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病毒药抗病毒药Antiviral Drugs病毒属于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 RNA或DNA)的核心和外面的蛋白外壳(capsid,衣壳)组成。病毒体(virion)病毒体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吸附、穿透侵入易感细胞;脱壳;合成核酸多聚酶;合成核酸;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各部分组装成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阻止病毒的吸附:如:肝素、带阴电荷的多糖如:肝素、带阴电荷的多糖阻碍病毒传入和脱壳:如:金刚烷胺如:金刚烷胺阻碍病毒生物合成:如:碘苷、阿糖腺苷、阿昔洛韦如:碘苷、阿糖腺苷、阿昔洛韦增加宿主抗病能力:如:如: 干扰素干
2、扰素 抑制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用途分类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主要用途分类? 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 抗疱疹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 抗抗HIVHIV药物药物? 抗病毒性肝炎药物抗病毒性肝炎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单链RNA病毒,三部分组成:包膜、基质蛋白、核心1. 包膜: 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heuraminidases,NA)HA: 促使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HA 抗体能中和病毒,起到免疫作用NA: 促进宿主细胞释放病毒NA抑制剂抑制病毒释放,缩短感染过程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单链RNA病毒,2.基质蛋白(mat
3、rix protein)M1和M2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M2蛋白促进病毒脱壳,释放RNA (甲型流感病毒特有)M2蛋白抑制剂抑制病毒脱壳,抑制其复制3.核心核酸RNA和多聚酶流感病毒分类流感病毒分类单链RNA病毒,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大流行就是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H型: 有17个亚型(H1H17)N型:有10个亚型(N1N10)主要感染人类:H1N1、H2N2、H3N2感染禽类:为H5、H7和H9亚型毒株H1、H5、H7亚型为高致病性目前流行的多为:H1N1、H5N1、H7N9尤为值得关注流感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分类流感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4、分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眼结膜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1.M2蛋白抑制药金刚烷胺(amantadine)抗病毒机制:(1) 阻断M2蛋白阻止病毒脱壳及其RNA的释放,干扰病毒进入细胞,使病毒早期复制被中断;(NA)(2)改变HA的构型而抑制病毒装配(HA)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1.M2蛋白抑制药金刚烷胺(amantadine)抗病毒作用:甲型流感(包括敏感H5N1或H1N1)病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应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甲流,但必须在感染后24-48小时内服
5、用。不良反应:1. 中枢神经系统:焦虑、头晕、失眠、共济失调。加重癫痫发作,引发精神病症状。2. 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停药后不良反应多立即消失。3. 动物实验见致畸作用,孕妇应慎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2. NA抑制剂奥司他韦(奥司他韦(oseltamivir)别名别名达菲达菲(tamiflu)(NA)(HA)抗病毒机制:抑制病毒神经氨酸酶,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向外释放,对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之间感染的扩散和在人群中传播起关键作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2. NA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 别名达菲(tamiflu)抗病毒作用:强效的选择性的甲型和乙型流
6、感病毒NA抑制剂临床应用:1、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H1N1型和H5N1型高危人群预防和患者的治疗和乙型流感治疗,48小时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能够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但是乙型流感的临床应用数据尚不多)。2、用于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奥司他韦奥司他韦不良反应:胃肠道:恶心、呕吐,连续用药,恶心可在1-2日内消失。中枢神经系统:头晕、疲乏、失眠、头痛和腹痛。奥司他韦奥司他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胃肠道:恶心、呕吐,连续用药,恶心可在1-2日内消失。2、中枢神经系统:头晕、疲乏、失眠、头痛和腹痛。奥司他韦奥司他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1 1、与
7、流感疫苗的相互作用:、与流感疫苗的相互作用:尚无磷酸奥司他韦和减毒活流感疫苗相互作用的评估。但由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除非临床需要,在使用减毒活流感疫苗两周内不应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在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后48小时内不应使用减毒活流感疫苗。因为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抗病毒药物可能会抑制活疫苗病毒的复制。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可以在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前后的任何时间使用。奥司他韦奥司他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2 2、与同样由肾脏分泌且安全范围窄的药物、与同样由肾脏分泌且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如氯磺丙尿、甲氨喋呤、保泰松)合用要慎重。与丙磺舒合用,由于肾脏肾小管分泌的能力下降,导致活性代谢产物的机体利用度提高2
8、倍。但由于活性代谢产物的安全范围很宽,与丙磺舒合用时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3、与阿莫西林合用与阿莫西林合用时不会改变两药的血浆浓度,表明阴离子途径消除的竞争作用不显著。上市后的监测中有个案报道与更昔洛韦有相互作用,后者也通过肾小管分泌。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3.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ribavirin,RBV,virazole,病毒唑)抗病毒机制:竞争性地抑制肌苷5-单磷酸脱氢酶,使鸟嘌呤核苷减少,从而抑制多种RNA、DNA病毒的复制,也可抑制病毒mRNA的合成。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3.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ribavirin,RBV,virazole,病毒唑)抗病毒作用:对甲型和
9、乙型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沙粒病毒、副粘液病毒、麻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不良反应:1. 头痛、腹泻、乏力和血清胆红素增加。2. 长期大量使用可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作用。3. 动物试验中可致畸胎,孕妇禁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抗原变异流感爆发的重要原因: 抗原漂移H5N1禽流感病毒1997年,首次从中国香港一3岁儿童的流感死亡病例标本中分离鉴定出。自2003年12月26日至2005年10月10日,世界流行SARS冠状病毒(SARS-CoV)(非典型性肺炎)病毒2012年初,一名沙特60岁男
10、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014年4月27日,沙特境内因感染该病毒死亡的人数升至102人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2013年度年度自然自然杂志杂志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全球科学界十大人物。陈化兰陈化兰主要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1.发现新型H7N9病毒在感染人后获得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适应性突变2. 主持研制的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是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并大规模应用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3. 证明H5N1病毒有可能通过与人甲型H1N1病毒的基因重配,获得在哺乳动物之间高效空气传播的能力。抗疱疹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1.单纯疱疹病毒1型(
11、HSV-1)和2型 (HSV-2)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主要引起皮肤黏膜感染,包括口腔和眼角膜溃疡等病损。主要引起皮肤黏膜感染,包括口腔和眼角膜溃疡等病损。抗疱疹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碘苷(碘苷(idoxuridine,IDUR,疱疹净),疱疹净)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取代病毒DNA前体胸腺嘧啶,将异常的嘧啶掺入新合成的子代病毒DNA,从而干扰病毒的复制。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可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水痘病毒(VZV)对RNA病毒无效。全身应用时引起严重毒性反应。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局部给药,用于眼部或皮肤HSV和VZV感染,滴眼液治疗HSV角膜炎有效。抗疱疹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阿
12、昔洛韦(阿昔洛韦(acyclovir,ACV)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1.口服吸收少,生物利用度约为1030。2.口服200mg,Cmax平均为0.40.8g/mL。3.6090以原形从尿液排出。4.血浆t1/2一般为1.56 h,平均2.5 h左右;无尿患者的血浆t1/2可达20 h。5。全身体液分布广泛,大多组织和体液可达相当于血浆浓度的50100。抗疱疹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阿昔洛韦(acyclovir,ACV)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阿昔洛韦在感染细胞内,被HSV病毒基因编码的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生成三磷酸型,抑制疱疹病毒DNA多聚酶和掺入病毒DNA中,抑制病毒的DNA合成。对宿
13、主细胞影响较少。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活力比碘苷强10倍。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牛痘病毒和RNA病毒无效。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可多途径用药的高效抗HSV药物.治疗HSV感染,是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的一线特效药;与免疫调节剂(-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乙型肝炎有效. 抗疱疹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阿昔洛韦(acyclovir,ACV)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偶有头晕、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口渴、白细胞下降、蛋白尿及尿素氮轻度升高、皮肤瘙痒等,长程给药偶见痤疮、失眠、月经紊乱。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肾功能的衰退,剂量与用药间期需调整。脱水或已
14、有肾功能不全者,该品剂量应减少。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对该品不能承受者、精神异常或以往对细胞毒性药物出现精神反应者,静脉应用该品易产生精神症状,需慎用。孕妇禁用;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1h。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艾滋病艾滋病: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用过侵袭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HIV-1HIV-2CD4+CCR
15、5CXCR41. 入胞抑制药2. 逆转录酶抑制药T细胞3.整合酶抑制药4.蛋白酶抑制药1. 入胞抑制药HIV膜融合抑制药恩夫韦地(恩夫韦地(enfuvrtide)作用机制:与HIV-1病毒转膜糖蛋白gp41亚单位的HR1相结合,阻止病毒膜和宿主靶细胞膜融合,阻断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而阻止感染临床应用: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推荐用于抢救治疗。不良反应: 可有失眠、焦虑、周围神经病变、疲乏,也可产生抑郁,以及食欲缺乏、胰腺炎、腹泻、恶心等。1. 入胞抑制药HIV膜融合抑制药马拉韦罗(maraviroc)作用机制:阻断HIV-1的gp120与T细胞的CCR5受体结合,阻止病毒膜与细胞膜融合
16、,使病毒不能进入CD4细胞,防止感染。临床应用:适用于对其他抗HIV药物耐受,而且是以CCR5作为入侵靶细胞的辅助受体的病毒株感染。不良反应:咳嗽、发烧、上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头晕和皮疹等。2. 逆转录酶抑制药(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NRTI)Zidovudine (AZT):齐多夫定:齐多夫定Didanosine (ddl):去羟基苷:去羟基苷Zalcitabine (ddC):扎西他滨:扎西他滨Stavudine (d4T):司塔夫定:司塔夫定Lamivudine (3TC):拉米夫定:拉米夫定2. 逆转录酶抑制药齐多夫定齐多夫定Zidovudine (A
17、ZT)1. 作用机制AZT胸苷酸激酶胸苷酸激酶AZT- 三磷酸盐三磷酸盐blockViral RNADNA2. 逆转录酶抑制药齐多夫定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治疗艾滋病及重症艾滋病相关症候群不良反应:1.主要为骨髓抑制,可出现巨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2.治疗初期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肌痛,继续用药可自行消退。3. 剂量过大可出现焦虑、精神错乱和震颤2. 逆转录酶抑制药(二)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奈韦拉平(nevirapine)地拉韦啶(delavirdine)依发韦仑(Efavirenz)而依曲韦林(etravirine) 奈韦
18、拉平在体内能直接、特异性与HIV-1病毒逆转录酶的催化中心结合,使酶蛋白构象改变而失去活性。但是单独用药极易产生耐药性,必须与其他核苷类抗HIV药物合用。3、HIV整合酶抑制药(integraseinhibitors ,INTI)雷特格韦(Raltegravir)2007年10月上市的第一个HIV整合酶抑制药。口服治疗对现有抗HIV药物有多重耐药的成年HIV患者。4、HIV蛋白酶抑制药For HIV-1Saquinavir:沙奎那韦Ritonavir:利托那韦Indinavir:印地那韦Nelfinavir:那非那韦Amprenavir:安泼那韦4、HIV蛋白酶抑制药作用机制:通过阻止前体蛋白
19、的切割,导致不成熟、无功能病毒颗粒的堆积,阻断病毒复制的晚期而抗病毒。临床应用:拟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似物鸡尾酒疗法非核苷类似物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不能单独用于HIV感染治疗,否则很快就出现耐药毒株.不良反应:代谢异常反应,如高血糖、高血脂,可表现明显的糖尿病症状。抗病毒性肝炎药抗病毒性肝炎药中国:乙型肝炎(中国:乙型肝炎(HBV)西方国家:丙型肝炎西方国家:丙型肝炎(HCV)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1. 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2. 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3. 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 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抗病毒性肝炎药抗病毒性
20、肝炎药拉米夫定(lamivuding,3TC)阿德福韦(adefovir)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在细胞内由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活性三磷酸,选择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抑制HBV DNA复制和终止DNA链的延长。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抗HBV和HIV 的药物。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最常用的治疗慢性肝炎药物。抗病毒性肝炎药抗病毒性肝炎药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作用于靶细胞受体,使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断细胞内病毒复制。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转录、装配和释放等多环节而产生抗病毒作用。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广谱抗DNA和RNA病毒药物。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与利巴韦林合用作为乙肝和丙肝治疗的基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