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追问艺术.docx

上传人(卖家):阳光照进你心里 文档编号:2610842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的追问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中的追问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中的追问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中的追问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中的追问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中的追问艺术高效课堂,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导”的方法之一便是追问。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发展性理答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追问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度。一个智慧的教师总能顺思而问、顺学而“追”,以“问”促思,以“问”促学,“问”出

2、别样的精彩。本期,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教学中的追问艺术,希望能帮助诸位教师把教学导向更加深广奇丽的领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追问的作用人的认知内化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课堂追问所产生的刺激有助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保持思考的延续性,促进他们进行深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巧妙的追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1、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追问的方式主要有探因、追根、迁移、质疑等形式,是对前一个提问的深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通过问题的环环相扣对问题进行深入

3、了解。课堂追问艺术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通过既定的追问内容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在新课程的教授中,通过巧妙的设问及追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2、激发学习的兴趣正确巧妙的追问能够适时地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通过追问,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引导学习的正确性由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或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深入把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其具有很强的指向性。然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追问来引

4、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理解和思考。4、加深理解的深刻性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逻辑严密的问题,通过由浅人深的追问,一步一步地揭示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层层推进,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二、追问要有“原点”追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的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理解。但追问不是乱问,更不等于滥问,一定要把握好与前一问之间的关联之处,无论是要理解的内容还是要激发的思维,两者间都要有某种内在的

5、、必然的联系,前一问的具体内容和思维角度应该是追问的“原点二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述为:1层进关系层进关系是指,沿一条直线向前推进,步步深入,将问题引向纵深,而不是“原地转圈”,后一问的思维深度要逐步大于前一问,直到弄清问题的实质为止。2、对比关系对比关系是指,先出正面后出反面,或者是先出反面后出正面,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或从不同角度的比照中来鲜明揭示问题的实质。3、补充关系补充关系是指,采取“外围突破”、先“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以另一个问题来引出或补充说明这一个问题,借以启发学生的思维。4、拓展关系拓展关系是指,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将问题适当向外延伸开去,拓宽问题的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

6、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比前一问更高更远的地方,实现由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三、追问什么追问是学生回答教师预设问题之后教师有目的有方向的再次提问。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手段,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理答行为。思维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及时的追问能促使学生还原思维过程,并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教师从追问所呈现的学生思考过程,便能掌握其思维脉络,获得新的教学启示。那么,教师到底该追问些什么呢?1追问意外课堂教学中随时有“意外”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课堂契机,捕捉生成信息,及时地追问,把课堂中的“意外”巧妙地引导到有价值的思维轨道上来,从而形成知识的动态生

7、成。2、追问关联各学科的知识结构既有横向关联,又有纵向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的衔接处设计问题进行追问,既可以让学生聚焦核心知识点,也能够根据知识的线索关联实现认知结构的拓展。3、追问内涵课堂教学应呈现“知识的本质内涵”,各学科的基本概念是构成和反映学科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知识本质就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学习中认知错误的出现,暴露的是学生的思维障碍或理解缺失。此时,教师紧扣其本质内涵对学生进行追问,凸显问题的核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表象。4、追问过程世间万物尽管有着不同的呈现形态,但在其根本上有相通之处,知识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

8、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不断设置思维冲突,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促进他们的思维向更高阶梯攀升,进而对其中蕴含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精当的总结。四、怎样追问追问难预设。所以,从实质上来说,追问其实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这也充分说明为什么追问会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直观表现。追问能“显智”,这“智”主要体现于教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或值得再去“追一问二追问能“显智”,强调的是追问的方式。1、要善于对症出击一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教师能及时地抓住师生间对话时出现的问题,对症出击,且紧扣不放,穷追到底。因为正是这样的追问,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深度开发的

9、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全神贯注于学生的言说,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或作提醒,或作补充。2、要适时雪中送炭在教学的追问环节中,首先强调的是预设,要求的就是教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要深刻全面,因为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其次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或思维逸出之时能够及时“出手相救”,给学生雪中送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作用,而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否则,极有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雪上加霜”。这同样要求教师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参与对话的整个过程。3、要顺势趁热打铁机智的教师常常会“顺势一击”,抓住一点,轻巧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辽远。因为有的时候从表象上看

10、,教师所提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但是学生的思维还有可拓展或开掘的可能和空间,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仅止于此,不妨乘势而上、趁热打铁,再追一问,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无论是对症出击、雪中送炭还是趁热打铁,追问都要讲求适时,相机而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良机”;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之后,思维处于一种由“起点”迈向“终点”但尚未达到“终点”的中间靠后状态时,追问才是最有效的。那么,何时才是追问的良机呢?五、何时追问追问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点拨和有效的控制,让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

11、“即时.”就是教师所要把握的时机、要掌握的火候”。1 .追问于混沌状态不确定性和无序性,是思维混沌状态的重要特点,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也许正是这种现象。而学生的思维一旦出现了混沌状态,其实也就出现了一个值得教师去把握的“良机”,一个需要教师适时追问、点拨的时机。这个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恰当的追问,或许就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2 .追问于临界状态追问追求的是一种“激活效应”,孔子早就说过要“不愤不启,不俳不发”,而这“愤”这“俳”,就是追问的前提和时机。所以,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由活跃到受阻时、似懂非懂时实施追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在临界点上产生顿悟、发生质的飞跃;如果学生的

12、思维尚未进入临界状态就去“追”,就不能体现出点拨的作用,追问也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比较明显的效果。3 .追问于僵持状态追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总会有暂时停滞的、相持不下的时候,特别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追上一问,或许就能突破“僵持”的“瓶颈”。4 .追问于定势状态由于认知经验、思维发展的局限,学生的认识难免表现出比较孤立、粗浅、简单的特征,甚至出现思维定式。追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式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时机,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

13、和层次,追问引领,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拓宽思维的视角,或许能突破瓶颈,跳出窠臼,识得庐山真面目。六、何处追问提问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而追问是立于提问中更加高品位的艺术。“追问”促进人们进行正确而深入的思考,有效地开发人们的潜能发展区。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拨动学生的心弦,架起学生思维的桥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思维的方向,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层层波浪”,从而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创造出一个精彩、灵动和智慧的思想政治课堂。1 .追问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

14、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使设问失去价值。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追问,这样有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2 .追问于知识疑问处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教师课堂的追问一定要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以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教师预设的台阶上,严重禁锢学生思维的拓展。抓住学生的疑问点,在知识的疑问处去设计问题,进行追问,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

15、吸引和提醒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这样的追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信心。3 .追问于思维发散处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一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由一点切入,由点带面,多方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假设、想象、猜想的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多向发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追问于教学难点处教学难点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节课成功与

16、否,一个重要的考查指标就是教学难点是否突破,要想在这个环节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及时追问很有必要。每节课都有教学难点,而难点恰恰是学生最难理解、最容易在此产生疑惑的地方。此处不突破,势必会影响对整堂课的理解。为此,教师必须在此处精心设置问题,帮助学生走出认知中的误区。5 .追问于学生错误处“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由于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经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对问题的理解解答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不足为奇。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这时教师不应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

17、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错误为己所用,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教师如能在错误处进行暗示性地追问,引发学生的再度思考,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与否定中,走出迷茫,走向澄明,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思维误差。精彩的课堂与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追问是分不开的,有效的课堂追问是一种教学机智,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追问教学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层层递进,或释疑,或引发认知冲突,一步一步向正确完整的结论逼近。这种方法能展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能真正体现教学的真实与深刻、丰富与生动,而且学生在这样多方位、“长时期”的追问中,获得的将不仅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还会有能力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对个性品质的锤炼。作为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动作,“追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学生更为正确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本原的一种教学手段。当然,追问不等于滥问、乱问,需要教师遵循学情,准确判断,把握最佳时机,顺学而“追”,方能“问”得有效,“问”出精彩。教师要具有课堂追问意识,更要具有追问的精神,敢于追问和善于追问,问出质量,问出品位,问出智慧。教师应努力让课堂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这样,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思维才会被点燃,学生的智慧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学中的追问艺术.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照进你心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