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二章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产业经济学的理论 基础及其发展基础及其发展第一篇第一篇 总论总论 第一节第一节 第二节第二节 第三节第三节 第四节第四节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的涵义一、产业的涵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
2、商业等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分工的基础。一、产业的涵义一、产业的涵义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
3、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产业应该具有的活动是专指具有经济性质(即为一定的经济目标服务)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同时,产业应该具有的经济活动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特征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四)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四)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各种技术经济关系、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等。(五)产业的涵义具
4、有多层次性(五)产业的涵义具有多层次性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 (六)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六)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
5、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也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不仅包括物质资料部门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也包括非物质资料部门(服务、信息、知识等)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不仅包括生产部门,也包括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甚至文化教育等部门。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关联方式分类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
6、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2.2.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v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 、钢铁 业、木材业、卷烟业等v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v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v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
7、伐木业等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3.3.用途关联分类法:用途关联分类法: 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4.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 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 双向关联:纵向关联、横向关联 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5.5.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v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 v先导产
8、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v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v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v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二)三次产业分类法(二)三次产业分类法v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v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v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
9、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v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三)国家标准分类法(三)国家标准分类法v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v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
10、业经济学导论v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的产品类型。v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v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四)国际标准分类法(四)国际标准分类法v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
11、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次。v。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它同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相关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很容易组合成三个部分,因而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三次产业相对应。v根据国际标准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被广泛运用。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五)两大部类分类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v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v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第部类。v此种方法的缺陷:(1)不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
12、)许多产品难以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3)分类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与其他方法相差甚远,分析口径不一,而且不够细化,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v 将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v 优点:这种分类法具有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它在研究和安排工业化发展进程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重化工业化进程。v 这种分类法来源于前苏联,只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不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 v 缺陷: (1)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
13、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农轻重界限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3)农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七)生产要素分类法(七)生产要素分类法v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v生产要素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
14、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所以生产要素分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v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四次产业分类法(一)四次产业分类法v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的四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v我国学者王树林的四次产业分类法:第三产业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第四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v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
15、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有很多,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v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三)生产流程分类法(三)生产流程分类法v生产流程分类法是指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这种划分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相对于某一产业的工序位置来说的。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基准产业作比较的更加模糊的习惯称法。 v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四)霍夫曼分类法(四)霍夫曼分类法v德国经
16、济学家霍夫曼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时将产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将产品用途有75%以上属资本资料的产业划分为资本资料工业,难以用以上标准划分的产业则被列入其他工业。这一划分界线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划分和量度,因而这一方法在特定条件下才有实际应用价值。v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五)钱纳里(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泰勒分类法v 钱纳里泰勒分类法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泰勒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转换和原因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
17、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v 这种分类法一方面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深入考察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进而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关联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有关政府部门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的不同特征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二节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
18、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v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v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v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产业组织理论(一)产业组织理论v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v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
19、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v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二二)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v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v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
20、策的研究;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等等。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 (三三) )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理论v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方法解决。v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v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 (四四) )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布局理论v产
21、业布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v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 (五五) )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v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v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22、。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 (六六) )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包括: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包括:v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v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v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 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管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文化学理论文化学理论产业组织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管理产业
23、发展产业发展企业企业市场市场博弈博弈竞争竞争关联关联优化优化布局布局政策政策规制规制行业行业发展发展知识知识趋势趋势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理论人为为人人为为人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社会经济效益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v系统分析方法论。系统分析方法论。v唯物辩证方法论
24、。唯物辩证方法论。v“人为为人人为为人”方法方法论。论。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v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v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v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v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v博弈论的分析方法;v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v案例研究方法;v系统动力学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第四节 研究
25、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一章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导论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v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v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v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v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v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v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二章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第二节
26、第二节 第三节第三节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的。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
27、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v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
28、序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 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这里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v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完全竞争: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29、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
30、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三、三、“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
31、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v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二、哈佛学派的SCPSCP分析框架分析框架产
32、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但是,克拉克在理论上没有解决有效竞争的评估标准和实现条件问题。 v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
33、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v虽然关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但是这一研究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不再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第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这一标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判断。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
34、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从而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v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又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v此外,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v由于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的,因此被称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Structure) 市场行为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市场绩效(Performance)因果关系因果关系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二、哈佛学
35、派的二、哈佛学派的SCPSCP分析框架分析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v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v市场集中度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希曼指数。v产品差异化程度:广告密度。v进入壁垒的原因:规模经济性、进入时的最低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v包括:价格策略、产品与广告策
36、略、研究开发、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卡特尔、暗中默契行为。v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v评价标准: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的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价格的伸缩性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和多样性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 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v 这种SCPSCP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
37、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促进竞争政策:适用于大多数竞争性产业政府直接规制政策:适用于自然垄断产业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集中度集中度利润率利润率”假说:假说: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v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
38、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8080年年代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代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一是因为反垄断政策被认作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原因,二是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和大量时间消耗,三是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利的批判。v哈佛学派重要特征:哈佛学派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一
39、、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v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一、产业组
40、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以施蒂格勒位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芝加哥学派甚至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在这里,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德姆塞茨等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
41、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他们注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由于芝加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信奉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v芝加哥学派修改了进入壁垒理论,施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由于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
42、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他们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应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产业活动的介入,以扩大企业和私人自由的经济活动范围。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v代表人物: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v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v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
43、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二、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v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乏阻止力。因此,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v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仅仅取决于是否存在沉没成本,而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
44、。 v沉没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Hitandrun entry)。v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的价格和市场地位的可持续(Sustainable)条件下达到的。这时,有效
45、率的产业组织成为一种内生的结果。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可竞争市场理论依据的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并强调长期分析。v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在鲍莫尔等人看来,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
46、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v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v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重视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否定现代数学方法作为经济分析工具。v反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v重视人类行为的研究,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制约,这种有创造性的作用定义为创造精神。市场竞争源于企业
47、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唯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
48、大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经典教材是法国学者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美国学者施马兰西认为博弈论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存在两个不足。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使简单的多阶段博弈也有多重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但如何处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尚不清楚;其次,大量使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对假设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使得均衡非常脆弱,对博弈论模型的检验也变得相当
49、困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历史背景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历史背景三、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三、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四、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四、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五、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基本体系五、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基本体系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v产业结构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v 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
50、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v产业关联理论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 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历史背景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演变理论演变1.1.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