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56913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4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科教科版版五五年级年级科学下科学下册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20 年 02 月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需要一定的操作规范,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完成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

2、中的沉浮的实验。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 有关系。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 1 个,罐头瓶盖 1 个。 分组实验一水槽 1 个,材料 7 种(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 盖空瓶、萝卜和橡皮) ,实验记录表。 分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 ,小刀 1 把,回形针 5 枚,木 块 3 块,透明胶带,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设定标准(预设 5 分钟) 实验材料:水槽、罐头瓶盖 1.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沉与浮单元学习,我这里有一个铁质的罐头瓶盖, 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浮后放入水中或猜

3、测沉后放在水面。 ) 2.同样一个物体放入水中却有不同的结果,到底算沉还是浮呢?我们需要有一 个操作的标准, 我们需要拿着物体在水中间再放手, 放手后物体碰到容器底部为沉, 可以用“”表示;放手后漂在水面的为浮,可以用“”表示。 (板书:沉 水底 浮 水面) 3.如果有一个物体被轻轻放入水中,既没有碰到底部,也没有漂在水面,只是 停在水的中间,我们应该如何判断? 4.为了方便研究, 我们需要统一标准, 我们规定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在水中间 2 的都属于浮。 (板书: 水中) 5.标准确定了,我们就可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揭示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科学探索:物体的沉浮(预设

4、 32 分钟) (一)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预设 14 分钟) 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萝卜和橡皮 1.出示材料,学生说说材料名称。 2.学生猜测小石块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明理由。 3.学生自由猜测,把预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入表格。 4.汇报交流。 5.实验提示:轻拿轻放,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其它观察,用“”表示沉; 用“”表示浮,实验完成后把所有的材料放回原位。 6.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7.交流汇报。 (1)有没有出现预测错误? (2)我们在预测时,判断物体沉浮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3)你们觉得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那些? (板书:影响沉

5、浮的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8.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研究, 我们了解到影响沉浮的因素有: 体积大小、 轻重、 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那么你们觉得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的容易浮还是 沉?体积大容易浮还是沉?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那么谁的想法是对的呢?我 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实验来证明。 (二)探究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预设 18 分钟) 材料准备: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 5 枚,小木块 3 块、透明胶带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 把它们切成一半大小, 它的重量,体积减小了多少?你们觉 得它在水中是浮还是沉?萝卜是不是也是这样?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6、把两枚 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少量透明胶把两块木块粘 在一起,放入水中,还是浮的吗?用更多的回形针和木头呢? 2.学生分两批进行预测,填写表格,并写清理由。 3.演示切分橡皮的方法,提醒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整理实验材料,将材料放回原处。 6.交流汇报: (1) 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 把它们切成一半大小是浮还是沉?再切成四分之 一呢?八分之一呢?切得更小呢?萝卜呢? 3 (2)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一块木块 在水中是浮的,用少量透明胶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还是浮的吗?用更

7、多的回形针和木头呢? 7.小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三、总结拓展(预设 3 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发现什么?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判断物体沉浮是有一定的标准。 而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改变的. 这和我们原先的想法是不相符的,那么物体的沉浮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 下节课将继续探索。 【教学后记】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

8、,体 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科学态度目标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在潜水艇中的应用。 2.改变物体体积、轻重能改变沉浮状态,寻找相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质量相同时 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 难点对比“同种材料构成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无关”与“不同种 材料构成的物体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这两个

9、概念的矛盾冲突点。 【教学准备】 教师潜水艇模型 学生每组一个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 立方体、小瓶子、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出示 ppt 图片:苹果、小石头、萝卜、泡沫、木块、回形针、小瓶子。 1.提问: 我们已经知道,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 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 大小有关系吗?(预设:重的沉轻的浮,大的沉小的浮。 ) 2.学生观察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 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预设:体积

10、大小与沉浮没有关系。 ) 3.学生观察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 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 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预设:物体轻重与沉浮没有关系。 )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 之间的关系? 5.揭示课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板书) 二、探索一: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预设 25 分钟) 材料准备: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 5 个,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5 个, 实验报告单两张。 1.出示实验材料,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及讲解材料用途。 2.出示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说一说要怎样填写。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 实

11、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小球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5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立方体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交流汇报: (1)从第一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体积相同时重的 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 (2)从第二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质量相同时小的 容易沉大的容易浮。 (3)对比这两组实验我们发现怎样的物体更容易浮?(预设:体积大轻的容易 浮,体积小重的容易沉物体的沉

12、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4)小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5.提问: 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 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 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预设: 上节课的材料同时改变了几个条件,影响了实验的准确。 ) 三、探索二:潜水艇的研究(预设 8 分钟) 材料准备: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记录单。 1.教师展示潜水艇模型。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潜水艇。 2.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 来做个模拟实验。 “潜水艇”沉浮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小瓶子状态 大部

13、分浮 小部分浮 沉到底 沙子数量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没有改变的因素是什么?(预设:改 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 6 页的灰色文字。 四、拓展:制作浮沉子(预设 2 分钟) 自学资料库 21 页。制作一个“浮沉子” ,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后记】 6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

14、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物体沉浮状态在造船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学生量杯、橡皮泥若干、记录表等各 12 份等。 教师量杯一个、橡皮泥、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1.出示一杯水和一块实心的橡皮泥。 有的物

15、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出示橡皮泥)老师这里有一 块实心的橡皮泥,如果把它放入水中,它是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测) (预设:沉。 ) 2.演示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现在, 我就把这块橡皮泥放入水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 设:橡皮泥沉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了。 ) 3.提问:同一块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揭示课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板书) 二、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预设 17 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活动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7 1.引导学生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板书) 。 提问: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

16、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 发生变化? (预设:重量没有变) 2.提问:怎样做才能知道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预设: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量杯。 ) (1)在量杯中装入 200 毫升水。 (2)测出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再减去量杯原来的刻度。 (3)怎样让数据更精确呢? 注意: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量杯中液体的凹液面相平。 3.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相同重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一。 出示实验步骤及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 200 毫升水。 (2)准备四块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分别做成四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板书) 。 (3)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

17、不要把水溅出来。观察记录好水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相同质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1 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度 沉浮状况 实心橡皮泥形状 实心橡皮泥形状 实心橡皮泥形状 实心橡皮泥形状 我们的发现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 不会发生改变,量杯中的水面都上升了。 ) 活动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 提问: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在水中下沉,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 (预设: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

18、空心等。 ) (板书) 2. 学生相互合作,完成能浮在水面的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沉浮实验。 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杯子中水的高度变化,也记录在表 格中。 出示实验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 200 毫升水。 。 (2)准备三块相同质量橡皮泥,做成三种能浮在水面不同的形状。 8 (3)将做好的橡皮泥,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来。记录放 入后杯中水的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橡皮泥能浮的不同形状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2 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度 能浮的形状 能浮的形状 能浮的形状 3.学生分组实验,教

19、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5 分钟) 材料准备:记录纸 1.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沉和浮的不同形状,浸入水中的体积 不同,杯子中水上升的高度也不同。 ) 2. 认识:排开的水量 讲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板书)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 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 3.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两张实验

20、记录表 完成实验记录表 1 和 2 的空白列,添加“排开的水量”并计算出几种形状的排 开的水量的数据。 4.提问:对比两张表格上面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 即浸入水的体积小,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 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 (板书) 5.总结: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 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 了变化。 (板书) 四、拓展: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预设 5 分钟) 1.提问: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 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

21、吗? (预设:就是因为排开的水量很大。 ) 9 2.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这个怎样做呢?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本课知识解答,并为下一课做铺垫。 【教学后记】 造一艘小船造一艘小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 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3.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

22、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 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人类创造发明船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 增大。 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槽、若干橡皮泥、垫圈、汇总表。 小组水槽一个、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圈、记录单、毛巾。 【教学过程】 一、聚焦:船的发展史(预设 3 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船的发明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自从有了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

23、人类的 10 物资运输和交流也大大增加。可以说,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下面就请同学们 一起来欣赏一下船的发展史。 2.播放课件“船的发展史”并进行介绍: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 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3.欣赏了那么多船,我们今天也自己来造一艘小船。 (出示课题:造一艘小船) 二、探索:橡皮泥小船制作赛(预设 20 分钟)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 3 块橡皮泥、若干垫圈、水槽、毛巾、记录单。 1.出示橡皮泥,上节课我们已经能够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了,那怎样造出一 艘装载量比较大的小船呢?今天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吧。 2.提问:既然要比赛,我们怎样能够保证比赛公平呢

24、? 3.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橡皮泥重量相同、橡皮泥要一样、测量的重物要相 同。 ) 4.集体制订比赛规则(全班汇报交流,补充,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1)相同体积的同种类型橡皮泥; (2)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 (3)比比谁制作的小船装载量大; (4)时间限制在 10 分钟内。 5.组织学生分小组制作 3 艘橡皮泥小船,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小组内测试:将船装载的货物量,记录在表中。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先把船平稳地放入水中,不可以浸水。 (2) 放垫圈的时候尽可能平稳, 一个一个地放, 当最后一个放入船中而船沉了, 那么最后一个不算船的载重。 (3)边放边数,实验一次

25、,注意卫生。 造一艘小船记录表 第( )小组 序号 小船承载的垫圈数量(个) 排序 经验和想法 1 2 3 三、研讨:交流体会和经验(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全班汇总表 1.小组上报组内装载量最大的小船,汇总数据,准备交流研讨。 造一艘小船汇总表 11 小组 小船承载的垫圈数量(个)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2.学生反馈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预设:船要放平稳、要轻轻地放垫圈、放 垫圈时要注意保持船的平衡等。 ) 3.观察全班的数据表,请小船装载量最大和最小的同学介绍经验和想法,并展 示小船。 4.教师小结: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 也随

26、之增大。 (板书) 四、拓展:设计一艘个性船(预设 12 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出示我的造船计划 1.如果请你用身边的废弃物品制作一艘装载量更大的小船,你想制作一艘什么 样的小船呢? 课件出示问题: (1)我们想造什么样的小船? (2)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我们的小船有哪些特点? 2.小组讨论与设计,并列出自己需要准备的材料,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 3.课后寻找废弃物品按照设计图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小船,下节课进行展示、 评价。 【教学后记】 12 浮力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 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

27、.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 于重力。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能通过实验来收集数据,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 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浮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 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8、 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水槽、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 3 块、弹簧秤、细线、 滑轮、记录表。 学生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 杯(共用) ,细线,记录表一。 小组实验三:弹簧秤一个,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 精确刻度杯(共用) ,细线,记录表二。 建议:如果可以准备溢水杯,可以更加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水槽、木块或泡沫塑料块 13 1.同学们,今天我

29、们继续来探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大家先说生活中见到物体浮 在水面的现象。 2.感受活动。 分组观察木块、 泡沫塑料块在在水面的沉浮情况。 用手轻压木块、 泡沫塑料块,有什么感觉? 3.学生交流感受。 (手向下压,感觉木块、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 ) 4.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 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揭示课题) 5. 师生共同分析浮在水面静止的木块受力情况。 (当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除了受到浮力,还会受到重力。这时候浮力和重力 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 二、浮力的测量(预设 25 分钟) 活动一:如何测量泡沫块受到水的浮力? 1.测量重力可

30、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一般只能测拉力,不能够测压力,怎么办? 3.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实验方案的设计。 (此处的实验设计比较难,学生难以想到课本设计的方法,教师可以出示实验 材料,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将压力转化为拉力,再把拉力的方向通过滑轮进行改变, 方便实验的进行。 ) 4.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的讨论。 (预设:物体的重力竖直向下,拉力也向下,那么受到的浮力应该是物体重力 和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和。 ) 5.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 (共用) ,细线,记录表。 实验活动前先明确记录单内容及操作注

31、意事项。泡沫块自重测量一次就可以。 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浸入水中后,刻度杯中水上升的体积。 实验注意提示: (1)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 (浮力 = 重力 + 拉力) (2)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 (3)泡沫块浸入水中不同的量进行实验。分别是: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 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 (4)每次读数时弹簧称要尽量把线拉直。并且夹角尽量减小。 (5)填好实验记录表。 (表一: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14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N) 浮力(N) 排开的水量(毫升) 6.讨论交流: (1)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2)重力、拉力、浮

32、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预设: 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排开的水量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 活动二: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实验材料:弹簧秤一个,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 确刻度杯(共用) ,细线,记录表。 1.提问讨论:不同大小的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一样?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表二: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讨论交流: (1)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预设: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 三、解释应用(预设:5 分钟

33、) 提问: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当把泡沫块压入水中时,浮力等于手的压力加上泡沫块的重力,显然浮力大 于重力。当一松手时,少了手向下的压力,这时浮力又大于重力,此时浮力的方向 是向上的,所以物体就会向上浮。当泡沫块浮在水面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不 再上浮也不下沉。 ) 四、拓展、练习(预设 5 分钟) 思考: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 【教学后记】 小木块 中木块 大木块 重力(N) 拉力(N) 浮力(N) 排开的水量(毫升) 15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2.下沉的物体

34、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科学探究目标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养成用实验证明的习惯。 2.懂得正确记录与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验科学实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2.分析数据,发现科学规律。 难点 1.设计实验。 2.画示意图。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记录单。 小组三个钩码、一条细绳子、一个 2.5N 的测力计、一个 100 毫升量筒、 一杯清水。 教师两个钩码、两条细绳子、一个 2.

35、5N 的测力计、一根杠杆尺、 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有关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分钟) 材料准备:一个钩码、一条细绳子、一杯清水 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 ,知道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 力的作用,而且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你能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吗? 2.把一个钩码放入水中, 提问: 像这样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顺 势板书课题) 3.学生猜测,你的依据是什么? 二、探索: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预设 25 分钟) 16 (一)材料准备:两个钩码、两条细绳子、一个 2.5N 的测力计、一根杠杆尺、 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 1.提问:你能

36、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可以实现的就现场做一做,以演示为主) 4.教师出示一组材料帮助学生设计方法(课件) 。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边汇报方法边演示。 6.受到的浮力大小可以测量吗?怎么测? 7.集体讨论交流。 8.小结: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板书) 实验方法指导: 方法一:先测出空气中的重力,再测出水中的重力,比较得出受到的浮力。 (注 意钩码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方法二:先把杠杆尺两端各挂一个钩码保持平衡,再把其中一端的钩码浸入水 中,看是否平衡,解释原因。 (二)材料准备:小组准备:三个钩码、一条细绳子、一个 2.5

37、N 的测力计、一 个 100 毫升量筒、一杯清水。 1.提问: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吗?如果不一样,与什么因 素有关? 2.猜测(可结合前一课知识进行) 。 3.再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这次教师直接提供材料,根据材料设计) 4.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测量记录。 实验方法指导: 方法一:一个钩码完全浸入水中,测出浮力; 两个钩码完全浸入水中,测出浮力; 三个钩码完全浸入水中,测出浮力。 方法二:三个钩码连成一串,然后再: 一个钩码完全浸入水中,测出浮力; 两个钩码完全浸入水中,测出浮力; 三个钩码完全浸入水中,测出浮力。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7 分钟) 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 1

38、.围绕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个活动在学 生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可以照顾到不同进度的小组)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 解决问题: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吗? 17 如果会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你的依据是什么? 3.集体补充,小结: 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板书) 。 四、拓展、练习(预设 5 分钟) 1.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 沉浮的原因。 板书: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下沉 ;浮力重力,漂浮 2.考考大家(课堂练习,PPT 展示,详见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马铃薯在

39、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科学态度目标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未知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 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难点规范实验操作,完成调制液体和加热液滴两个实验。 【教学准备

40、】 教师多媒体课件、浓糖水 1 杯、石块 1 块、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清水 1 杯、马铃薯一个、食盐若干、勺子 1 个、玻璃棒 1 根、一次性筷 子 1 双、毛巾 1 条、酒精灯 1 盏、火柴 1 盒、调羹 2 个(带塑料柄) 、活动记录表。 18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题(预设 2 分钟) 材料准备:清水 1 杯、浓糖水 1 杯、马铃薯 1 个 1.提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关系如何?(预设:不同材 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 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 2.出示材料:清水 1 杯、浓糖水 1

41、 杯、马铃薯 1 个 提问:把同一个马铃薯放入两杯不同的液体中,是沉还是浮?(预设:马铃薯 放入两杯不同的液体中都是沉的。 ) 3.揭示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 二、探究马铃薯的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清水 1 杯、浓糖水 1 杯、马铃薯 1 个、一次性筷子 1 双、毛巾 1 条 1.老师依次把马铃薯放入两个烧杯中(用一次性筷子夹出并用毛巾擦干), 提问: (1)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状况?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什么因素 有关?(预设: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液体有关) (2)1 号杯里装的是什么?(预设:清水,板书:清水)2 号呢?(预设:盐 水,板书:盐水

42、) 2.提问:大家都认为 2 号杯里装的是盐水,那么老师给你们食盐等材料,能不 能调制一杯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能) 三、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预设 18 分钟) 材料准备:清水 1 杯、马铃薯一个、玻璃棒 1 根、食盐若干、勺子 1 个、一 次性筷子 1 双、毛巾 1 条、活动记录表 1 份 1.出示材料:清水 1 杯、马铃薯一个、玻璃棒 1 根、食盐若干、一次性筷子 1 双、毛巾 1 条、活动记录表 1 份。 (1)老师边出示材料边介绍材料的使用方法。 (2)组织学生思考: 如何加盐?(预设:1 克 1 克加;2 克 2 克加;1 勺 1 勺加) 如何取、放马铃薯?(预设

43、:用一次性筷子夹 ) 什么时候调制结束?(预设:等马铃薯浮起来实验就结束 ) 调制结束后我们该怎样做?(预设:整理好实验器材) 2.出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先在这 里写上组别,然后边调制边记录,比如第 1 勺,溶解完,马铃薯是沉的,记录下来, 再加第 2 勺, 直到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实验结束后, 还要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3.出示温馨提示,介绍说明: 19 温馨提示: 食盐一平勺一平勺的加,等第一勺完全溶解了,放入马铃薯观察,如果下沉、 则把马铃薯拿出来,再加第二勺,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用筷子取放马铃薯,并注意用毛巾把水擦干; 实验结束,整理好器

44、材,送回原处; 做好组内分工。 4.学生领取材料。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整理好器材并放回原处。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提问: (1)你们小组能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能 ) (2)是不是只要水里溶解了食盐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不是) (3)什么样的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预设:一定浓度的盐水,才能使 马铃薯浮起来) 8.小结。 四、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液体(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浓糖水 1 杯、浓盐水 1 杯、酒精灯 1 盏、火柴 1 盒、调羹 2 把(带塑料 柄) 、滴管 2 根 1.出示 2 号杯子。提问:2 号杯子里的液体真的是盐

45、水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证 明?(预设:尝、蒸发) 2.出示材料:酒精灯 1 盏、火柴 1 盒、调羹 2 把(带塑料柄) 、滴管 2 根 介绍给液滴加热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方法: 用滴管从两个烧杯(教师提供的 2 号杯子和学生自己配置的浓盐水)中各取 一滴液体,滴在调羹上。 用酒精灯对调羹里的滴液进行加热。 滴液变干后,观察比较调羹里留下的痕迹。 (2)注意事项: 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实验结束后,把器材整理好放到桌子中间。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液滴进行加热,老师巡视指导。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两个液滴留下的痕迹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2)2 号杯子里面的液体

46、是不是盐水?(预设:不是) 5.教师介绍:2 号杯子里装的其实是浓糖水。 (板书:糖水) 20 6.小结: 五、资料阅读。 (预设 3 分钟) 1PPT 出示: (教材第 18 页: “淹不死的湖死海” ) 2学生带问题阅读:为什么死海淹不死人?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死海里的海水含盐量很高,相同体积的海水比同 体积的人重,人在海水里不会下沉,所以死海淹不死人。 ) 六、拓展延伸(预设 2 分钟) 材料准备:马铃薯 1 个、浓盐水 1 杯、清水 1 杯、石块 1 块 1.把马铃薯放入浓盐水。 提问: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杯子里的马铃薯沉下去? (预设: 往里面加清水) 2.教师演示。

47、 提问:为什么加入清水后马铃薯会下沉?(预设:盐水的浓度下降了,马铃薯 也就沉下去了) 3.出示石块。 提问:我们能调制出一杯浓盐水使石块浮起来吗?(预设:能) 4.请同学们回家后动手去做一做。 【教学后记】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 在水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 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 体中上浮。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

48、结,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1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液体对物体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我们可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难点运用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的轻重比较,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教师马铃薯、浓盐水、浓糖水、清水、天平秤、量筒、烧杯、橡皮、塑料 小组马铃薯、浓盐水、浓糖水、清水、回形针、天平秤、量筒、烧杯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预设 4 分钟) 出示一杯清水,将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提问:有什么办法让马铃薯浮起来? 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白糖/味精后,马铃薯就浮起来了,为什么? 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白糖/味精后,这么杯液体哪些会变化? 盐水比清水重是什么意思?可以怎么证明? 教师演示:量取同体积的清水和盐水,放天平上比较轻重。 确实同体积的盐水比清水重,那马铃薯和它们比较会怎样呢? 7.出示课题: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探索:比较清水、盐水、马铃薯的轻重(预设 20 分钟) 清水、浓盐水、马铃薯怎么比轻重? 如何获得马铃薯的体积?课件演示 与马铃薯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怎么获得? 方法一:使用量筒量取与马铃薯一样的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 方法二:使用溢水杯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旧教材(2001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