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318公共政策高频主观题汇总.pdf

上传人(卖家):雁南飞1234 文档编号:2500686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7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318公共政策高频主观题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00318公共政策高频主观题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2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4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5第五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7第六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8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9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第十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应用.14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1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论述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区别。18101.论述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区别。1810政策

2、研究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分析(1)内涵:(1)内涵:研究的主体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 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 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 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1)内涵:(1)内涵:究的主体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 ,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佔,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景的过

3、程。目的或目标:目的或目标:构建政策理论, 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目的或目标:目的或目标: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简述政策系统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06071.简述政策系统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0607(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1072.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107(1) 就行为取向而言,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

4、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公 共 策划 学 的研 究 方法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1410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1410这里的“科学化,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简言之,就是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2.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12072.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1207(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政策

5、系统1.简述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的几种类型。19101.简述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的几种类型。1910(1)线性结构; (2)职能结构; (3)线性参谋结构; (4)矩阵结构。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与发展1.简述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总结的公共政策学科的特点。07071.简述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总结的公共政策学科的特点。0707(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合作研究的学问。 (6)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2.

6、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05042.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0504(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的价值因素和伦裡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3.3.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04040404、14071407德洛尔对公共政治学作出的学术贡献主要有: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2)指出了美国政策科学进入新阶段的发展方向。 (3)强调公共

7、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是从各相关学科,尤其是管理科学、决策科学、行为科学、政治科学等相互交叉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第二章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什么是公共政策1.1.简述公共政策的内涵。简述公共政策的内涵。09070907、07070707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 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

8、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政策类型:从形式特征上划分1.1.行政决策的定义与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行政决策的定义与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19041904、03040304、15041504、19101910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 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包含以下形式: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

9、规章。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04070407、13071307、11041104(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2.2.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10041004(1)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 (2)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 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3)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许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3.3.简述公共政策基本功能中的管制功能。简述公

10、共政策基本功能中的管制功能。17101710、13041304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的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通常采用两种办法来设定政策的管制功能: (1)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 (2)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政策内容特征的其他分类方法1.1.简述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简述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20082008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是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

11、则可遵循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程序性政策也叫做“例行政策” 、 “常规政策” 、 “重复性政策” ,指的是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政策主体在既有的规范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政策;3非程序性政策是指政策主体为解决全新的、复杂的或者突发的政策问题,在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的情况下制定的政策。第二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1.1.论述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论述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0904090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从政党实现其理念追求和政府实现治理的途径来看,理论指导实践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

12、,同时,实践基本上也是通过政策而上升为理论的。也就是说,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一)政策与理论。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或指导思想,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1)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决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 (2)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二)政策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的基本关系同样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1.1.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13、18041804(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2)公共性是内含于公共政策的,具体体现在:这种公共性产生于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性。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来自它处理的问题是大多数民众的问题,即以民众问题为取向。公共政策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因此,公共政策符合公共利益的程度是衡量公共政策的正当性的根本标准。2.2.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偏好性。简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偏好性。18041804、16101610(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产生于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性。(2)公共

14、政策的偏好性是指在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由于这是一个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过程,政府的选择就可能会比较多地反映强势社会群体的偏好。3.3.试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试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会价值的分配。20102010(1)所谓一定的目标,首先是据有公共权力的个人和群体从他们理解的公共利益出发所界定的目标; 其次是这些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性即他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代表一定的社会阶级。(2)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

15、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3)所谓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4)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价值分配给谁,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政府总是选择那些与其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价值分配的重点对象。(5)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这一本质蕴含于公共权力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 阶级性或自利性的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的行为中。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08040804(1)政治性; (2)权威性; (3)

16、强制性; (4)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5)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6)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4第三章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1.1.简述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简述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19041904(1)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 (2)提出公共问题; (3)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4)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 (5)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2.2.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11041104、17101710(1)认定政策问题; (2)确认

17、政策目标;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政策环境与政策反馈系统1.1.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13071307(1)地理自然环境。 (2)经济环境。 (3)政治法治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5)国际环境。2.2.简述政策反馈系统。简述政策反馈系统。18041804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 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子系统。政策系统运行1.1.简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简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12071207(1)利益输入; (2)利益综合; (3)政策

18、形成; (4)政策发布; (5)政策执行;(6)政策反馈。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1.1.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主要关系。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主要关系。20082008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政策环境1.1.简述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决定性影响。简述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决定性影响。20102010(1)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经济环境提供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需的工具和资源。 (3)经济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 (4)不同的

19、经济形态对政策系统提出不同的要求,间接地影响政策导向、政策调整的范围、政策运作的方式以及政策质量。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1.1.简述治理理论对公共政策的意义简述治理理论对公共政策的意义。18041804(1)重新厘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控能力。(2)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元化。(3)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4)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公共决策体制1.1.简述首长制的含义及特点简述首长制的含义及特点。18101810首长制也称“一长制、 “独任制” ,即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首长制的特点在于,政府最高首脑可以就政策

20、问题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征求意见,但拥有最终决定权,并对这种决策负实际责任。2.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体制的特点。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体制的特点。14101410(1)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2)这一决策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仅行使立法权,而且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民主集中制既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 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策权必须遵循5的原则,即实行集体决策,按多数规则作出决定。第三节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公民社会、社团社会与公共政策1.1

21、.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11071107(1)政策信息沟通(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4)角色替代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1.1.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13071307、18041804(1)及时收集和反馈公众对政策的意见(2)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3)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2.2.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13041304(1)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2)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3)构建“第二现实” 。3.3

22、.简述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简述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14071407(1)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2)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3)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4.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18041804大众传播是指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成员传送信息、知识的过程。5.5.大众传播为政策执行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大众传播为政策执行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18041804大众传播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报道和解读,使政策内容迅速而准确地抵达政策对象,提髙公众对决策的知晓度和认同感,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首先,主要是通过如实介绍政策的内容和背景, 宣传政策的意义、 目

23、标、 原则、 方法和步骤等,使政策为民众所认知。其次,大众传播在政策宣传中还经常充当“意见领袖”的作用,或以典型报道、评论等形式充当政府代言人,为政策宣传造势;或通过遨请专家、民意调査、实例讲解等形式,劝告或说服公众接受特定的政策目标。第三,通过持续的政策宣传,引领和规范公众的现念和行动,间接地推动政策目标的实现。第四章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1.1.理性主义模型中理性主义模型中“理性人理性人”的特征的特征。08070807、20082008(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2)他会

24、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1.1.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05040504主要作用: (1)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2)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6原因:

25、这个模型受到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2.2.简述政策过程的精英模型。简述政策过程的精英模型。14041404精英决策模型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过程模型。它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

26、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由这样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在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就被称做决策的精英模型。3.3.简述集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基本命题。简述集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基本命题。15101510、17041704(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 (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着的集团之间

27、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 (3)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集团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4)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位的集团的利益; (5)随着各集团的力量和影响的消长,公共政策将变得有利于其影响增加的那些团体的利益,而不利于其影响下降的那些团体的利益。第三节“上下来去” 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上 下来 去 ”政 策 过程 模 型的构建1.1.“上下来去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13041304、14101410(1)公共政策过程模型须借助于两种资源:第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第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28、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这两种资源往往能够以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获得某种一致性。(2)这样,我们就可以考虑做出这样的尝试,即通过整理毛泽东思想关于认识论、思想方法论、工作方法论的思想资料,构建一个新的政策过程模型。 (3)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我们从总体上称之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 (4)政策过程是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执政党和公共权力机关,它们只有在独立自主的条

29、件下才可能真正地、完全地按照“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决策路线去制定和执行政策。“上下来去”政策过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1.1.“上下来去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09040904、20082008(1)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 (2)由于科学决策是这个模型的根本追求,所以乐于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型和决策手段。(3)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是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的,如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群众领导模型、个别一般模型等。这些亚模型在现阶段上只是一个轮廓,比较粗放,

30、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充实。(4)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决策模型,经过改7造可以被整合到某一个亚模型中去。(5)西方现代社会调査的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统计方法、计算机决策辅助系统等,都可以在“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第四节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1.1.简述决策过程民主化的形式。简述决策过程民主化的形式。20102010(1) 在政策目标确立后, 直接决策者要及时征求各部门、 各地方的意见与建议,尤其要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2)在征求意见时,力求广泛而全面。除了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还要通过听证会等各种制度化形式,征求广大群

31、众的意见。(3)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要有一个反复研究和拟订、修改政策方案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完善决策。第五章第五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政策问题的概念、 属性与分类私人问题、 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1.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08070807、05070507、12071207、11041104(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2.2.政策问题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政策问题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704

32、1704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包括: (1)关联性与公共性; (2)客观性与主观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3.3.公共问题。公共问题。12071207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 价值或景况, 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第二节公共问题的提出公共问题的提出1.1.比较

33、常见的几种公共问题提出主体。比较常见的几种公共问题提出主体。11041104(1)政府部门。 (2)政治人物。 (3)政党组织。 (4)利益集团。 (5)大众传媒。 (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7)公民和社会团体。 (8)政策网络。第三节问题认定与政策议程问 题 认定 的 含义、 方法与 步 骤1.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边界分析法。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边界分析法。19041904边界分析就是一种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边界分析往往有三个步骤:一是饱和抽样;二是诱导性提问;三是边界估计。公 共 政策 的 议程设定1.1.三源流模型的含义。三源流模型的含义。161016

34、10(1)问题流主要关注于问题的含义。 (2)政策流与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众接受度等有关。 (3)政治流涉及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 (4)当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合到一起,政策窗口就打开了。如果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通过政策经营者而结合,那么政策问题进入议程的机会将显著增加。2.2.简述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简述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11041104、14071407、02040204、07070707、04070407、03070307一、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条件: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8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

35、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二、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1)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政策问题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 (2)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3)社会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4)不合乎社会既得利益者价值规范的要求,不合乎社会制度和程序要求的问题; (5)表达方式不当。3.3.问题认定。问题认定。17101710问题认定不仅需要充分了解问题情境。而且还需要运用创造性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精心构造政策问题。通常,一个构建良好的政策问题,便基本上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第一步。政策议程确立过程

36、的模型1.1.芭芭拉芭芭拉尼尔森的政策议程模型。尼尔森的政策议程模型。19101910芭芭拉尼尔森的政策议程模型认为议程确立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2.2.简述实质性政策议程的定义和三个必要因素。简述实质性政策议程的定义和三个必要因素。20102010实质性议程是指认定那些影响深远和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实质性政策议程有三个必要因素:相当数量公共资源的分配已岌岌可危;问题一定引发公民和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广泛注意;问题必定蕴藏着巨大的变化。第六章第六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政 策

37、目标 的 含义 与 特征1.1.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15041504、10071007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 (1) 问题的针对性; (2)未来的预期性; (3)目的的多元性。2.2.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中的公平目标。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中的公平目标。19041904(1)公共政策基本目标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四种。 (2)公平即每人或每个群体得到同样的利益。 (3)公平总会涉及三大内容:分配对象、分配物、分配过程。 (4)公平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是机会公平,第二是分配

38、公平,第三是最终状态公平。政 策 目标 的 原则 和 意义 1.1.确立政策目标的原则和意义。确立政策目标的原则和意义。17041704原则: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 (1)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2)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政 策 方案 的 设计原则1.1.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07040704、06070607、10071007、19101910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确保方案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

39、1)紧扣政策目标; (2)规划多重方案; (3)方案彼此独立; (4)方案要有创新; (5)方案切实可行。政策论证、 政策审议与政策采纳1.1.在政策审议过程中正确实施政策方案评估和择优有哪些方法。在政策审议过程中正确实施政策方案评估和择优有哪些方法。12041204、14101410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1)预测性评估的方法:外推预测。外推预测是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 判断预测。与外推预测、理论预测技术中经验数据和理论起关键作用不同,

40、判9断性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2)可行性评估: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经济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实施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 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的成效。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2.2.政策对话的含义。政策对话的含义。14101410(1)含义:政策对话,就是政策方案的拟制者或其他的提供者就方案的政策主张及其立论理由和立论依据、驳斥理由和立论依据 等方面,与决策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2)政策对话的目的是通过双方共同的讨论、探询甚至

41、交锋、激辩,最终能够选择和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 (3)政策对话是政策论证的特殊形式之一;(4)根据对话的目的可将政策对话分为共识性政策对话和冲突性政策对话两类情况。3.3.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17101710(1)必须关注评估和择优的标准。 (2)方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选择。 (3)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判断和选择的正确。要注意使用“逆向决策”的方法。 (4)方案的评估与择优。还须对择定方案进行审查和评定。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1.1.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主要内容。14071407、16101610(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2

42、)决策程序的合法化;(3)政策的法制化。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1.1.危机决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危机决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18041804危机决策一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在相当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一般而言,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决策程序的合法化1 1、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10041004、2008200

43、8虽然各国在立法机关抉择程序的复杂性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会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政策这几个阶段。第七章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节节知识点知识点主观题主观题第一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1.1.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17041704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 (1)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 ,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 (2)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 (3)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试图建立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路径的整合性概念架构。基于中国经验的政

44、策执行 “上1.1.“上下来去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13041304、14101410(1)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 (2)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3)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一推广”的过程; (4)政策执行是10下来去”模型一个“执行一总结”的过程。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1.1.政策执行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过程模型”的主要变量及相互关系。的主要变量及相互关系。18101810过程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史密斯在其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分析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执行的

45、理论模型,因而又可称为“史密斯模型”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有如下四个主要变量:(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具体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 (2)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包括执行机构的权力,人事配备及其工作态度,领导模式和技巧以及执行人员的情况。 (3)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 包括他们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 对领导的认知程度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 (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它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和影

46、响因素。公共政策执行力1.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13071307(1)执行者因素(2)资源因素(3)工具因素(4)环境因素第二节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创新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机制1.1.试述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试述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20102010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必须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形成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理性互动。 因此, 首先, 要优化公民参与机制。 政策是否具有执行力,关键在于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群体对政策的态度。 实行广泛的公众参与, 让市民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让政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各种利益群体合理的利益诉求,这样将有利于提

47、高政策执行力,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优化公众参与机制, 鼓励其他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政策的执行, 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政策执行工具,能够增加政府和市民的互动。其次,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要在政府内部实行竞争,还要实现政府和其他社会治理主体间的竞争; 引入绩效制, 使政策执行人员的薪酬与个人的绩效相符合;引入功绩制,承认和尊重政策执行人员的工作业绩,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职务晋升制,使执行人员的晋升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相关联。第三节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执行主体1.1.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系统有效运行有哪些影响。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系统有效运行有哪些

48、影响。18041804执行人员的利益、心理、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 (1)利益因素; (2)心理因素; (3)知识因素; (4)能力因素。政策对象1.1.政策对象。政策对象。15101510公共政策目标总要表现为对一部分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利益进行分配或调整,表现为对一部分个人、群体或组织行为的指导、制约或改变。这些个体、群体和组织就是政策对象, 即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承受者。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1.1.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09040904、12071207一、主观原因: (1)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政策执行

49、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 (2)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这种缺陷表现为: 有限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 (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 (4)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也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差,主要表现为:宣传不足,宣传过度,宣11传不实。 (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准备工作不够完善,如计划不周、投入不足等也往往是造成执行偏差的重要原因。二、客观原因: (1)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政策执行“牵一发而动全身” ,难以如预想的那样及时取得成效。 (2)政策环境的变化,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 (3)无法得到目标

50、群体的认同与支持,政策执行就会寸步难行。(4)由于监督法制不健全、监督方法不恰当、监督机构无权威、监督渠道不畅通, 也会导致对政策执行行为监督的缺位与乏力, 不能对执行者的行为与结果进行有效的责任追究,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与扩大。社会环境1.1.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的含义。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的含义。20082008经济环境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最基层的环境, 是公共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 它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人口状况、国民收入水平、社会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等,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两大方面。2.2.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20082008第一,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培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自考00318公共政策高频主观题汇总.pdf)为本站会员(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