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航天精神- 热爱热爱 执着执着 奋斗奋斗 坚持坚持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磨砺磨砺 热爱热爱 执着执着 奋斗奋斗 坚持坚持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5日21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祝福三位航天员!【视频】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的“最帅飞行天团”,正式开启了他们长达6个月的“太空出差”征途。这次飞行任务,创下了多个首次。 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 从1天到6个月,中国人将刷新太空停留记录。而担起这次重大挑战的三名宇航员,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让人仰望的超人,他们的起点甚至比我们大多数人都低。你对三名宇航员家境背景有所了解吗?你对三名宇航员家境背景有所了解吗? 1966年10月,他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贫困家庭。 作为家里的老六,出生时,他的父亲已53岁,母亲也41岁了。后来,父亲因劳累过度,在一次耕作中病倒了,这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靠母亲早出晚归到街上炒瓜子,他好不容易上完了初中。他不忍心60岁的母亲再这样受苦,于是想要辍学分担家里的重担。谁知得知他的这个想法后,一向温和的母亲大为生气,坚决不同意他辍学。“不上学不行,必须得上学,你不上学有啥出息,我当了一辈子睁眼瞎,能让你们当睁眼瞎吗。” 在母亲的“逼迫”下,他重新把心思放回到学业上。 1985年,他成功考上了当时的长春飞行学院,离开的前一天,日子再苦再难都没有哭过的母亲哭了。看着空荡荡的家,她为不能给奔赴他乡求学的儿子带上一件像样的东西而落泪。那天,母亲没有出门去炒瓜子,而是跟邻居借钱,给他买了一个大提包,为他收拾行李。 他时刻牢记母亲的辛苦,也正是生活的艰辛,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从容。 进入大学,他一刻也没有懈怠,用百分百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光荣诞生,他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大大小小的检查,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从飞行员到宇航员,要面对的不仅是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还有各种未知的危险。 每一次危险时刻,他都通过自己充分的准备和沉着冷静,给身边的同事以巨大的信心。 10年后,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一个月,他飞过9165公里,成为了第一个实现太空漫步的中国宇航员。这一步,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出舱的国家。 这位载入史册的航天员,叫翟志刚。 她曾被称为“樱桃女孩”。 因为她的家乡,是一个漫山遍野种满樱桃树的小村庄。 1980年1月,她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樱桃。初中毕业,家里人希望她读中专,不愿放弃大学梦的她背着家人报考了高中。这次大胆的选择,让她在高考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我国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她毅然抓住了这次机会。 进入飞行学院后,她经受住了一次次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训练的考验。野外拉练时,不要求女学员与男学员一样负重训练,她却要求和男学员一起完成同样的训练量。成为正式的飞行员后,她一次次临危受命,驾机执行过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部队战备演习等重大任务。 23岁那年,电视里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激动一刻,让她的梦想也从飞行梦变成了航天梦。“我们有了男航天员,也会有女航天员。”2009年,她终于迎来了我国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了层层成为航天员,光有梦想是不够的。 航天员的生活,和她预想的很不一样,不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无数超越身体极限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场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一个出舱动作,都要反复熟悉、揣摩形成肌肉记忆。一次训练4、5个小时打底,出水后,端不稳碗、夹不住菜,累到虚脱那都是家常便饭。太空并不会对女性更温柔,她也用实力证明,在太空里巾帼不让须眉。短短3年,她便入选了“神十”任务乘组,成为了中国“80后”飞向太空第一人,而且是女性。 随着神舟十号冲入云霄,她在太空进行了一场世界上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受众最多的太空授课直播,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而今天,她又成为了中国进驻空间站的第一位女航天员。 这位飞天女英雄,叫王亚平。 1980年9月,他出生在成都双流县一户普通农村家庭。为了供他读书,母亲尽可能多干一份活,多赚一份收入。放学回来,看到母亲一担担挑着水上山浇灌树苗。那个被沉重的扁担压弯了腰的身躯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也为他在遇到困难时带来坚持的勇气。高中的时候,他便对太空抱有浓厚的兴趣。高三那年,空军招飞的消息传到他们学校,他心动了,却在50元的路费和餐旅费面前停住了脚步。母亲得知后,坚定地说:“去吧,钱我来想办法。”于是,他拿着母亲东拼西凑来的50元报了名。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优异的文化成绩,让梦想照进现实,他成功被录取。接下来的10年飞行员生涯,他平均每两年调动一次工作,辗转多个省份,飞过5种机型。每换一个单位,就得重新清零,从头学起。但频繁的调动,没有消磨掉 他的热情,而是更加坚定地挚爱飞行。 2010年,他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迎接他的,又是11年漫长的蛰伏。 4000个日夜的反复历练,他出色地完成了上百门科目的训练并通过考核。 2016年7月,他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的洞穴训练。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与多国航天员共同开展的国际训练。通过前期培训和实地训练后,所有人都对他的能力表示认可,一致认同他是能胜任勘测组负责人这个角色的人选。其中一位美国航天员说:“让叶去执行这个角色我放心,因为我还想活着出洞,我可不想被困死在里面。”他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带领“乘组”完成了对两个洞穴分支的勘察,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厅,并发现了新的洞穴分支。 欧洲空间局最终决定由他为新发现的洞穴分支命名。 这位中国首位尚未执行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航天员,叫叶光富。【视频】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王亚平专访【视频】回顾太空进程【视频】空间站的建立载人航天精神是什么?载人航天精神是什么? 特别能吃苦是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特别能战斗是中国航天人勇于攻坚的真实写照; 特别能攻关是中国航天人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 特别能奉献是中国航天人忘我牺牲的真实写照。如果高考是你的航天工程,你要具有哪些精神? 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二十个字、“四个特别”,铸成一座耸入云天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 茫茫宇宙,神秘莫测。与人类走出森林、走向大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样,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 从夸父逐日的艰辛跋涉到万户飞天的悲壮实践,直至杨利伟独上九霄的太空之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这样的艰险和牺牲。但,正是这种风险和牺牲,带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传唱,造就了一个个无畏的勇士。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之所以一刻也没有停止,源自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于我们民族底蕴中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朽精神。 让我们中学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让这种精神流淌在我们奋斗的方方面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敢于做先锋,让青春年华焕发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