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内蒙古乌兰察布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考试题 ( 分值 120 时间 120 分钟 ) 注意事项: 1 答卷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31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选 聘 ( pn) 奠 基 (din) 鲜 为人知( xin) 至死不 懈 ( xi) B.澎 湃
2、( png) 迭 起( di) 锲 而不舍( qi) 气冲 斗 牛 (du) C.咳 嗽 ( su) 校 对( jio) 深 恶 痛绝( w) 不以为 然 ( rn) D.狂 澜 ( ln) 浊 流( zhu) 浩浩荡 荡 ( dng) 锋 芒毕露( fn) 2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婉转 喧闹 诧异 鞠躬尽瘁 B奥悔 祈祷 誓言 兀兀穷年 C默锲 土壤 丰饶 妇孺皆知 D昼夜 深霄 亘古 心不在焉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 马革裹尸 ,也无怨无悔。 B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 可歌可泣 的壮丽诗篇。 C为了考上重点中学,
3、他成天 目不窥园 。 D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 家喻户晓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 6600 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烙印。 B.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 C.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 D.司马光,字
4、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语言表达( 6 8 题,共 16 分) 6.请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3 分)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用缤纷的色彩,来描绘家乡春天的五彩斑斓。 7.课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 1) 卿今者才略, 。 ( 2) 但当涉猎, 。 (孙权劝学) ( 3) 将军百战死, 。 ( 4) ,寒光 照铁衣。 (木兰诗) ( 5)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 ( 6) 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7) 故园东望路
5、漫漫, 。(逢入京使) ( 8) 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 8.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母语的认识。( 3 分) 材料一:在教育部的语言生活报告中,国人汉语能力退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报告援引了一些媒体和社会的调查结果,如一项对首都 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 30%,得分在 70 分以下的占 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 80.8%,相反的仅占 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 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 52.0%。 (选自 2012 年 2 月 14 日北京晨报
6、) 材料二: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它和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也是我们认同自己民族 的标准之一,汉语是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并且区别于日本人、韩国人等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是中国 人 内 在 的 特 征 和 品 质 。 汉 语 能 力 退 化 的 后 果 是 不 可 预 料 的 。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 你对母语的认识: 二、 文 言文阅读( 9 13 题,共 14 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
7、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 1)出郭相 扶将 : ( 2)小弟 闻 姊来: ( 3)对镜 帖 花黄: ( 4)出门看 火伴 : 10.翻译句子。( 4 分) (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1.选文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12. 说说“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2 分) 13. 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
8、表达作用。( 2 分 ) 三、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17 题。( 13 分)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嘱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 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
9、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 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 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次 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郑重地递
10、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 Z和 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 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
11、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 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
12、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 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 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 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着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