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请先预览】 2020.4.16一、目前我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二、开学前准备三、开学后管理四、应急处置内容内容一、我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p疫情,1月20日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3月11日世界大流行。p流行病学特征p传染源:患者、无症状感染者p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p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p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p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截至4月1日,全县累计报告确诊病
2、例5例,未发现无症状感染者,2月9日后无新增病例。所有病例均已出院,处于三阶式接续管理的第三阶段,我们对本人及家属32人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3月份配合乡镇园区政府对规模以上企业全面进行了复工复产指导。 目前重点工作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主要抓好重点人群管理。 抽调人群到车站进行轮班值守,去机场值守接境外返回人员,去武汉支援人员已返回。 下一步学校复学将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工作重点,相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前一段抗疫工作的宝贵经验,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开学前准备(一)组织领导p成立组织:学校成立由校长/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
3、人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p成员:包括校主要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校医、班主任、后勤处、少先队/团委等,明确防控职责,责任落实到人。(二)预案方案(三案九制)p制定学校疫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心理干预方案,明确日常防控工作内容和发生疑似病例时如何处置。p完善相关制度。p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制度p复课/复工证明查验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通风消毒制度p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外来人员入校管理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三)联防联控p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学校、年级、班级、家长,班主任是班级疫情防控的第
4、一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校(园)疫情防控信息工作,信息准确、一致、统一,做好信息保密工作。p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院、社区卫生防控等人员及联系方式,加强沟通。(四)提前排查p明确部门及班级人员管理职责,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疾病史等相关信息,严禁师生员工带病返岗返校p学校及时汇总师生员工健康信息,实行“日报告”与“零报告”制度,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p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属地疾控联系p首日开学 严防严控!人员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p高风险人群定义p曾经被诊断为疫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p近14 天与疫情确诊病例、疑似病
5、例、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p近14 天有武汉旅居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或有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伊朗、韩国等高风险国家旅居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p高风险人群管理p暂不返校,待卫生健康部门评估,且最近1 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返校;p暂不返校,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集中隔离14 天,并在14 天后核酸检测阴性,方可返校;p暂不返校,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集中隔离14 天,并在14 天后核酸检测阴性,方可返校。人员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p中风险人群定义p近14 天有发热(腋温37.3、额温36.8)、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p近14 天有非武汉市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入境来皖(回皖)
6、人员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和教职员工p中风险人群管理p暂缓返校,到医疗机构进行排除诊断,且治愈后方可返校。p暂缓返校,居家自我观察14 天,期间没有出现疫情可疑症状者方可返校。(五)培训演练p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疾病知识、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以及各项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p对全校学生开展防控知识教育培训,确保学生在校活动符合防控要求;p开展疫情防控处置演练。熟悉从发现,报告,隔离,转移,消杀、密接人员管理等处置流程。(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p开展校园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内教室、宿舍、食堂、会议室、厕所、卫生间等重要公共场所的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p在公共区域设置口
7、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p全面检修洗手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水龙头不足的配备免洗手消毒剂。(七)物资储备(七)物资储备p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工作服、隔离衣、医用防护服、乳胶手套、一次性帽子等。p晨午晚检物品:红外体温探测器、体温枪、水银温度计等,p消毒用品:环境的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皮肤消毒剂(75%乙醇、碘伏)以及其他消毒凝胶。p消毒器械:超低容量喷雾器、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等;p其他设备:循环空气消毒机,红外体温仪。学校基本防护防疫用品清单物品类型名称体温监测用品红外体温探测器(有条件的学校)额
8、温枪水银温度计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手消毒用品洗手液表面消毒剂及其用 品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含氯消毒粉、含氯泡腾 片)常量喷雾器消毒用塑料桶抹布,拖把一次性手套垃圾处置用品医用垃圾桶垃圾塑料袋(八)设立健康观察室普通中小学p用于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疫情相关症状的学生一过性健康观察p相对独立、与教学场所、师生寝室保持一定安全距离p挂有“学校隔离观察室”标识p通风、采光、照明良好p配备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卫生间用后清洗通风、消毒;(九)设立隔离观察室寄宿制学校p相对独立的场所、通风良好、与教学场所、师生寝室保持一定安全距离p隔离分区:分为生活区、物质保障供应区和医学观察区,分区标识明确p设施齐全:单
9、间,配备洗手设施,卫生间用后清洗通风、消毒;p提醒标识。挂有“学校隔离观察室”标识,门前有“闲人免进”等提醒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入隔离区域;p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三、开学后管理(一)错时错峰安排进出校园 在家预先测温,体温正常方可上学,进校时再次测量体温,合格者方可进校。 师生员工进校后须先落实手卫生措施再进入办公或学习场所。 错时安排不同学段和年级学生入校和离校时间,学生按照指定校园出入口分区错时上学、放学。 引导家长在指定接送区域接送学生,快接快送,避免人员聚集。 校园内提前设置学生进校、行走线路指示标线标牌。(二)健康监测之晨午(晚)检管理 普通中小学校实行晨午检制度,住宿
10、制增加晚检制度。学生、教职员工每天早晨入校或者进入教学区上第一节课或者进入各自办公地点之前,专人进行体温检测; 班主任等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单位负责人对教职员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学校每日定时汇总,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有疑似传染病疫情或可能存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还要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三)健康监测之缺课、缺勤登记与追踪 做好缺课、缺勤、早退记录,对因病缺课、缺勤、早退学生和教 职员工及时追访和上报。 班主任老师负责每日登记缺课、早退的学生,追踪缺课、早退原因,并做好记录; 办公室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员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 录; 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核实学生和教职
11、员工因病缺课、缺勤信息,于当日定时上报给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有疑似疫情或可能存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还要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若当日无人因病缺课、缺勤,需进行零报告。(四)做好教室管理工作 公共教室仅供教学使用,暂停其他聚集性活动; 固定座位,尽量拉开间距; 必要时错峰上课; 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在上课前后均要洗手; 学生上课时佩戴口罩; 教室消毒、通风:保持教室、厕所等部位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 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课间开窗通风。天气适宜时,可全天候开窗通风 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 行消毒,每日两次;(五)做好师生就餐安排 做好分时段、固定
12、座位、单向隔座、对向错位、分散就餐的安排。 可以班级为单位,分批到食堂取餐,返回教室、宿舍或办公室就餐。 或分餐配送至教室、宿舍或办公室,严禁聚集就餐。 就餐排队时要保持1米距离。(六)做好学生课间活动安排 按照班级划定课间活动区域,学生实行分散活动,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 做好同楼层班级课间学生如厕引导,避免拥挤聚集。 校园内游泳池、健身房疫情期间暂停开放。 可以采用网络形式组织升旗仪式 暂停 聚集性教学和教研活动 跑操等大型聚集性活动 眼保健操“课后三点半”服务、学校少年宫、学生研学游、社会实践 任何进校园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活动(七)做好宿舍管理工作 1.宿舍管理人员要求 持有效健康证
13、件上岗,非低风险地区点对点回校的工作人员, 要在学校所在地的居住地自我观察14天,无肺炎者方可工作;对宿舍管理人员开展传染病疾病防控知识、感染管理知识和 自我防护常识培训。 2.通风、消毒 返校前两天连续开窗通风,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 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返校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采用 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宿舍区域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一次;消毒的基本知识和含氯消毒剂配制见附件1。 3.实施晨午晚检制度 每日早晨上课前、下午上课前和晚上回宿舍前3次进行体温 测量,询问有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身体 不适的学生;没有进行晨午晚检的
14、学生,要及时与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 4.严格门卫管理 学生需凭校园卡等有效证件进出宿舍;外来人员(访客)不得进入宿舍,校内相关人员进入宿舍需 核实相关证件,并进行体温测量、登记,无异常方可进入。(八)加强防控知识教育 组织以疫情防控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开学第一课” ,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九)其他持续开展工作:(九)其他持续开展工作:严格落实“二案八制”、保持校园环境卫生、强化食堂和校园安全管理、持续储备防疫物资、建立家校联动机制等(十)医用口罩使用指引 更换和存放:每4小时更换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此期间,若无明显脏污、变形、损坏,可重复使用;若口罩被
15、污染,应立即更换, 不可重复使用。每人需准备一个清洁、透气的纸袋存放个人医用口罩, 并标记姓名,确保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 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口罩抵住下巴;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 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医用一次性口罩,蓝色面朝外,白色面贴口鼻。 摘脱方法:口罩外侧吸附了大量细菌,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应将口罩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 放入
16、清洁的自封袋中。不宜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随意丢弃,避免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摘脱口罩之后,一定要记得清洗双手,保持手卫生。 处理:设置专用回收口罩垃圾桶,有盖,内置垃圾袋,日产日清,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和其他垃圾一并清运处理。 (十一)强化洗手p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p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
17、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p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内、外、夹、弓、大、立、腕(十二)预防性消毒工作 1、消毒原则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 加强通风:保持教室、厕所等部位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 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天气适宜时,可全天候开窗通风; 分别采用擦拭消毒法和喷洒消毒法对教学区域和物体表面进 行消毒,每日两次; 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 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75%酒精易燃,切记喷雾消毒; 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
18、品造成损坏。 2、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 日光曝晒法:对图书、床垫、被褥、衣服等在日光下曝晒4 6小时,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各方面都能被日光直接照射。 煮沸消毒法:对餐具、棉织物、金属物等耐湿、耐热物品浸 没于水中煮沸,持续1530分钟。 (2)化学消毒法 擦拭消毒法:对手机、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将抹布用清水洗净、拧干,再擦拭物体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喷洒消毒法:对室内空气、墙面、地面和家具表面等,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雾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喷洒,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消毒后开窗通风。消毒人员应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将食品、衣物
19、等物体存放好,空气消毒前须关好门窗。 配制方法: 有效氯浓度500 mg/L含氯消毒剂配制:84消毒液,如其有效氯含量为5%,按照1份84消毒液加100倍的 水稀释即可,如其有效氯含量为4%,则按照1:80比例。 若配制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的含氯消毒剂时,水量加倍;四、应急处置应急处置p校园一旦出现疫情,要立即响应,启动应急程序。病例要立即住院救治,密切接触者要隔离观察,病例接触过的地方开展消毒,同时做好病例康复后的复学、复工等工作。具体工作流程p经过排查,发现有疫情相关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并第一时间安置在健康观察室,并有专人陪伴与观察症状变化情况。p立即报告:第一发现人要立即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报告给学校疫情领导组,启动学校响应;p通知家长或送医:学校要立即通知家长前来接回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为寄宿制学校,家长无法及时赶到的,校方安排送医。p全面消毒:儿童被家长接走后,健康观察室区域内进行全面消毒,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消毒后,按医疗废弃物处理。疑似症状应急处置流程 师生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 要立即带至临时隔离室隔离,专人陪护观察病情 现场教师要立即报告信息组负责人 信息组负责人立即报告学校主要负责人、属地卫健、疾控部门和所属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应急组立即组织送到定点医院诊治,或通知家长带回就医 患者接触过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