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上半年广东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情境如图1所示,在教学中该情境最适宜帮助学生构建的物理概念是()。3我国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7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表1所示,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发射出的光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其颜色分别为()。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
2、题l0分,共20分)9许多版本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都有我国古代巧妙应用杠杆的内容,例如图6中的舂和桔槔等。简要说明物理教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10在学习“家庭电路”时,教师通常利用“家庭配电线路板”进行演示。简述使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5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1案例: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问题:(1)指出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4分)(2)写出该习题正确的解答。(6分)(3)针对该同学的解答,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其解决此类问题。(10分)12案例:下面是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小孔成像
3、部分的教学片段。刘老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大家想知道光通过小孔会出现什么情况吗?同学们:想知道!刘老师:大家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一下光通过小孔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甲同学:形成大小和小孔一样的明亮圆斑。刘老师:如果小孔前面蜡烛的光通过小孔呢?甲同学:同样是明亮的圆斑啊。乙同学:书上有,是一个倒立的像。刘老师:哪位同学的想法正确呢?下面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参照大屏幕(图8)进行实验,注意观察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并记录。(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底部带有小孔的空罐,空罐的口处蒙有半透明的薄膜,一根蜡烛,火柴。老师巡视指导)刘老
4、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通过实验得出蜡烛的像有什么特点?乙同学:蜡烛的像是倒立的。丙同学:我们看到蜡烛的像也是倒立的,而且移动蜡烛,烛焰的像的大小也在变化。刘老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现象,我在黑板上画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如图9所示)。大家注意,像是倒立的。任务:(1)该资源最适合用于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4分)(2)基于该资源,结合其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分)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中,自制简易密度计的内容如下所示:动手动脑学物理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作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103-9甲)。图103-9乙和图103-9丙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哪杯液体的密度大。说出你的理由。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蚊子具有尖尖的口器,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教学中该情境最适宜帮助学生构建的物理概念是压强。故
6、本题选A。2【答案】B。解析: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与地面闾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没有摩擦力,A项错误。汽车停在斜坡上,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汽车有向下滑的趋势,因而汽车受到沿斜坡向上的静摩擦力,8项正确。物体贴着竖直墙面自由下落,其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压力,因而没有摩擦力,C项错误。握在手中静止的瓶子,处于平衡状态,瓶子所受的静摩擦力和重力平衡,方向竖直向上,D项错误。故本题选B。3【答案】C。解析:天宫二号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7二、简答题8【参考答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我国古代巧妙应用杠杆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将学科前沿、中华民族对科技的贡献以及现代物理技术应用
7、成就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实物理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遗产丰富,其中,舂和桔槔就很好地展现了古代人民在机械上的智慧。能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介绍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例如,在学习“杠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样既能深化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0【参考答案】使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安全用电的原则,家庭配电线路的正确连接顺序,用电器以及用电器间的正确连接方式,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接通电路时的安全保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
8、学生在家庭电路的基础上注意生活用电的安全,所以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家庭安全用电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用电知识。三、案例分析题11【参考答案】(1)考查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压力的相关计算。(2)正确解答:小球放入容器后,有水溢出,说明此时容器中盛满了水,水的高度为024m,则生:明白了。12【参考答案】(I)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些亮点,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评述如下。优点:导入环节:刘老师通过设置问题,自然而然地从光沿直线传播过渡到小孔成像,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堂氛围:刘老师的课堂中,师生互动较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刘老师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的猜想都做到了
9、和学生良好的互动。不足:评价方面:对于学生的回答,刘老师未进行评价,这有违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学生提出的实验现象,刘老师未做任何解释说明,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思考,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教学内容处理方面:首先,刘老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而是让学生直接“参照大屏幕”进行实验;其次,小孔成像的原理(光路图)是刘老师直接给出的,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后,该实验不完整,没有探究通过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设置方面:刘老师提出问题,是否见过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上时出现的圆形斑点,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刘老师未做任何处理,直接跳过。此处,刘老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
10、题,如“生活中大家见到过哪些与小孔成像有关的例子呢,谁能说一下”。(2)观察者在半透明屏幕后看到的像是(3)教学思路:教师先让学生自学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并利用桌上器材自制小孔成像仪。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一: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倒立还是正立的?学生实验,小组间交流,得出结论:小孔所成像为倒立的实像。问题二: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吗?学生分组实验,最后汇总结果,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形状相似。问题三: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给出影响像的大小的因素,并一一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物距一定时,像距越大,像越大。像距一定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四、教学设计题
11、13【参考答案】(1)该资源最适合用于声与信息中回声定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2)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蝙蝠在夜间活动、觅食,为什么不会撞到墙壁或树枝上吗?它靠得是什么“绝技”呢?生:它的眼睛很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东西。师:是这样的吗?为了解开这个谜底,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做了个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蝙蝠不是靠眼睛看物体的,那它是靠什么来躲避障碍物呢?师:经过反复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原来呀,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
12、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这就是它的“绝技”所在。生:真神奇!师:我们把蝙蝠采用的方法叫作回声定位。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张图(出示倒车雷达图片),大家想一想倒车雷达的原理是什么呢?它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有障碍物的?大家讨论一下。(学生思考讨论)师:大家知道倒车雷达的原理了吗?生:是应用回声的原理。师:没错,那有没有同学能具体说一下?生:雷达发出超声波后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然后将其提示给司机,这样就不会发生危险了。师:非常准确,老师再跟大家总结一下。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被反射,系统会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
13、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大家理解了吗?生:理解了。14【参考答案】(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可以悬浮在液体内任何地方;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2)教学设计如下:探究:密度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计原理,并能制作简易密度计,会用简易密度计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将所学知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应用于实践中,感受物理的实用价值,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密度计原理。2难度:制作简易密度计并比较液体密度大小。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