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 / 1515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文书文书1.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情的需要,以(文字)的方式,在(特定载体)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效用的(信息记录)。2.我国最早的文书机构出现于(夏商时期)。文书产生的充分条件是(社会组织的形成)。文书的作用文书的作用3.文书的作用: (1) (传播信息作用)。人们制作文书的目的,就是要把一定的信息传递给受文者,以满足管理活动的需要。(2)(凭证依据作用)。真实、合法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文书是人类社会实践最原始、可靠的真实记录,是人们现实活动的依据和追溯历史的凭证。初创期先秦初创期先秦4.最早的公文汇编尚
2、书)中关于商汤讨伐夏桀时所作的汤誓,标志着“誓”已作为一种文体初步固定下来。成熟期隋唐成熟期隋唐5.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开始分离)。唐代,始创专门的档案库(甲库),标志着档案工作和文书工作的成熟。(确立期秦汉)。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成为(国家核心文书机构)。出现了铁质文书。革命性的变化还在于西汉初年出现麻纸、絮纸。(文书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文书理论的成熟:第一,出现了明显的(“文”、“管”)之笔之分。第二,出现了一批专(门写作公文的人)。第三,(首次)出现了(公文写作理论总结)。(曹丕)在(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公文起源、发
3、展、文种变迁及写作规律的学术著作。书写材料的变化。6.进一步发展宋元明清。北宋首先设立了专门化的(档案房架阁库),明确提出(一文一事制度)。“驿站”一词即始于元代。文书学的形成阶段文书学的形成阶段7. (1)文书学的形成阶段的著作:徐望之的公牍通论、许同莘的公牍学史、周连宽的公文处理法、陈国琛的文书之简化与管理等。 (2)文书学的发展阶段:潘嘉的文书学纲要 、松世勤的文书学基础、郑崇田的文书学入门等。8.我国文书学形成阶段的主要表征是(开始开设公文学课程;改革公文程式;出版文书学论著)。9.文书学的酝酿阶段。这一阶段的文书学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汇集文书的资料、研究文书的撰制、制定文书工作规则
4、)。文书学的基本特征文书学的基本特征10.(1)文书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应用性与理论性)的统一。既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又是对文书工作实践规律性的总结。(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第二章 公务文书第二章 公务文书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由法定作者制发由法定作者制发1. (公文的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国家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或其法定代表人。法定作者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负责人。2. (公文的法定权威),在公务活动中制发公文,是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行使法定职权的体现,具有各自权限的(法定权威)。公文的具体作用公文的
5、具体作用3. (1)(行为规范)作用:一经制定发布生效,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2)(书面领导与指导作用):通过制发公文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他组织管理意图和要求,发挥着组织、领导、指导功能。 (3) (联系与处理公务)作用:是各级机关组织处理公务的工具和沟通的纽带。(4)(宣传教育)作用:通过制发公文进行思想教育。(5)(凭证依据)作用:一些特定的公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 2 / 1515文具有突出的凭据作用,在现实工作中作为工作依据。公文的行政公文的行政效用与历史效用与历史效用效用4. (公文的现行效用)是指公文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
6、活动中并直接发挥实际效用。5.公文的(历史效用)是指其对印证历史事实、反映历史发展过程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公文现行效公文现行效用的时间范用的时间范围围6.确定公文的生效时间:(1)(公文自形成之日起生效)。即以公文上标注的成文时间为准,多数公文和私文均如此。(2)(公文自通过或批准日起生效)。即以公文上标注的法定机构讨论通过或核准批示为准。(3)(公文自公布日起生效)。多数规范性公文均如此。(4)(以公文自身规定的时间为生效时间)。一些需要在实施前做广泛解释宣传或需要准备其他各种条件的,或因多种原因发布之日后一段时间内难以为有关组织、个人知晓的规范性公文常采用这种形式。(5)(以其他公文规定的
7、时间为生效时间)。一些需以特殊形式履行、受社会有关方面公平监督确认程序的公文,常采用这种形式。(6)(以公文送达规定受文者的时间为生效时间)。采用这种形式常出于维护受文者特殊法定权益的目的。公文现行效公文现行效用的等级划用的等级划分分7.在规范性公文中,效用等级最高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其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再次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等,再其次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等,接着是省级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等,最后是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或批准的规章等。 其后依此类推, 按统辖权的大小排列公文效用等级, 依次为: 省辖市 (州、区、地)、县
8、(旗、市)、乡镇(区)。8.同一辖区内(权力机关)的规范性公文的效用等级(高于同级人民政府)的规范性公文。专用公文专用公文9.按应用领域分类:(1)正式通用公文:即根据有关规定在各类社会组织共同使用的正式公文,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特点。(2)内部通用公文:简称内部文书,即在社会组织内部通用的公文,具有(复杂性内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3)专用公文:亦称(专门文书),是(某一业务)系统、(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系统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体式)的公务文书,使用范围具有(极强的专门性和限制性)。如外交文书(国书、照会)、纪检监察文书、财务文书(发票、账簿、报表)
9、、保险文书、税收文书、计划文书、司法文书、行政处罚文书(处罚决定书)、人事工作文书(人员登记表)等等。电子文件的电子文件的三要素三要素10. 电子文件三要素:(1)(内容信息):文件中所包含的表达作者意图的信息。(2)(结构信息) :文件内容信息的组织表达方式。(3)(背景信息):能够证明文件形成过程和文件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11. 按物质载体分类可以分为(纸质文书、感光介质文件、磁介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等。12.(感光介质文件):是以感光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如照片文件、缩微胶片文件、显微照片文件等。(磁介质文件):以磁带、磁盘、磁鼓等磁性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如录音文件、录像
10、文件和磁盘文件以及磁光盘文件等。(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纸质文书):是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文件。电子文件的电子文件的特点特点13. 电子文件的载体特点:(1)(信息的可转载性)。(2)(载体的不稳定性)。14. 电子文件编码形式的特点:(1)(非人工识读性)。(2)(对系统的依赖性)。(3)(多媒体集成性)。(4)(信息的集散性)。(5)(信息的易更改性)。规范类文书规范类文书15.(法律法规性文件)即通常所称的“法”,是我国目前具有法律法规效力的文书的总称。由宪法、3 3 /
11、1515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层次组成。16.(1)规范类文书:由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2)通常对规范类文书作如下划分:(法律法规性文件):即通常所称的(“法”),是我国目前具有(法律法规效力)的文书的总称。包括:(行政法规)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一切社会组织及公民均须遵守;(地方性法规):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属于我国地方立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 ) 。具
12、有以下共同点:制定主体广泛;具有相应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行政责任追究);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其他规章制度性文件):包括中国共产党组织规章制度,分党内法规和党内制度两个层次。(4)分类:(领导指导类文书)。(报请类文书)。由被领导、指导机关向有关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提出建议、请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等。(知照类文书)。面向社会或特定范围为公布、通知有关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商洽事宜、交流信息而制发的文件。如通告、公告、通知、通报、公函等。(契约类文书)。会议文书:会议文书,指在(会议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文书材料。可作如下分类:(会务管理文书)。(会议
13、主旨文书)。(会议提议审批文书。)(会议动态文书)。(会议参考文书。)(会议宣传礼仪文书)。按行文方向按行文方向分类分类17.(1)上行文:指(下级组织)向所属的上级组织报送的公文。(2)平行文:指(同级或不相隶属)的社会组织之间往来的公文。(3)下行文:指(上级领导、指导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定稿定稿18.(1)草稿:是文书撰拟过程中最初期的非正式、无执行(效力)的原始文稿,供机关内部对公文稿讨论、修改、审批、征求意见之用,它(不属于正式公文)。(2)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是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缮印正本的依据)。正本正本19. 正本:根据定稿缮
14、印的、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内容的成熟程度和生效期限的久暂,正本还有以下三种特殊形式:(1)(试行本):指发文机关认为规范类文书的内容尚不成熟,日后需根据实践的检验情况予以修订时,先行发布的试行文本,在(试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2)(暂行本):指发文机关未及制定供长期执行的(内容完善)的规范类文书时,暂且制发的文本,在暂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3)(修订本):指对已发布生效的规范类文书,经(实践检验)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后再发布的文本。20.(副本):指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复份或复制本代替正本和定稿供制作、抄送、传阅、参考和存档之用。包括三种
15、形式:(存本,复制本,复本)。正确选用公正确选用公文文种的意文文种的意义义21.(意义):(1)正确选择文种,有助于促进公文写作的规范化。(2)正确选择文种,有助于使公文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3)正确选择文种,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22. 正确选用公文文种的(规则):(1)根据发文目的选用文种。(2)根据行文关系选用文种。机关对外行文时,需要根据其与主送机关的工作关系决定行文关系。(3)根据发文权限选用文种。(4)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选用文种。其他通用公其他通用公文的文种文的文种23. 国务院办公厅于 1993 年 11 月 21 日修订并重新发布了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6、(修订本) ,确定公文文种 12 类 13 种,包括:(1)命令(令);(2)议案;(3)决定;(4)指示;(5)公告、通告;(6)通知;(7)通报;(8)报告;(9)请示;(10)批复;(11)函;(12)4 4 / 1515会议纪要)。24. 具体分类:(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通知)用于知照启用印章、任免工作人员、机构设置调整、召开会议等事宜。(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如:国家邮政总局关于禁止在我国标准信封上印制商业广告的公告。(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函)适
17、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办法)适用于对于某项工作作具体的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第三章第三章 文书工作文书工作概述概述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文书工作的文书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1. (1)文书的(撰制),包括拟稿、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签署)等环节;(2)文书的
18、(传递),包括接收登记、分装、投送及其渠道的选择等环节;(3)文书的(办理),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注办等环节; (4)文书的(处置),包括清退、暂存、销毁、立卷归档等环节;(5)文书的(管理),包括加工编辑、组织传阅、催办、查办、各环节登记以及对文书的日常管理、提供利用等环节。政治性政治性2.文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国家管理)。3.文书工作的特性:(1)政治性。(2)技术性。(3)服务性。(4)时效性。准确原则准确原则4.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1)准确原则。(2)及时原则。(3)安全原则。(4)精简原则。行文方式行文方式5.行文方向:公文的行文方向是指(公文传递、发送)的去向。6.行文关系
19、:根据(组织系统、公文法定作者的职权范围)与行文单位间的(隶属关系)确立的发文单位与受文单位之间的关系。7.行文方式:指(文件传递运行)的方式。不同的行文方向皆有相应的行文方式。我国目前的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和直接行文等行文方式。8. (多级行文)是指将公文同时发送给上几级或下几级机关,甚至直达基层与人民群众直接见面。9. (越级行文)指在特殊或必要的情况下,越过直属上级机关而向更高级别的机关行文。10.(直接行文)是发文机关直接向需要承办或执行公文中有关公务的受文机关行文。11. (逐级行文)指公文逐级下达或只向所属的下一级机关行文(或公文逐级上报或只报送直属上级机关)。
20、同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互相行文应采用直接行文的方式(互发平行文)。根据机关之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间的工作关系确立行文系确立行文方向方向12.(1)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确定公文传递方向,根据组织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及公文的内容、密级、紧急程度和发文目的等,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2)直接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一般应采用逐级行文的方式。(3)为使公文尽快传递到若干级上级或下级机关,可采用多级行文的方式。(4)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一般情况下应避免越级行文。(5)同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互相行文应采用直接行文的方式互发平行文。正确选择主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与抄13. 如何选择主送机关与
21、抄送机关:(1)除普发性公文外,通常(一份公文只能选择一个主送机关),应避免多头主送。(2)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应将公文直接主送领导者个人)。(3)5 5 / 1515送机关送机关选择抄送机关时,应选择确需了解相关情况或需其予以协作的有关机关作为抄送对象,不得任意扩大抄送范围。14. 下述情况(可以抄送):向下级机关的重要发文应同时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其中一个上级机关主送公文的同时,应抄送另一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机关行文时同时应抄送另一上级机关;公文内容涉及有关机关的职权范围需其予以配合时,可向该机关实施抄送。15. 下列情况(不得抄送):请示不得在上报的同时抄送下
22、级机关;接收抄送文件的机关不得再向其他机关转抄转送;凡与公文办理无关的机关一律不得抄送。坚持党政文坚持党政文件分开的原件分开的原则则16. 党政机关应在各自系统内制发文件,尽量(减少联合行文)。主送公文应坚持(党政文件分开)的原则。行政机关不能径向党的组织制发领导性、指导性公文,一般也不制发报请类公文;党的组织也不应向行政机关请示、报告工作或直接下达命令、指示。17.(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与批准;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确定文书工确定文书工作组织形式作组织形式的依据的依据18. 选择和确定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中心机构能否直接
23、控制各专门机构和分支机构文书工作的状况)。这种状况的维系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1)(社会组织的规模)。大中型社会组织内部机构层次较多,中心机构难于直接控制整个组织文书工作,宜采取分散的组织形式。小型社会组织内部机构及文书人员都较少,宜采取集中的组织形式。(2)(社会组织内部机构的驻地状况)。社会组织的内部机构驻地分散,中心机构对文书工作的过程难以集中控制,则宜采取分散的文书工作组织形式;社会组织的内部机构驻地集中,则宜采取集中的文书工作组织形式。(3)(社会组织收发文书的数量)。收发文书较多的社会组织,宜采取分散的文书工作组织形式;而收发文书较少的社会组织,宜采取集中的文书工作组织形式。简化原
24、理简化原理19. 文书工作标准化的原理可以归纳为:(简化原理、统一原理、协调原理、优化原理)。20.(简化原理)是指适当精简文书的内容、格式、种类、发文数量,简化工作环节,将文书与文书工作的各要素限定在必要范围之内。文书工作中需要简化的范畴主要包括简化文书的种类、简化文书格式、简化文书处理程序。前端控制前端控制21. 文书工作现代化基本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前端控制。(2)全程管理。(3)信息共享。第四章第四章 公文的体式公文的体式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实用性实用性1. (公文文体)是指公文的体裁,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构词、组句要求。公文文体的特殊属性:公文是以语体
25、文为原则的应用文体,公文兼用说明、叙述、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公文的体式是文体与格式的通称。公文的特点决定了(公文文体与格式的特殊性)。公文兼用说公文兼用说明、叙述、明、叙述、议论三种表议论三种表达方式达方式2.公文区别于其他应用文的特点之一在于兼用(叙述、说明、议论)三种基本表达方式。(1)说明:指对人物、事项或客观事物进行(介绍、解说)的表达方式。用语确切、客观。表述周全、完整。文笔朴实、简明。(2)叙述:指记载和陈述人物、事件以及事物的状况与变化过程的表达方式。其基本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3)议论:指运用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分析内在联系、揭示本
26、质与规律、直接阐明作者主张的表达方式。(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三要素。规范性规范性3.公文格式特点:(1)规范性。(2)相对的固定性。(3)稳定性。6 6 / 1515公文格式规公文格式规范范4. (1)目前我国的公文格式规范主要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 年 12 月)正式批准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为代表,该标准于 2000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2)新国标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板块。眉首要素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主体要素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印章
27、、特殊情况说明、附注)。版记要素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 A4 型。特殊形式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文件式文件式”公文的格式公文的格式要素及其标要素及其标识规则识规则6.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是(公文作者)的标志。作用在于表明公文的责任者,显示公文的(权威性与郑重性)。发文机关标识通常采用两种标识方法。一是作为(文头)(又称版头);二是作为(署名)。7.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又称(发文编号),指发文机关对其所制发的公文(依次编排的)顺序代码,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为(引用
28、和检索文件提供了便利)。8.签发人。签发人指代表机关最后核查并批准公文向外发出的领(导人姓名)。9.公文份数序号。公文份数序号是指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对每一份公文的编号。10. 公文标题。公文标题的标识方法是:(红色反线下空 2 行),用 2 号小标宋体字标识。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必须整词转行。如果标题所占行数太多,致使将正文挤出首页,可以变通处理,将标题上移。11. 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承担办理或答复责任的机关。标识方法是:(标题下空 1 行),左侧顶格用(3 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
29、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12. 公文正文。正文的标识方法是:正文标识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 2 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以免出现差错。13. 公文生效标识。标识方法是:(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成文时间右空 4 字;加盖印章应端正、居中,上距正文 2mm4mm,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新国标规定了两种印章加盖方式。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适用于带有(国徽、印章下弧没有文字)的印章,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
30、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14.(特殊情况说明),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15. 附注。附注的标识方法是:附注内容用圆括号括入,用(3 号仿宋体字),居左空 2 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16. 主题词。主题词是揭示公文内容并经规范化处理的词与词组。标识方法是:“主题词”用(3 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 3 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 1 字。17. 抄送机关。标识方法是:(在主题词下 1 行);左空 1 字用(3 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
31、;抄送机关用顿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防止在抄送机关之后私自加入其他的抄送机关变造公文。7 7 / 151518. 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标识方法是:位于(抄送机关之下)占 1 行位置;用 3 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 1 字,印发时间右空 1 字。印发时间用阿拉伯数码标识。第五章第五章 公文公文文书撰拟通则文书撰拟通则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公文撰拟的公文撰拟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公文撰拟的基本要求,是指在公文(撰拟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公文撰拟的步骤,则是实现这些准则的(顺序和方式)。2.在公文撰拟过程中,要求(语言)的表述做到(严谨周
32、密、简明精练和庄重得体);在公文撰拟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内容准确无误、讲求实效)。(文面要求):用纸规整划一、字迹清晰规范、标点符号正确、排版格式统一、行距、字距适中、字体、字号适宜。公文撰拟的公文撰拟的步骤步骤3. (公文的撰拟步骤),是指在一般写作活动规律指导下,按照公务活动的客观要求,完成公文撰拟的过程。它是实现公文撰拟要求的顺序和方式。 (1)明确要求,即领会领导意图,确立公文主旨。(2)确定文种,即确定公文的名称,使其反映在公文的标题当中。(3)撰写提纲,即设计公文的结构框架。(4)选择材料,即围绕着公文的主要观点而收集、选择材料。(5)草拟文稿,即实际写作公文的过程,是公文撰拟的中心
33、环节。公文主旨的公文主旨的确立要求确立要求4.公文的主旨,是指公文中表达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它贯穿于文件的全部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因此,公文的主旨是一篇公文的(统帅和灵魂)。5.确立公文主旨的要求:(1)正确。(2)集中。(3)鲜明。公文主旨的公文主旨的作用作用6. (1)公文的主旨决定着公文的价值。(2)公文的主旨影响着公文的材料。(3)公文的主旨制约着公文的表达。公文主旨的公文主旨的表达过程表达过程7.公文主旨的表达过程:(拟写公文标题)。从总体上讲,公文的标题要做到(显旨、简洁、得体) 。所谓(“得体”),即公文的标题要(符合公文体式的要求),符合特定文
34、种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应当包括(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内容。8. (选择公文材料):大量地占有材料,占有材料的总体要求,一是要(“多”),二是要(“细”) 。公文主旨的公文主旨的表达形式表达形式9.公文主旨的表达形式:(一段式)又称(单层式),是指公文的全部结构只有主旨的目的,这种形式多见于命令(令)、批复及转发性通知等文种。(两段式)又称双层式,是指公文中只有主旨的目的和主张,或者只有说明和主张。(三段式)又称三层式,是指一篇公文结构中包括主旨的(目的、说明、主张)三要素。10. 公文主旨的(表达形式):(1)行文目的,是指发文者在公文中表达的行文用意、态度和期望。(2)说明,是指
35、用以阐述事由的来源、根据、理由、经过原因和背景等。(3)主张,是指在公文中所提出的意见、要求、办法和措施等,是主旨的扩充和延伸。公文的结构公文的结构要求要求11. (公文的结构)是指公文内容的组织构造,它是在撰拟公文之前,设计出的公文“施工蓝图”,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写作提纲)。12.(公文结构要求)主要包括:(1)服从主旨,即公文的结构必须适应于主旨的需要。(2)反映公务活动规律,即公文的结构要反映公务活动的基本过程。(3)符合思维逻辑,是指公文的结构应当按照人们的思维过程有序地展开。 (4) 适合不同文种, 是指公文的结构要适合相应文种的特点。适当使用积适当使用积极修辞中的极修辞中的13.
36、公文中使用较多的辞格:(比喻、借代、排比、层递、对比、引用)。公文使用积极修辞手法是有限度的,尤其忌讳为追求文采而滥用积极修辞手法,(夸张、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不适于8 8 / 1515某些辞格某些辞格公文。公文结构的公文结构的内容内容14.(1)开头与结尾:开头。所谓开头,是指公文的起始段落。从阅读角度讲,开头是(受文者接触公文的第一个着眼点)。主要方式有:概述式。结论式。引叙式。说明式。目的式。提问式。结尾。所谓公文的结尾,是指公文的收束段落,它是公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尾自然简明,可以起到深化公文主旨的作用。主要方式有:总结式。强调式。祈使式。号召式。说明式。分析式。(2)层次与
37、段落:层次。所谓层次,是指公文包括的几个组成部分。段落。所谓段落,就是公文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又称自然段。它是公文中的一个(最小的、可以独立的意义单位)。常见的段落安排有以下几种方式:段旨式。条款式。阶段式。第六章第六章 公文撰写举要公文撰写举要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规范类文书规范类文书1. (规范类文书)是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准则、以一定社会主体的强制力保证施行、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文件。2.规范类文书特点:(1)制定主体具有(广泛性与限定性)。(2)效用具有(限制性和等级)性。(3)总体构成具有(规范性和严密性)。(4)生效周期具有(相对稳定性)。(5)制定具有(程序性和特殊性)。3
38、.规范类文书结构:(1)标题。包括两种写法:(公文式标题)(有介词型):(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规范类文书标题)(无介词型):适用(对象、时间和空间事项)范围文种。(2)规范类文书发布标志(题注)。多在标题下的题注域中标注,包括:(批准机关(会议)名称批准(通过)日期、发布机关名称、发布日期、生效日期)。批复批复4. (1)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适用范围与类型:指示型批复;审批型批复。(2)特点:(被动性)(指示性)。(3)结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也可视需要标注“同意”、“批准”等字样。主送机关:通常(只主送上报请示的机关)。正文:批复的(篇首)应点明
39、所针对的请示,或(直接引用)请示的标题和发文字号(外加圆括号,位于请示标题之后)。发文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决定适用范决定适用范围围5. (1)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适用范围:对(某一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宣布(重要机构)的设置或变动;处理(重大事故和其他突发性事件);宣布(人事安排或对有关人员)的表彰、处分或处置;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6. (2)特点:(指挥性;权威性)。7. (3)结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收文机关)。正文:一般首先说明制发决定的(依据);之后阐述(决定事项)
40、;最后通常以(提出要求、发出号召或对有关事项)(如施行日期等)予以说明作为结尾。(发文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有题注者除外) 。通报适用范通报适用范围与类型围与类型8.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适用范围与类型:(表扬性通报)。旨在(表扬先进个人或单位),宣传先进事迹先进典型,介绍典型经验,以鼓励先进、树立正气、推广经验、推动工作。(批评性通报)。旨在(批评)有严重错误行为或不良倾向的(个人、单位及重大事故、案件等),用以批评错误、揭露问题,训导通报对象,警示有关方面。(情况通报)。情况通报,专门用于(传达上级机关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需周知的重要情况),沟通重要信息,以
41、便做好贯彻、执行或协调、配合工作。9 9 / 15159.特点:(导向性)(典型性)(普发性)(时效性)。意见适用范意见适用范围围10.(1)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2)特点:在行政系统,意见这一文种不受行文关系的限制,可用于(所有行文关系)。(3)结构:标题:意见的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发文机关与发文时间:属于在会议上通过的意见,应当在(标题之下)以(题注)的方式标明通过意见的会议名称或通过意见的具体日期。不必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通常标写在意见正文的右下角处。正文:意见的正文一般较长,所以应特别注意层次分明。一般分(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4)撰写要点:
42、(正确把握行文关系)(语言恰切得体)(条理清晰)(主题集中)。请示适用范请示适用范围与类型围与类型11. (1)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与批准)。适用范围与类型:下级单位凡遇(无权或难以决定、处理之事),皆可撰写请示报批、请求指示。(2)根据请示的内容和行文目的,可将请示划分为两种类型:(请求指示型请示),(请求批准型请示)。12. 特点:(1)(事前行文)(2)(强制回复)。请示结构请示结构13. 结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主送机关:请示一般只选择一个主管机关作为主送机关;一般情况下也不主送给领导者个人。正文:请示的正文通常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说明请示的(理由、背景
43、或依据),这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请示的目的能否达到。随后,阐述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具体事项),如内容较为具体,可分层依次叙述。发文机关名称与成文日期。报告特点报告特点14.(1)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2)特点:使用范畴具有(广泛性)。内容表达具有(陈述性)。行文方向具有(单向性)。公函适用范公函适用范围与类型围与类型15.(1)公函(平行文)适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的主管机关请求批准。适用范围与类型:按照函的形式划分,有(正式公函与便函)两种。按照行文目的,有(问函与复函)之
44、分。(2)特点:行文(关系单一)。函仅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便捷)。用语(讲究礼节、简明扼要)。公函结构公函结构16.(1)结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函或复函)构成。收文机关。正文。问函。问函的正文结构安排通常首先叙述(需询问或商洽)的事项;进而说明(希望与要求),请对方予以协助、支持或批准,并函复告之;结束语常用(“特此函告(达)”、“恳请函复(复函等)”、“请函复告之”、“盼复”、“请即复函”、“以大力协助为盼”、“望予函复(批准)”)等。复函。复函的结束语常用“特此函复(函告、复函回复等)”。(2)撰写要点:(内容单一)(用语得体)(行文郑重)。通知结构通知
45、结构17.(1)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适用范围与类型:从功能的角度划分,可分为:(批转性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本单位制发)的规章;(知照性通知):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人员)。(2)特点:(应用广泛)。(形式多样)。(时效显著)。会议纪要的会议纪要的特点特点18. 会议记录是对(会议情况、过程和内容)的原始记载,是撰写会议纪
46、要及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依据和凭证。会议记录有(概要记录和详细记录)之分。1010 / 151519. 特点:无论概要记录还是详细记录,会议记录都具有一个突出特点:(实录录实)。第七章第七章 公文处理公文处理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收文处理程收文处理程序的一般内序的一般内容容1.公文处理制度是指在公文(撰制、传递、处理和管理活动)中,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共同遵守的一系列工作规范。2.收文管理的环节包括:(1)收文的接收环节:签收、收文审核、退文、分办(分发)。(2)收文的办理环节:拟办、批办、承办、注办。发文处理程发文处理程序的一般内序的一般内容容3.发文处理,指以本组织名
47、义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1)发文定稿的形成:拟稿、会商、审核、(签发)、复核;(2)发文的制作:注发、(缮印)、校对、用印或(签署);(3)发文的管理:分装(含发文登记、装封)、发出(传递)、公布、(对外催办)等。办毕公文处办毕公文处置程序的一置程序的一般内容般内容4.办毕公文处置,指对处理程序办理完毕的公文进行终结处理的过程。包括: (1)归档整理(立卷) ;(2)清退;(3)销毁;(4)暂存。适应性适应性5.在 OA 系统中设计文件处理流程时应考虑(电子文件处理流程的非线性特征)。公文处理制公文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度的主要内容容6. (公文撰写制度)是公文撰写应遵循的原则、技术规则和操作程序
48、的规定。具体包括:规定文件体式、结构和格式;文件语言运用;文件内容要求;文件撰写程序与方法;文件主题词标注方法;文件分类标准;公文文种的选用规则、适用范围及规范等。7. (公文公布制度)是公文公布的范围、操作程序和手续等方面的规定。8. (公文保密制度)规定严守公文中涉及的党和国家的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以及组织管理中的工作秘密。具体包括:划定和标识文件的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的规定;秘密文件携带、传递、复制、利用、保管等方面的规定。9. (公文传递制度)具体包括:公文发送范围、时间,分发责任与手续;发文字号的编制;行文关系、行文方式的确定,越级、多级、联合行文条件、抄送公文条件的确定等。10.
49、(阅文制度)是特定范围内阅读公文方面的规定。具体包括:根据社会组织内工作人员的地位职权、职责等确定其阅读公文的范围、种类、内容、顺序、方式,规定收文传阅范围、方式、次序与程序手续;阅毕公文的签注内容与方法;传阅中的保密规定等。11. (公文用印制度)是公文处理中印章使用的原则、要求和方法方面的规定。具体包括:印章的刻制、启用及废止的程序及规定;印章种类及其使用范围;印模使用规则;监印方法要求;印章管理者的责任与任职资格规定等。全国范围公全国范围公文处理的统文处理的统一指导一指导12.(1)在全国范围内,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分别负责指导党政系统的公文处理工作),针对公文处理发布法规、
50、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负责召开有关的业务工作会议等。(2)在各社会组织中, 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承担了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责任以及对于所属下级公文处理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责)。(3)档案部门负责对本单位文书立卷归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第八章第八章 公文处理的要求与方法公文处理的要求与方法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签收签收1. (签收)指各类机构公文处理工作机构内的专(兼)职文书人员或指定的专门人员在履行规定手续后,通过专门渠道收取外单位发来公文的环节。1111 / 1515收文审核收文审核2. (收文审核)是由公文处理工作机构对于需要答复办理的收文进行认真检查核实的环节。通过审核符合办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