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 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567871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2荷塘月色 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4.2荷塘月色 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4.2荷塘月色 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4.2荷塘月色 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4.2荷塘月色 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荷塘月色朱自清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伦敦杂记,诗论诗言志辨,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了解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这一年,中国接连发了“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朱自清处于彷徨之中,一方面对北洋军阀勾结国民党摧残革命的黑暗现实不满,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思想境界以及个人生活原因,他不可能投身到革命中去,最终选择了“暂时逃避”。但是面对黑暗现实,他又不能安心于“超然”,心情十分矛盾复杂。在这种心境下,朱自清独自来到月下荷塘思考人生理

2、想,写下了传世佳作荷塘月色。文体知识【通感】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你的歌声真甜啊!”中的“甜”字,本来是味觉用词,在这里却应用到听觉上,以味觉来写听觉。这个“甜”字细腻、生动地表现了歌声的柔美、动人,比“好听”“悦耳”更有味道。【莲荷花】莲,又名荷花、芙蓉、芙蕖(q)、藕花、水芙蓉等,未开的花蕾称菡萏(hn dn)。莲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君子花”。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出现了关于莲的描述。后来,“

3、莲”的意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古典诗歌中,赋予莲以美人、爱情、祥瑞、高洁人格、佛心佛性等象征意义,莲花图案和莲花节也成了我国辉煌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基础知识字词积累没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蓊蓊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好句收集(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写出荷叶的风姿)(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写出荷花的美好姿态。)(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4、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烘托环境优雅、宁静)题目赏析荷塘月色的题目就明确文章主要写“荷塘”和“月色”。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文章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结构分析主题归纳荷塘月色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疑难探

5、究1.作者描写了清华园荷塘里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特点情感心理小煤屑路幽僻、寂寞心里颇不宁静荷塘四面的树木无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面对自然美景,有淡淡的喜悦。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波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蛙叫蝉鸣最为热闹2.作者把月下荷塘写得清幽、恬静,荷塘上月色写得朦胧、柔美,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呢?【点拨】(1)作者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6、两方面描写(2)侧面烘托2. 文中“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是如何交织展现的?淡淡的哀愁。文章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下来的描写都是对这种低沉情绪的阐释:小路是曲折、幽僻、寂寞的;池塘边的树是蓊蓊郁郁的;月光是淡淡的;荷香像渺茫的歌声;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虽有热闹的蝉声和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显示出作者心中的失落;想起古人的采莲情景,作者又发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的感慨;想回到梦中的江南,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种表现都是“淡淡的哀愁”融入文中所致。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并存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

7、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不正是作者想摆脱愁绪而欣然前往荷塘的原因吗?往日阴深深的小路,在“满月的光里”却显得很好;作者在寂静中“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世界里”,“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独自受用这美妙的荷塘月色,将自由的思绪寄于无边的美景中,由赏景而思古,联想到古人热闹的采莲场景。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融入到全文之中。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使作者笔下的荷塘之景变得淡雅、安谧、柔和,同时真实自然地反映出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4.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继荷塘美景的描写之后,又专门

8、用几段文字对江南采莲的习俗进行了描绘。这几段文字一直以来都不为选编者和欣赏者看重,甚至曾被中学教材删改。你认为这几段文字究竟有无存在的价值?“忆江南”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它的结构意义不可忽视。我们把对荷塘的描绘和对江南采莲的联想并列起来,不难看出,前者是实,后者是虚: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幻;前者是信目极赏,后者是驰骋想象。作者有意识地将荷塘景与江南景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二者在结构上彼此呼应,使文章表意丰厚。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层次感。从意境上分析,“忆江南”以其欢快明丽的画面,在全文中有夺目之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如诗的描绘,展示了超俗的审美情趣和浓丽清纯的丰满意象。倘若忽

9、略这几段文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胜地以及自由欢快之趣,在读者心中便印记全无,文章在美学意义上也就大为逊色了。朱自清先生创作荷塘月色主要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静淡朦胧的荷塘月色,确实给他带来了愉悦,但那只是短暂的淡淡的喜悦,“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只有江南“南塘采莲”才是自由、幸福、欢乐的生活,那是一种没有任何精神羁绊的自由,一种真正值得追寻和向往的生活。总之,“忆江南”中的采莲赋和西洲曲这几部分内容不论在结构上、意境上,还是在主旨表达上都是必不可少的。5.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富有韵味,作者是如何使语言表达如此完美的?动词的锤炼美。“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

10、凝碧的波痕”,这个“挨”字,活画出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字,仿佛一位丹青妙手在展纸描绘,自然贴切地写出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美、之真。叠词的音韵美。作者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在第二段中,作者写到,“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营造了一种沉寂的氛围,也衬托出淡淡的忧愁。又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不但说明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浓重的气氛。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善于运用比

11、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几句话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月下荷花给人的无穷美感。“袅娜”“羞涩”以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两种情韵的荷花。“袅娜”以女子体态的轻柔优美,状盛开荷花之妍;以本意是难为情的“羞涩”,写待放荷苞之媚。在朦胧月光的照射下,白色荷花的光泽如明珠闪耀,在弥望的田田的荷叶映衬下的零星荷花闪烁的光色形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仿,而荷花质地的白嫩丰润水灵与刚洗浴的姣好的肌肤相似。前一句以物喻花,后一句以人

12、比花,从光、亮、质多角度写荷花的美。所谓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简言之,就是感觉的转化、迁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中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清香”与“歌声”这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特色鉴赏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往往

13、需要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或者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把景物的某些特征写活,写生动。下面我们从四个角度做简要分析。注意景物的时间特点。同一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特点,如文中月下的荷塘:“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只有在月光下,才会出现这般景致,作者抓住“朦胧”“淡淡”“轻纱”等特征来写,是抓住景物的时间特点。注意景物的动静特点。在写景时,既可以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可以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如果能做到动静结合,就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14、。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段文字,就很好地描写出荷塘的动景。注意景物的形状和色彩。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描形绘景生动传神;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多方设喻,将景物与情思融为一体,写出来的景物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点争鸣1.对于朱自清先生浸透文中的淡淡哀愁,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也有人认为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你的认识。观点一:这浸透文中的

15、“哀愁”,是作者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候,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是一种高度的国家责任感的流露。这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忧患意识的体现,他们即便身处陋室,穷愁潦倒,也不忘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观点二:这里可以窥见中国知识分子既充满忧患意识,又有其“软弱性”,只知抒发心中伤感惆怅,而缺乏壮士情怀,更缺乏大丈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责任感。2.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观点一:“我”是一个“文人”。作者虽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但是作为“斗士”,他对政治的敏感远不及他对自然风光、人情事故来得细致传神,常常辨不明政局的好坏、政党的是非,本文可以说是作者作为文人的寄情山水的咏怀之作。观点二:“我”是一个中庸的“懦夫”。月下荷塘,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么调和、适中、安逸,这正是作者从中和主义思想出发追求一种适度的生活情趣的流露。以此看出来朱自清的思想是矛盾复杂的,他对现实不满但又不敢抗争,所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懦夫。观点三:“我”是一个时代的“平民”。作者在课文中自塑的形象,是一位平凡的丈夫和拘谨的教师,他心地温厚,个性平和,处事谨慎,有所追求又“放不开”。散文中的情,既有作者个性、人格的印记,又有社会生活、时代风云留下的痕迹,既有独特性,又有时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4.2荷塘月色 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