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医学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医学课件课件 定义:由遗传因素所致的以共济运动障碍、辨距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三大特征:世代相传的遗传背景世代相传的遗传背景 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脊髓、小脑、脑干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脊髓、小脑、脑干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 临床上以共济运动障碍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如锥体束、锥体外系、大脑皮质、脊髓、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等症状,亦可伴有非神经系统表现如心脏病变、内分泌代谢异常、骨骼畸形、皮肤病变等。 HA的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2、AD)为主,部分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AR),极少数为X X连锁遗传连锁遗传(X-linked)和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mitochondrial);散发病例亦不少见 SCAs又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ADCAs),为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是一大类以小脑功能失调小脑功能失调或合并其他神经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脑干、小脑、脊髓 主要临床表现:共济失调 典型特征:遗传早现现象 根据遗传类型和临床表现至少分为三类: ADCA型:除小脑性共济失调外,还包括眼球运动障碍,慢眼运动、视神经萎缩、锥体束征、锥体
3、外系征、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痴呆等,如SCA1、SCA2 、SCA3/MJD、SCA4、SCA12等 ADCA型:小脑性共济失调班视网膜色素变性,如SCA7 ADCA 型:单纯小脑性共济失调,如SCA5、SCA6 、SCA8、SCA10、SCA11、SCA14等 而根据致病基因分型,现SCAs已达到40种 SCAs常见类型: SCA1型:平均起病年龄在3040岁,病程长约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锥体柬征、眼球扫视和辨距过度、额叶执行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痴呆(晚期)等,致病基因为染色体6q22.3区域的1型致病基因ataxia-1。该类型多见于意大利、南非、德国和印度。 SCAs常见类型: SCA
4、2型:起病平均年龄为34岁,病程平均1 0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眼球慢扫视、肌阵挛、周同神经病、动作性震颤、痴呆等。致病基因为位于染色体12q24.13上的ataxia-2基因,见于美国、意大利、印度,是印度发病率最高的类型。 SCAs常见类型: SCA3型/MJD:平均起病年龄40岁,病程平均2 1年。主 要临床表现为锥体束征、面肌和舌肌肌束震颤、眼球扫视变慢、眼险退缩、突眼、吞咽困难、肌萎缩等。致病基因为位于染色体14q24.3一q32的ATXN3基因。巴西、葡萄牙、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常见,也是中国最常见的类型 SCAs常见类型: SCA6型: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病程一般长
5、达25年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偶伴肌张力障碍、肢体痉挛等,该型可无家族史,进展极慢。致病基因为位于染色体19p13.13上的ataxia-6基因。该类型在德国、日本、美围及荷兰有报道,中国报道较少。 SCAs常见类型: SCA7型:一般起病年龄在35岁,病程约20年。主要临床表现是锥体束征、黄斑萎缩、视网膜病变,并导致视觉丧失、可有听力丧失。致病基因为位于染色体3p12-p21.1上的ATXN7基因。在北美、欧洲多见,中国发病率较低。 SCAs常见类型: SCA12型:平均起病年龄为3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早者头部和肢体震颤。震颤常作为首发症状。晚发者表现为轻微帕金森症状、痴
6、呆、认知减退及精神症状。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5q31.q32,由基因PPP2R2B5端非编码区CAG重复扩增致病.是唯一以动作性震颤为主的SCAs亚型,见于德国和印度家系。 SCAs常见类型: SCA17型:起病年龄在1 855岁之问,平均病程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智能障碍、舞蹈样运动、锥体束征、精神症状。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6q27。 SCAs常见类型: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enta-tonl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 : 少年型:20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迟滞、癫痫、肌阵挛和共济失调,病情进展迅速 成年型:20岁之后起病,主
7、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症、痴呆和精神症状。 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l2p13.31上。以日本发现居 多,其次在欧洲、北美、非洲及高加索人中有报 道,中国人群中极为罕见。 SCASCA各型之间临床表型存在较大的重各型之间临床表型存在较大的重叠叠, ,临床分型非常困难临床分型非常困难, ,因此诊断因此诊断SCASCA必须依靠必须依靠基因检测基因检测 临床诊断SCA可遵循以下几点: 1、确定是否为SCA,主要根据病史、临床和辅助检查 2、确定其遗传方式,根据有无家族史确定其是家族 性或散发性,家族性根据遗传方式判断是常染色体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3、推断最可能的SCA亚型,以便基因诊断时确定先后顺
8、序,节约资源和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59-463 2、宋建萍,杨丹,陈涛等.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各亚型致病基因及临床表现J.国际遗传学杂志,2016,39(2):85-89 3、刘钰鹏,田增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基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5):2722-2725 参考文献: 4、王希恒,潘学峰,李红权等.()()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增及相关疾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2016,39(5):274-280 5、夏明荣,黄月,张杰文等.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基因分型、临床
9、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6):860-863 6、俞立强,何晓辉,方琪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前诊断初探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3):197-199 参考文献 7、朴钟源,宋琳,江新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型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4):504-506 8、谢秋幼,梁秀龄,李洵桦.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与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22(1):71-73 9、邬剑军,蒋雨平.小脑共济失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6):638-648 参考文献 10、江泓,唐北沙.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l晦床及基因诊断进展J.2002,29(4):290-293. 11、王康,王国相.遗传性共济失调临床和基因诊断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6):378-381 12、David A.Greenberg ,Michael J.Aminoff ,Roger P.Simon.Clinical Neurology。(临床神经病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维治、王化冰主译)2015:199-234。 13、王新德,陈生弟.神经病学第18卷神经变性性疾病.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5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