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信息技术2.0培训下的 祝福教学设计授课科目:语文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与能力:1.熟悉全文,用精简的话概括故事情节。2.能够说出文章所采用的倒叙手法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借警官探案的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导致 “祥林嫂之死”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能力点展示1.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在上课之前,提前布置小说基础知识问卷给学生进行填写,了解学生的小说知识掌握情况,课上有针对性进行复习。2.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整个教学过程
2、都采用了PPT辅助课堂教学。3.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借用演示文稿,通过动画切换,引导学生回顾和记忆小说知识,借此引入本课小说祝福的讲解。4.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将学生较为熟悉的鲁迅其人,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更加迅速地回顾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内容更为丰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2.教学难点:认识到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齐读单元导读,思考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什么?小说。之前大家已经接触过小说这种文体,接下来我们一起
3、回忆一下小说的相关知识:定义、三要素、刻画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的结构、环境描写的种类以及小说的叙述顺序。2020年,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侵扰,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而多年前,当祝福中的“我”回到故乡时,也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最终选择决然离去。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那个春节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祝福。二、知人论世(结合PPT,插入微视频)1.鲁迅其人2.彷徨3.创作背景三、封建思想1.三纲五常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
4、,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封建礼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制定的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封建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2.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3贞节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
5、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4.封建祭祀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结构梳理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2.鲁迅先生采用倒序的手法描写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
6、精简的话概括小说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五、祥林嫂的人物形象(1)外貌描写1.第二处:头上扎着白头绳:寡妇身份 脸色青黄:生活艰辛 但两颊还是红的:青春的活力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的劳动妇女以精神力量抗拒着人生灾难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2.第三处: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还是寡妇 两颊消失了血色:青春的活力已经不复存在 眼角上精神了: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一个精神受到挫伤,精神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但仍在勉强维持着的妇女形象。3.第一处:不仅青春活力不在,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睛间或一轮”说明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
7、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4.眼睛的作用a) 揭示祥林嫂善良老实的精神品质;b) 揭示她的痛苦和悲哀;c) 揭示祥林嫂性格与精神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d) 通过对眼睛的描写揭示祥林嫂的挣扎、反抗和追求。(2)语言描写与我对话灵魂有无(9-15) 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希望有/无)对四婶讲阿毛(68、69 ) 痛苦、自责对大家讲阿毛(78) 麻木、空虚与柳妈的对话(90-101) 精神重压,陷入恐惧(3)细节描写碗是破的:她很穷;碗中是空的: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4)祥林嫂的反抗精神1.
8、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直面封建妇道、孝道,维护自我尊严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动作描写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鬼神之说发出质疑2.抗争成功了吗?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实质是什么?逃 躲避被卖;撞 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捐 向封建迷信低头实质:这些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反映了祥林嫂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观念与迷信思想,祥林嫂性格中落后与愚昧是很突出的。悲剧人物总有悲剧性格(5)总结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安分、蒙昧:以为辛
9、勤劳作能安心生存;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模仿今日说法口吻:年底,大家纷纷迎接新年的时候,浙江绍兴鲁镇却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妇女在新年祝福的当天突然去世,而死因未明。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这个妇女死亡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祝福这篇课文。二、教学内容(具体操作)(一)情节回顾自己的话来简要概括一下小说内容。(二)案件调查同学们的身份是专案调查者,分小组合作组成专案组,从课文中调查祥林嫂的生平档案,完成下列4个问题的调查。最终评比哪一个小组调查的信息最全面。1:死亡地点:鲁镇2:死亡时间:新年,
10、鲁镇祝福时节3:死者档案:性别:女 年龄:具体不详(26-40左右)亲属:无身份:丧子丧夫的寡妇,女仆、乞丐等。(据时间决定是否用学生的正确回答当场填写)遗产: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下端开了裂的竹竿。4:人生简谱:地点年龄事件卫家山二十六七之前嫁给比自己小10岁的丈夫;丧夫初到鲁镇二十六七岁做活很勤快,祝福时很忙贺家墺二十七八岁春天改嫁,年底生子二十八九岁交好运,阿毛两岁三十岁再次丧夫三十一岁春天丧子再到鲁镇三十一岁秋天祝福很闲三十二三岁柳妈建议她捐门槛三十三四岁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人不能拿酒杯和筷子等。三十四五岁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三十七八岁问“我”问题,新年夜死亡。(三)嫌疑人审判
11、经过之前的调查,我们知道了和祥林嫂生前接触过的人,接下来就模拟警官探案的形式,大家都充当警官,分别锁定你心目中的嫌疑人,小组讨论探究谁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凶手?在讨论的过程中,请思考几个问题:他/她/它与祥林嫂的关系是什么?他/她/它对祥林嫂的态度怎么样?你问什么说他/她/它就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嫌疑人?请用原文内容回答。预设回答:1、鲁四老爷明确:小说只给鲁四老爷这一人物设置了六句话,共57个字,但这几句话都字字如铅丸,沉而重,冷而硬。祥林嫂是他的仆人,如果没有他给祥林嫂发工钱,那祥林嫂就只能去乞讨了。开始他对祥林嫂,只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感到不吉利罢了,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女人再
12、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玷污了祖先。正因为他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的信心彻底毁灭了。即使祥林嫂被扫地出门,穷困而死,他也要骂一声“谬种”,可见他对祥林嫂是极其厌恶的。2、四婶明确:四婶和鲁四老爷一样也是在精神上摧毁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念。联系课后习题第二题的第3小题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3、柳妈明确:柳妈同样作为和祥林嫂一样的仆人,心里对祥林嫂也存有同情之心。但深
13、受封建荼毒的柳妈却将祥林嫂推向另一个精神的火坑之中。联系课后习题第二题的第6小题。柳妈也是当时普通民众的一个代表,她们把佛家的阴间地狱观念与封建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阴间报应”思想,相信阎王会把再婚过的祥林嫂锯成两半。这是封建的思想观念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说明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的天罗地网是多么严密,使可怜的祥林嫂无处遁形,并最终从精神上摧毁了她。4、鲁镇人明确:在鲁迅的笔下,鲁镇人的冷漠自私达到了一种极致。他们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当作饭后笑谈,嘲笑祥林嫂成为一种乐趣,这也是摧毁祥林嫂生存信心的重要因素。5、“我”明确:在祥林嫂精神承受很大压力,心中疑问无法得到解释的时候,“我”作为一个知识分
14、子,其实是她的最后的精神稻草。但是我的答话却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救命的稻草”却变成了“压死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案件谜团:(学生们回答上一个问题之后) 师:从精神实质上来说,他们虽然都促成了祥林嫂的死亡,但是从犯罪学的意义上来说,这些人又都不是凶手。“我”并没有直接害死祥林嫂;而鲁镇的人们重案组专家鲁迅警官将他们命名为“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所谓“无主名”就是说指不出一个名字说他是凶手, 没有一个具体的人作为凶手;所谓“无意识”就是这些杀人者没有主观有意杀人的动机, 但却自觉地对失节妇女如祥林嫂等人进行歧视和打击, 以致最后使其走向死亡, 所以也就无意识、浑然不知地成为杀手了。不
15、能说是杀死祥林嫂的罪魁祸首。那么凶手到底是谁呢?案件进入瓶颈期。此时,知情人士钱谷融先生提供了这样一条可信的线索:祥林嫂“主要就是被程朱理学所崇奉的旧礼教迫害死的”。(载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第4期增刊)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分钟,顺着这条线索思考:封建礼教在“祥林嫂之死”这一事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1、社会背景下的女性与封建礼教(先问,不行从课文第二段对女性的描写引入,联系祥林嫂的遭遇)那个时代,女性是没有地位的,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下,妇女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们受制于封建宗法制的“四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妇女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只有服从认命,
16、不能有自己的选择;“节烈”观念束缚摧残妇女。2、同受封建礼教影响的鲁镇人对祥林嫂的影响(之前已有,点出即可)小说中的鲁四老爷一位“讲理学的老监生”,便俨然是封建礼教的化身;镇上的人们认同封建礼教的改嫁有罪论,冷漠、麻木,祥林嫂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正当她被心灵的创痛苦苦地折磨时,迷信的柳妈又对她讲述阴间的惩罚,这更使她感到极大的恐怖。为了“赎罪”,祥林嫂不惜将积年的工钱到土地庙去捐了一条门槛,自以为能够恢复“人”的地位;不料,在冬至祭祖时,她又一次遭到四婶的断喝:“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一打击使她的精神趋于崩溃。从此,她的记忆与体力大不如前,终被鲁家赶走,沦为街头的乞
17、丐。到了这等地步,鬼魂和地狱的梦魇仍然咬噬着她的心。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3、祥林嫂自身与封建礼教祥林嫂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被摧残麻木得自觉和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反抗再嫁的内在原因,还是那种“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花了极大的代价去捐门槛,也表明她信服了神权迷信。三、案件终结案件似乎很明朗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是害死祥林嫂的元凶,封建礼教荼毒下的淡漠麻木的鲁镇人以及“我”则间接害死了祥林嫂,再加上祥林嫂自身的愚昧,这才导致了她在“祝福”的当天悲惨死亡。提一个问题:如果祥林嫂没去鲁镇,而是去了一个别的地方,她
18、还会死吗?会,社会的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找到文中写了哪些人?鲁镇内 鲁镇外地主阶级 鲁四老爷、四婶 卫家山人 前婆婆、小叔子、祥林知识分子 “我” 贺家墺 贺老六、阿毛中介人物 卫老婆子仆人:柳妈等短工、长工 (根据时间决定是否讲)男人、女人、老女人 鲁镇社会的缩影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呢?程朱理学崇奉的封建礼教盛行,封建礼教存在于每个人的脑子里,人们冷漠、保守、麻木,这是社会的常态。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祥林嫂作为一个改嫁的寡妇,上层:败坏风俗,你放着罢;下层:柳妈、鲁镇人们以她的伤疤为谈资,对她进行嘲笑挖苦。但在那样的社会中,鲁镇人们的行为其实是是合乎常理、顺应时代的普通行为,
19、并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祥林嫂周围的人受封建礼教影响排斥她,而她自己也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因被嫌弃而悲伤颓靡、因鬼神而深感恐惧,精神上备受折磨又难以获得解救,精神的萎靡伴随着身体的虚弱,死亡是必然归宿。因此,其实是当时的社会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祥林嫂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回归到这个案件,很难说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是谁,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四、课后作业学习完本课之后,对比分析鲁迅的药,请你就“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物的悲剧”写一篇感想。字数:600字左右。板书:祝福“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鲁迅 祥林嫂自己 鲁四老爷“我” 祥林嫂之死 四婶 柳妈 封建礼教 鲁镇人 社会反思课前反思:1、通过模拟警官探案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2、通过设疑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设置循序渐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