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代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从媒体报道信息中了解全国劳动教育新动态前言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中。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推动了劳动教育落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明确把“劳”写入党的教育方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全国各地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从相关媒体报道中一探究竟。一、政策的普及(一)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及实施意见各个地区陆续推出劳动教育相关指导实施意见,主
2、要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职业院校、高校要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各区、各中小学要开发劳动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明确将加快补充配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同时建立劳动教育教师考核制度,确保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二)2021年12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一、明确教育内容(牵头单位:省教育厅;完成时限:长期坚持)二、建设课程体系(牵头单位: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22年12月)三、建立劳动周制度(牵头单位: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四、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牵头单位
3、: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22年12月)五、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劳动教育(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总工会、团省委,各市县级政府;完成时限:长期坚持。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市县级政府负责落实,不再一一列出。)六、加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妇联;完成时限:2022年12月)七、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总工会;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八、多渠道建设劳动实践教育场所(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总工会;完成时限
4、:2022年12月)九、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完成时限:长期坚持)十、完善安全保障体系(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东银保监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十一、健全工作机制(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上述省相关部门、单位;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十二、强化推动落实(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完成时限:长期坚持)二、教研新形式(一)网络研讨活动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承办的“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
5、劳动教育网络研讨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举办。来自全省13个市(地)、县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全省劳动教育示范县(区)和示范校、研学实践基地,以及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生及家长在线参加,40余万人在线参与。(二)优秀课程视频征集2019年山西省在全省各市各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优秀案例(课程)视频征集活动,征集评选出13个学校劳动教育优秀案例(课程)视频,在教育省厅微信公众号、山西教育网络电视等平台进行展播,相关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图文经验材料编印成册印发全省各市学习交流(三)线上展示交流2021年12月22日上午,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举办了新时代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第三场
6、展示交流活动。河南省劳动教研员、省基础教研室教育科研管理部汪豪浩副主任主持本次会议,郑州市各地区设分会场线上同步参会。三、构建教育体系(一)北京市东城区形成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覆盖纸工、泥工、木工、金工、编织、缝纫、烹饪、种植等八大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多种劳动实践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并明确家庭劳动时间、建立不同学段家务劳动清单。(二)北京市昌平3创建了更加贴合中小学生的“劳动六艺”课程模型。以食、礼、传、耕、创、数六方面为抓手,包括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内容,“劳动六艺”课程兼顾传统技能与科学探究,从学生身边入手,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习惯养成和
7、品德修养紧密联系(三)河北省石家庄探索“2+4+4+5”劳动教育新路径1 .开发双向立体劳动课程,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一是建立“必修+渗透+校本”横向课程体系。组织各学科开发“劳动+”系列课程,如语文课学习赞美劳动者的文章,数学课通过应用题计算解答劳动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音乐课欣赏劳动号子船夫曲,学唱劳动最光荣,美术课学习劳动绘画、制作手工作品等。鼓励学校研发涵盖家务、手工、园艺等内容的校本课程,共同打造劳动教育“金课”。二是建立“萌芽+成长+绽放”纵向课程体系。即以劳动品德教育为基础的“萌芽”课程、以劳动习惯养成为目标的“成长”课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绽放”课程,通过古诗词欣赏、先进
8、事迹观影、家长职业讲座、公益性服务劳动、职业体验课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2 .建设校园内外四个阵地,拓展劳动教育新空间。一是建好校园劳动教育场所。按照“种植园+实验室+生活馆”的思路,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利用食堂、实验室以及天台闲置空地等现有资源,建立手工缝纫、物创空间、农耕实践等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二是打造综合劳动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作用,设置涵盖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艺术创造性劳动、研究性劳动和合作性探究等六大主题的62门劳动实践课程,开设STEAM体验馆、机器人体验馆、纳米技术应用体验馆等。开发红色、农业、工业、科技和生态等5条
9、劳动实践精品线路,引导学生走进工厂车间,学习简单工具的使用;走进田间农场,学习种植、养殖基本知识,参加农业劳作;走进酒店、商场,学当导购员、服务员、分装员;走访民间艺人,学习制作宫灯、编中国结、剪纸、扎风筝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三是重塑家庭劳动教育阵地。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南,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从卫生清扫、内务整理、食品加工、垃圾分类、种植养护、电器使用等方面推荐不同的家务劳动内容,以家庭劳动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家庭中寻找服务小岗位”,培养一批“劳动小达人”。开设石家庄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劳动微课堂”,引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四是开
10、辟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携手产业园区等,建立“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劳动实践项目25个,打造一批集学工、学农及生活技能、传统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统筹协调全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劳动实训基地资源,通过普职联动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指导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3 .打造线上线下四级平台,丰富劳动教育新载体。一是组建智库平台。成立由各级劳动教育教研员和能工巧匠等组成的劳动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研机构等组成的区域劳动教育联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交流研讨。二是研发“石家庄市劳动实践”线上平台。通过平台展示全市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地理位置分布、各场所介绍和特
11、色课程,同时实现对校外劳动实践场所的动态管理。三是建立评价平台。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特点,探索实行以教师评价为主,家长、劳动实践单位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劳动目的、劳动过程、劳动结果进行全过程纪实评价,并将学生参与劳动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四是搭建展示平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举办劳动技能竞赛,设置技能类、烹饪类、生活类和农耕类等四类26个竞赛项目,根据学生劳动过程、劳动态度、劳动成果等,客观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劳动潜能、增强学生劳动技能。4 .紧扣“两日三节”重要节点,形成劳动教育新常态。一是组织好“35”学雷锋纪念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
12、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举行“传承雷锋精神共建文明校园”“弘扬雷锋精神彰显志愿风采”“学雷锋争做最美少年”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石家庄(正定)国际博览会、市老年养护院等开展志愿服务。启动小手拉大手共护校容校貌、村容村貌、户容户貌行动,选树学雷锋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等典型,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二是抓住“315”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具有劳动意义的节日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劳动周、劳动月系列活动,引导学校构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劳动教育活动体系,以“四季”为主线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劳动艰辛、体会丰收喜悦;开展“我为大地添新绿”活动,引导学生挥锹挖土、种植春树
13、;开展“童年里的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通过立春炸春卷、谷雨种瓜点豆、小满挖野菜等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节气、因时而作;启动“童心向党传承国粹”劳动教育月暨中草药文化教育周活动,建立“百草园”劳动教育基地,举行中草药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保健常识,在劳动中学习知识、体验乐趣。(四)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践行“匠心潍商,惟精惟实”理念,探索构建“目标、课程、实践、评价”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明确成长目标,涵养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成长指导纲要,明确劳动育人目标。设立“劳模讲堂”和“企业家讲堂”,邀请全国劳模、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国
14、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身边最美劳动者”走上讲坛,以他们的生动经历、心路历程感染学生,用身边劳模、工匠的人格魅力展示劳动之美。在媒体平台、宣传栏设立劳动教育专栏,宣传展示劳动典型、劳动技能和师生劳动教育成果,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加强家校联动,倡导“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引导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有力协同者和实践者。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劳动实践活动等,评选“劳动之星”,举办劳动成果展,组织开展“强国有我,劳动光荣”“争做劳动达人”“爱劳动、庆丰收、感党恩”等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强化劳动意识。打造多元课程,丰富教育载体。实施“百课百艺”工程,开发风筝制作、
15、高密剪纸、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布玩具等地方传统技艺课程36门,配套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设计“父母好帮手”田间新农人”“家务收纳”“厨工厨艺”等模块化劳动教育微课程。建设“生态课程”,体验耕耘之乐、自然之美,建成“耕乐”“耕美”耕学”等田园劳动基地,建成文创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校园创意设计活动,为学生打造种植技术课程实践平台。建设数字课程,开发金牌工人齐嵩宇感动石化人物董树明大国工匠毛正石等系列微课12个,讲好劳模故事,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搭建实践平台,增强劳动技能。探索校园劳动岗位化,将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实行岗位化管理,将教室、宿舍、实训室、校园环境等划分为526个管理单元、2100个
16、劳动岗位,将全校教师作为劳动导师配备到各管理单元,建立校园劳动岗位系统,让学生在自我服务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乐趣。探索专业劳动融合化,依据各专业特点,按岗前准备、岗位行动、岗后整理分段制定劳动规范,将专业实践课程以劳动岗位形式实现技能建构,强化学生职业劳动体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效能。探索社会劳动公益化,走进乡镇社区、康养机构等,先后开展助农直播销售、助残扶贫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注重评价激励,健全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学校劳动教育服务中心,建立校、系、班三级劳动实践支撑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组建以班主任和劳动导师为主的劳动实践指导
17、教师团队。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家、校、社多方参与的劳动育人“第二课堂”评价平台,建立多元主体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协同发力推动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五)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王道小学在实际的生活中和特定的岗位上,构建了“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去亲历、去实践,让学生出力流汗,形成技能,养成习惯。“农业+”校园劳动基地。学校充分利用乡村小学的地域优势,在校园内开辟了近700平方米的春耕园、夏作园、秋收园农作物种植基地。学校在种植基地中安装了喷灌和滴灌设备,让学生在动手种植体验中感受科技的发展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18、为了配合农事生产,特别设立了气象站,让学生随时记录温度、湿度等有关数据,形成基于数据研究的实践。为了把传统农耕文化和学生的校园种植基地结合,学校编写了依着时令学劳动读本。时令是农业生产的时间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该读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结合,以二十四节气为顺序,从时令的特点、时令的诗文、时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令所对应的农业劳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成为了学生校园劳动实践的指导。“生态+”校外实践基地。王道村已经从过去的传统农业型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新型农村。为了让学生感受现代化生态农业的科技魅力,学校将王道村东海养殖公司三万亩养殖基地和盐田作为“生态+”校外实践基地,让学
19、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改变。“服务+”自我服务餐育实践基地。学校有自己的餐厅,为学生供应午餐,餐厅便成为了学生自我服务的实践基地。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分发饭菜、维持就餐秩序,所有学生自行收拾假后餐具、擦洗餐桌,这样的自我服务式劳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又体现了劳动的价值。餐厅不只是一个“吃”的场所,学校充分挖掘餐厅的综合育人功能,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向善、向上、向美的新载体,给学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成长。“手工+”劳动体验馆实践基地。学校设置了“手工+”劳动体验馆,体验馆中设有木工操作区、五金操作区和烹饪体验区等区域,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体验中学习劳动的技能,提高生活的能力
20、。同时,该体验馆还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体验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家庭+”学生家务劳动实践基地。家务劳动是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主阵地,学校依据学生的能力,按照年级设置相关的家务劳动活动,要求在家长的指导下,以做家务的形式进行落实,以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增强劳动教育效果。“社会+”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少先队和德育室的功能,带领学生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让社区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的劳动基地,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社会价值。学校通过“六+”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协同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补充支持作用,通过系
21、列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会劳动”会生活”能创新”,形成技能、养成习惯。丰富多元的实践基地是学校独有的优势劳动资源,更是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校本化的直接体现。(六)深圳光明区该区强化顶层设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分学段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促进学生劳动技能螺旋式上升的规定动作体系。光明区分学段强化区域层面的指导,其中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小学中高年级以简单烹饪、校园卫生保洁等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引导学生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生活的态度;初中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等;普
22、通高中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四、资源的整合(一)河北将劳动教育纳入校方责任险记者在河北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将围绕课程与实践两大载体,聚焦场地、师资、资金、安全4个方面,深度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努力将劳动教育走深落实。河北按照校内建设、校外补充、增量提标、存量提升、校际共享的思路,大力拓展劳动教育场地资源。现有学校要逐步建好配齐劳动教育实践教室、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校要在学生步行可达的距离范围建设1个劳动实践基地。同时,建立“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安全管控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
23、校方责任险保障范围。(二)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梨林小学走进我们学校,你会感受到浓浓的田园文化氛围:轮胎盆景区,近千条废旧轮胎里种满水果、花卉;百草园种植区,有萝卜、辣椒、白菜等40多种蔬菜;农耕展览馆,展示了步犁、楼车等数百件农具这些全都是我们教学点的4位老师和50多个孩子布置的。在学校,学生们每周有2节田间课,我们会请有种植经验的家长一起上课。比如,每年小满节气,我们请来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带孩子到麦田割麦、拉麦,再经过搓麦、煮麦、石碾推麦等十几道工序,最终一起品尝香喷喷的地方特色美食一一鸡蛋炒碾转。课间去浇菜,午后到葫芦架下读书,传统节日动手做美食现在,劳动教育在校园里扎下了根,学校也成了美丽
24、乡村的一道风景,乡亲们都想把孩子送来我们学校!(三)湖南长沙采取“区域+基地”形式,将研学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打造为劳动体验实践场所,并纳入市综合实践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学生可通过“人人通”平台预约,免费到市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植物园等进行“小小图书管理员”“博物馆讲解员”“小小牙医”等体验活动。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将隆平水稻博物馆、简牍博物馆等公益场馆纳入市综合实践基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每年接待学生超L3万人次。突出劳动实践导向,建设146个学农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户外劳动实践场地。五、教材的开发(一)天津宁河区教育局由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北师大出
25、版社联合研发,并成立了编委会。编委会决定严格按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标准编写、校审,但不命名为指导手册以缩短各种中间环节“走件”时间,定位为“区本劳动教育资源”,实质上可以起到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的作用。北师大和宁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分别成立了编写组,北师大编写组负责通用内容,区编写组负责本土内容,分别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研发编制。宁河区区本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定名为劳动实践,以文本形式出现,共19册。其中18年级每个年级分上下册,9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各全一册,每册6至10课,内容为通用内容+区域本土内容。19册全部围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设计内容。义务教育阶段17册设置自立自强、关心关爱、传承创
26、新三大模块。“自立自强”模块围绕认识劳动者、清洁打扫、收纳整理、营养烹饪等系列主题,引领学生遇见更加自信、独立自主、具有责任感的自己。“关心关爱”模块围绕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等主题,引领学生成为心中有爱、肩上有责、乐于奉献的人。“传承创新”模块融入区域特色,结合衣、食、住、行、艺等领域设计了序列化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爱家乡、懂感恩、爱劳动、知传承、会创新。每一模块内容不仅要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深入而领悟“技进乎道”的劳动文化,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和坚持正道、遵守法度的劳动品质。每课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都是“探究学习”,第二环节体
27、现模块特点依次为“亲力亲为”“真心行动”“动手实践”,第三环节都是“反思拓展”。渐进引导学生们在每一课手脑并用、全身心参与,在动手实践中进行学习和锻炼,在劳动过程中掌握技能、塑造精神、磨炼意志。同时,注重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便帮助大家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提升和完善学生们的劳动素养。普通高中2册则从劳动培育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助力成长、劳动奠基未来等几个维度,通过劳动价值观和设计与制作实践两个专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伟大意义,鼓励创造性劳动,拓展学生运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劳动实践中,有很多体现区域特色的内容
28、,基本都来源于宁河区内的“非遗”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传承创新”模块和普通高中重点体现。在研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内容时,宁河区采取专业人士编写、教研员把关,专业人士与教研员研讨审核的方式。涉及剪纸、秸秆扎刻、泥塑、木版年画、木雕、根雕、河蟹面、烧鸡、陶艺、传统酿造等内容,宁河区聘请了区内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编写;涉及小书签、苇编、葫芦雕、职业规划等内容,则由形成校本特色的指导教师、教研员编写。编写组给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提供模板请其完成初稿,教研员再按照教材标准修订,每一课学做12个具体作品,其中一个是较为简单人人能做的,另一个则是稍有难度的艺术品。在整
29、个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多次实地考察,与编写者(“非遗”项目传承人等)研讨编写和课程落实问题。另外,在目标设计上,也体现了全体和个体,让全体学生知道本区有这个“非遗”项目,让个体有天赋有热爱的学生能认识、感兴趣、肯钻研。(二)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日前,这套覆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21册的教材全部付梓。据介绍,这是全国首套由地方教科研部门编写的劳动教育教材,今年秋季新学期将供青岛市市南、李沧、城阳3个劳动教育实验区和90所劳动教育实验学校的20万名中小学生使用。教材分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各上、下册,初中七、八年级各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及高中一、二年级各上、下册。教材涉及劳
30、动教育各方面,如小学教材包括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班级值日及如何栽培多肉植物等;初中教材中有泥塑、盆栽花卉、职业体验等;高中教材则包括创业策划、馒头制作及裤装制作等内容。“小学阶段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为主,侧重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初步形成创造性的劳动意识。中学阶段主要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以生活教育为辅,鼓励创造性劳动,帮学生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青岛市教科院院长柴清林介绍,注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间衔接,进行劳动教育一体化设计,是劳动教育(实验)教材的显著特点。教材编写过程中,青岛市教科院先后面向全国各地劳动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了6次调查问卷,举行7次座谈会,进行了3次专家论证,就
31、劳动教育(实验)的架构、体例、内容等不断修订完善。编写者的精心设计渗透于这套教材的种种细节:每课都有评价环节,注重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每课末尾小学设有“信息博览”栏目、中学设有“拓展阅读”栏目,选取适合不同学段的阅读材料;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环节中注重名胜古迹的资料收集,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中渗透“青岛海洋特色”内容,这些则意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创新类劳动内容的设计则旨在引领学生了解高精尖技术在劳动生产中的运用,走近科技前沿。(三)湖南长沙组织编写长沙市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指导手册,小学侧重劳动习惯养成,初中侧重劳动技能培养,高中侧重劳动实践与创新,开发了包括家政劳动实践、农林劳动实
32、践、工业制造实践、工艺技术实践、设计创造实践、职业体验实践等六大模块,着力构建小初高相互衔接、螺旋上升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六、课程的实施(一)北京市昌平区在组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实行“1+1课堂教学”,即“一项专业技能+一个职业体验”,充分运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将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情境紧密衔接,对职业习惯进行渗透和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劳动习惯,渗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航空一体化”职业体验课程,就是选取值机员为旅客办理行李托运”这一工作任务,从中学习“系/贴行李条”的专业技能,并体验值机员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二)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王道小学王道小学的传统
33、劳动工具展馆中陈列了几百种传统劳动工具。展馆根据劳动工具的用途,将传统劳动工具按照手工工具、农耕用具、生活用具等进行了分类布置。展馆建成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刘美凤教授的指导下,学校进行了“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的研发。确定了如下课程目标:认识展馆中的传统劳动工具;从劳动工具发展史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传统劳动工具和现代化生产工具的对比中感受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能够操作简单的劳动工具;具备初步的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对劳动产生兴趣,借助劳动工具展开研究性学习,从中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课程通过这七个目标的达成,力求实现引领学生劳动观念,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目的。
34、展馆中对播种用的“楼车”展开研究性学习:第一阶段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从介绍楼车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楼车出现的年代,以及它的出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的作用,从楼车的发明使用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哪些智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传统的楼车工具中了解了中国的农耕历史,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第二阶段实践学习:教师利用劳动课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中亲自体验使用楼车,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会了楼车的使用方法,也发现了笨重的楼车在农民耕种过程中存在费力、效率低下等问题。第三阶段研究学习: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村机务队,王道村机务队拥有价值3000万元的现代化工具,教师引导学生把楼车与当下现代化的播种机进行对
35、比,思考传统劳动工具对现代化生产工具的发明有什么启示,现代化生产工具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对比中感受科技的力量、社会的发展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一个学习、实践、感悟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劳动的内涵意义,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学校赵老师在展馆中讲解手推车这一劳动工具时,邀请了王同学的爷爷来到场馆中亲自为学生讲解。老人是在老书记带领下用手推车进行滩涂开发的拓荒者之一,他将围海筑坝、进行海水养殖的那一段艰苦创业史娓娓道来,学生在老人的讲述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自己的祖辈艰苦卓绝的劳动精神。认识手推车这个传统劳动工具,让学生传承了“勤奋劳动,勤俭持家,持之以恒”的王道
36、精神,接受了一次劳动精神的洗礼。(三)湖北省黄梅县编印中小学劳动作业、录制近百个小视频指导学生家务劳动七、评价的建立(一)辽宁省列为中考考试科目2021年4月,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列为中考考试科目,并作为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二)山西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山西省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分值比例不低于10%,并建立了公示、审核制度。同时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三)长沙市纳入学生
37、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长沙市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并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同时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以及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让劳动教育评价落到实处。2020年4月,长沙市发布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保障机制、学生劳动素养等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的全国首个普通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为长沙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将结果纳入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内容,以等地呈现的方式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
38、要指标之一。(四)河北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河北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围绕课程与实践两大载体,系统创新实施劳动教育,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到2021年秋季学期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覆盖。要因地制宜,开发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不断深化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五)青岛市录入中小学生“十个一”评价记录手册和信息平台青岛还对不同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成果作出了细化要求,各学校要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统一录入青岛市中小学生“十个一”评价记录手册和信息平台,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六)湖南长沙修订长沙市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39、明确每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情况,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升学录取的重要依据。实行“入口+出口”增值考察。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推出长沙市普通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标准,监测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保障机制和学生劳动素养四大维度,将学生入学初监测与毕业时监测相对应,实施增量评价。2020年组织的专项测评表明,88.4%的中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学校劳动实践任务,全市中学生劳动素养测评得分达82.37分(总分100分)。(七)深圳光明区光明区
40、引导学校一校一案,将过程与结果性评价、日常记录与定期总结等相结合,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构建多元化可量化的劳动评价机制。该区还鼓励学校评选劳动教育先进班级。为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李松萌学校侧重过程性评价。学校结合学生一日常规设计评价指标,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还通过品格计分卡、品格印章兑换活动,引导学生劳动进取,成为“博雅大度”的少年。从区级层面对劳动教育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进行表彰。同时,光明区鼓励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优秀教师、先进家庭等评比。该区多所学校还将劳动教育相关教师的工作付出纳入绩效考核,让劳动教育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其他科任教师享有同等待
41、遇。八、总结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各地的报道信息很多,以上只是筛选出相对来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报道内容进行的总结调研。从这些调研中不难看出,个人总结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点新亮点:(一)教研形式现代化大多地区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开展研讨、交流。建设网络课程教研平台、视频分享。(二)课程体系几乎所有的课程体系均从学生身边入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建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劳动清单。课程内容多数以手工为主,优秀的活动以当地传统工艺制作为主。个别服务性劳动课程内容结合职业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有很好的亮点。(三)资源的整合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另外在一些乡村小学,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或者邀
42、请所在地有技术的学生家长一起自行建设,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劳动活动。(四)教材开发结合专业人士是开展快速教材开发的高效模式。做为劳动教育指导用书,教材的开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难度,是快速大范围推动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依据。(五)活动评价大部分地区对活动评价模式都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活动评价。在综合实践评价体系不成熟的地区,建议开展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最终逐步完善活动评价系统,以至于能够有效的做为后续升学依据。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提出不能总等“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教材装备”到位,不能总强调“没有课时”“缺少师资”,也不能期待“劳动教育什么时候进中考、进高考”。“我们主张因地制宜利用、创设与学生密切关联的现实情境,重点突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切实让学生劳起来、动起来,劳其筋骨,勤其四体,培养勤劳习惯。”所以说,劳动教育,让学生动起来才是硬道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