的报道屡见不鲜,5年间就发生了188例,其中22人死亡。我国从2003年7月以来,有关中药大黄及其代表性产品排毒养颜胶囊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排毒养颜胶囊的方子把大泻(大黄、芒硝)和大补的药放在一起,本来是治急症的药,用来治疗“便秘、痤疮、色斑”等慢性病,发生便秘的患者使用这种药物确实可以起到排泄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往往产生依赖性,并导致继发性便秘,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另外临床观察发现,长期服用大黄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
6、,并常伴有谷草转氨酶明显的增高。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占到了1215,中药的注射剂则是中药中不良反应的“主凶”。通过检索19962002年中国药学文摘记录的358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其中有131例(占36.5),如由黄连素片、天麻丸等引起的皮肤瘙痒、各种皮疹等;48例(占13.4),如由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引起的;的有22例(占6.1),如由雷公藤片、复方丹参制剂、牛黄解毒丸(片)等引起的口干口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中毒性肝炎等;的有51例(占14.2),如由穿心莲片、
7、麻黄素片、藿香正气丸等引起的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过慢、传导阻滞、心音低钝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的有29例(占8.3),如由十滴水、舒筋活血丸、疏风定痛丸等引起的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失眠,烦躁不安,语言不清或障碍,意识模糊,甚至抽搐,惊厥,昏迷等,尚有药物致幻作用,或导致精神失常、行为障碍等;的有8例(占2.4),如由脉络宁、消咳喘、复方甘草片等引起的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的有15例(占4.2),如由雷公藤片、牛黄解毒丸、云南白药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出
8、血时间延长,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的有12例(3.5),如由感冒通片、雷公藤片、木通煎液等引起的尿闭,或尿频、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腰痛或肾区叩击痛、浮肿、肾功能降低、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以至尿毒症。另外还有雷公藤、板蓝根等引起的致畸、致癌作用。 称中药是纯天然、完全没有不良反应是不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肆意夸大中药的不良反应作用,因为安全低毒是中药的一大优势。不能因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中药不良反应,就全盘否定中药的安全性。如果拿中药和西药作比较,西药的不良反应显然会大大高过中药。只要我们在严格遵守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中草药,掌握好用药剂量和配伍关系,中草药毒性被控制在一定
9、范围内,使既治好病又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促进作用。 我们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知识及危害的正确宣传教育,防止药物的滥用,提倡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逐步杜绝因违背中医用药原则而发生的不良反应。许多中药有较大甚至强烈毒性,如川乌、草乌、朱砂等。这些药物在使用时应慎重斟酌,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用量,如果忽视药物的限量,甚至不知限量使用,必然会产生毒性,甚至危及生命。 “凡药三分毒”, 即使是毒性很低的药物,如果超剂量应用或者长期服用也可因在体内大量蓄积,长时间蓄积,而易导致中毒,轻者造成不适,重者亦可损害脏器,甚至死亡。如朱砂需要水飞,即不断加水研磨,才能得到红色正品的细粉,而现在
10、采用机械化,使用球磨机研磨后,所得细粉发黑,说明有游离汞产生,故不断有中毒反应的报道。另外,生长年限,收获季节,药用部位,贮存期限等对中药的质量都有影响,继而发生不良反应。中医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药物有寒凉温热之性,治病投药,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用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药,随症加减,同病异治,同药异病。另外中医组方时应辨清君臣佐,注意相畏、相反等原则,否则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患者葱拌蜂蜜,乌头与半夏伍用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可能和配伍不当有直接关系。 中药的使用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剂量大小因人而异,一般来讲, 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肝、肾疾病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差, 剂量要轻, 患
11、者自身对这些问题不引起注意的话,也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孕妇、乳母) 用药时,由于自身的特点,用药也易引起不良反应,如乳母用药,某些中药可通过乳汁排泄,引起婴儿中毒。许多中药含有多种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患者用药后,易产生过敏反应。(6)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察的领导,制定出适合中药特点的不良反应监察报告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评价,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7)药检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药材和制剂的质量。另外,药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药商店,尤其是个体药店,诊所上岗人员的管理及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专业素质有很大的提
12、高,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加强了对保健的要求,同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日益加深的污染,西药的严重毒副作用,人类的疾病普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药、天然药物等传统药物疗法在世界各地开展后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中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中药具有作用缓和、适应多样性的特点,对 “维护健康”或者“预防及治疗”有着很好的疗效,是对慢性病特别是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最理想的药物,因此,对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1世纪来说,中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药不对症至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牙痛,畏光,自汗,下肢酸痛,恶露不绝。 内服致过敏性水
13、肿:头晕,乏力,胸闷,面部浮肿。 煎服或内服糖浆剂致过敏: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全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 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 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 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 生品外敷致过敏:颈、胸、背部瘙痒,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 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 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新生儿煎服中毒
14、: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 误服中毒:头晕。腹痛,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流诞,昏迷,重者死亡 。 外敷过敏:接触处红疹。瘙痒,阴囊与龟头瘙痒、糜烂。 内服过量致中毒:精神错乱,语无伦次,自语,坐卧不安,面部抽搐。 煎服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服粉剂致过敏,内服致蛋白尿。 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 内服鲜品致胃肠炎:腹绞痛,水样便,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与脐周压痛 。 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 肠炎、血尿血
15、便,重者死亡。 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 接触膏剂致局部皮炎。 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外敷致接触性皮炎。 内服致可逆性血压升高。 误服致过敏性休克。 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 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服酒剂致日光性皮炎:暴光处水肿性红斑,重者有水泡,糜烂。 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 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 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内服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 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静滴致急性过敏
16、性皮炎。 肌注致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或过敏性休克。 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一斯氏综合征。 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 内服致过敏性药疹甚至休克,婴儿通过吸食母乳致过敏,颈、胸、背部出现鲜红色。 斑丘疹、瘙痒难忍。 煎服致全身片状等麻疹样过敏反应(水泡),久服致脾阳虚衰,食少,腹胀,恶寒怕冷,心悸,气短。精神萎靡,全身不适。 肌注致过敏,躯干、四肢出现紫色斑块或散在性皮疹,胸闷,心慌、长期内服致食欲 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诞,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痛,头痛, 烦躁,面部红斑,颜面及四肢浮肿加重,尿少。
17、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意识丧失,目唇、肢端青紫,心动过速,血压测不到。 内服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过敏性风湿,休克,皮疹,瘙痒,气急,胸闷,心慌,恶心 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0,神志不清。 内服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及制剂内服致假性醛甾酮增多症;低血钾并诱发肝昏迷,血压升高,下肢浮肿,头痛,乏 力;幼儿长期吮吸致中毒,面微肿,体倦怠,微喘息,腹胀,不思饮食。泡服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 肌注致过敏性喉梗阻或过敏性休克,与庆大霉素合并肌注致过敏性休克,全身瘙 痒,大汗,呼吸困难,胸背部等麻疹,头晕心慌。 内服致消化道
18、出血,贫血,中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色素沉着,急性再障,过量致中毒死亡。 内服致过敏性瘙痒,风团,肢体震颤。 静滴致过敏反应:头痛,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双眼水肿,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 急性中毒:唇舌发麻,心烦欲吐,手足麻木,面色苍白,情绪紧张,心慌肢冷,胸闷,呼吸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昏,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吞咽困难,舌活动不畅,吐白沫,面青唇紫,致不省人事,体温、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肌张力增高,对光反应迟钝等 马钱子 内服中毒:头昏,心慌,烦躁,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胸闷,纳呆,张口困难。 阴道引产致中毒;寒战,头痛,头昏,发热,昏迷死亡。没药过敏:皮肤起疹,色红且痒
19、。 接触性皮炎。 穴位注射致过敏性皮炎。 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贴敷患处致过敏性休克,口嚼碎其外用,出现口唇麻木,皮肤侵痒,腹痛,呕吐,心悸,胸 闷,外敷患处皮肤破损吸收中毒。独活 内服致失音。 泡服致急性尿潴留,长期服用致依赖性;内服致癫痫样发作;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内服汤剂致急性胃粘膜病变。 煎服致一过性高血压伴窦性心动过缓。 外敷致败血症:敷处起泡,大片坏死,高热,昏迷,死亡。 接触过敏,病痒,皮肤潮红,丘疹,烦躁不安。生品煎服致吐泻。珍珠粉 饭后服用不当,加速膀胱癌恶化。 与鱼虾同服致过敏,皮下瘀血,恶心吐泻。 煮食鲜品致日光性皮炎,皮肤烧灼样疼痛,水肿,头昏,恶心。 煎服过量
20、致消化道反应,胃与食管灼热,恶心,干呕,肠鸣腹痛,泻下如注。 过敏:全身红色丘疹,皮肤发热,身痒难忍。 误作人参服致中毒:头痛,呕吐,腹泻,多汗。内服致过敏:全身风疹块,瘙痒,面浮肿;冲服致暴盲:目胀痛,难开,不能视物。 口服中毒,新生儿死亡。(素)服食致中毒:胸闷,腹痛,恶心呕吐,重者死亡。 服用过量,中毒死亡。 误作紫苏叶用,引起中毒。 误作北豆根配预防感冒汤剂,且用量大而致中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 快,身冷,四肢颤抖。 误作地肤子用,致莨菪碱类中毒死亡。 服用过量致中毒;头晕,气短,恶心呕吐。 未经去毛致咳嗽,喉头严重水肿。牛蒡子 过敏;头晕,胸闷气急,瘦痒,皮肤丘疹,呕吐。
21、其粉尘过敏:四肢酸软乏力,头晕头痛,胸闷,鼻咽干痒,心率加快。 过敏:恶寒,全身发热,四肢关节疼痛。过敏:皮肤粟米样丘疹,瘙痒。白花蛇酒 外用过敏:皮肤渐红,瘙痒,米粒样丘疹,水泡。过敏:寒颤高热,躁不能宁,口干喜饮。 过敏:全身发热病痒,风团块。 乏力,头晕,目眩,呼吸急促,昏迷。 根皮中毒: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呕吐,昏迷。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主要来自天然产物,有科学、严格的配伍,是经过千百年中医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其不良反应的出现率远较化学药品(西药)小得多,其不良反应程度也远较化学药品轻得多,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药物不同于一般食物,它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作用于机体的器官、组
22、织、细胞,发挥其治疗效果,如果应用不当,会引起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性认为“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明代张景岳)。我国最早的一本本草学神农本草经(后汉时著作)就已将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其中能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的下品药“多毒,不可久服”。说明通过药的偏胜之性来纠正病体的失和,如果久服、误用、滥用,对机体就会有不良反应。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类型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类型从中成药不良反应和种类看,单味单味药、有效成分以及它们的制剂,主要为药、有效成分以及它们的制剂,主要为中毒反应,复方中成药主要为过敏反应中毒反应,复方中成药主要为过敏反应(表
23、7-1),过敏反应大多由于外用。近年来,由于注射剂的开发使用,它们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毒及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表1 中药不良反应的反应类型(例数)不良反应类型中毒过敏成瘾单味药及其制剂26253有效成分及其制剂44913复方和中成药662972合计777 363 2注:根据1991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187篇报道的统计。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看,以复方及中成药为例,1991年文献报道的中毒反应66例中,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的37例(占56%),以下依次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症状。在过敏反应的297例中,主要以皮肤发热、潮红、皮炎、皮疹、水肿等皮肤症状为主,占了绝
24、大多数(285例,占96%),其次为血压下降、休克等循环系统症状;第3是以胸闷、气促、喉头堵塞、哮喘、发绀等呼吸系统表现;个别表现为泌尿系统症状(表7-2)。从不良反应的严重性看,出现休克、昏迷、死亡等严重反应共44例,占全部报道不良反应总例数的3.86%(其中死亡18例,占1.57%)。可以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绝大部分以皮肤和消化系统的轻微、可逆性症状为主 表2 1991年中药复方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 成瘾性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37 皮肤症状为主 285 2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7 循环系统症状为主 6循环系统症状为主 6 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5血液系统症状为主 5 泌尿系统
25、症状为主 1泌尿系统症状为主 4代谢系统症状为主 3 其他 3 合计 66 297 2注:表7-1、表7-2均引自:陈奇主编。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6。国外对中药和中成药不良反应也相当重视。据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禁止黄连及其制品的种植、进口贩卖、使用,以后扩展到含小檗碱的中药如黄柏等也在被禁之列,原因是黄连类中药(含汤剂及成药)曾引起过新生儿溶血性疾患的病例。柴胡制剂是日本应用最广的汉方制剂,在服用柴胡(“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患者中曾出现肝功能恶化的病例,因而对汉方药提出重新评估的议题。美国加州禁止牛黄解毒片、朱砂安神丸等4
26、0种中成药的进口贩售,原因是认为牛黄解毒片可能会引起惊厥、颤抖、呕吐、头痛,甚至死亡;朱砂安神丸可能会引起肾病、肝疾,甚至会致死亡。在此着重讨论有关朱砂制剂的蓄积性中毒问题。动物实验表明:口服朱砂半寿期为0.2h,血液中含汞量达到峰值时间为11h,而汞在人体内的半寿期为6570d。可见,朱砂的吸收并不缓慢,但排泄缓慢,体内滞留时间长,故容易引起蓄积性中毒。有资料证明:当人体内汞蓄积量达到100mg时即可产生中毒反应,若以100mg作为朱砂蓄积中毒指标,按汞代谢的半寿期为6570d推算,每天吸收10mg汞,则经过10.5d即可达到100mg的蓄积量。又据无机汞的吸收率为5%推算,人体每天服入23
27、3mg朱砂,即可吸收10mg汞,根据朱砂的药典,剂量100500mg/d推知,患者按药典剂量连服7d左右即可在体内达到100mg的蓄积中毒剂量。因此,对一般患者连服朱砂及其制剂的时间不宜超过7d。有人建议对疗效一般或需长期服用的朱砂制剂,应尽量避免使用或改用其他制剂。为尽早发现朱砂的中毒现象,将朱砂中毒症状总结如下:神经系统:表现为嗜睡(早期),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疼,躁动不安,步态不稳,手脚麻木,视力减退,甚至可脑中毒、痴呆、汞中毒性脊髓病;消化系统:中毒初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较重时可里急后重,脓血便甚至消化道穿孔;泌尿系统:多表现于中毒中、后期,
28、有少尿、尿闭、水肿、蛋白尿、尿毒症等,严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心血管系统:常表现于中毒后期,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或由中毒性心计炎引起循环衰竭。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一些中草药(单味)及其所含化学成分具有致畸与胚胎毒性作用。(1)植物药:半夏有堕胎作用,中医已有认识。研究表明,炮制后半夏仍有致畸作用。石菖蒲、水菖蒲所含-细辛醚,对妊娠大鼠(口服)和胚胎有毒性,可使母鼠体重下降、不孕率和胚胎吸收率增加。蒲黄对早、中期妊娠小鼠均有致流产及致死胎作用。(2)动物药:水蛭忌用于孕妇,本草经集注列入堕胎药中;实验表明水蛭致畸作用显著,可使孕鼠死胎、吸收胎增加。(3)矿物
29、药:砷及砷化物可致畸胎和死胎。孕妇应用含砷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含雄黄)时应慎重。二、二、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用药过量及长期用药用药过量及长期用药 对含有有毒物质(如乌头类、马钱子、雷公藤、杏仁、桃仁、汞、砷、蟾酥、蜈蚣、蝎子等)的中成药常因用量过大或持续用药过久造成中毒。含乌头类中成药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据统计,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病例中,由于超量用药引起中毒的约占85%以上,中毒死亡病例中约75%系超量所致,如麝香可致造血功能障碍。长期用药,由于药物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如含雷公藤制剂长期服用可致再生障碍贫血。久服含朱砂制剂可致汞中毒。红升丹长期外用也可导致汞中
30、毒。个别药物长期服用还可引起依赖性。据报道,有人因慢性扁桃体炎口服牛黄解毒片(每日4片),连续服药1年后停药时,咽痛加重,咽、鼻窦起疱疹,全身不适,兴奋失眠,食欲降低,上腹烧灼感,大便秘结。再服牛黄解毒片后,上述症状迅速缓解,至今已连服30年,其中多次试图停药,均因出现上述症状而被迫服药。2药物本身的毒性反应药物本身的毒性反应 如马钱子所含毒性成分士的宁(番木鳖碱)及马钱子碱毒性强烈,用马钱子与地龙配合制成马钱子散,可用于腰痛、周身疼痛及肢体萎缩,服药后约1h可能出现汗出、周身发痒、哆嗦等反应。如雄黄含二硫化二砷(As2S2),内服剂量0.050.1g,有报道给12岁患儿服含雄黄2.5g的中成
31、药1剂,造成雄黄并发肾功能衰竭(缺血性损害),也累及心脏及肝脏,使多脏器受损(治疗1个月后基本痊愈);4岁患儿服未经炮制的雄黄酒后出现昏迷、间歇性抽搐,为砷中毒所致,终因中毒性脑病死亡。3用药不当用药不当 有报道六神丸中毒11例,死亡4例,多为新生儿及小儿滥用且过量服用所致。如出生5d新生儿,因服六神丸15粒,1h后脸色苍白、频繁呕吐乳汁及粘液,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心动过速伴度房室传导阻滞,重度心肌损害,最后死于呼吸衰竭。所以对新生儿应不用六神丸,对小儿慎用为好,用药剂量应从严掌握。4炮制不当及制剂质量问题炮制不当及制剂质量问题 如乌头类药物煎煮时间过短,毒性成分不能有效地破坏
32、,用之易引起中毒。由于制剂工艺不合理或药物不纯,如蜂蜜中含有雷公藤、博落回(三钱三)等,使用蜂蜜引起中毒。曾有报道某厂生产的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致100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和寒战等异常反应,更换该厂生产的另一批号的同一产品,未再发生类似现象,显然与该批号药物的生产有关。5中药品种存在混杂现象中药品种存在混杂现象 如历代本草所载木通为木通科木通、无毒。现在所用的是马兜铃科关木通,毒性较大,有肾毒作用,超量服用是造成肾损伤的主要因素。文献报道,关木通煎剂或含关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者10例。8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于服药后525d死亡,剂量在50200g;1例连服含有木通25g的中药
33、10剂,使原来的颜面水肿加重,尿量减少,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尿量增多,但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未能下降,一直维持血透40个月,仍未见下降。木通作为复方汤剂成分之一,以“渗湿利尿”的作用用于肾炎,引起慢性肾炎,与原发病肾病交织在一起,造成诊治上困难。研究表明,木通(关木通)、粉防己、细辛含有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刷状缘脱落、坏死,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时有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低渗尿,此类患者临床上初期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6药物配伍问题药物配伍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西
34、药联合应用和中西复合制剂的出现,两者配合不当,亦可引起不良反应。如消渴丸系含有西药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合制剂,使用不当,可致低血糖反应。含甘草的某些制剂与阿司匹林同用,可导致和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7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中成药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多与个体差异或特异性体质有关;但其发生率明显地低于西药。过敏反应通常不发生于首次用药,一般说来,应用致敏药物次数越多,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越大,病情越严重,治疗越困难。中成药由多味药组成,配方中每味药材又含有多种成分,因此要确定引起过敏的单一药物成分是困难的。有人报道(1例)牛黄清火丸、冠心苏合丸、痰咳净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分析原因是其中都含有
35、冰片,而且用冰片常用量的1/10口服做过敏诱发试验,可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针对上述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来看,可知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在于预防。1预防预防 医家应严格用药指征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患者应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应擅自加量。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询问和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一有异常反应及时处理。药品生产厂家应精选原料,严格炮制和饮片制备,确立生产工艺规范,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2治疗治疗(1)中毒反应的治疗:中成药一般以口服为主,口服46h内,可进行洗胃、催吐、导泻、灌肠,以排除残留于胃肠道内的药物。并可静脉输液,以促进有毒成分从肾脏(尿液)排泄。对
36、含砷、铅、汞等重金属的中药中毒,重症可用特效解毒剂(静脉滴注二巯基丁二酸钠或肌内注射二巯基丙醇)。对含乌头类药物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强烈兴奋)的治疗,选用抗胆碱能神经药阿托品,它可解除迷走神经兴奋对窦房结的抑制,还应使用利多卡因治疗,以降低乌头碱对心肌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造成的窦性心律失常。洋地黄制剂能兴奋迷走神经,促进异位节律出现,有类似乌头碱作用,应列为禁忌。(2)过敏反应的治疗:对轻症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等,可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等,必要时口服中等剂量泼尼松(3060mg/d)。出现过敏性休克,应迅速排除过敏原,保暖,吸氧,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同时开放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液500ml(可加入氢化可的松1052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