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3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0.0 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溃退(ku) 浩瀚(hn) 黝黑(yu) 炽热(ch)B. 要塞(si) 镌刻(jun) 滞留(zh) 教诲(hu)C. 颁发(bn) 畸形(q) 骤雨(zhu)胆怯(qi)D. 翘首(qio) 不辍(chu) 匿名(n) 绯红(fi)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锐不可挡 抑扬顿挫 待人接物 匿名B. 张惶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懊丧C. 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粗制滥造 凛冽D. 锲而不舍 振耳欲聋 丰功伟绩 管
2、辖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中国 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B.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 惊心动魄。C. 科研人员 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D. 中国军人展示出 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B. 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C. 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D.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
3、贵意见。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衔接最为紧密的一项是()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_,然而,_,_。A.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去,这是他自己的B.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C.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D.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他舍不得丢去,这是他自己的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6.理解性默写。使至塞上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 , _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 _ , _
4、 ”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李白所见之景的壮丽广阔,同时也暗示了他初到蜀的愉悦心情。赠从弟中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的诗句是: _ , _ 。三峡中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 _ , _ 。三、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7.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 自开播以来,以深刻的内涵和新颖的节目形式引发舆论关注,也引发海外媒体热议。美联社、美国广播电视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商务日报、纽约商务日报等 209 家媒体先后对节目第 2 页,共 13 页进行报道,覆盖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累计辐射人
5、群超1300 万。 材料二: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朱传欣认为,文化类节目“走红” ,既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所致,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文化类节目的“回归” 其实对应着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升级。 在各式明星真人秀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再度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内容和信息量的诉求,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 材料三:文化类节目的特点不仅具有“真人秀” 的参与性、互动性,节目形式的多样带来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融入,让节目增添了意趣和底蕴,让观众在娱乐中还能细细品味。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阅读材料二、三,概括文
6、化类综艺节目“走红”的原因。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8.0 分)8.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作者_。“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9.请说说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含义。10.围绕“有压迫就会有反抗”的主题,班级举行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会。请从下面任选一个人物,讲述其童年的一个经历。备选人物: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11.古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
7、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写了诗人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写春行仰观所见,侧重写禽鸟,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C颈联写春行俯察所见,侧重写花草,繁花似锦,春草茂盛。 D尾联以“最爱”和“行不足”直抒诗人对西湖的喜爱深情。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 所展现的画面。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12.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
8、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虎丘小记明李流芳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第 3 页,共 13 页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 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下列对加点字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9、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元丰”是宋神宗用来纪年的年号,汉武帝时首创年号纪年法,后朝沿用。 B写作记承天寺夜游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密州已经四年,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C“户”字为象形字,本义为“单扇门”,以“户”字作部首的字意思多与“门户”有关。 D“静意”意为清静安宁的心境,作者有这种心境是受了佛家“禅心入定”思想的影响。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B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C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D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记承天寺表游用比喻的手
10、法写出月光落在院子里空明澄澈的样子。 B“闲人”本指没有事情做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C游虎丘小记 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风格清新自然。 D两篇文章都写夜晚赏月,记承天寺夜游侧重写月光的清寂,游虎丘小记侧重于写月光的澄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4.0 分)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本报讯(记者程凤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 D2251 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
11、中穿梭 6 小时 50 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 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 7 点 50 分,白色的 D2251 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 分钟后,它载着 700 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 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 15 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 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 点 08 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
12、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 2 点 54 分,奔驰了 6 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 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 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 701 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 430 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 10000 公里范围内的
13、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 长江经济带上的成第 4 页,共 13 页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下列为新闻拟的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 _ A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的心脏 B武汉成为高铁的心脏 C武汉成为“米”网心脏 D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新闻的特点及时新鲜,用事实说话,请找出能够体现本消息时效性的语句并摘抄下来。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枯荷有意王宏启进入玄武门,路左一侧,是一片荷池。 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
14、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 老师说:“就在这儿坐一坐,看看枯荷吧。” 周末,徐老师从苏中宝应来南京看病。我提出到医院附近的玄武湖走走,散散心。 清澈的湖水,西斜的秋阳,衬托着一片片被岁月磨的荷叶。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 老师问:“还记得李商隐的诗句吗?”“您是说留得枯荷听雨声吧?就这一句,您曾经足足讲了一堂课呢。” 我约略懂得老师此时的感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和同学们,响应号召,打起背包,高举红旗,唱着激昂的歌曲,从省城南京奔赴水乡宝应,成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徐老师就住我家,接受我母亲的再教育。当时,我母亲是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妇联主任,却不识字。于是,我们家
15、成了有趣的家庭学校。白天,我母亲教她识庄稼、干农活。晚上,煤油灯下她教母亲和我一起识字写字。 记得有一年冬天,生产队兴修水利,每个知青分得一段沟渠,标准和农民一样,宽三米深两米。徐老师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四左右,站在渠底,根本看不见她的头, 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有时一长串泥浆会从她的头顶一直流向她的脸、她的全身。母亲看到徐老师的狼狈相,实在不忍心,常常过来帮她完成任务。一年后,由于村办小学缺老师,在母亲极力推荐下,徐老师成了代课老师。几年后,徐老师从村小学调入乡初中,又调入城郊中学,再调入县中。记不清是哪一年的秋天,徐老师和一位当地的老师成了家。 面前的枯荷,令
16、我想起四十年前徐老师讲枯荷听雨的情景。她专门选择一个雨天将我们带至池塘边,现场讲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四十年后,面对眼前的枯荷,她却沉默不语。老师满头白发,就像这些枯荷,它们虽也曾织出色彩斑斓的梦,可大多把绚丽和激情留给了昨天。 此时我想,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秋的丰硕之后,留给冬季的已是满塘枯荷。然而,枯荷在凝寒的秋水中却风骨依旧,坚守着本性中的韧性与坚毅。枯荷虽败,那长在地下的茎,正浸润着节气,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雨打残荷,那是在演奏生命的旋律;枯枝蘸水,那是在谱写崭新的乐章! 临走时,我和老师不约而同地又回望了一眼池塘里的枯荷,那简约的枝干、
17、别致的线条、自然的姿态,契合着天光水色,呈现出特别的美。真可谓:生而为荷,枯也有意。 (选自扬子晚报2017 年 12 月 7 日 B03 版)文章-段主要写了徐老师的哪些旧事?第 5 页,共 13 页简要写出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请分析加点的“剪”字的表达效果) 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联系上文,写出你对“生而为荷,枯也有意”这句话的理解。八、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0 分)15.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生活
18、中的我们,时常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是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温暖。我们可能是平凡,是不如意,是受到打击;但也总有某一处景,某一本书,让你觉得感动。嗨,别沮丧!失败可能是变形的成功,低潮往往是高湖的开始,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美好。请以不期而遇的为题(备选词:感动、美好、温暖、成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2)考虑到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扣分。(4)抄袭材料和作文是一种不良行为,会影响你的成绩。第 6 页,共 13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
19、A正确;B有误,“教诲”应读作“jio hu”;C有误,“畸形”应读作“j xng”;D有误,“翘首”应读作“qio shu”。故选:A。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答案】C【解析】A“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B“张惶失措”应为“张皇失措”;C正确;D“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故选:C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平时学习要多留心,体会汉字中形近字、同音字的差别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
20、的差别3.【答案】D【解析】ABC使用正确; D使用有误,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该成语不能用来形容力量。 故选:D。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4.【答案】D【解析】A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成分残缺,应在“将成为”之前加上“引力波天文学”;D正确。故选:D。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
21、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第 7 页,共 13 页5.【答案】C【解析】联系上文,境遇和感触的顺序,应该是,先“境遇”后“感触”排除 BD 项。“然而”后的内容,先因后果,“是他自己的”是因,“他舍不得丢失“是结果。 故选:C。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句子衔接要注意找到句子内部
22、的逻辑关系,还可以从句式、搭配、情感色彩等方面去考虑6.【答案】【小题 1】漠孤烟直,河落圆【小题 2】随平野尽,江荒流【小题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小题 4】于夏襄陵,沿溯阻绝【解析】答案: (1)漠孤烟直,河落圆(注意“漠”的书写) (2)随平野尽,江荒流。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意“罹”的书写) (4)于夏襄陵,沿溯阻绝。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
23、,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7.【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给材料拟写标题,标题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要能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用语需简洁。根据材料一中的首句可拟写标题为:朗读者引发海外媒体热议。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二中的“既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所致,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和材料三中的“文化类节目的特点不仅具有“真人秀” 的参与性、互动性,节目形式的多样带来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可提炼作答。 答案: (1)朗读者引发海外媒体热议。 (2)既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24、影响所致,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 文化类节目的特点不仅具有“真人秀” 的参与性、互动性,节目形式的多样带来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小题 2】【解析】第一小题考查拟写标题。第二小题考查提取信息。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8.【答案】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延安第 8 页,共 13 页【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它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其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
25、色革命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答案: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延安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名著考查比较注重细节,要注意加强阅读和积累,对重点的篇目的文学常识,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情节等要总结性的归纳记9.【答案】答案: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标
26、题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讲了作者自 1936 年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在刚出版时,为了避免国民党的清查,取名西行漫记。题目中的“红星”,本指红军战士帽子上的红五角星,这里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色革命。理解了“红星”一词的象征义,也就自然明白了标题的含义。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
27、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0.【答案】答案: 示例:大家好,我讲述的是童年的毛泽东。他十岁时,曾因为怕挨中文教员的打而逃学,他胡乱走向县城,他以为县城在某处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家人找回了。回到家以后,他父亲和中文教师的态度温和多了。这个“反抗” 行动的结果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次胜利的罢工”呢。【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识记。此题考查的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根据阅读的记忆,从备选人物中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一个,讲述与其相关的童年经历一个即可。比如,徐海东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在“富人打穷人” 的吵架中,他扔石头打破了
28、一个地主儿子的脑袋。因为是在阅读交流会上进行交流,所以表述前要注意称呼语,并先点明讲述故事的对象。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1.【答案】【小题 1】C【小题 2】【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颈联中的“迷人眼”和“没马蹄”,体现出早春的西湖百花争相开放,春草还没长高,不是春草茂盛。 (2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第 9 页,共 13 页是:几只黄莺
29、,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描绘诗歌的画面,要注意扣住诗歌的基本含义,然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 答案: (1)C (2 ) 有处早来的莺, 争先恐后地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 ; 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
30、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12.【答案】【小题 1】B【小题 2】B【小题 3】D【小
31、题 4】【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CD正确。 B有误,写作记承天寺夜游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故停顿应为: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记承天寺夜游侧重写月光的澄净,游虎丘小记侧重于写月光的清寂。 故选:D (4)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32、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庭下,院子里。盖,原来。句意:洒满庭院,如同积上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中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柏树的影。 重点词语:过,经过。两度,两次。句意:(我) 经过丘仅仅两次,(就) 到第 10 页,共 13 页了丘的本了。 答案: (1)B (2)B (3)D (4) 洒满庭院,如同积上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中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柏树的影。 (我)经过丘仅仅两次,(就)到了
33、丘的本了。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 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 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游虎丘小记 我在初十那天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
34、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这。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13.【答案】【
35、小题 1】D【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1)这则新闻的主要意思是”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 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 字形动车网络“。提炼主干是: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故选:D。 (2)新闻的时效性通常通过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句来表现,例如文中的“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 D2251 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 6 小时 50 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据此作答。 (3)“1909 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
36、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 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由此可知 100 多年前的旧中国贫穷落后,修第 11 页,共 13 页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4) 做此题需结合文中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从文中“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 701 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 430 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 10000 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可知:在武汉形成“米” 字形动车网络,能更紧
37、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答案: (1)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 (2)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 D2251 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 6 小时 50 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 (3)说明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4)更紧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本题属于新闻阅读综合。第一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第二题考查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第四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标题是
38、新闻的眼睛,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新闻标题应当是用最精辟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概括、凸显,它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开始和最后的句号。14.【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段说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徐老师响应号召下乡;段讲的是:徐老师住到我家接受母亲的再教育;段交代的是:在一年冬天,徐老师修沟渠时,由于活重人弱,干活时很是狼狈。段讲的是:后来徐老师当了老师,在讲枯荷听雨,激情飞扬。 (2)本题考查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
39、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清澈的湖水,西斜的秋阳” ,交代了时间、地点。“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 描写枯荷形象,引发作者由荷到人的联想,引出下文的回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剪”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凛冽和萧瑟。
40、表现出作者对日渐枯萎的荷叶的怜惜之情,对徐老师韶华已逝的遗憾。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挖”、“举”、“甩”等动作,生动写出了徐老师挖淤泥的艰难和狼狈。 (4)本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语句的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荷”是老师的象征,“生而为荷,枯也有意” 赞美老师对事业、人生、做人的坚持,徐老师风用一生的坚持,演绎了自己平凡而意义非凡的人生,徐老师象荷一样高洁。 答案: (1)徐老师响应号召下乡;徐老师接受母亲的再教育;徐老师修沟渠的狼狈;徐老师讲枯荷。 (2)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回忆; 内容上:交代时间、地点,描写枯荷形象
41、,引发作者由荷到人的联想。 (3)剪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凛冽和萧瑟。表现出作第 12 页,共 13 页者对日渐枯萎的荷叶的怜惜之情。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人物挖淤泥的艰难和狼狈,表现出徐老师劳动时努力的精神。 (4)示例:“荷”是老师的象征,“生而为荷”赞美老师年轻时充满激情、努力进取的美好形象;“枯也有意” 赞美年老的徐老师风骨依旧、坚守韧性与坚毅,老师虽已年老,但却用她高尚的气节诠释生命的高洁。【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 文章写了我和来南京看病的徐老师,来到玄武门路左一侧的一片荷池,见到了荷池中的枯荷。想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徐老师响应号召下乡
42、,住到我家接受母亲的再教育。在一年冬天,徐老师修沟渠时,由于活重人弱,干活时很是狼狈。后来徐老师当了老师,在讲枯荷听雨,激情飞扬。现在的徐老师已老了,就像这枯荷,生而为荷,枯也有意。对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修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表现手法角度,分析完角度后再分析具体的知识点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套用答题模式进行规范答题。15.【答案】【范文】 不期而遇的温暖 一句体贴的话让人温暖好久;一个关心的动作让人温暖好久;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让人温暖了更久。温暖的那一刻让一个小男孩活泼起来! 那是个腊月的下午,我参加了“和孤儿手拉手”活
43、动。看到那一张张怯生生的脸孔,一阵阵的酸痛涌上心头!孤儿太可怜了,在失去父母的环境中生活,不管过得怎样的幸福,总会感觉缺少什么!活动开始了,孤儿们在大家的陪同下,开心地在操场上,跑呀跳呀。显然,孤儿们感到能与我们在一起玩耍是非常温暖的。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长得十分丑陋的残疾小男孩孤独的坐在草地上发呆, 可怜极了!我立刻离开欢乐的人群,来到小男孩的身边,用我那双温暖的小手,抚摸着那小小的头,轻轻地说:“小弟弟,咱们一起加入团队玩,好吗?” 他愣愣地看了我一眼,又低下了头。我从他那忧伤的眼神中读出了-自卑!他感到自己很丑,没人会喜欢他。为了让他夺回快乐,再次伸出了我那幼小的手,牵起他那脏脏的
44、小手,告诉他,只要他愿意,我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我一次又一次地牵起他的手,终于,他被我感动了,站了起来,在我的陪同下来到了人群中做游戏,并对我甜甜的笑了笑,虽然这笑不是最美的,但是最灿烂的!那笑容告诉我:“你给了我温暖,我还你最灿烂的笑容,没有你,就没有现在快乐的我。” 充满爱心的友谊陪我们渡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分别的时候,我从袋子里拿出我最喜欢的笔送给了这个小男孩,对他说:“这支笔你一定要把它当成一块宝,当你学会写事,你就用这笔写下最漂亮的字,记下最美好的回忆。”这时,小男孩那灿烂的笑容,再次像花儿一样绽开了,我心里暖暖的,我更感受到了那一刻,他的心也是最温暖的! 这温暖的一刻就像冬天里的一束
45、阳光,照亮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我多么希望世界上都飘着温暖的气息,我喜欢这温暖的感觉!【解析】 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本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子是“失败可能是变形的成功,低潮往往是高湖的开始,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美好。”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在挫折中会有成功,在失败中会有变形的成功,低潮时往往是高潮的开始等。题目中的“不期而遇” 是指没有约定就偶然相遇,这一相遇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材料中所提示补充完整题目的词:感动、美好、温暖、成功。写作前先选一个词进行补充,然后再立意构思。如写“不期而遇的成功” ,选材时可以考虑:居里夫人与丈夫傍晚散步时路过实验室第 13 页,共 13 页是看到了各种仪器管中的美丽荧光-镭,这不期而遇的成功让居里夫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等。文体选择上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叙述了自己参加了“和孤儿手拉手” 活动的事情。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