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庸中庸是什么? 中庸是绝对正确的道理。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朱熹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引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既承认道的自然属性,又强调教的重要性。将人和动物区分开。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1)天命:自然所赋予。 (2)率:顺。 体道之难,是以要加强自我修养。克
2、己、慎独。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3)莫:没有在隐暗处表现出来,没有在细微的小事上显现出来,也要戒惧。 情要正,正就是性。回到性,合于道。修己是克己,不用情。情是随意的,没标准的,不是性,不合道。慎独就是要自己之情合于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4),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中:符合。节:节度法度。 教育的目的,情要中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小人随情之所至。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
3、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以上12章为第一部分:言中庸的重要性。有了标准。民不行,突出教的原因。说明中庸和周礼相关。 第三章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1),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2)。”(1)罟(gu):捕兽的网。擭(huo):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 (2)期月:一整月。 道是恰当,即中庸。民不是过就是不及。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 (1)味是多变的
4、,经常是过头的。达人才能大羹不调。智。智是用中,是恰当。以其智来探索道。后世照圣人之道来。圣人之道是真理。是真理。出于治的目的。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仁。仁能守,能坚持下去才行。众人不能守,是以要慎独。 第八章 子日:“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1)。” (1)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服,著,放置。膺,胸口。 中庸不是努力一下就可得,难。难在能守。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5、(1)均:即平,指治理。强。勇。过分忍无己,过分强则易折。要中,才能无可无不可,才是真正的勇。强是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才能中庸。第十章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1)?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2),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3),强哉矫(4)!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5),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而:代词,你。 (2)衽:卧。金:兵器。革:甲。 (3)流:随波逐流。 (4)矫:强的样子。 (5)不变塞:不改变志向,继续努力。偏的、怪的就不是中庸。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1),后
6、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2)。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1)素:据汉书,应为“索”。 (2)已:止。 以上三至十一章为第二部分:解中庸是什么。智、仁、勇是道的标准。道不可离,易知又不易知。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1)。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3),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4)。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5)。”言其上下察也(6)。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1)费:广大。隐:精微。(2)
7、夫妇:匹夫匹妇,指男女。(3)与:参与。(4)破:分开。(5)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鸢,鹰。戾,到达。(6)察:昭著,明显。道合于人情。道不远人,恕即可,但不易做到。先改造自己再改造别人,就不易。第十三章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1),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2)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8、(3)?”(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柯,斧柄。违道:离道。(2)庸:平常。(3)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根据现在的处境而行事,不怨天尤人,维护和谐。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1)。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2)。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3),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4),反求诸其身。”(1)素,现在。愿,慕。(2)援:攀。(3)易,平安。俟(si)命:等待天命。(4)正(zheng)鹄(gu):
9、箭靶子;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顺。第十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1);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2)。”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1)迩:近。 (2) “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翕(xi),和顺。耽,诗经原作“湛”,安乐。帑(nu),通“孥”,子孙。 提出诚。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3)如此夫!”(1)齐:斋。明,洁净。盛服:
10、即盛装。(2)引诗经;大雅。抑。格,来临。思,语气词。矧(Shen),况且。射(yi),厌。(3)微之显:从隐微到显著。掩:掩盖。 以上十二至十六章为第三部分:解行道。重位、祿、名、寿。立圣人,目的在治。第十七章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1)。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2)。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3)故大德者必受命。”(1)材,资质。笃:厚待。(2)培:培育。覆:倾覆。(3)“嘉乐君子”:引诗经大雅假乐。嘉乐,即诗经之“假乐”,“
11、假”通”嘉”,美善。宪宪,诗经作“显显”,显明兴盛。令,美好。申,重。周公制礼以宗法制传统。第十八章第十八章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1)。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2);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1)缵:继承。大王:王季父。壹戎衣:一着甲胄。(2)期:期服。一年之服
12、,为祖父母、叔伯父母等。治国以孝的原理,推己及人。第十九章第十九章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1)。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2)。燕毛所以序齿也(3)。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4)。”(1)昭穆:辈分。左昭右穆。爵:等级。事:职事。(2)旅:众人。酬:导饮。逮:及。(3)燕毛: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4)禘
13、尝:周礼,夏祭曰禘,秋祭曰尝。 以上十七至十九章为第四部分:引出圣人之体道。人治观念。是以要教。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1)。(1)敏:速。蒲卢:即芦苇。芦苇易生尤速。用仁修道,将道简单化,恕是其核心。礼基于仁的理论。逻辑强但主观。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1),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14、(1)杀(shai):减少,降等。五者达道,三者达德,是一切的中心。修身为了治,治是目标。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1)、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1)昆弟:兄和弟,也包括堂兄堂弟。治天下有九经。归于诚。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1),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
15、体群臣也(2)、子庶民也(3)、来百工也(4)、柔远人也(5)、怀诸侯也(6)。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7),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8)。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16、(1)九经:九条准则。经,准则。(2)体:体察。(3)子庶民:以庶民为子。(4)来:招来。百工:各种工匠。(5)柔远人:安抚边远地方来的人。(6)怀,安抚。(7)省:视。试,考核。既(xi):即“饩”,指赠送别人粮食或饲料。禀:给予粮食。称:符合。(8)继绝世:延续已经中断的家庭世系。举废国: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持:扶持。(25)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大聘,五年一见叫朝聘。解诚。诚是天道,圣人才能诚,一般人就得学,效法圣人。要明善,就说明善不是一诚就可以的。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1)。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
17、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跲(jia):说话不通畅。于是要努力学,不间断第学。学的方法、途径清清楚楚。教的特长所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1)。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
18、明,虽柔必强。 (1)弗措:不罢休。 以上二十章为第五部分:讲具体之教。教就是以诚教。教者得明,明是教的先决条件。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1),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2)明矣,明则诚矣。 (1)自:从。明:明白。 (2)则:即,就。 一切由诚而来。诚能了解天地,赞一切。主观。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1);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2);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3)。 (1)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 (2)赞:助。化育:化生和养育。 (3)参天地:与天地并列力三。诚能由一偏之见推至全面,由点到面。 第二十三章
19、其次致曲(1)。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2)。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1)其次:次一等的人,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致曲:致力于某一方面。曲,偏。 (2)形:显。著:显。明:明白。化:化育。赞天地之化育。诚能发现问题,诚是实事求是。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1)。国家将兴,必有祯祥(2);国家将亡,必有妖孽(3)。见乎蓍龟(4),动乎四体(5)。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1)前知:预知未来。 (2)祯祥:吉祥的预兆。(3)妖孽:物类反常的现象。草木之类称妖,虫豸之类称孽。(4)见(xian):呈现。蓍(shi)龟:蓍草和龟
20、甲,用来占卜。(5)四体,手足,指动作。诚是规律。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1);而道,自道也(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3) ;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1)自成:物自成。 (2)自道(dao):自当行。 (3)仁能体物。诚是天地的本质。第二十六章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1),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2) 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3),则其生
21、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4),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5),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6)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7)!”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1)征:征验。(2)见(xian):显现。章:即彰,彰明。(3)不贰:忠诚如一。(4)斯:此。昭昭:小光。 (5)振:收。(6)卷:拳。 (7)诗云:以下两
22、句诗均引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语气词。於(wu)语气词。穆,深远。不已,无穷。不:大。 以上二十一至二十六章为第六部分:讲教的途径-诚。归于圣人之道,统治者。第二十七章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1)。待其人(2)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3)。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4),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5)。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6)其此之谓与?(1)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2)
23、其人:指圣人。(3)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凝:聚。(4)道:由。问学:询问学习。(5)倍:背。(6)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引自诗经人雅.烝民。圣人之道不可变,只能学,教此。是汉儒所作。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1)。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 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1)制度:制订法度。考文,汀文字规范。(8)杞:国名,周武王封夏禹的后代于此,河南杞县。
24、征,验证。宋:国名,商汤的后代居此,河南商丘县南。道是绝对真理。身、三王、鬼神、圣人都赞成,都合,有誉天下。有誉天下,目标在治。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1)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2)。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3),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日:“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4)。”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1)王(W
25、ang)以王道统治天下。三重,指上一章所说的三件重要的事:仪礼、制度、考文。(2)上焉者:指时王以前。不可考,故无证。下焉者:指如孔子,圣人在下。(3)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4)诗曰:引自诗经周颂振鹭。射(yi),诗经本作“斁”,厌弃的意思。夙夜:早晚,夙,早。孔子合于天道,是以重孔子。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1)。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2),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3)。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1)祖述:远宗其道。宪章:近守其法。律天时:法其自然之运。袭水土:因其一定之理。皆兼内外该本末
26、而言。(2)覆帱(dao):覆盖。(3)敦化:敦厚其化。圣人配天。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寛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1)。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1)临,居上而临下。其下四者乃仁、义、礼、知之徳文。文:章。理:条理。密:详细。察:明辨。归到天道。核心。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27、(1)。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徳者,其孰能知之。 (1)经纶皆治丝之事。大经:五品之人伦。大本:所性之全体 以上二十七至三十二章为第七部分:讲圣人体天道。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絅(1)。”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2)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3)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3)!”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4)。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5)。”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1)衣锦尚絅:引诗经卫风,硕人。衣(yi),此处作
28、动词用,指穿衣。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絅(jiong),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2)暗然:隐藏不露。)的(di)然:鲜明。(3)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引诗经小雅正月。(4)无恶于志:无愧于心。(5)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引诗经大雅抑。相,注视。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炊浴之地。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6)。”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7)。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8)。”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9)”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10)。”毛犹有伦(11),“上天之载,无声无臭(12)。”至矣! (6)奏假
29、无言,时靡有争:引诗经商颂烈祖。奏,进,假(ge),通“格”,即感通,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mi),没有。(7)威:畏。鈇(fu)钺(yue):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8)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诗经周颂,烈文。不:丕,大。辟(bi),诸侯。刑:效法。(9)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引诗经大雅皇矣。声,号令。色,容貌。以,与。(10)德輶如毛:引自诗经大雅杰民)。輶(you),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11)伦:比。(12)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诗经.大雅文王。臭(Xiou),气味。 以上三十三章为第八部分:总结。慨叹,增加人们的向往之情。总结中庸之核心是教,教化。对象是单个的人。
30、理论根据是天道。天与人通。天道、人道一致,人要体天道。方法是诚。为人诚,诚则明。诚的措施是恕。榜样是圣人。目标是通过修身而治国,改造自我,使之合乎礼。礼为所制,合于天道。 其长处:目标、措施清楚可行。有煽动性,有感情,切人情。由教而来。 其短处:一曲之学。绝对化、片面化。对人性有伤害。教的是服从型,非开放型。其圣人之道是先验性的,保守性的。这也是由教而来。逻辑性强其逻辑:天道是绝对正确。体天道的是圣人。圣人可及,于是要教。教圣人之道,由此达天道。 天无私心。无私即诚。天道只能从诚而得。圣人无私心,于是以圣人所制之礼行事,就合于天道,无往而不可。如何教?有没有好心办事而人不买账。不是一诚就行。诚
31、可好可坏,要是好的诚才行。怎么知道的?从比自己高的人那儿可以得到,于是得受教,受圣人之教。教的人也得近乎圣人才能胜任,于是要自我修养。 问题在于:天道正确,圣人之道未必正确。以圣人为准,就没了探索、进步的动力。只有诚心诚意跟圣人走,毫无超越的可能。微观正确,宏观有问题。 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