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年 级:六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年 月 日时 间主 题第5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学习目标1能运用课内学习积累的文言文知识,解释课外文章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能够理解故事类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故事中人物的特点。教学内容【互动探究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课后小作文批改,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前次课重点知识:记叙文写作之语言描写课后巩固:错怪小作文写作 (学生习作评点略,建议用时不超过10分钟)二、互动探索(分析完之后,在导入新课之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教学建议:检查学生课后预习情况,特别是一些重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否准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透
2、彻以及学生对两个历史故事的探究情况都需要进行简单了解,激发孩子课后学习的兴趣。因前次课学生已仔细阅读过,建议用时不超过12分钟。预习作业:材料一:刮目相待孙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注释:【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卿】古代君对臣的称呼。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孰若孤】谁比得上我? 【益】好处。 【及】到了时候。
3、【过】经过。 【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当年吴地粗鲁的阿蒙了。1、你能借助上面的注释,把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吗?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自己繁忙的军务推辞。“我哪里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呢?但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与我相比怎么样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交谈议事,非常吃惊道:“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知识浅薄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2、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刮目相待呢?
4、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要利用好时间,积累自己的知识和才干。3、除了“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以外,这篇文章还流传下来一个成语,你知道是文中的哪个词吗?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造个句吗? 吴下阿蒙,意思是泛指本来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有了巨大的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材料二: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5、。1、你能扮演文中的老太太,发挥你的想象力,跟同学一起对话,把这个故事演得精彩些吗?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啦,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
6、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得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2、为什么李白听了老太太的话之后就回去继续学习了?老太太的行为给了李白深刻的启示。即便有天赋的人去学习、去做事,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3、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你会背诵李白的哪些诗歌?【知识精讲 】知识名称: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知识梳理】一、文言文阅读的步骤初中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 1、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
7、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2、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
8、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9、(3)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二、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例题精讲】(例1和例3较简单,例2较难。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酌情选用。)教法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以小测验形式,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2、针对学生不会的题型
10、,教师需要趣味解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例1、吕蒙正不受镜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注释: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死后的说号。 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3、在作者看来,要拒绝非钱财类的物品
11、贿赂应该做到哪两点? 答案:1、担任 牵累2、他的弟弟找了个机会不慌不忙地说了这件事。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认为他比卫国公李靖贤明多了。3、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翻译: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匡胤特别知遇关照。朝中有一个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这镜)能照二百里远,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得到赏识。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用二百里地的镜子照呢?”他弟弟听后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认为他比卫国公李靖贤明多了。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例2、不死之药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12、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注释: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的官员。 中射之士:宫中侍卫人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而明人之欺王 王乃不杀 2、解释下列句子。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谒者操以入。 _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_3、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来说) 4、这篇故事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1、拿着 劝说 明白 于是
13、,就2、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负责传达的官员拿着药走入宫中。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3、他问传递人,传递人告诉他药可以吃。如果杀了他,就证明这个药不是不死之药,献药的人欺骗了国王。4、这个故事无情地嘲弄了荆王的愚昧无知,赞扬了中射之士机智善辨,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文章运用语言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中射之士这个忠臣的形象。翻译: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负责传达的官员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才拿过药
14、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是客人欺骗大王。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明白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不杀他了。例3、吴起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俟:等待。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2
15、分)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_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2分) _ 答案:1、寻找 才 使信服2、D3、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4、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翻译: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
16、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巩固练习】(练习2较简单,练习1较难。可根据学生的程度酌情选用。)教法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也可以抢答的形式让孩子自主答题,活跃课堂气氛!2、 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题型,教师可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3、 注意:此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熟练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控答题的进度,营造出课堂的紧张度和刺激感
17、。1、鲁国之法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注释: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 府:指国库。 子贡:孔子的学生。 赐:子贡的名。 子路:孔子的学生。1、翻译下面加点的词。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夫圣人之举事 2、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3、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
18、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1、不要 兴起,做2、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对老百姓加以教育,不能只是做适合自己(心意)的事情。3、子贡用自己的钱赎回鲁国在其他国家的奴隶,而不要国库的钱,孔子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圣人的行为会影响百姓的行为,鲁国老百姓大多贫困,就没有人再愿意去赎回流落在外的奴隶了。2、戎夷解衣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戎夷叹息曰:“
19、嗟呼!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注释违齐如鲁:离开齐国到鲁国。 后门:城门已经关闭。 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不肖:不贤。恶:相当于“何”。 道其不济夫: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1、翻译下面的句子。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_ 2、你觉得文中的师傅和徒弟各自有什么特点?(50字)。 _ _ _ 答案:1、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把衣服献给国家杰出的人才呢?2、师傅的行为可以分为前半段与后半段来分析。前半段的行为是出于求生的本能,而且认为人活着就得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人可以为有价值的人牺牲。后半段等到弟子用自己的理论驳斥自己的时候,就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自我牺牲了,具有诚实和高
20、尚的品质。弟子的行为,一方面表现了不愿意为别人牺牲的自利倾向,另一方面又利用师傅的理论驳斥师傅,表现了弟子狡黠的性格特点。翻译:戎夷离开齐国去鲁国,(遇到)天气非常寒冷并且在城门关闭后才到。和一个弟子一起住在野外,天更加寒冷了,(他)对弟子说:“你给我衣服,我可以活;我给你衣服,你可以活。我是国家有名的人才,为了国家而舍不得死。你是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值得爱惜。你把你的衣服给我吧。”弟子说:“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衣服献给国士呢?”戎夷叹息道:“唉!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脱下衣服给了弟子,到半夜便死了。他的弟子便保住了性命。【课堂检测】教法指导:1、 此部分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大家一起
21、找出重点文言文实词并解释意思,然后选出代表对全文进行翻译,完毕之后其他人可以进行补充,最后完成试题。2、 针对学生不会的题型,教师需要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3、注意难点习题,教师可以设置最佳答案奖,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的答案和想法。教师解答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含义和道理。黄浦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试题吉人辞寡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注释:王黄门:即王徽之,东晋人,王羲之第五子,官至黄门侍郎。
22、子重:即王操之,字子重,王羲之第六子,曾任尚书。 子敬:即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 寒温:寒暄。 愈:较好。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语出周易系辞下。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向三贤孰愈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何以知之 _ 3、 谢公为什么认为“小者最胜”(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 答案:1、都 谁2、这是怎么知道的呢?3、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子敬言辞较少,所以最贤明。翻译: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情,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
23、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说:“这是怎么知道的呢?”谢安说:“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由此推断出来。”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椟: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槁枝:枯树枝。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不接待到访
24、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C、 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D、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 ”。(填原文语句)(2分)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3分)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1、(4分)(1)看(看见) (2)能够、可以2、(3分) B3、(2分)乱书围之,如积槁枝(只写“如积槁枝”2分,“乱书围之”1分)4、(3分)A(3分)C、D(1分)译文: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地方。我饮食起居,
25、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教法指导:组织学生总结收获,可一起讨论总结,也可分别总结分享。主要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教案中给到重难点/易错点等的总
26、结条目。)1、 请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文言文实词及句子翻译的技巧。2、 请口头总结一下本堂课学到的课外文言文解题小妙招。3、 说说今天你新认识到的古代名人及重要事迹。 【课后巩固 】1、何岳还金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27、,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封识(zh):封存的标记。利:以为利,贪图。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南来:到南方来。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1、解释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俟他日来取 2、文章写了何岳哪两件事? 3、本文赞颂了何岳的什么品质? 答案:1、曾经 等待2、将路上拾到的银子还给主人;丝毫没有动用别人寄放多年的银子,并寄还给主人。3、拾金不昧,尽管贫穷,但在重金面前不动心。翻译: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便问他银子的
28、数目和封存标记,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那个人要分一部分银子给他作为酬谢,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人拜谢离去。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官吏说:“等将来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过了好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情到南方来,但并非来取箱子。于是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吏的侄子托他带回去。何岳只是一位穷秀才啊,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里数年,却毫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超过常人很远了
29、。 2、年羹尧用兵年羹尧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人问其故( ) (2)此去西南十里(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没有了。B、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片刻之后就静下来。C、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很长时间后才没有
30、了。D、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很长时间后才静下来。3、文中的“疾风”实则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请概括年羹尧的用兵之道:(1) ;(2) 。(4分)1、(1)原因、缘故(2分) (2)距离(2分)2、B (3分)3、飞鸟振羽声(2分)4、(1)正确判断敌情(2分)(2)果断、迅捷地出击敌人(2分)译文:年羹尧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一会儿就寂静下来。年羹尧急忙唤来一个参将,带领三百骑兵,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真全部歼灭了贼兵。有人问他这样做原因,年羹尧说:“只是一刹那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会飞出,肯定有惊扰它的人。西南方向距离这里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料想肯定是贼兵暗中前来埋伏,所以鸟群才会受到惊吓而飞起来。” 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