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公共决策中的心理因素4.1决策者的心理认知4.1.1对他人的认知1.影响对他人认知的客观因素仪表特征表情特征2.影响他人认知的主观效应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决策者与决策对象第一次见面时,在心理上产生的带有感情因素的认知倾向。近因效应。是指决策者对人评价时,该对象近期行为在决策者头脑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了对该人一贯的看法。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对他人的认知过程中,对其核心品质的印象,会对其他品质的认识起掩盖作用。定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又称偏见,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直接影响着随后产生的信息和行为。高阴影效应。又称反衬效应。在认知事务过程中,往往
2、会发生由于差别大的事务相互承托,使人们对事物认识出现偏差。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决策者情感的变化,对一个人、一种现象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个不同极端的评价。4.1.2对自我的认知1.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是以他人为镜,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镜子,这一印象直接影响着个人自我评价的形成。2.自我认知的方法明确自我角色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的情绪消极情绪会降低决策者的理智水平消极情绪会降低决策的效率消极情绪会导致决策者人际关系紧张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首先,要有坚韧的毅力其次,要善于决断最后,要有宽宏的气量4.1.3对社会角色的认知1.角色期待效应是指社会不仅给角色规定
3、了行为规范,而且对角色的实现抱有期望。2.优势个人效应冷场依附心理一边倒3.群体压力和从众效应4.帕金森效应4.1.4决策者的风险态度bcad效用(风险)损失利益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差异分析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差异分析1.a冒险者的心态2.b保守者的心态3.c稳健型的心态4.d一般人的心态4.2决策者的心理压力4.2.1心理压力简介压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是指能引起人们身体和情绪不愉快反应的事件或刺激。1.挫折与压力挫折是指由于感到外在环境因素阻碍了个体预期目标的实现,由此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缺乏挫折损失挫折阻碍挫折2.心理冲突与压力心理冲突是指一种心理矛
4、盾状态,是指决策者心中有两个以上行为动机或偏好同时存在,使人感到左右为难,甚至不知所措。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是指两个动机难以取舍的心理困境。双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心理困境。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3.心理冲突的解决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认识失调是指决策者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或者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导致产生不愉快的、苦恼的或者左右为难的心情。4.2.2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5、1.决策问题的影响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决策目标的数量与难易程度决策后果对决策者利害的关系,也就是说,利害关系大者往往压力也大。2.决策环境的影响决策所冒风险的大小决策时间的限制决策环境的动态变化3.决策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决策执行后回旋余地的大小决策者经验的多少决策责任的可分担程度4.选择的自由度的影响决策者的个性类型选择自由度受限制的程度限制自由度的压力来源4.3决策者对心理压力的适应4.3.1决策者对心理压力的反应1.心理压力负荷量的影响效率心理压力简单工作难易适中困难工作图图 叶杜法则叶杜法则2.心理压力时间的影响3.心理压力的作用刺激生活与工作的进取心满足人们的某种生活需要增加对压力的抵
6、抗力与适应力工作效率及人际关系的有效性降低适应力降低情绪失调及身体不适1.决策心理冲突理论模型无冲突地坚持模式无冲突地改变模式防御性躲避模式极度紧张模式警惕模式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不作改变,是否会有很大风险或不良后果?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做这样的改变,是否会有很大的风险或者不良后果?4.3.2决策心理冲突理论如果上面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是”,就出现第三个问题,能否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案?如果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则决策者可以设法另外寻找更好的方案,以求摆脱困境,此时就出现第四个问题:是否有充裕的时间去搜寻更好的方案并作详细论证?如果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为“是”,那么决策者会进入“警惕”的是或否模式。
7、此时,他会仔细地搜求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对其成效、代价、风险等方面进行冷静的评价,因为有时间,所以他的压力并不大,只属中等。2.决策反应模式比较规范性决策所提出的理性要求:全面而详细地审查所有的候选方案;尽可能全面地辨别所需的目标或价值准则;评价候选方案的所有正面后果和反面后果以及所存在的风险;积极地寻求新的有关信息,以便对候选方案作出再评价;无偏见地消化吸收有关方案后果与出现概率的消息;在作出决策之前,对候选方案的预想结果作出再审查;细致地执行决策,并在执行中进行仔细的监控。只有“警惕反应”模式,决策者才能符合理性决策的要求;最不好的反应模式是防御性躲避;极度紧张模式也不是最好的模式;无冲突地坚
8、持和无冲突地改变也不是好的模式。4.3.3决策者心理对压力的适应1.针对“压力源”的解决办法提高决策能力适当降低决策任务的要求改变认知失调消除对选择制自由度的限制2.磨练应付压力的能力不怕压力,敢于自觉地迎接压力的挑战善于学习,提高对压力的认识学会随时注意自己对压力的反应状态,自觉加以调整学会一些排解压力的方法,减少身心失调。3.暂时的自我身心平衡压抑与否任合理化解释发泄或换位思考投射或幻想4.预计压力的来临4.4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冲突与解决4.4.1群体心理对个体的影响1 .群体助长与群体抑制一个人与他人在一起工作或有他人在场时,工作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群体助长(social facili
9、tation)作用。由于他人在场,使工作、生产出现降质、数量下降的现象叫群体抑制(social inhibition)。2.从众心理与逆反心理从众不从众从中真从众假不从众不从众假从众反从众表面内心从众行为的分类3.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待,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应按照这种共同的期望行事。群体中各成员互相友爱,各成员以作为群体的一员而自豪,对群体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群体具有有力和积极的群体规范。群体的这种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凝聚力。4.群体士气群体去完成共同任务时,常常会显示出积极的态度与高涨的情绪,由这种精神状态所构成的总气氛通常被称为“士气”。生产率
10、士气a士气高生产率低b士气高生产率高c士气低生产率高士气与生产率的关系士气与生产率的关系4.4.2群体冲突及其原因1.群体冲突的定义冲突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因素存在于群体活动的各种过程之中,影响和制约群体及个体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方式,是群体互动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之一。群体冲突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采取相互矛盾、排斥、对抗过激行为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态势。敌对者竞争或斗争目标或利益交互行为2.群体冲突的分类群体内个体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冲突群体期望过高,过分强调整体利益,要求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而放弃或限制个人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期望过高,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当个人目标得不到实现时,就
11、可能对群体心怀不满。群体和成员的期望都高,但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冲突。群体间冲突3.群体冲突的原因观念冲突目标冲突利益冲突行为冲突冲突双方或其中一方对客观条件了解不够,信息沟通不畅,因而判断失误,做出错误决策。冲突双方或其中一方全面了解情况,自以为正确而有意造成冲突。领导风格冲突4.4.3群体冲突的影响1.对冲突本性的认识情景1情景2情景3冲突程度群体绩效2.冲突对群体内部的影响群体内部团结增加,其成员对群体更加忠诚,内部分歧减少。群体由一个非正式的、以游戏为主的群体转变为以工作和完成任务为主的群体。领导的方式逐渐从民主型转为专制型,而且群体成员逐渐心甘情愿忍受专制型的领导。每一群体
12、都逐渐成为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群体。群体要求其成员更加效忠的服从,形成“坚强的阵线”。3.冲突对群体之间关系的影响每一群体都更加把另一群体视为对立的一方,而不是中立的一方。每一群体都会产生偏见,只看到本群体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对于另一群体则只看到它的缺点,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对另一群体的敌意逐渐增加,与对方的交往和沟通减少,结果使偏见难以纠正。4.4.4冲突的解决与利用1.处理冲突的传统对策协商解决法仲裁解决法权威解决法拖延或妥协2.冲突解决的二维空间模式武 断不武断不合作合 作冲突解决的二维空间模式冲突解决的二维空间模式回避型竞争型妥协型合作型体谅型竞争型方式回避型方式体谅型方式合作型方式妥协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