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浙江省嘉兴市十校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温馨提醒 : 本卷共四大题 , 18 小题 , 满分 100 分(含书写分 3 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语文知识积累 ( 20 分) 1. 根据拼音写出 相应 汉 字 。( 4 分) 朋友, 你可曾 在茫茫大雾中 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 ji( )驶着 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 hun( ) 慢地向对岸 驶去 ?你 的心 png png( )直 跳,唯恐 意外 发生。在 未受 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 y( ), 无从知道 海
2、港已经临近。 2. 名句填空。 ( 7 分) (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2) ,思君不见 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 3)“ ”,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4)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一诗中 ,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 “ 开元盛世 ” 无限 眷恋的两句是: , 。 ( 5)王湾 次北固山下 一诗 中表现 思乡之情的 句子 是: , 。 3.文学常识 与名著阅读 ( 9 分 ) ( 1) 下列 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 A古人称谓 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 像令郎 、 尊君 、贤侄 等 是尊称 , 而家父、舍妹、
3、鄙人 、 愚兄等是 谦称 。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 C. “不求甚解”语出 宋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 “ 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 指读书 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D.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 、 革命家。代表 作 有小说 呐喊 彷徨, 散文诗集 野草 。 ( 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6 分 ) (甲)有一天 谈到这里,她 便说道, “ 母 亲 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 ” 我 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
4、说没有首饰,她却道, “ 也许 你没有留心。 到大橱 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点珠子这类 东西 ?” (乙) “ 哥儿,你牢牢记住! ” 她极其郑重 地说。 “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 阿妈,恭喜恭喜! 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 “ 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 。 ” A.(甲)(乙)两段 文字均选自 (书名),甲文 中的 “她”指的 是 (人名) ,乙文 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 3 分) B.这两个人物 身上又有什
5、么异同点? (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 ( 23 分) (一)秋天的怀念( 11 分)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 脾气变得暴怒 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 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6、,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 外的树叶“唰 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 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7、,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家的小 伙子背着我去 看她的时候, 她正( 1) 艰难 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 2) 艰难 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 推我去北海看 菊花。黄色的 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 4.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艰难”,请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2 分) ( 1)艰难: ( 2)艰难: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5.结合语境,品味下列 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 3 分)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6.文中的 母亲两次提议儿子去看花 , 为什么 ?请结合 文章 谈谈你 的理解。 ( 3 分) 7.在第七自然段 中,作者详细描绘了 绽放 的菊花,有人认为太多余 ,你觉得呢?请 结合 文章内容谈谈你 对此 的看法。 ( 3 分) (二)母亲的中药铺( 12 分) 甘典江 那时候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
9、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进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 的中学附近 ,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 ,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 ,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 ,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 ,便是无休无止地聊天。我注意到 ,她们抓药非常麻利 ,瞟 一眼处方 ,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 ,就基本准确 ,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 ,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 ,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 ,我就被一股浓重 的
10、药香包裹得 严严实实 ,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 ,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当然 ,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这朱砂 ,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 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 ,不就是许仙曾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 ,我最喜欢的药草 ,是甘草 。首先,是因 为它的名字,甘草 ,望文生义 ,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 ,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 ,我自己
11、就姓“甘”,与这甘草 ,是家门 ,五百劫前 ,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 ,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 ,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 乌骨鸡和猪肚 ,补血。她营 养不足 ,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 ,母亲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 ,母亲还栽了 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 ,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 ,极其养眼。可惜 ,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
12、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 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 ,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 ,街上流 行的药店,大多是连=【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锁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 ,传统的中药是文化 ,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 ,我害怕西药 ,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依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
13、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现在,父亲走 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 ,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 ,时有病痛 ,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 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 ?何况这世上 ,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改 ) 8.阅读 文章 3 6 段 ,并仿照 示例 概括相应段落。 ( 2 分) ( ) 瞅药名 ( ) 喝药茶 9.文中为什么 用较多的笔墨描写 “ 甘草 ” ?( 3 分) 10.结合 语境, 品味 下列语句 ,体会其 表达效果。 ( 4 分) 一根草 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 是 另一个人的灵芝。 11.作者 在文末说 “ 母亲 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 ” ,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 分)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