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办: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承办: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 l三部六病研究室是我院重点学科之一。秉承立足经典,注重传承,突出优势,服务临床的宗旨。取得了保特色,增效益的双丰收。l三部六病学术是已故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在毕生研习周易、内径、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唯物辩证法,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后,总结出来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全新中医学体系。是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中医现代化范式。l三部六病学术既是理论创新,也是临床技术创新。三部六病的“四脉”诊断法和“协调疗法”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具有可操作性和明显的疗
2、效优势。l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员近千人。l 马文辉,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青年医学家,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刘绍武老先生弟子。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兼风湿免疫科主任。l一、著作有三部六病纲要、刘绍武评讲、易医论、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山西省著名中医经验荟萃等。l二、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代表作有刘绍武先生及其学说思想简介、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三阴三阳时位辨证、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论的六病、六证、六时、一分为三与三阴三阳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定位、糖尿病的辨证论治思路、刘绍武老师治疗肿瘤病的经验介绍、伤寒论对胃肠病证的辨证论治
3、等。l三、主持开展的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山西省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应用示范研究伤寒论三部六病学说体系的推广、应用研究)。2、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重建。l四、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l 马文辉主任临床擅长治疗脾胃病、肿瘤病、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运动神经元病变(如重症肌无力)、血液病变(如过敏性紫癜)、心身疾病、尤为独到,曾被媒体誉为“山西特色名医”。l 为了弘扬中医事业和促进我省农村医疗事业发展,举办中医初级医师培训班,培训班要求学员经培训后达到能够
4、应用中医的方法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l第一节、三部六病的基本概念l第二节、六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一)l第三节、六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二)l第四节、单证、合病、并病、兼证、合证的证治内容l第五节、局部病协调疗法辨证论治l1、学时:6天48学时l2、讲课:l3、实习:l4、考核:l(一)表部(二)里部(三)半表半里部l(一)、六病产生的机理(二)、六病不同于六经(三)、六病的建立l一、太阳病l二、厥阴病l三、阳明病l四、太阴病l五、少阳病l六、少阴病l一、十二单证辩证论治l二、部证的证治l三、合病的证治l四、兼证的证治l五、合证的证治l六、六病的相互转化l一、局部病的证治分类l二、脉象在局部辨证中
5、的意义l三、局部协调疗法l四、局部调治疗法l1、局部病局部治疗:l2、局部病整体治疗:l3、局部病局部整体治疗:l1基础脉l2复合脉l3四脉l溢脉(上鱼际脉):l聚脉(聚关脉):l覆脉(长弦脉):l紊脉(涩脉):l1调神汤l2调心汤l3调胃汤l4调肠汤l5调肺汤l6调肝汤l7调肾汤l8溃疡汤l9调经汤l10理消汤l1解肌汤l2决渎汤l3降压汤l4利肠汤l5鸡甲散l6攻坚汤l7祛风利湿汤l 身体是由三部构成整体,整体是三部的共性,各部是整体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是指特殊性,共性是指普遍性。由于机体各部的特殊性,所接受的病邪也不相同。必须了解每部的个性,才能知道各部在辨证施治中的特殊地位
6、。l表部在整体中,不但在结构上,而且在功能上都有独特性。这种特殊性就是和大自然的空气发生密切关系。凡是和空凡是和空气相接触的部位都属表部的范畴。气相接触的部位都属表部的范畴。以空气的呼出吸入作为生理活动的条件,又以空气中的病邪作为致病因素。表部的生理、病理变化,一切都围绕着空气展开。 l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由平滑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由平滑肌组织构成一条粗细不匀,弯曲不等的肌组织构成一条粗细不匀,弯曲不等的空腔器官,而形成里部一个有机的整体空腔器官,而形成里部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特点是适应饮食。食物经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由肛门排出,形成饮食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的里部系统
7、。 l半表半里部是以气血为中心,以心脏为半表半里部是以气血为中心,以心脏为主导,经过心脏的动力作用,使血液循主导,经过心脏的动力作用,使血液循环全身,灌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环全身,灌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人体中没有一个关节、一块肌肉、一个细胞不受气血的灌注,不然就会发生缺血、坏死,失去其特有的功能。l三部是整体的三个子系统,按每部病性的不同属性,分为:l表部的太阳病、厥阴病;l里部的阳明病、太阴病;l半表半里部的少阳病、少阴病。l无论是机械的、理化的、生物的,还是第二信号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只要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不超过机体的灵活性,就会出现兴奋性证候,呈现阳性反应,反之,刺激的强度、频率超过
8、机体的灵活性,表现一系列抑制性证候,则呈现阴性反应。刺激有强弱,频率有快慢,在机体三部,只要不压制机体的正常反应,则表现为三阳证,超过其正常反应则出现三阴证,这就是病邪与机体之间的变化规律。l“三部六病”学说是根据伤寒论的具体内容,将人体划分三部,根据阴阳不同属性,每部分别列出代表阳性证候群和阴性证候群的病名,由三部辨出六病,以此辨证施治,体现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它和经络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l 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践之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论治的体系,根据疾病的征象、深浅、性质等把人体划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部位,根据阴阳属性的原则,把疾病归纳为两种类型的六组证候群。 l1、太阳
9、病、太阳病l2、厥阴病、厥阴病l主证: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或咳喘。l治则:发汗解表。l主方:葛根麻黄汤。葛根30克、麻黄10克、石膏30克、杏仁15克、甘草10克。l主药:葛根;副主药:麻黄。l诊断部位:头部l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l历代医家多以此条作为太阳病总纲,但无“发热”一症,但据“病有发热恶寒着,发于阳”补入发热。又“肺与皮毛相表里、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古将肺部的主要病症“咳喘”补入,但并非必有直症。l主证: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l治则:温通血脉。l 主方:当归桂枝汤。当归15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细辛10克、木通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10、。l主药:当归。副主药:桂枝。l诊断部位:手足。l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也。l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当归四逆汤主之。l1、阳明病、阳明病l2、太阴病、太阴病l主证:胃家实、发潮热、自汗出、大便难。 l治则:泻热除实l主方:大黄芒硝汤:大黄15克、芒硝10克、枳实15克、厚朴20克、白芍30克l主药:大黄;副主药:芒硝。l诊断部位:胃肠。l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l胃家之胃肠而言,重点为大肠。l主证:腹满,或吐,或利,时腹自痛。l治则:温胃健脾。l主方:苍术干姜汤:苍术30克,干姜10克,茯苓30克,甘草10
11、克。l主药:苍术;副主药:干姜。l诊断都位:腹。l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l在里部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太阴虚则表现为小肠吸收功能降低。l1、少阳病、少阳病l2、少阴病、少阴病l主证:胸中热烦,胸满,身热或寒热往来,咽干口苦,小便黄赤。l治则:清热除满。l主方:黄芩柴胡汤。黄芩1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大枣10个。l主药:黄芩。副主药:柴胡。l诊断部位:胸。l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l主证:心动悸,背恶寒、短气,或脉微细。l治则:强心壮阳。l主方:人参附子汤。 人参10克,附子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麦冬30克。l主
12、药:人参;副主药:附子。l诊断部位:心背。l虚与寒合而为阴病,实与热合而为阳病,换言之,阴病中含有虚证、寒证,阳病中包有实证、热证。综合三部就会有十二个方面的四类不同病质的反应,我们称这种单纯的一方面的病证为“单证”。在辨证论治中,如果说整体的六病是纲,那么十二单证就是目。l主证:发热恶寒。l类证:身热战寒,鼻煽喘急,脉浮数,头项强痛。l治则:解表。l主药方:葛根甘草汤。葛根60克,甘草10克。l类药:菊花、银花、连翘、薄荷、青蒿、苇根。 l主证:无汗而喘。l类证:无汗恶风,项背强几几,骨节疼痛。l治则:发汗。l主药方:麻黄甘草汤。麻黄10克,甘草10克。l类药:苏叶、荆芥、羌活、独活、山椿柳
13、、葱白。l 主证:恶寒,肢节痹痛。l 类证:四肢沉重,行动不便,肢冷畏寒。l 治则:温阳通络。l 主药方:桂枝甘草汤。桂枝10克,甘草10克。l 类药:桂皮、肉桂。l主证:手足冷,脉细。l类证:肢乏无力,懒动,脉沉微。l治则:补血活络。l主药方:当归甘草汤。当归15克,甘草10克。l类药:川芎、丹参。l主证:日晡所潮热。l类证:谵语,面垢,手足濈濈然汗出。l治则:泻热。l主药方:大黄甘草汤。大黄15克,甘草10克。 l类药:蕃泻叶。l 主证:胃家实。l 类证:腹满而胀,大便硬。l 治则:软坚散结。l 主药方:芒硝甘草汤。芒硝10克,甘草10克。l 类药:芦荟、麻仁、郁李仁。 l主证:时腹自痛。
14、l类证:腹中冷,下利清谷,自利不渴。l治则;温中。l主药方:干姜甘草汤。干姜10克,甘草10克。l 类药:砂仁、豆蔻、广木香、小茴香、荜拨、良姜。l 主证:腹满。l 类证:食不下,胸下结硬。l 治则:健脾。l 主药方:苍术甘草汤。苍木30克,甘草10克。l 类药:白术。l 主证:胸中烦热。l 类证:身热烦,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口渴,身热或寒热往来。l 治则:清热。l 主药方:黄芩甘草汤。黄茶15克,甘草10克。l 类药:黄连、黄柏、栀子、石膏、知母、元参、竹叶。l 主证:胸中烦满。l 类证: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躁急易怒,善太息。l 治则:疏满散实。l 主药方:柴胡甘草汤。柴胡15克,甘草1
15、0克。l 类药:香附、苏梗、乌药、郁金。l 主证:背恶寒。l 类证:身寒倦怠。l 治则:温心阳。l 主药方:独附汤。附子15克。l 类药:乌头、天雄。 l主证:心动悸。 l类证:短气,虚烦不得眠,惕惕不安。 l治则:补心阴。 l主药方:独参汤。人参10克。 l类药:党参、太子参、黄精、王竹。l并病就是指同一部位(系统)感受同一病邪而表现的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证候反映,一方面互相对立,另一方面又互相渗透,两种病性不同的证候相互作用,并存于同一部位,呈现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混合性,称之为“并病并病”。l主证:项背强几几,恶风,有汗或无汗,骨节疼痛。l治则:温经解表l主方:葛根汤。葛根30克,桂枝10克
16、,麻黄10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 l主药:葛根、桂枝。l主证: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l治则:健牌和中。l主方:生姜泻心汤。生姜15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半夏15克,人参10克,大枣10枚。l主药:生姜、黄连。l主证: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心下悸,小便不利。l治则:和解阴阳l主方:小柴胡汤。柴胡24克,黄芩15克,人参10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大枣12枚。l主药:黄芩、人参、柴胡。l 在机体每部中,凡具有实热或虚寒特性在机体每部中,凡具有实热或虚寒特性的证候群谓之的证候群谓之“
17、病病”。阳病实热、阴病虚寒是其病性,病邪侵及机体,经过正邪相争,在三部定位后,有的部位呈现兴奋性反应,有的部位则出现抑制性反应,我们把这种各部不同的证候群并存各部不同的证候群并存的病理变化称为的病理变化称为“合病合病”。 l 在六病中,三阳病包括实与热两个方面,三阴病包括虚与寒两个方面,在临床具体的辨证施治过程中,疾病的形式有时是以病的形式存在,有时仅表现一方面,或虚或寒或实或热,是以证的形式表现出来。仅病与证共见的情况称为仅病与证共见的情况称为“兼兼证证”。 l临床证候是复杂的,有时不以每病的全部证候表现,而是以两种以上病的个别证出现我们把这种在临床上不同部位、不同部位、不同证相互并见的各类
18、证称作不同证相互并见的各类证称作“合证合证”。l六病之间的相互转化,有阳极似阴的转化,有阴极似阳的转化,有阳病转阴病的转化,有阴病传阳病的转化,有阳转阳的变化,亦有阴转阴的转化。转化是多方向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单纯性的转化,也有复合性的转化。l在整体的三部中,把凡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把凡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能的部分称为局部能的部分称为局部。局部病证同样具有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但在临床上有时不能在整体上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以局部的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这种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多为慢性过程。因此,局部病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在治疗也需要使方剂具有相对的肯定性。l以脉定证,以脉处方。如,
19、涩脉处以调心汤,上鱼际脉处以调神汤,聚关脉处以调胃汤,弦脉处以调肠汤。有其脉必有其证。通过数千例病员统计,不论证候多么纷繁、复杂,只要抓住脉象这一本质,舍证从脉,择方用药,就能做到准确无误。以脉定证是辨证上一种执简驭繁的方法,是一个由繁而约的提炼过程。l1、局部病局部治疗、局部病局部治疗l2、局部病整体治疗、局部病整体治疗l3、局部病局部整体治疗、局部病局部整体治疗l局部出现局限性病变,只需在局部使用各种疗法,就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叫局部病局部治疗,如对外伤、化脓创口,使用膏药外敷,洗剂外洗以及扎针,拔火罐、按摩、切割等等,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的内容丰富多采。l 局部病有时不表现为局部性,而在整体上
20、出现了明显的寒、热、虚、实。需用前边叙述的六病辩证论治方法方能解决,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局部病整体治疗。l 局部发生病变,不仅反应在局部,而且影响到整体的正常功能,造成整体的不协调,反过来又作用于局部,使局部病变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治疗,每个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只有整体的协调,才有局部的改善只有整体的协调,才有局部的改善。l协调整体的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协调整体的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整体治疗使用整体协调方,结合局部方共同进行治疗,我们现在临床应用的许多协调方,就是根据“局部整体双观学说”的理论来组成的,立法用药的原则,就是协调整体,突出局部协调整体,突出局部,把整体的治疗和局部的治
21、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调心汤、调神汤等就是典型的代表方剂。l脉象学说,古往今来,许多医求做了发挥,是祖国医学中一门独特的技术。通过评脉可以得知疾病性质的真伪,揭示病变的真谛。l 基础脉分七类十四种: l以等身寸量之。正常人脉长一寸五分。按脉时,上不盈寸,下不及尺者,叫做短脉,主夭;反之,如寸尺两端有余,缓和者,为长脉,主寿。 l正常寸口脉宽如韭叶。评脉时,宽度以巨细分,用出正常宽度叫巨脉,比正常脉象窄,仅占三分之一宽者叫细脉。巨细之别,巨者主气盛,细者主气衰。l脉之深浅以浮脉、沉脉分,上为浮,轻取明显,按之稍减;下为沉,轻取不显,重按而明显:沉脉之弦滑而不断,多见怀孕,一般而论,浮脉主表,沉脉主
22、病在里。 l评脉则以弦脉、软脉分。紧而有力谓之弦脉,柔而无力,谓之软脉。主要凭脉管的软硬度以察其详,弦主病久,软主病近, l评脉时,速度以迟脉,数脉分,一息四至以下为迟,一息五至以上为数。数脉主热,主病进;迟脉主寒,主病退,并以此观察心脏的功能情况。 l评脉时以虚脉、实脉分,主要凭脉管内血液,脉管内血浆充实有力谓实脉,瘪而无力为虚脉,实脉病实,虚脉病虚。 l评脉的节律以代脉、涩脉分,主要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有规律。数次搏动,明显一停者,称为代脉;无明显停顿,而只表现脉跳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快慢不等,三不等者谓之涩脉,提示心脏功能性变化与器质性病变。l 复合脉是临床实际诊断中常遇到的脉象,病者的
23、脉象多是复合脉,单纯脉较少见,故须认真对待。复合脉中,凡是七类基础脉中,除自身对立的脉象不能相合外,七个基础脉的任何一类都可以和其它种脉象相复合,构成多种多样的脉象。l溢脉(上鱼际脉)溢脉(上鱼际脉)l聚脉(聚关脉)聚脉(聚关脉)l覆脉(长弦脉)覆脉(长弦脉)l紊脉(涩脉)紊脉(涩脉)l凭脉时,寸口脉在腕横纹以上可以摸到。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故称“上鱼际脉”。 病位多表现在头,多由肝阳上亢而致、病性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呈阳性病理反应。 l凭脉时,寸口脉,关脉独大,甚者犹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其脉搏显于关部,故称“聚关脉”。多由肝气郁结所致。多与迷走神经
24、兴奋有关,主阴性病理反应。l以右尺多见,脉管见弦而长,超出尺部向后延续数寸,脉跳弦紧有力,多为腹满寒疝所致,根据其长弦程度,可判断腹满寒疝病变的程度,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l脉搏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快慢不等,三不等者谓之涩脉,提示心脏功能性变化与器质性病变。涩脉的出现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减低和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l局部病与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局部病的治疗规律之一就是局部病整体局部治疗,其原则是:“协调整体,突出局部”,一是调,二是治,局部的治疗亦寓意着调。所以说,局部协调疗法的重点就是“调”,通过协调使局部与整体达到有机的统一,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l调神汤方:l石膏30
25、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l适应证:l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证,精神分裂症,内耳眩晕症,头痛、失眠、心烦等证的上鱼际脉情况。l调心汤方:l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瓜蒌30克,牡蛎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5克,党参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l适应证:l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肝脾肿大、月经不调、不孕症、诊治时见涩脉者。l调胃汤方:l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军10克,柴胡15克,黄芩
26、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甘草10克,川椒10克,大枣10枚。 l适应症:l慢性胃炎,胃粘膜壅塞症,胃痉挛,或病见聚关脉明显者。l调肠汤方:l川楝子30克,小茴香15克,川军1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l适应证:l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十二指肠炎,前列腺炎,腹满时痛而见脉弦者。l调肺汤方:l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瓜蒌30克,沙参3O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米壳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l适应证:l支气管哮喘、肺气
27、肿、肺心病、慢性气管炎等。l调肝汤方:l茵陈30克,川军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车前子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甘草10克,大枣10枚,桅子10克。l适应证:l急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肿大、肝硬化、单项转氨酶升高、多囊肝、胆道疾患等。胆结石的排石汤亦以调肝汤作基础方。l调肾汤方:l黄芪30克,郁金1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白茅根6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l适应证:l肾脏疾患,水肿。 l溃疡汤方:l川楝子30克,五灵脂15克,
28、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军10克,败酱草2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l适应症:l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溃疡和应激性溃疡。 l 调经汤方:l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10克,通草1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l适应证:l月经周期错乱,月经量色改变、痛经等。l理消汤方:l黄芪120克,茵陈6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花粉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石膏60克,车前子3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
29、10克,猪胰子半个。 l适应证:l糖尿病。l局部发生病变,病变范围局限,不影响整体的功能活动,或者没有明显的整体改变因素,仅一局部脏器出现病变。证候单纯,通过局部调治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我们就采取局部病局部调治法。通过局部的自调能力,使病者康复,既可减少病人经济负们,又可节约药材,局部调治方是我多年实践,根据局部病变的病理反应特点,探索组建的。 l方剂组成:l葛根3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 l适应证:l风湿病、风湿性心脏病、末梢神经炎。 l方剂组成:l黄芪30克,郁金1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白茅根60
30、克。 l适应证:l一切水肿,急性、慢性肾炎,膀眈炎,泌尿系感染。l方剂组成:l黄芪50克,苏子30克,茺蔚子30克、夏枯草30克,黄芩15克,红花15克,槐花15克,车前子30克,牡蛎30克,川椒5克。 l适应证:l高血压病。l方剂组成:l白芍30克,甘草30克,威灵仙10克,芦荟5克。 l适应证:l习惯性便秘。l方剂组成:l鸡内金30克,炮甲珠30克,鳖甲30克。l适应证:l肝硬化,各种肿物。l方剂组成:l王不留100克,夏枯草30克,苏子30克,牡蛎30克。 l适应证:l一切肿瘤,囊块,肿物,顽固疮疡。l方剂组成:l浮萍30克,苍耳子30克,土茯苓30克,苦参30克。l 适应症:l湿疹,荨麻疹,各种皮肤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