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件-(5)[35页].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60594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2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课件-(5)[35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5)[35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5)[35页].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5)[35页].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育学原理课件-(5)[35页].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冯建军主编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主体010102020303教师职业与教师劳动学生属性与发展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学习目标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及其劳动特点。认识教师的角色及其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理解学生的本质特点,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当代学生发展的一些特点。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掌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师职业与教师劳动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教师的概念及专业特性有了教育,就有了到了近现代,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对教

2、师的认识较之以往更深刻,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把教师称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虽然近现代教育家在对教师的解说上更趋于教师的本质含义,但更多的还是对教师崇高地位和伟大作用的颂扬与赞美。从现代的眼光看,“教师”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指一种社会职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具体承担者。教师就是由社会分工关系所造成的一种社会职业,它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征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其核心使命就是“通过育人使人成人”。一般认为,凡是受社会的委托,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之责,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国民素质的专业人员都可称为教师。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

3、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属于教育者当中的一部分,它不包括学校中同时存在的教学辅助人员、行政办公人员、后勤杂务人员等。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通常指的是教师职业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占有的地位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社会声望以及社会权利。除了以上制约所有职业社会地位的因素外,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还与人们对教育地位的认识、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和期望有关。在古代社会,教育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属,教师的社会地位不稳定,普通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在当代,随着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社会的中心地位,科教兴国成为很多

4、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社会给予教师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及医疗、社会保障、退休金等社会福利。经济待遇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指标。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劳动属于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而教师应该享有较高的经济待遇。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职业的社会功能是某种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该职业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一种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大,越能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其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也

5、会比较高。显而易见,教师职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是人类世代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文明的播种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职业的社会声望是指社会对某种职业的意义、功能、重要性、声誉等的综合评价,它既与职业本身的特征有关,也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关。譬如,在改革开放前,售货员是令人羡慕的好职业,而教师普遍被污蔑为“臭老九”,这与当时的社会价值导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职业声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明显的差异。在封

6、建社会,除少数具有官职的大师外,大多数教师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老九”的称呼就来自元朝时流行的谚语:一官二吏三僧四道八农九儒十丐。改革开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职业声望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成为教师。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四)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是相关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所拥有的专业权利。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法律保障。其规定越是具体详细,表明其专业性越强。在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等对教师所享有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界定,除一般的公民权以外,还规定了专业方面的多项权利,为教师正确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已进入了中国特

7、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要更加突出迫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而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表现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有的地方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够;等等。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作为一项专门职业,其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与时空无限性。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

8、师劳动的复杂性根本上源于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个体性的、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学生。作为独具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各有不同的性格、思想和情感。他们的身心发展往往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差异性。另外,受劳动对象复杂性的影响,教师的劳动任务、劳动过程、劳动手段、劳动工具、劳动成效都具有复杂性,无法用简单性思维去认识。教师本人无法完全控制劳动过程,所以,“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是片面的。而且,以前有些人认为的“只要有知识,人人都可以当教师”的看法也是不恰当的。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特征,所以,才不断强调教师的专业化。这意味着,只有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9、。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从表面上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似乎是最简单而平凡的,但就其本质而言,教师劳动是一项充满着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主要是因为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对待具有差异性的学生,不能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那样,按照固定的工作流程、统一的标准、同一个模子来铸造。教师的工作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无定式可依,这无疑使教师的劳动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在于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都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双方交互作用,使整个教育过程始终处在不可完全控制的变化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

10、在多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根据随时变化的教育情景灵活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最后,由于教育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教育情景的多变性,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育策略。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方式不是像其他职业那样使用特定工具,而是以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和言行去影响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不论教师自己是否意识到,其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正

11、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另外,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还在于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处于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可塑性,自主独立发展的能力非常欠缺,因而容易模仿教师,即通常所说的向师性。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四)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由学生成长发展的长期性决定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人的成长和发展周期较长。 因为“学生产品”的质量,固然在“制造”时可以鉴定,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走出社会后,根据其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做的贡献来评定。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就要求教师的工作主要着眼于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可持续发展的

12、基础,而不是只看眼前收获。对于教师的工作,尽可能不以功利的标准或细化、量化的方法进行评价,而是要用可持续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五)教师劳动的时空无限性大多数职业的工作时间都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规定,如明确的上下班时间、一定的工作场所等,而教师的劳动没有明确的时空界限,上班时、下班后和学校内、学校外都是教师劳动的时间和场所,教师不能因为下课时间已到,而置学生存在的学习疑问于不顾,也不能因为学生在校外发生问题而不理。教师劳动的时空无限性是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和教育影响的持续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为了取得校内与校外教育影响的一致

13、性,教师就需要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扩展到学校教育以外的空间,追踪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依靠家长和社会的协同形成教育的内外合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家访,与学生谈话,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等。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四、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受业解惑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代韩愈师说中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功能的一句名言,也是被广泛认可的、教师只有具备的职业角色以及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言人在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必然要承担的角色。管理者现在的教学组织形式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一个教师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

14、这就产生了管理的问题,教师相应地需要承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示范者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仪表神态、性格个性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教师不应该只是做教书匠,仅满足于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地成长。学生的父母与朋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父母与朋友。研究者劳动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手段也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教师必须不断研究课程,研究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学生,并且不断反思,掌握切实的教育教学理念

15、、方法、技术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水平。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总之,教师职业是集道德的化身、知识的使者、学生的榜样、班级的领导、孩子的朋友与父母、教育活动的研究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职业。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作为教师,应了解相关的教师角色要求,熟练掌握角色技能,成功地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避免角色混淆、角色冲突、角色承担失败等现象的发生。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项专门职业,教师应该享有充分而全面的教育教学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并在法律上对此予以明确规定。我国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教师法

16、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为教师正确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教师的权利教师的权利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教育教学权遵纪守法义务科研学术活动权教育教学义务评价管理学生权教书育人的义务获取报酬待遇权尊重和爱护全体学生的义务参与民主管理权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进修培训权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的义务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六、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素质要求,是教师高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育人成效的前提。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教师促进自我成长、自我反思的主要依据。一般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

17、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变化,因而不可能编制出一份详尽的清单,囊括所有教师都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我们所提出的教师素养要求并非所有教师都必须全部做到,但教师应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素质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心中坚守的原则、信念或追求的理想,是实现所追求的教育目的的思想保证。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无疑要运用各种知识。丰富合理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教育教学目的实现及其效率的水平和本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人格特征是指个

18、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优良的人格特征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做好其他一切事情的前提和基础。健康的身心素质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但核心及其最终目标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它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心理品质等专业素养方面从生疏到成熟、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专业新手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持续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尽管与时间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教龄长的教师专业水平就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意识的形成有关。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高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

19、性。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学生属性与发展特点学生是在学校教育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稳定的受教育者。他们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并不包括脱离教师指导的“自学者”;从学习阶段来看,包括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本节阐述的对象主要是18岁以下的中小学生。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个体发展的特点 个体发展是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从内容上来说,既有生理的变化,也有心理的和社会性的变化;从性质上说,既有积极的变化,也有消极的变化。从方向上看,发展即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因此,发展是贯穿个体生命始终的过程。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学校教

20、育的对象是不断成长的个体,从人的婴儿期到幼儿期,再到童年、青少年、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经历了逐步成长完善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发展具有完整性、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等特点。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发展着的人2、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3、学生是不同于成人的具有独特性的儿童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当代学生发展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由同质的单一性向异质的多样性转型,当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以往有较大差别。当代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当代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较早地表现出不依赖父母、

21、独立自强、自主决定和选择的自我意识,他们敢于挑战各种权威,相信自己的判断,追求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喜欢独立思考,勇于表现自我当代学生学习的载体尽管仍然主要依靠学校中的书本和教师,但学校教育受到媒介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当代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好转,学生身体发展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多。身体和心理问题增多受当代通信和交流方式日趋方便快捷的影响,同辈之间的联系较以往更加紧密,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更加频繁,互相影响的程度也较以往更加深刻。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互相影响更加明显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相比以前的单一、封闭,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多元文化、

22、多元价值的时代,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日趋瓦解。在此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出鲜明的功利观念和个性化欲望。这一变化的优点在于主体性增强,学生富于独立性和创造性;缺点在于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关注自我利益时也关心他人利益,形成处事公正、富有爱心、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同时,中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喜欢互动和合作,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在学生主体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教师应善于引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其主动探究、提升能力的信心。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学生的学

23、生的权利权利学生的义务学生的义务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遵守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

24、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水平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节所指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认知和态度等。对于师生关系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制约着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 师生关系首先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而有意安排产生的关系,具有工具性。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伦理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都有特定的伦理要求,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师生关系

25、还是一种情感关系 教育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因信息交流、互动和评价而形成情感关系。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有过深刻的探讨。在这些理论主张中,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理论,它们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无自由可言,只能被教师控制,保持对教师的绝对服从。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进行

26、教育。教师要遵从儿童天性,顺应儿童的自然力量,尽可能不要干涉学生发展,作为自然的仆人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这两种理论观点尽管片面,但深刻影响着教育实践中的师生关系。即使在今天众多的教育理论中,还能发现这两种观点留下的深刻痕迹。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师生主客体关系的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由于其极端性而逐渐被抛弃,两者之间的争论也转化为师生主客体关系的问题,主要产生了学生主体教师客体说、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师生双主体说、师生双重主客体说、超越主客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导主体说等理论主张,

27、这些学说都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新近的研究中,有学者又反思主体间性,提出了“超越主体间性的他者性”。在他者性看来,主体间性的问题在于:第一,主体间性是一种相互回应的互惠关系,根基是向“我”回归的“唯我论”;第二,主体间性是同一性关系,它忽视了主体间的差异;第三,主体间的对称性关系是一种理想的关系。在他者性中,由于对主体性的理解不同,他者性的师生关系不同于主体间同一性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我与他者之间非对等的伦理关系。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主体,是一个为我、向我的主体,因此,我要求另一个主体与我相同。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议 新型

28、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公正、和谐的互助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其中的作用和担负的职责更多一些。当前,在教育活动中存在大量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受所谓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后现代理论的影响,过度强调师生平等、学生权利和自由,瓦解教师权威等。 尽管师生关系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单凭教师和学生难以完全解决,但教师作为主导的一方,应努力从自身做起,切实负起责任,有所作为。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努力提高教师素养 众所周知,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全面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不了解学生,就难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可能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生尽管在意志、性格、个性上还不成熟,但其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始终平等的,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尊严和权利。建立与学生亲密的交往关系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主动与学生交往,建立亲密的交往关系。新编21世纪教育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育学原理课件-(5)[35页].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